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回顧:Bon Iver - 《i,i》

Koko
一日一樂
Published in
26 min readApr 20, 2021

Bon Iver 主腦 Justin Vernon 曾經在訪問中說到:

「我知道我必須永遠成為 Bon Iver ,但我想呈現的不是我自己,而是關於『你 』,又或是關於『我們』 。」

從開始認真聽 Bon Iver 的作品,到真正撰寫這篇文章,也差不多八個月了。老實說我也沒有聽 Bon Iver 的其他專輯哈哈!因為單單《i,i》就讓我磨了 8 個月之久,根本沒時間也沒心力,再多聽幾張這種極致剖析自我的專輯。但要說這張 2019 年發行,代表著秋天的《i,i》裡頭到底藏了些什麼寶礦,我想就是 Justin Vernon 說的「我」吧!

《i,i》

聽《i,i》的過程像是場認識自己的旅程,從原本滿滿好奇,迷戀著裏頭的細節變化,到漸漸厭倦起來,噁心、害怕、恐懼全部湧出時,我開始選擇逃避,封閉自己,甚至將寫文章的工作暫停,稍稍安置所謂的“熱忱“與“夢想“,讓自己進入一段真空期,與這張作品隔絕。直到某個消失過頭的夜晚,突然又想起了這張專輯,我順手點了裡頭最喜歡的〈U (Man Like)〉,前奏清脆的鋼琴聲像是拼圖般的回歸了記憶空缺,才重新點燃初識《i,i》的驚喜與感動。

之所以對這張作品如此敏感,是因為《i,i》的歌曲排序有著奇妙的故事進程。從〈Yi〉與〈iMi〉不可分割的連結作為起頭,說明了人降臨於世,最先遇見的「他人」與「自我」。接著開始學習群體生活的〈We〉所遭受到的驚訝挫折,帶你進入感知世界起伏的〈Holyfields,〉,那股神聖但又無法捉模的能量,一不小心帶你回歸了兒時,喊著〈Hey, Ma〉卻總是沒有答案的記憶片段。這景象和現在社會裏頭,蒙著雙眼、只求近利的人們一樣,你只能默默感嘆著〈U(Man Like)〉,卻依舊得不到實質上的改變。

後來社會這艘大船因著大風而漸漸失去平衡,肚子不小心翻了起來,你在〈Naeem〉裡聽見人們哭泣,卻也只能見一個勸一個,畢竟真正能改變的永遠只有自己。風雨過後,〈Jelomore〉唱起了輓歌,試著收拾殘餘,卻又偷偷瞥見了溫煦陽光的〈Faith〉,好像經歷了暴戾摧殘的洗禮,你也漸漸抓起了一些信仰,那個屬於自己的、不依靠他人的堅定意念。

風雨後的平靜永遠最令人放鬆,〈Marion〉的民謠吉他讓所有人回歸了純樸鄉里,抱著一顆暖和的枕頭,窩在沙發上瞇上了雙眼。但當你真正進入夢鄉時,前面的故事隨著〈Salem〉重現了出來,可是這次不一樣,你掌握了所有細節,再也不怕故事重演,就算夢境如何起伏,你也知曉了一切。不知不覺,你進入了另一個精神維度,在〈Sh‘Diah〉幾乎沒有實體肉身的世界裡,你依然用力地告訴自己:「理性思考!」最後的最後,睜開雙眼終於清醒的你,對這個世界除了仍保有那份良善與純良,你還多了份「坦然」與「放鬆」,因著理解而存有的感動內化至心中,但最後的最後,你還是在〈RABi〉裡小聲提醒著自己

「But if you wait, it won’t be undone」

聽這張專輯時,我一直把他當成一面鏡子,時時刻刻照映著自己。所以我也不知道這篇文章對於大家來說會是什麼樣的存在,也許這是很私人的感受,但也無訪,只希望大家參考就好,不必太過認真。

接下來我會照著歌手介紹、專輯排序和大家分享我對《i,i》的細節想法,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感受,歡迎留言或是私訊我:)

樂團簡單介紹

Bon Iver 是來自美國威斯康辛州 (Wisconsin),此樂團由主腦Justin Vernon領軍,吉他手 Andrew Fitzpatrick、鍵盤手 S. Carey、貝斯手 Matthew McCaughan 與鼓手 Mike Lewis 組成。

