民主小龍鳳:溫和泛民另起爐灶,最低門檻討價還價

Editor
recall-hk
Published in
Jul 15, 2020

2010年1月26日,五區公投運動正式展開前夕,包括民主黨等14名溫和泛民議員與十多民間團體發起終極普選聯盟,強調務實溝通,嘗試以極低門檻爭取政改共識,與北京建立「良性互動」機制,打破香港九七以來管治困局。

《蘋果日報》(2010年3月31日)

1. 公社總辭前夕,凝聚溫和共識

民主黨、民協、教協、職工盟、街工及多個民間團體,在公社五子總辭前夕宣布成立簡稱「普選聯」的跨界別跨階層聯盟,以長期運作方式爭取民主。普選聯稱香港社會矛盾激化,要透過廣泛溝通凝聚共識,確立終極普選民主政制,解決深層次矛盾。普選聯不少核心是1980年代民主派大團結組織民促會成員,召集人說從沒討論過是否邀公社兩黨加入,只強調與公投運動路線不同但目標一致,希望不要互相攻擊。

議事論事(2010年1月28日)

議事論事(2010年1月28日):

「政府唔好hea,普選要升呢!團結!對話!普選!希望!」

公民黨和社民連發起變相公投運動,未得泛民主流力量支持,公投運動正式起動前夕,包括民主黨在內14名泛民立法會議員與十多個民間團體結盟,組成「終極普選聯盟」,強調以務實溫和路線向特區政府和中央爭取早日達致最終普選。不過公、社兩黨則被排除在聯盟之外。

馮偉華(終極普選聯盟召集人):「我們沒邀請公民黨和社民連,也沒特別去討論,發起的團體覺得大家志同道合,所以走在一起。我們希望採取較務實方向,覺得他們現在策略與我們不同。」

黃碧雲(終極普選聯盟副召集人):「內部必須有共識,我們才可以跟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進行所謂討價還價。爭取民主可能有不同路向和策略,誰也不能說那條路最好。」

20年前,香港各路民主力量曾放下門戶之見,以結盟方式爭取普選實現。蔡子強在1980年代曾擔任中大學生會會長,是民主政制促進聯委會,簡稱民促會一份子。當年他與一群志同道合民主派人士為爭取立法會直選,共同付出不少汗水。今天面對部份泛民主派政黨以激進手段爭取普選,與他們理念相違背,只好另起爐灶。

蔡子強(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台上不少人是1980年代民促會成員,顯示組織具連實性。其實各散東西已很長時間,也許現時大家都覺得香港普選運動到了很關鍵時候,除了公投路線。當然,我也希望香港有其他路線去凝聚市民,讓他們有另一個選擇,我們希望不要互相攻擊。」

陶君行(社民連副主席):「五區公投運動是我們應該做、值得做又要快啲做事。」
黃毓民(社民連主席):「那是司徒華說的。(記者:你們是否被孤立?)我們怎會被孤立,每天新聞焦點都放在我們身上,他們才被邊緣化,因此才搞大聯盟。」

梁家傑:「這次五區總辭,這個機會,不但空前,更可能絕後,所以更值得珍惜。」

梁耀忠:「我真很期望兩黨可以停一停、想一想。」

余若薇(公民黨黨魁):「我也邀請大家,要求我們停下來三思的朋友,請想一想,到底我們這運動如何激進?這場運動,並非屬於兩個政黨或任何政黨,是屬於你和我。」

李柱銘(民主黨創黨主席):「從前公民黨路線可說很溫和,那樣討論有結果嗎?沒有。不管如何溫和,製造共識都沒有用,只要中央不喜歡就全盤擊潰。」

議事論事(2010年1月28日)://黃毓民(社民連主席):「我們無所畏懼,以犧牲換取成功。」//
議事論事(2010年1月28日)://昨晚公、社兩黨舉行五區公投起動晚會,民主黨只有現任議員涂謹申及創黨前主席李柱銘出席聲援。李柱銘(民主黨創黨主席):「何時才有民主路?無人知,所以我很感謝你們五位那麼有承擔的議員,完全有可能會犧牲你們議席。這就是公投,為公義去投票。」//

