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 | 使用心得 | 該買嗎?
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轉換,身旁朋友也有意無意重拾課外閱讀的習慣。過去我也是實體書的擁護者,直到今年年初台北國際書展,在攤位順手購入一台 Kobo Sage 8 吋電子閱讀器。
在這實體書與電子書轉換之際,今天就來分享這半年來的電子閱讀器使用心得,以及我認為正在閱讀此文章並對電子書有所悸動的你,具有哪些誘因入坑電子書,以及在選購電子閱讀器時可以考量的重點。
我和電子閱讀器的淵源早已結下
現代的資訊傳播毫不費力,網路上早已有好幾位愛書成癡的 KOL 加入電子書行列。包括我認定的繁體中文界說書 KOL — 閱讀前哨戰的瓦基,電子書書齡早已超過 5 年時間,而財經界的美股女神 KOL — 財女珍妮,在去年也介紹了自己的 6 台電子閱讀器使用心得。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新產品導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時,最早期會有約 2.5% 的創新探險家 (Innovators),他們願意嘗試功能尚未齊全、市場上也幾乎沒人知道的酷科技/新產品,接著逐漸會有早期使用者 (Early Adopters) 開始使用這項新產品,此時的產品功能與市場定位基本上已有了雛形,至此市場上大概有近 20% 的潛在用戶已經嘗試過。
來到現在,我相信電子閱讀器已經進入綠色底階段。產品功能與定位已經完備,接著推出的新款著實在既有功能下進行優化,包括延遲率、流暢度、重量等,市場上加入的使用者,也就是即將入坑的你們,被稱為大量採用者 (Early Majority)。
正因為各家廠商的電子閱讀器已進到高度競爭且產品相對成熟的階段,現在正是考慮電子書的大好時機!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人分享產品比較,我就著重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最後會帶到在挑選電子閱讀器時,我會建議關注的產品特點,僅供參考囉~
電子閱讀器帶給我的正向價值
先從電子閱讀器帶給我的正向體驗談起。
價值一:降低閱讀情境門檻
以我的 Kobo Sage 為例,8 吋大小,重量 240g,對於一個無論在哪,閱讀姿勢都很奇葩的人而言,電子閱讀器大大降低隨時隨地閱讀的門檻。
即便家裡有書桌,我相信多數人的唸書情境不脫以下幾個:靠在沙發上看書、躺在床上看書、走來走去看書。電子閱讀器即便單手拿著也不費力,就算躺著看書被砸到也不痛不癢!
至於出門在外,我自己是幾乎隨身帶著電子閱讀器,畢竟薄薄一台,重量和我的 iPhone 12 Pro Max 差不多,出門在外如果有個比較長的空擋(通勤、等人),我通常會拿出電子書來讀。
還有一個比較少人提到的點,電子閱讀器很多機型都有防水功能,且耐摔(鄉野傳聞),基本上就是一台很耐用的機子,不用特別保護著,對我而言反而增加看書的機會,降低啟動成本。
價值二:減少閱讀時的分心機會
現今人手一台手機、電腦甚至平板,其實大可直接透過不同的 3C 載體登入電子書帳號,隨意打開來閱讀。
但你知我知,今天網路一連上,手機將不再用來閱讀文章、電腦也將不再用來處理文書,最終仍會落得像平板一樣,都是追劇、看 YT、滑抖音、回訊息的最佳媒介。電子閱讀器基本上不提供這些功能,能替自己製造一個純粹的閱讀環境。
價值三:降低閱讀過程的不確定性
換句話說,提升閱讀過程中的動力。為什麼會這麼說?至今為止,我最喜歡的電子閱讀器功能莫過於對讀書進度的提示。
相信大部分人應該跟我一樣,讀沒幾頁就會好奇自己進度如何?還要多久才讀完?瞥除看書看到進入心流狀態,倘若發現自己讀了一小時的進度才50頁,應該會有股莫名的無力感。
為避免錯過許多好書內容沈甕底(精彩內容在後頭),持續看下去的動力一直是看完一本書不可少的元素。透過閱讀器的提示功能,我可以對每個章節以及該本書的剩餘閱讀進度在心裡留個底,避免不必要的期待,也更好掌握自己的閱讀進度與剩下的時間安排。
