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方巨龍既驚又疑的西方雄鷹

鹿ㄦ
一只鹿ㄦ
Published in
8 min readSep 1, 2018

美國內部對於以開徵關稅調整對外經貿的方式,有褒有貶。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政策現況,卻呈現一致的態度。這是因為美國對於世界的認知,以及對外貿易現況的評價變化。使得菁英們得出了結論,認為中國若維持現有的發展模式,將無可避免地破壞自由貿易體系。

作者:鹿ㄦ

2018.9.1

圖:白頭海鷗(來源:網路)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雙邊關係,隨著貿易戰談判未果,緊張的情勢持續地進行。中美已分別向對方價值160億美元的商品征收關稅。而中國政府已就美國的關稅舉措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申訴。

根據路透社,中美兩國於8月25日舉行的貿易談判中,美方羅列出美國企業被中國競爭行為傷害的例子,中方則辯稱已履行了WTO的義務。總體而言,是一場注重細節,但未能取得進展的談判。

路透社認為,盡管在以何種力度向中方施壓的問題上,美國內部意見不一。但負責領導此次談判的財政部官員以及貿易代表,卻傳遞出一致的訊息。

其總的態度是「中國導致產能過剩,破壞了行業規則,而且盜取知識產權。美國不會聽之任之」。這代表著川普政府先前多次宣稱,將對中國課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關稅,很可能付諸實行。

中美下一輪的談判,仍遙遙無期。不過,中國財政部長劉昆已作出回應。表示中美貿易摩擦都是由美國挑起,而「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但也不怕」。

圖:中國財政部長劉昆( REUTERS/Jason Lee)

守護世界貿易秩序之雄鷹

川普政府的態度與作為,與國家對於自我的認知有關。美國自認為是戰後世界貿易秩序的建立者,也是維護者。

因此面對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時,是既驚又疑。認為中國的發展,很可能最終破壞美國治理下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在川普政府於去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之中,將中國列為「試圖傷害美國權力與與影響力的競爭者」。應證了這樣的觀點,那便是對於中國政權並不信任,認為其行為破壞了現況。

其報告,呼應著川普本人的言行,他在接受紐約時報一名記者的訪問時。一方面表示他個人「很喜歡中國,很喜歡習近平」,卻也認為「中國在貿易上傷害美國非常深」。

圖:習近平與川普( 來源:美聯社)

但同時間,美國又認為目前情況仍能控制。去年就職百日時,川普在訪問提到了曾多次譴責中國為「匯率操縱國」,而他宣稱「我們可以透過貿易手段制住中國」。

美國內部對於以開徵關稅調整對外經貿的方式,有贊成有反對。但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政策現況,卻呈現一致的態度。

支持者認為,美國有權力使用關稅,懲罰施行限制性與侵略性貿易政策的國家。這些國家儘管表面上採行低關稅,卻設立了大量的非關稅壁壘,以保護本國的產業。

而中國更是首當其衝,特別是其一黨獨大的專制體制,從上而下的推動經濟目標,並制定優惠於國內產業的明示默示規則,使其免受外來的競爭。

這種聲音,迎合了華府對於北京的指責。川普多次批評中國迫使美國公司轉讓技術以換取市場准入,阻止外企進入中國經濟市場,以及發動間諜活動與盜竊行為。

相反的,美國政府卻受到許多限制。白宮不僅要考慮國會的訴求,也要面對私人企業的壓力。

這使得美國政府目前的觀點,就是認為包括「中國製造2025」在內。北京的作為是一種零和遊戲,將損害貿易規則的所有參與者。

所展現的態度,是美國認為中國在本質上,就是一個長期承受政權正當性壓力的專制國家。是否能持續維持經濟增長,與領導人的統治能力掛勾。

在內部壓力無法解決的前提下,中國領導人在國際上很難選擇退讓。最終可能的結果,就是挑戰美國於自由貿易秩序的領導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情勢失控之前,將其控制且拿下。

鷹眼裡巨龍所造成的危機

圖:中美關係示意圖(來源:網路)