2. 苦心忍多兩屆,爭取商家支持

3月底,普選聯拋出終極藍圖,特首選舉以兩部「提名減辣直通車」令選委變提委(未說明提名權參選權如何平等),另又提倡容許特首有政黨身份;立法會功能組別以三步「寸退質變溝淡」轉化成直選議席,先在2012年直選及區議會功能組別各增10席,新增10席區議會連同原有1席由全體選民在全港單一選區比例代表制選出(類似現時超區選法),其他29席傳統功能組別則「忍多兩屆」,到2020年歸入單一選區遊戲,到時100議席半數由分區選出,半數由全港單一選區產生(未說明如何提名)。普選聯稱不設談判底線,又一改起初立場,不約束成員投票取向,此外更與五區公投劃清界線,強調其結果不會為聯盟製造籌碼。費盡心思,要博取中央打開溝通大門,利益團體同意過渡「直選」。

鏗鏘集 鳥籠中的民主(2010年2月7日)://民主黨連同11個政治及民間組織兩星期前組成終極普選聯盟,希望以溫和、理性態度跟中央、特區政府以至建制派對話,尋求達至終極普選方案。陳健民(中大社會系副教授):「民主派很清楚有兩條路線更鮮明地提出了,一條是體制內進行改革,另一套是更強調訴諸人民、訴諸群眾,在反對力量裡,兩者一定會互相競爭,溫和力量能否主控反對力量很重要。另外就是在建制裡,建制裡也要有足夠溫和力量去回應反對派裡的溫和力量,若沒足夠回應就會陷困境。」//
2010年3月30日,終極普選聯盟公佈其政改方案。[圖:民主黨網站]

《蘋果日報》(2010年3月31日):

由多個泛民主派團體組成的「終極普選聯盟」昨天拋出在2020年全面普選立法會的政改方案…建議先將2012年立法會議席增至80個,一半由分區比例代表制直選產生,餘下40席除包括現有29個傳統功能組別,建議新增11個區議會組別,由區議員提名後供市民普選產生。

2016年總議席增至100個,71席由直選產生,功能組別減至29席;2020年全數100個議席,將由全港單一選區及分區直選以一人兩票普選產生。特首選舉方面,聯盟建議2012年選舉委員會增加至1,200人,提名門檻為100人、上限為150人。2017年特首提名委員會由2012年選委會全數過渡,全民普選產生。

聯盟副召集人黃碧雲解釋,建議2020年才取消功能組別,是減低廢除功能組別的阻力,「現有嘅功能組別議員暫時唔好郁佢,忍多佢哋兩屆,因為你叫佢下一屆取消佢個位,咁佢呢條(支持)票就唔會支持你。」

聯盟現階段不會設定談判底線,也不會約束成員投票意向,稍後再約見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及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並呼籲中央與聯盟展開對話。召集人馮偉華不認同公民黨指5月16日公投結果是聯盟談判籌碼,也不會強制成員團體呼籲市民在立法會五區補選投票。

民主黨早前曾就政改方案作內部檢討,有核心成員透露…若政府最終拋出的方案,仍然拒絕承諾2020年取消功能組別,民主黨勢將按地區主流意見投票反對…前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認為2020年若要全面取消功能組別,「過渡期間就唔應該再新增(功能組別)。」

《蘋果日報》(2010年3月31日)

到4月中,港府照樣搬出極保守2012方案,普選聯大表失望,成員公民黨湯家驊說必要時會用綑綁否決權爭取,民主黨何俊仁則說仍中央仍有派人接觸,局勢仍有轉機。

議事論事(2010年4月22日)

議事論事(2010年4月22日):

唐英年(政務司司長):「今次是黃金機會,希不要像2005年失去這黃金機會。」
何俊仁(新界西,民主黨):「難以接受。」

一直標榜溫和民主派的終極普選聯盟再把泛民投票取態綑綁在一起,聲言反對政府公佈的2012年政改方案,令香港普選前再現暗湧。馬嶽是普選聯政制小組召集人,早前他們提出政改建議,著眼點不僅是2012年特首與立法會選舉模式,而是放眼於2017年及2020年的真普選上。不過即使他們願意把爭取民主步伐的門檻降至最低,政府仍沒有回應他們最核心訴求。