價值四:節省儲書空間
我是個非常喜歡買書的人,過往讀過的書幾乎都是直接買斷,很少是借來的。這和我個人對物品的控制欲有很大的關係,畢竟我不喜歡讀個書還有時間壓力或擔心用壞用髒人家的書。
直到大約一年前,我發現家裡的儲書空間已經被逼到極限,畢竟我家空間也不大,過往騰出空間讓我放個 50 本書已經心存感激,但這樣下去絕對不是辦法。既不想把書賣掉,也不想因為空間限制而抑制買新書的慾望。
電子閱讀器直接解決這個問題,同樣以 Kobo Sage 為例,具備 32 GB 的儲存空間,跟手機動輒 64GB/128GB/256GB 比起來可能小上許多,但要知道,一本電子書大小基本上都是 _“MB”,最多也不過 20MB,掐指一算一台 Kobo 至少可以裝 1,600 本書(官方宣稱可以上萬本),應該夠大部分人讀一輩子書了。
其他價值
瓦基有提到的其他價值,包括對眼睛的負擔小(電子墨水)、自訂閱讀體驗(行距、字寬、字體等排版功能)、高效筆記管理(結合 Readwise 和 Heptabase)等,上述幾項之所以沒有特別介紹,主要是已經有蠻多人在講了,且對於瓦基這樣的重度使用者而言,我相信「筆記管理」的流暢度某層面是最大的誘因,但對我而言反倒不會是使用電子閱讀器的主因。
電子閱讀器的負面價值
講盡了正面價值,我認為還是有義務提示一下使用電子閱讀器的負面價值。但我相信這部分隨著電子閱讀器的技術進步,未來終將一一被解決掉。
負面價值一:來回翻頁不順暢
先不論較早期的電子閱讀器在翻頁流暢度和延遲程度都還有待加強,僅靠著一個介面想快速翻閱、瀏覽數頁內容,電子閱讀器絕對會搞到你心態崩掉。
負面價值二:好書分享不易
以 Kobo 為例,要閱讀買斷的電子書僅能登入帳號後才能下載閱讀,但如果想要借出已經閱讀完的書籍,除非把帳號給對方,不然是做不到的。
以我個人而言,過去常會有朋友跟我借閱經典書籍,由於是實體書,因此可以獨立借出,但如果是電子書,經典書籍的分享就會遇到阻礙。
負面價值三:初期成本投入高
以樂天商場 Kobo 最入門款 Clara BW 6吋 16GB 為例,空機價格要價 $4,549,我的 Kobo Sage 8吋 32 GB 也要價 $8,599,在一書未買的前提下,初期投入成本確實不低。
另外,就我個人逛線上書城的經驗,常見的購書管道如誠品、博客來等實體書,有事沒事就在打 79 折,相較之下電子書的價格顯得沒有便宜多少;而同樣具有電子書商城的博客來,有時可以看到實體書比 Kobo 電子書便宜的迥異情況。
因此要意識到,電子閱讀器的初期投入,是為了買一個「閱讀體驗」,而不是期望透過未來的購書成本逐漸把成本抵銷掉。
評估是否加入電子書行列
現在了解電子閱讀器使用上的正反兩面價值,回歸源頭還是,你選擇加入電子閱讀器的底層價值是什麼?
使用情境
我認為使用情境是決定是否使用電子閱讀器的關鍵。有人時常在外奔波,或是即便到了假日也喜歡待在咖啡廳用電腦,我認為隨身攜帶一台電子閱讀器,除了減少負重外,也免去了擔心實體書受損的心理壓力。
再來就是像我這樣,即便在家也會用各種不符合人體工學但很舒服的姿勢看書的人,也推薦買一台輕巧的閱讀器。
使用頻率
都看到這邊了,我相信要不是本身就有閱讀習慣,就是「預期」自己即將要有閱讀習慣。無論如何,我認為電子閱讀器確實可以降低閱讀課外書的門檻,不論物理上或心理上都好。
但前提還是要認知到閱讀是一個「美好習慣」,電子閱讀器不過是讓你培養這個習慣的輔佐功臣罷了。
對實體書的執著
我相信不少人正在猶豫的點之一,應該是對實體書的執著。畢竟實體書的快速傳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的畢昇的活字版印刷發明,從小我們在學校的知識傳播也是紙筆兼用。
我們難免會執著於手拿一本封面典雅、厚度均勻的書籍,搭配優美背景音樂和濃厚的咖啡香,徜徉於書本世界的想像,我承認這點也是我當時在買入電子閱讀器前最大的考量,只能說這部分的典雅你毋須拋棄,只要思考一下上述的美好場景多久能有一遇?而你對於閱讀的需求又多久會有一次?