團名「Bon Iver」是 Justin Vernon 在與前樂團 DeYarmond Edison 解散,同時間經歷女友分手及患上感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時,為了修養身心,進入森林隱居時想到的名字。Bon Iver 來自法文的「bon hiver」,是美好冬天的意思。但「hiver」的法文發音,讓 Justin Vernon 想起困擾他的肝炎(Liver),所以他在團名上去掉了“H“,讓團名念法轉為「Bon Iver」。

《i,i》專輯概略

《i,i》以秋天作為主題創作,呼應至先前的作品,冷冽冬至的《For Emma, Forever Ago》,以春為首的《Bon Iver》,夏日熱情的《22, A Million》,最終回歸涼爽秋季的《i,i》,完成四季自然的巡禮。其實在《22, A Million》大獲成功後,蜂擁而至的名聲浪潮幻化成吃人的怪獸,焦慮恐懼一下子淹沒了Justin Vernon,使他陷入了人生中最低潮黑暗的痛苦深淵裡。

「你永遠都不會喜歡,也不會準備好承受成名的感覺的。」

但在訪談裡,對於過去的經歷,Justin 明顯放鬆了許多。他和大家分享著日常,說自己喜歡走路,因為那是一種調整呼吸跟心理狀態很有效的方法。當焦慮緊張的情緒再次出現時,身體規律的動作以及調整放慢的呼吸,是真的能讓自己重新開機。

「每個困難都是讓你變更好的機會,只要你願意去面對它。」

Justin 深深相信著「You are the one 你就是那個最重要的角色」。儘管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榜樣或是崇拜的對象,但對於人的視角,其實每個人的世界都只有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才能真正影響你所看見的「他人」,讓好的循環在你的世界裡再次出現。

這也是為什麼《i,i》的音符可以帶著聽眾吸氣,讓大家必須放慢且拉長呼吸頻率,感受到森林裡空氣稀薄的神秘氛圍。歌曲之間讓人感受到,以放大鏡檢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化,也是 Justin 面對自我所帶出來與世界連動的環節之一。由自己出發探索的世界樣貌,就像是儒學大家王陽明所說的「心即理」,因「你」即為世界核心的觀點追尋,總有一天你會通曉一切。

「你必須要讓所有人感受到相同感受。」

對於 Justin Vernon 來說,空間的聲音配置是他很重視的環節,為了讓現場環境加入「空氣」之感,《i,i》的發片演唱會在歌劇院舉行,以 360 度的環繞舞台加上光影結合,創造出超越社群錄像的現場感受。

我想 Justin Vernon 就是希望每個人聆聽《i,i》時,都能暫時擺脫外界一切束縛干擾,回歸本心、好好享受與自己共處的潮汐波動,好好認識這位相處了一輩子的「朋友」,並推己及人,明白所謂宇宙合一的神秘力量。

〈Yi〉&〈iMi〉

2014 年 Bon Iver 的主唱 Justin Vernon 與摯友 Trever Hagen 於錄音室採集聲音,以厚紙板與持續開關的收音機作為媒材時,意外錄下了「You recording Trevor? / Yes!」的小小對白。Justin 隨即愛上了這個音檔,儲存之後卻過了五年才重新使用在《i,i》的第一首歌〈Yi〉,也是這首歌開啟了整個《i,i》的序幕,創造了下一首 〈iMi〉 的靈感。

〈iMi〉是《i,i》第一首製作完成的歌曲,這首歌共花了五年時間收集聲響,多達30人參與歌曲製作。

「他們就像是種子般,一種你可以等待發芽的心情。我不想因為成為造物者而憂慮,這更多的是找尋讓我雲遊巡航的事物。」

因著〈iMi〉為作品先鋒,Justin 承受了巨大壓力,如何在開場明確說明專輯意義,對於習慣追求完美的 Justin,是門艱難的藝術。

Intro〈Yi〉收錄了洗車時,泡沫與車門摩擦出的細碎聲,帶著人們進入慵懶午後節奏,而〈iMi〉完美承接了故事緣起,帶著全新的心情、爽快上路。

我私自認為 〈Yi〉 是你 (You) 與我 (I) 的碰撞,而〈iMi〉是我 (i) 面對自己(i) 的同時,又有一個不知道是我(Me)、我的(Mine) 還是意念(Mind) 夾在中間,頓時發現,原來身體住了「不只兩個我」。也可從歌曲裡頭的「I am, I am, I am」發現不斷定義自己的同時,卻總保留一絲疑問的態度。