華府的作為,一方面是回應對於北京本身的猜疑。另一方面,卻也是對於自由貿易體系的現況,美國內部出現了新的聲音。

以藍領工人為首的共和黨支持者,認為全球化下,美國已然失去了競爭力。因此有必要重新調整對外經貿關係,將世界秩序重新地導正。

今年七月接受CNBC的訪問時,川普抱怨著人民幣的匯率持續下跌,他認為中國仍在操縱著匯率,並表示「他們利用我們獲得優勢」。

這個「他們」其實所指的並不只有中國,還包括了墨西哥與歐盟。

「在美國從來沒有人討論過,何不設置起一道貿易壁壘呢?」,川普表示,「但我們卻選擇了實施低關稅」。便是對於現有的貿易關係,表達不滿。

參議員Bernie Sanders的表態,呼應了川普的想法。他表示「無約束的自由貿易協議對勞工是絕對的災難,貿易是一件好事,但必須公平」。

其背後的涵義,意味著美國民意對於現有貿易關係的評價,出現了變化。

根據華爾街日報由於美國工人數量的萎縮,製造業從大城市遷移到了藍領聚集的郊區。透過相同的社群文化,成為共和黨鐵杆支持者的聚集地。而工人則恰好是與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密集產業,最為衝突的團體。

在針對2016年美國大選的調查之中,顯示了當時執政的民主黨,在高科技就業人口之中獲得了支持。但在政黨傾向相近的搖擺州,卻失去了製造業工人們的選票。

這是因為全球化下,後進國家得以通過勞力密集產業,並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展開了激烈競爭。這股不滿之情,最終影響了美國選舉結果,導致新興外交政策的產生。

當國家越發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金融一體化程度提高。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競爭也就此加劇,從而對國內的就業環境產生影響。工人們感受到了貿易的不確定性,並擔心影響他們的工資或就業機會。

而中國的獨特體制,就成為了美國的眼中釘。中共透過了經濟與政治制度的規劃,一方面放開了勞動力與私人企業的活力,另一方面維持了黨對於投資規劃的掌握度。

這使得中國得以穩定地利用國家力量,持續性推動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從而制定法規促使外資需與本土企業合資,以及鼓勵盜竊行為以獲得外國技術。

評論指出,「中國所走的道路,就是跟隨著世界上經濟獲得成功的國家」。所指的就是美國自己,在18到19世紀時也曾經竊取英國的工業技術。

然而,這樣的發展戰略,已開始讓中國付出沉重代價。廉價的中國勞動工資,間接地破壞了先進國家的工作條件,同時也阻止了後進國家的發展機會,使自己陷入與國際各國同時競爭的困局。

中國人民自己,也遭受著痛苦。經濟上被壓抑工資與福利,政治上被剝奪參與機會。使得走向自由化,最終實現公平財產分配的可能性,被普遍看衰。

最大的代價,恐怕還是與美國有可能走向衝突。在美國的立場看來,中國不願改變現有的發展策略,就意味著對美國本土企業與工人階層的傷害。而中國的政治制度,又無法實現較為公平而富裕的社會環境。

從表面上看,目前的關稅戰似乎是在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但背後的心理,是自詡為維護秩序者的美國,對於最大競爭者的反應。

而菁英們所得出的結論,那便是中國繼續維持現行發展,最終將會破壞現有的貿易體制。

美國對於世界的認知,是將自己視為世界貿易的維護者。這導致了看待中國時,菁英們抱持著不信任與猜疑。認為其政權的本質,最終將帶領貿易秩序走向覆滅。那麼,美國朝野對中國之所以聲音一致,也是能預期的事情了。

參考期刊

Wang, William Z.Y., Brooks, Stephen G. and Wohlforth, William C. 2016. “Correspondence: debating China’s rise and the future of U.S. powe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41, №2. pp. 188–191.

Jensen, J. Bradford, Dennis P. Quinn, and Stephen Weymouth. 2017. “Winners and Los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Effects on US Presidential Voting,”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7, №3, pp. 423–457.

--

--

鹿ㄦ
一只鹿ㄦ

關注國際政治、社會議題。認為嚴肅新聞並非只有一種解讀方式,希望與讀者們享受共同探索問題的樂趣。請注意:除了品蔥與Twitter,我並沒有其他活躍且公開的社群帳號。|聯絡我 onedeeroneroad@proton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