電子閱讀器選購指北針
在選購適合自己的閱讀器之前,最重要的首先是了解不同廠牌閱讀器的生態系。
封閉式系統 or 開放式系統
封閉系統如 Amazon 的 Kindle、Readmoo 的 mooink、樂天的 Kobo,開放系統如 HyRead、BOOX 文石。
封閉系統:顧名思義僅能閱讀在其書城中所購買的電子書,在不同平台買的電子書是不能互通的,也就是你無法在 Kobo 平台上打開你在 Kindle 或是博客來上買的電子書。
開放系統:除了自家的電子書平台買的書外,亦支援其他開放平台所購買的電子書。
我個人推薦買封閉式系統的電子書閱讀器,原因如下:
- 系統整合與使用體驗好:由於是封閉系統,在使用體驗的功能更新與效能調整一定比開放系統的服務好
- 對書籍的掌握感:如同對實體書的控制欲一樣,總會希望自己擁有的物品是完全屬於自己的,使用單一平台可以小小滿足這方面的慾望(我知道很無聊…)
- 購書商城藏書量:或許有人會擔心不同平台上的電子書可得性有所局限,這部分我不否認,但體感上確實感受不太出差別,至今只有遇過一本想看在 Kobo 上找不到但在博客來電子書買得到的情況
- 三大平台簡介:Kindle 全球藏書量豐富但對繁體中文閱讀者的介面體驗上較不友善;Kobo 全球藏書量僅次於 Kindle,自 2016 年在台開始繁體中文電子書業務,總部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為日本樂天旗下的子公司;讀墨 Readmoo 主打繁體中文藏書量最豐富,且針對繁體中文特別打造
其他考量
除了系統上的選擇,其他考量可能包括
- 大小尺寸:我自己的第一台電子閱讀器買 Kobo Sage,是一台 8 吋的版本,我個人覺得雖然重量不重,但考量到使用情境、攜帶方便以及閱讀體驗,會覺得 7 吋會更剛好,但不建議再更小
- 色彩:Sage 沒有彩色版本,因此當時只買了黑白色,或許有人會好奇,看書的重點應該是書本的「內容」,但對我來說,讀起來的舒適程度會大大影響我的閱讀體驗,當碰上有精彩圖表或優美照片時,黑白色的顯示器挺掃興的,因此我個人會偏好買彩色顯示器
- 標記畫線:我自己標記都只用手指觸控,也沒有寫筆記的需求,雖然Kobe Sage 本身有支援觸控筆 (原廠一支要價約新台幣 $2,000 ),但我知道自己不會用也用不到,就沒買了,個人覺得觸控筆很多餘
- 電池續航力:電子閱讀器基本上如同紙張,是反射外部光源,但在外部光源較暗的環境也能打開內建的螢幕光源,我自己平常會開著約 30% 強度的光源,充飽電基本上都可以看上一整本書,待機時間耗電很低,一週耗電大概 10%,基本上續航力不會是我買電子閱讀器會擔心的重點
- 管理電子書:書越買越多到後來應該會遇到分類需求,雖然我自己還沒遇到過,但 Kobo 有內建的 “收藏”功能,可以對電子書進行分類
綜合上述的考量,我個人蠻推薦 Kobo 最近新推出的一款彩色 7 寸閱讀器 — Kobo Libra Colour,讓我重買一次我會毫不猶豫選這台 XD
另外,我有朋友用了 HyRead Gaze 系列的心得也不錯,只要有圖書館帳號,可以免費借閱全國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及企業與專門圖書館)上千家圖書館館藏,但借書有期限,還需要線上排隊,這就因人異了。
文後雜談
電子書與實體書並非只能取其一,在不同場景下適合的閱讀媒介當然可以有所不同。正因為書本只是閱讀的「媒介」,重要的仍是你正在閱讀什麼樣的書籍。
過去半年內我在 Kobo 商城中買了 10+ 本電子書,但同時我也買了將近 4、5 本實體書,正如上述分享所言,「你的閱讀習慣是什麼?」就我個人而言,實體書雖然在攜帶上不方便,但在畫記與隨時翻閱上卻完勝電子書,因此我在閱讀「技術」相關書籍時,還是會選擇實體書購入;另外一點,若書本的作者是我相當崇拜且長期關注的人,為了「紀念」性質我也會選擇實體書購入,以便未來可以供他人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