從母體探出頭的剎那,我們最先遇見的都不是自己,而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接著你會從別人的外貌形象,漸漸推回到自己。當你有機會站於鏡子前,細細檢視著所謂的「I」時,才會發現眼前的自己與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太多的疑問一時之間無法解答。

〈iMi〉的 MV 裡頭,舞者於烈日下盡情跳舞的畫面,可以發現那陽光聚焦使得地上的影子特別晦暗。我認為這是因為在面對自己的同時,除了被未知的黑暗感受吞噬,有時候還會被見光死的烈焰陽光搞到雙眼全瞎,在那些所謂的「期待盼望」裡頭,反照出更多的影子與痛苦。

但在舞者一脈輕鬆,隨著節奏任意切換的從容舞步,可以看得出 Justin 在〈iMi〉裡想告訴大家:「學習與自己相處,與所有的光明黑暗共存,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

〈We〉

〈We〉相較於〈Yi〉&〈iMi〉,則是回歸了人群所會遇見的問題麻煩。當「我們」出現時,價值觀的差異就會造成意見分歧。當每個人總想著「我的」的想法時,世界的真理信仰就會因著私利而崩塌。這就是為何〈We〉歌曲裡,讓聽者直接感受到篝火燃起的祭祀畫面,MV 裡甚至使用到印地安文化的信仰元素,薰香的動作也許象徵著除去心中的汙穢神秘儀式。

〈We〉也是《i,i》裡最先開始有政治意識的歌曲,在歌詞「I’m saying homie that it’s not what you been sold」就是 Justin Vernon 譴責美國前總統 Donald Trump 的同時,對那些支持 Trump 的民眾喊話,因為他們雖為自己的親人,卻依然成為政治操作下的犧牲品,都被賣掉了還在為錯的人說話。

〈Holyfields,〉

Holyfields,

〈Holyfields,〉以傳奇拳擊手 Evander Holyfield 的名字作為歌曲命名。Evander在一場與 Mike Tyson 的比賽中,被其咬傷了耳朵並導致聽力受損,這個聽覺受損的感受被 Justin 寫進了〈Holyfields,〉裡

Couldn’t tell ya what the cadence is
It’s folded in the evidences

合成器所創造的顫音推移,像是模擬了聽力受損後的聆聽狀態,不斷有個調皮的波動戳著耳膜邊的薄層。你依然聽得見聲音,但關於節奏卻像是失去了主導權,只能任由聲響亂竄於腦中。

「這首歌幾乎都是即興創作,我們也沒有再去剪輯調整,那些聲音就像是剛長出的頭髮般,怪異卻又抓不穩它們的方向。」

The dawn is rising
The land ain’t rising

黎明升起,土地卻依然沉睡。看似蓬勃發展的世界,其實大部分的角落都是沉寂的。人們總說「裝睡的人叫不醒」,但或許對於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我們都是那早已聽見地球哀號,卻依然裝睡,永遠叫不醒的昏沉綿羊。

〈Holyfields,〉的 MV 裡頭,人們在沙漠中追尋著被黑色屏幕覆蓋的太陽,往上攀啊、爬啊、奔跑啊,最終卻也只能站在原地仰望豔陽,悻悻然地離開所謂的「目標」。這首歌在音樂與影像上,都給人一種「浪費力氣」的消逝感,你的能量順著縮放擴張的聲響慢慢耗盡,卻在故事盡頭裡,依然無法改變什麼。

所以到底是我們用錯了方法?還是一剛開始就追尋錯了方向呢?

〈Hey, Ma〉

〈Hey, Ma〉是整張專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他甚至被提名第62屆葛萊美年度製作,幾乎是穩穩坐上了主流樂壇的無上寶座。但我想這首歌應該也是專輯內,Justin Vernon 最私密以及最不想面對的歌曲。

很多人認為〈Hey, Ma〉裡頭討論的議題,是順著前兩首〈We〉和〈Holyfields,〉,以及接下來的〈U (Man Like)〉所討論的環境變遷問題。因為「Ma」象徵著 Mother Earth,也就是孕育我們的地球。