馬嶽(中大政治與行治學系副教授):「近幾月來發展,若中央要在政改上與民主派進行有系統的溝通,他們會選擇普選聯,但人否確立正式架構或渠道,我們暫時看不到。他們提出相對是出價非常低的方案,普選聯也表明以現時價錢不會投贊成票。政府已小心計算,新方案下不會令泛民主派議席大大增加,讓他們相對較有效地控制大多數議員。」

林瑞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為2012年,目前提出的70席區議會方案,是最有民主成份及最有機會大家應該考慮通過。」

政府建議2012年立法會新增10個議席,直選與功能組別各佔5席,其中功能組別新增5席加上區議會原來1席,由民選區議員以比例代表制互選產生。政府認為這樣已增加民主成份,將來以直選或間選產生的議員,將佔議會近六成議席。不過馬嶽認為,根據這方案,預計泛民在新增地區直選議席可爭取2至3席,至於區議會方面,保守估計只得1席:「2012年後,假設選票比例沒變,未來泛民約佔議會四成局面未必有大變。」

基本法委員會主任喬曉陽雖然重申普選時間表有法律效力,但對普選聯提出的路線圖則避而不談。同屬普選聯的湯家驊,不惜與公民黨爭取普選路線決裂,無非希望透過溫和手段換取民主進程,可惜事與願違。

湯家驊(新界東,公民黨):「當然會失望,最實際政治權力就是我們否決權,所以我們必須在較早時段很堅決向中央表示態度:我們將不惜運用最後也是唯一政治權力,去爭取香港人渴望的東西。從中央角度而言,他們不希草草了事,獲得4票,能通過就算,他們希望獲得大多數民主派票數。這對他們來說也是挑戰,現在正處於很微妙關係的過程中。」

黃靜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中央方面,我們已把他們(普選聯)意願反映。(記者:你認為這樣做有效嗎?)我看到社會上除了特區政府,亦有很多關心這事的人協助把他們意見意願反映上去,我們看過去幾個月氣氛不錯,也看到未來這扇大門仍會大開。我們也明白未完全達到他們當初提出的要求,因此我們會就這方面與他們繼續討論,因為對話與溝通大門仍然打開。」

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幾日前透露,仍與中央有授權、有代表性人士接觸,令人覺得事件也許還有轉機。

議事論事(2010年4月22日)
圖:2010年4月下旬,終極普選聯盟舉行團結大會以強硬姿態回應港府寸進政改方案,摘自方志恆編(2011)《寸土必爭:香港民主運動的政治論述》

4月25日,學者陳健民在普選聯團結大會上引用他經常談及的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促成大和解例子,強調爭取對話是向歷史負責任,發言稿刊翌日《明報》:

特區政府於4月14日發表了政制改革修改方案後,大家對方案的內容都十分失望,而且覺得對話才剛開始就被打斷,大有給打了一記耳光的感覺。隨之而來的,有嘲笑普選聯太天真、太傻,是一廂情願要嫁入豪門的小女星,亦有勸喻普選聯回到「與法西斯政權抗爭到底」的路上。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必須思考,在對話以外,我們是否能選擇一條更好的路線…從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已有超過六成的國家實行民主政制…學者發現當代只有少數國家是單靠人民力量成功爭取民主…我個人的判斷是,香港較接近上下互動民主化的處境…互動型的民主化要能成功,有賴建制內的開明派和反對派內的溫和力量對形勢有新的認識。開明派明白到不可能消滅反對派…溫和民主派要認識到反對力量的局限…因此要適度調節抗爭行為,創造對話條件…

鏗鏘集 鳥籠中的民主(2010年2月7日)://陳健民(中大社會系副教授):「政改方案提出後,政府其實沒認真做過甚麼引起社會熱烈討論,這方案本身沒半點新意,令人十分失望,相隔幾年也想不出新意,力度如此弱。民主陣營提出總辭就把整個討論主題轉到社會行動上,對於如何在有限框架裡盡量去做,幾乎完全沒人討論。」//

許多人都對當前的局勢感到沮喪,但今天的香港應該不比1985年的南非來得惡劣。那一年,黑人解放運動領袖曼德拉已被監禁了22年,黑人繼續武力抗爭、國際社會繼續制裁南非、白人卻仍牢牢緊握政權…曼德拉寫信給白人政府…至1993年多黨論壇達成普選的共識,前後用了8年…曼德拉清楚認識到鬥爭是為了談判,既然上了談判桌,就不會隨便退回到暴力鬥爭的道路…如果連種族仇恨深重的南非都可以做得到,誰敢說對話不能為香港帶來民主?

