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冠肺炎衝擊下的農產品供需,或許…我們真的生產過剩

我是阿農
以農為本。農業手札
2 min readMar 15, 2020

新冠肺炎對近期人們的生活造成了莫大影響,各行各業也遭受不少衝擊,當然,農產品的價格也不例外。

以蔬菜來說,大部分的蔬菜在7日內的平均批發價格(公斤),比1–2週前的平均批發價格低了5–10元左右,部分蔬菜甚至有更大的跌幅。

歸咎起來,餐飲業生意受到疫情衝擊,應是導致農產品供需失衡的重大原因之一。許多人漸漸選擇在家裡開伙,減少在外用餐、接觸人群,進而避免暴露在疫情傳播的風險下。

但是話說回來,吃飯的人口其實沒有減少。。。那為什麼農產品的需求減少了呢?

讓我們試著從最近自己開伙的經驗推敲原因:

1.自己煮東西,煮的量較為精準。幾本上是煮自己喜歡吃的,且為了減少廚餘,都會盡量吃完,不太會浪費。

2. 自己煮的菜色比較單純,用料不會太複雜。(如果跟我一樣沒有很會煮的話XD)

這麼說起來~~人們自家開伙的比例上升,也許意外地間接減少了食物浪費!?(某方面來說是好事?)

所以,或許我們的國產農產品,真的是生產過剩了。在過去沒有疫情的時候,偶爾因為天候因素生產過剩價崩。現在出現疫情後,供需結構改變,更是直接崩給大家看啊。。。

--

--

我是阿農
以農為本。農業手札

農學院畢業,喜歡大自然,做過幾個農業相關工作,是個仍關心農業的無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