Full time, you talk your money up
While it’s living in a coal mine

歌詞裡頭不斷提及的「Money up」諷刺大眾為了金錢不顧環境安危的自利問題,而「living in a coal mine」則以不可再生的煤礦資源,控訴著不在乎永續經營的商人們,為了自身私利而任意破壞。

Hey Ma

我想對於環境議題,一直都是 Justin Vernon 長期呼籲宣導的理念議題。但我自己覺得,〈Hey, Ma〉這首歌還有更隱私的故事藏其背後。

童年一直都是人們成長路途至關重要的階段性過程,而「原生家庭」這個無法選擇的起頭來源所帶出的蝴蝶效應,有時候是份祝福,有時候卻也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疤痕印記。

I waited outside
I took it remote
I wanted a bath
“Tell the story or he goes”

小時候的我們總會被媽媽一句「你長大就會明白」給打發,因著尚未發育完整的思考邏輯以及粗淺至極的人生經歷,就算是至親的家人們也無法給予黃口小兒一個完好的答案。但儘管年紀尚小,兒時的我們依然想要「理解」大人所討論的一切。盡其所能的去了解以及分擔父母的情緒,那雖是年紀還小的我們試圖給予的愛,卻也被長輩們當成兒戲玩笑。

這份童年的疑惑會在進入青春期時轉為憤怒及不滿。「告訴我真相或是讓他走」成為了某種親密關係間的勒索開端。看不清全貌又或是旁觀者清的我們,總是摸不透眼前不斷崩塌的詭譎景象。你好好勸說又或是爭吵大鬧,試著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卻也只能被冠上「調皮搗蛋」的稱號。

I waited outside
Then you took me in the room
And you offered up the truth
My eyes crawling up the window to the wall
From dusk ’til dawn
Let me talk to ‘em
Let me talk to ’em all

這段歌詞最生動的部分莫過於:「我的雙眼順著窗戶來到了牆面,由黃昏看向了黎明。」的無奈感。長大後因著增廣見聞,父母漸漸願意將遇到的困難與我們討論時。這才發現,原來小時候的我們早就看破一切、抓住了問題關鍵,只不過家人們不願意相信孩子的論述,原來有些問題,除了讓時間洗滌,等待被認可的機會出現,居然沒有任何其他方法。

「讓我說說我的想法吧!」過了多年,你將長年累月的善良釀至精純,以大人們喜歡且習慣的美酒佳餚,小小包裝並呈現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他們最終也許聽進去了,但這些話早在十幾二十年前,你就大聲呼喊過了,只怪小時候不懂大人的規則,這頂「不懂事理的壞孩子」的帽子依舊戴了好多年。

〈Hey, Ma〉的呼吸非常之深,同時也異常激動。聽眾可以感受到歌曲中帶著自己吸氣的力量,是來自於記憶底層、塵封多年的故事抽屜。這首歌釜底抽薪般地挖出人們心中最深層的困惑以及不願面對的記憶片段。那些曾經被至親家人拒絕,害怕否定自我的挫敗畫面,直至長大後被接納,卻發現問題癥結點,與小時候的你所相信的一模一樣時,那股長年且靜止的無奈瞬間掀起了巨大漣漪,讓聆聽者不得不好好檢視成長過程裡,極需被「原諒」且「理解」的封存記憶。

BTW 我覺得〈Hey, Ma〉只要用力聽一點點,就會超可怕的哈哈哈,真的會掉入回憶深淵,要慎重服用。大家可以小心聆聽、輕鬆聽,無聊到想認真扒開自己的時候,再好好認真聽。

〈U (Man Like)〉

到底有多少美國人是真心有愛?難道是那些睡在街上的情侶嗎?

U (Man Like)

「I’m just happy and proud to be playing music every day. Recognition is really cool, but it can also be kind of scary」

Justin Vernon 在訪談中說到了自己的創作的理念就是在記錄人生,只不過有時候快門按下去的那一刻,洗出來的照片不一定都是美滿圓好,有些時候也挺嚇人的,這也是為什麼 Bon Iver 的歌總是飄出灰藍色彩。那些為壓抑生活發聲,為底下社會揚旗的音樂都是 Bon Iver 記錄人生所獲得的靈感。