普選聯已發表了政改建議方案…充分尊重基本法和人大常委的決定,而且為工商專業界提供均衡參與的機會…我是主張在充分修改現有的政改方案下,再加上對終極普選的進一步說明,盡量通過方案,為的是開啟泛民與中央政府的良性互動,解決更艱巨的政治問題。但如果現時的修改方案便是最終方案,普選聯唯有建議泛民否決議案…這並非我們願意見到的。我們能夠做的,是在這一刻開拓一條帶來最少創傷的改革之路…對話是艱難的,普選聯現在是知難而進。我們沒法預測結果,但我們只知道走上這條路是對歷史負責任的決定!

其後中大學生歐陽思敬撰文回應,認為所謂「對話」實為談判,民眾意願是較量實力重要籌碼:

陳健民強調只有與建制對話才是民主化的唯一通道;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普選聯需要否定公投。相反,普選聯更加應鼓勵人投票,以增加對話的實力。事實上,這不是對話,而是談判。談判不看溫和派有沒有誠意,而是要看自身的實力…陳健民於文中提及「民主化成功有賴建制內的開明派和反對派內的溫和力量對形勢有新的認識」,可是,現實就是中央不怕你,不打算談判。觀乎在建制陣營中基本上沒有開明派可言。在國內,政治打壓及侵害人權的事件時有發生…雖然中央不會消滅反對派,但只要成功以地區工作等方式收買民心,便足以削弱民主派的政治力量。

Now新聞台 2010香港大事回顧

民主派一直以來靠的是什麼?靠的只是在選舉中贏得選票和民心,並化為一定程度的政治力量。可是最新的數次選舉中,建制派在區議會及立法會的勢力正日益抬頭,民主派日衰…現時中央以對話為餌,圖令普選聯拒為公投拉票…當公投挫敗,民主派也沒有什麼籌碼可言,屆時陳教授你還會覺得你堅持對話的誠意,還可以感動中央嗎?正如陳教授本身所言,溫和力量應「對形勢有新認識」…這絕不是「激進抗爭」與「溫和對話」的虛假二元對立的路線之爭,而是在政府公布爛方案後,民主派所應採取新的策略,因為只有市民的選票才可以繼續撐起民主運動…正如陳教授所言,對話是艱難的,普選聯現在是知難而進。但難道公投派又不是在中央全力打壓下知難而進嗎?…沒有人可以保證我們一定成功,但普選聯不應該分道揚鑣,分為「你的公投,我的對話」。民主派不應各有各做,而應互相合作,齊齊為公投拉票。只有團結一起投票才可以為爭取民主增加談判的力量,為香港民主化提供轉機。

議事論事(2010年1月28日)://李柱銘(民主黨創黨主席):「從前公民黨路線可說很溫和,那樣討論有結果嗎?沒有。不管如何溫和,製造共識都沒有用,只要中央不喜歡就全盤擊潰。」//

3. 團結效果不彰,政黨各取所需

號稱團結的溫和普選聯一直遊走工商利益團體盼尋求可行共識,並以14席綑綁投票否決權做最後籌碼,爭取當局提供終極普選具體路線圖,但團結施壓效果似乎並不明顯。即使政府拋出被認為保守方案,聯盟仍堅持「知難而進」靜候當局回音,到五區補選前夕,才發起遊行顯示其決心,揚言必要時會採取更強烈行動,同時又著手成立小組跟進談判工作。

蘋果日報(2010年5月25日)

《明報》(2010年1月25日):

10個團體包括民主黨及教協等宣布組成「終極普選聯盟」…聯盟內的14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矢言,他們對是否支持政府提出的2012年政改方案具有約束性,意味14人將作「綑綁」投票…普選聯召集人兼教協副會長馮偉華…和民主黨副主席單仲偕指出,日後他們會就政改方案達成共識,每個團體也會將這共識帶回給其所屬團體,尋求支持,日後這14名立法會議員就政改方案的投票立場,也因而受到約束。

圖:2010年5月2日,終極普選聯盟發動大遊行展示爭普選強烈意願。摘自方志恆編(2011)《寸土必爭:香港民主運動的政治論述》

自由亞洲電台(2010年5月2日):

香港5月16日的五區補選投票日在即,終極普選聯盟星期天發起爭取普選大遊行…表達對港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不滿,要求他們交代普選路線圖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患有肺癌的支聯會主席司徒華也到維園參加起步禮,在大會現場帶領群眾呼喊:「取消功能組別,落實終極普選!」的口號…終極普選聯盟副召集人蔡耀昌表示,多達3300人參加遊行。他認為這已經是「第一個警號」,如果政府繼續漠視他們的聲音,普選聯盟會採取更強烈抗爭。警方則估計有1,600人參與。政府發言人表示,充分理解參與遊行市民和黨派對於落實普選的訴求,呼籲大家以和平、理性及務實的態度去處理政制發展問題…香港《文匯報》星期一的社評表示,如果普選聯能開始嘗試妥協合作,打破2005年以來香港政改無法向前邁出一步的僵局,不僅將為日後解決普選問題建立互信的基礎,而且有利擺脫政改的內耗,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蔡耀昌表示,普選聯盟會成立一個工作小組,與政府就2012年和往後的選舉繼續談判。

RTHK 2010香港政情大事回顧
圖:東方日報(2010年5月27日)
圖:蘋果日報(2010年5月28日)

補選後,民主黨、民協與普選聯代表相繼應邀入中聯辦破冰會談。那邊廂,京官繼續展示強硬取態,港府亦大力起錨宣傳政改。6月上旬,民間醞釀包圍立法會頑抗,普選聯也發起遮打集會,但教協與民主黨都表明不參與,擔心有大型衝突。

《太陽報》(2010年6月12日)

《太陽報》(2010年6月12日):

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昨日決定,將修改二○一二年特首及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兩項決議案分開辯論,預料…可能要到二十四日上午才完成表決,意味計劃在「6.23」包圍立法會的示威者,可能會在大樓外駐紮過夜或到翌日上午再次聚集。終極普選聯盟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在六月二十日於立法會旁的遮打花園發起「還我終極普選」集會,但聯盟對應否在「6.23」包圍立法會意見分歧,由各成員團體自行決定是否參與。其中由聯盟召集人馮偉華擔任會長的教協以及聯盟內最大政黨民主黨,都表明不會參與包圍行動,以免引起大規模衝突…馮偉華重申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的講話表示極度失望,認為未有回應普選聯的三點訴求…如在餘下十多日再無突破,聯盟內十五名立法會議員會對方案投反對票;但他指,如中央接納在一二年將六個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席變為由全民選出,他們仍願意積極考慮。對於民協立法會議員馮檢基近日表示不會與聯盟綑綁投票,民協主席廖成利澄清,該黨「九成九」會跟隨聯盟投票,「絕不離隊」。對於有報道指普選聯兩名學者成員陳健民及葉健民,分別獲邀在「6.23」之後訪京談政改,馮偉華指兩人不時有與內地的機構或人士溝通接觸,與普選聯無關。

《太陽報》(2010年6月20日)://接近中央消息透露,中央昨日作出突破性決定,原則上同意民主黨提出的改良版區議會政改方案,唯一條件是手握九票的民主黨要確認該黨不會有任何變卦,支持二○一二政改決議案,中央才會正式表態…民主黨昨召開特別中委會,以二十三票支持高票通過區議會方案,將推薦予會員大會,主席何俊仁相信結果能「令港府放心」,亦有信心會員大會支持方案。終極普選聯盟昨亦以大比數通過支持民主黨的方案,個別團隊對方案有保留,但民協馮檢基、衞生服務界李國麟已表示傾向支持。//