這首 〈U (Man Like)〉 提及了有錢有權的人們時常說起要幫助社會,卻一切都是紙上談兵,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世代裡,沒有人願意從自身做起,所謂的慈善美國,也不過就是那些躺在大街上,無人理會的遊民罷了。歌曲裡還提及了德國歌劇《The Threepenny Opera》裡的 Pirate Jenny,Jenny 在社會上飽受凌辱,在踏上了一搜名為 ”Black Freighter” 的船上後,誓言要殺光所有曾經虐待過她的人。故事呈現了人民對國家的仇恨與蔑視,這與現代美國社會中被壓迫和貧窮人們所擁有的情感相符,他們迫切希望政府能通過幫助貧困者來解決財富不平等的問題,但最後所得到的結果都不盡理想。 Bon Iver 在歌詞裡半嘲諷地寫下 「And the common case. It ain’t nothing what you say is true」就是在描述這樣的「常見現象」

《i,i》整張專輯裡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首就是 〈U (Man Like)〉 了,不管是他的歌詞涵義還是合聲堆疊,我都好喜歡。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柏林的關係,所以每每在街上聆聽歌曲,看著無處不見的遊民時,歐洲的冷風更是直接吹進了更深的心底感嘆。

〈Naeem〉

Naeem

經歷了前面瘋狂般撕裂自我與控訴世界的宣告後,Justin 在這首〈Naeem〉將問題根源拉至了鄰近生活的日常故事。

I can hear, I can hear
I can hear, I can hear crying (I can hear)

〈Naeem〉的情緒雖沒有〈U (Man Like)〉高昂,但這首歌裡所帶出的煩惱與急躁感,我總覺得才是人們每日最該面對的問題。前面的歌曲故事點出了好多指標性的主題,讓大家思考大方向的改革以及承諾。但就如同〈Naeem〉裡,擋在路中央的飄移巨石,生活周遭顯而易見的陋習,才是常常被我們慣性忽略的大問題。

如果有機會的話,你願意像 MV 中的母親般,帶著你的孩子走向那顆未知的岩石,對這些早該解決卻從未解決的生活問題,仔細端詳、一探究竟嗎?

(開個小玩笑:我覺得前奏的 More Love 聽起來很像台語的"厚啦!(好啦的意思)"。好了沒事,我們繼續聽下一首…)

〈Jelmore〉

Jelmore

歌詞「Well, angel, morning Sivanna」的「angel, morning」就是這首〈Jelmore〉的取名來源。斷斷續續的合成器、不太和諧的聲音堆疊配上 Justin 以柔美著稱的和聲融合,讓整首歌瀰漫著一股怪異畸形的稀薄氛圍。

We’ll all be gone by the fall
We’ll all be gone by the falling light

我們都將在秋天殞落,隨著消逝的燈火化為塵土。看似悲觀的〈Jelmore〉,不免讓人聯想起下一首談論永恆的〈Faith〉,為什麼在正要進入信仰前揭開黑色帷幕?這可以從〈Jelmore〉的MV 裡頭找到答案。

對比先前的 MV 影像,〈Jelomore〉與〈iMi〉的舞者都曾於烈日陽光下盡情熱舞,雖然〈iMi〉有著線性一般的流動舞姿,但腳下那暗黑的影子卻從未離開。反倒是〈Jelomore〉裡,舞者雖以常人無法理解的姿勢呈現舞步,但隨著太陽的消逝,影子近乎隨著光明一同離去。而〈Holyfields,〉裡人們追尋,被黑色屏幕遮掩的太陽也出現在了〈Jelomore〉,它閃耀大地的同時,舞者的頭顱在某個畫面裡,也恰巧在那屏幕中與這無法解釋的陽光合而為一。

〈Jelomore〉像是回顧般地將記憶連接,把你曾經嚮往、渴望的一切,如整理房間般,一一帶出、一一排列。在真正進入美好的〈Faith〉前,你必須先看清痛苦根源,正視心靈的黑暗角落,以及帶出無限失落的光明之面,了解了萬物的雙向性,才能真正的找到值得永恆追尋的信仰目標。

〈Faith〉

當人生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時,那將會是生命重生的重要時刻。

Faith

〈Faith〉這首歌擺脫了專輯內,不斷斥責內心及環境的憤怒模式,並以煥然一新的正能量重新衝回了人生巔峰。它像是 Justin Vernon 找到了渴望已久的「真理」,在發現新目標的同時燃起了全新的自己。我們可以在歌詞與 MV 裡,找到 Justin 先前對於人群的恐慌與忌憚,已經在〈Faith〉裡頭消失殆盡。他從懵懂未知的狀態,慢慢走到對一切瞭若執掌的階層時,終於開始享受到四海為家的人際溫暖,甚至在他曾經害怕恐懼的關係裡,找到完整的愛與關懷。