其後中方出奇不意接納民主黨超區方案,在缺乏路線圖下,普選聯成員表決時各自謀算,既無綑綁否決,亦無綑綁贊成,被指欠政治道德,結果只綑綁了一群學者聯署為政改背書。

陳健民、葉健民、馬嶽、方志恆、呂大樂、蔡子強、李詠怡、李芝蘭、張楚勇、陳祖為:〈為政改解死結 為香港尋出路支持:通過區議會民選方案〉《明報》(2010年6月21日):

政改已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各黨派會否支持民主黨與普選聯提出來的區議會民選方案,將對港人的福祉帶來決定性的影響。作為長時間關懷香港民主發展的學者,我們覺得這一刻有責任表達我們的看法。

政改爭論至今,各方對下列問題其實已達初步共識:(1)2017 年香港已具備普選特首的條件;(2)現時功能組別的選舉方式不符合普選的原則。到了2020 ,立法會所有議席的選舉辦法都應符合普及和平等的標準。此外,民主黨與中央政府亦成功破冰,並就政改問題尋求長期的對話機制。可惜,對於2017年特首選舉的提名方式會否窒礙真正的競爭,以及2020年會否全面取消功能議席的問題,仍未取得進展,令人遺憾…普選聯多次說明其底線是2017年和2020年實行符合國際標準的普選…但在第一輪的對話中能夠爭取多少,學者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幻想,我們認為應整體地評估中央與特區政府的回應。如果中央能對終極普選有清晰的回應,2012的政改自然可以降低要求。但如果中央拒絕對終極普選有明確的說明,便必須先大幅修改2012的政改方案,然後就終極普選的問題繼續磋商。目前的狀顯然屬於後者。種種信號已顯示中央已接受普選聯和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民選方案」(區議員提名、全港市民投票),我們認為這方案為香港政制帶來實質的進步,有利終極普選的實現。

議事論事(2010年1月28日)
終極普選聯盟宣傳短片(2010年4月)

香港民主運動從上世紀80年代參與區議會選舉至今,都秉承寸土必爭的精神 — — 在制度內不斷擴大民主成分和力量,與體制外的公民社會相呼應爭取民主。泛民甚至參與功能組別和特首小圈子選舉,為的是在制度內擴大民主元素和握有更多票數去監督政府和推動制度改革,今天亦不應放棄這種機遇…現在區議會民選方案(加上5席直選)將為議會增加10個由市民直接選出的議席,這些議員將要向全港300多萬選民負責,不可能服務小圈子或特權階級利益。相反,通過此方案後,傳統功能組別的比例將在議會下降,加上政府在未來政改不可能提出比區議會民選方案更倒退的做法,令立法會取得三分之二票數全面廢除功能組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確立了不可逆轉的改革路徑,邁向終極普選。現在中央已對民主派2012 政改建議作出積極回應,如果立法會再一次否決一個有一定進步的方案,只會進一步破壞互信…因此,我們呼籲泛民議員支持這個踏出民主一小步的「區議會民選方案」,然後再繼續團結爭取真普選,落實2017 選特首和不遲於2020年取消所有功能組別。

蘋果日報(2010年6月21日)://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昨晨約見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及成員張文光,明確表示方案未有違反人大決定及《基本法》…預料,民主黨今日將在會員大會通過支持改良方案,改良方案獲立法會通過機會極大…平反六四立場堅定的支聯會主席兼民主黨創黨成員司徒華專程撐場,表態支持改良方案,認為有助提升選舉民主成份。他反駁外界指民主黨轉軚之說:「我哋從來都冇轉過軚,有邊啲人好似我哋咁長期奮鬥?」又怒指有說民主黨出賣港人是誣衊:「我哋點樣出賣呢?我哋從來冇講過會放棄爭取終極普選,咁講法嘅人係咪聾咗呀,一隻耳仔聽一隻耳仔唔聽。佢哋自己又有冇為民主奮鬥過呢?」…近年少就政改問題高調表態的朱耀明牧師也站台,指不少普選聯成員與他同樣84年開始為香港爭取直選,強調所有老將唯一心願是將特區自由與民主空間擴闊…社民連十多名成員昨日乘開篷車到港島各處巡遊,呼籲市民反對政改方案…眾人其後到遮打花園普選聯集會現場「踩場」,他們向市民派發傳單,並將「超錯」貼紙及戰訊貼在普選聯場地的背景板上…社民連創黨主席黃毓民主動走到普選聯副召集人蔡耀昌面前,表示「狗哥(蔡耀昌的花名),你呢鋪就肯定係超錯o架啦」!…另一邊廂,由38個民間團體組成的「民間一人一票踢走功能組別運動」亦到遮打花園示威,抗議民主黨「賣友求榮」…//
圖:東周刊(2010年6月23日)
圖:東周刊(2010年6月23日)

6月24日立法會辯論政改,有普選聯議員解釋為何聯盟既支持「寸進」又容許不「綑綁贊成」。

張國柱議員:

有人指責,部分加入普選聯的議員,在政府接納「普選區議會方案」後仍投反對票,是否「走精面」呢?甚至是否有欠政治道德呢?我想指出,普選聯所提出的3項要求,包括廢除功能界別、低門檻普選特首及區議會的「改良」方案,但我們的政府現時只接納了一個,而這一個也並非完完全全是普選聯的區議會改良方案。當普選聯知道政府有可能接受其中一項要求時,便進行討論,而最後亦通過先行一小步,容後再繼續爭取廢除功能界別和降低普選特首的問檻。當然,普選聯亦明白時間急促,所以是完全尊重個別團體回去討論而作出每個團體的最後決定。
[《2009–2010年立法會會議過程正式紀錄》6837。]

議事論事(2010年6月24日)

李卓人議員:

有些人會問,職工盟是普選聯的成員之一,為何會反對呢?普選聯是否應一起投贊成票呢?張國柱議員剛才也提到,普選聯其實有3個要求︰第一個要求,區議會的「改良」方案要「一人一票」,讓大家可以有份參與選舉;第二個要求,2017年要有低門檻的特首選舉;第三個要求,訂明在2020年有廢除功能界別的承諾,確保這是真普選。對職工盟來說,我們認為這三大訴求中最重要的,是廢除功能界別的訴求…職工盟最主要的側重點其實是廢除功能界別,這是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工人的組織、作為一個工會,我們數十年來目睹工人不能分享繁榮成果,便是因為整個制度完全傾斜於財團。我們永遠無法翻身,也是因為現時功能界別的制度。我們一定要有很清楚的信息來廢除它…關於區議會的方案,我也要承認一點,便是曾經令我心動的…不過,正如我剛才所說,這不能解決我最終的問題…總結來說,職工盟反對這個方案,是因為還未達到我們廢除功能界別的訴求。
[《2009–2010年立法會會議過程正式紀錄》6838–6841。]

新聞透視 政改推手(2010年7月1日)

政改後,郭家麒與梁耀忠以「路線不同」為由退出聯盟,這號稱長期運作組織終在2013年初壽終正寢,核心人馬加上新成員合組規模更大的「真普選聯盟」,在普選特首提名多軌方案上再爆出「自由綑綁」論爭,此乃後話。

圖:2010年6月3日《新紀元》第175期
2012年3月,終極普選聯盟舉辦「行政長官候選人政制論壇」,是該組織後期罕有具規模的公開活動之一。[圖:VOA(2012年3月9日)]

— 歡迎分享,更多材料見內容導覽
搜尋本站資料,可用Google自訂引擎

考古陣地一覽
facebook.com/recall.hk
instagram.com/recall.hk
medium.com/recall-hk
mewe.com/join/recall-hk
odysee.com/@recall-hk
twitter.com/recallhk
mastodon.social/@recallhk
t.me/s/recallhk

#世代懺悔錄 #香港前途考古 #民主小龍鳳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基本法 #政制改革 #功能組別 #終極普選聯盟 #林瑞麟 #梁家傑 #余若薇 #陶君行 #黃毓民 #中聯辦 #五區補選 #五區總辭 #五區公投 #變相公投#公民黨 #社民連 #民主黨 #民協 #教協 #職工盟 #街工 #社總 #馮偉華 #黃碧雲 #蔡子強 #馬嶽 #民促會 #陶君行 #司徒華 #梁耀忠 #李柱銘 #單仲偕 #張國柱 #李卓人 #唐英年 #喬曉陽 #湯家驊 #黃靜文 #陳健民 #葉健民 #方志恆 #呂大樂 #李詠怡 #李芝蘭 #張楚勇 #陳祖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