This for my sister
That for my maple
It’s not going the road I’d known as a child of God
Nor to become stable
(So what if I lose? I’m satisfied)

這段歌詞闡述了 Justin 堅守音樂夢想的本因是他的家人(妹妹),楓樹則代表著冬天與音樂起始的《For Emma, Forever Ago》。當明瞭了宇宙與我們密不可分時,你將會超越〈We〉裡頭的我執,視萬物為一體,所有的花草樹木都是心頭之愛,你再也不怕失去,因為你深深明白,頓悟的剎那,你早擁有了一切。

〈Faith〉一直都是容易讓人聖靈充滿的歌曲,特別是那句「So what if I lose? I’m satisfied」更是將心靈推至了另一個維度。這句吶喊讓「信仰」超越了宗教對於「神」的想像,只要你找尋到了那永恆的真理,你就會真正掌權一切,成為世界主宰。

〈Marion〉

Marion

Marion 是 法文的 Maria,同時也是希伯來文 Hebrew Miryām 的意思。這個名字在西方文化裡,代表著「苦海」、「悲傷海」,是個複雜且富含多重情愫的名字。

〈Marion〉算是專輯內相對平靜的一首歌,有些人認為這是 Justin Vernon 沈浸在所謂的「痛苦」裡,慢慢沈入死海谷底的記錄感受,特別是某個 Justin 吟唱著似羊啼聲的字句,更讓人聯想起擺脫束縛的吶喊掙扎。

可是我覺得,這首歌雖名為「苦海」,但就旋律上的寧靜,以及歌詞字面上的陳述,我倒認為是 Justin 在這首歌裡找到了真正的救贖,尋覓了另外一股原發性的泉源能量。經歷了前面總是亂糟糟,根源性探索自我的過程,他終於在某個剎那發現了一切都是假象。

Well, I thought that this was half a love
Follow to the rising sea

「愛」這個詞在很多地方象徵著全然力量,同時這也是包容一切的神奇能力。也許你在追尋的某個目標時,跟著所期待的獵物東跑西跑,但最後的最後,你卻發現自己除了「愛」,沒有任何理由擁抱所謂的「夢想」。那個堅持以及說不太明白的執念,是不是在某個片刻壓垮了所有美好?為什麼要去追尋,我們到底在尋找什麼?

Justin Vernon 像是早已看破紅塵的閒者,帶著一頂草帽與墨鏡,依在了夕陽海灘邊的躺椅上,以吟遊詩人的身分,把這問題丟還給了正在追尋著什麼的我們。

〈Salem〉

Salem

「OP-1 無限 Loop、藍色少女合唱團 (Indigo Girls)、里基·李·瓊斯 (Rickie Lee Jones)。我今年真的很喜歡 Acid 和《Grateful Death》,也許這與我早期的心理狀態共鳴吧!如果你將其他作品化作季節,那這的確是一張秋季唱片。Salem and burning leaves,這些渴望與死亡在〈Salem〉裡不斷出現,這絕對會是一首屬於秋天的歌曲。」

專輯故事說到了這裡,Justin 開始分享了他對於「靜­」的想像。〈Marion〉以緩緩慵懶之姿,創造了與世無爭的推移之感,而〈Salem〉則像是 6、7 歲的孩童般,­以「動態」的方式呈現了新鮮的好奇感,那股專注且興奮的聚焦能量,也是讓人達到「靜」的特殊感受。

So I won’t lead no lie
With our hearts the only matter why
How long it’s lasted
I’ve not received reciprocity

以動態平衡討論「靜」的起頭,讓我想起東方文化裡,道家所相信的「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此「自然」非山水草木,而是另指整個社會所擁有的頻率浮動。你必須感知並了解環境,讓心跳與宇宙共振,才有機會與這個世界共鳴,找到那個無法摧毀的唯一「脈動」。

其實我以前都覺得〈Salem〉接在平靜至極的〈Marion〉後面很奇怪,直到開始撰寫文章,認真檢視故事脈絡後,才真正發現了其中奧妙。Justin Vernon 也曾在訪談開玩笑地和大家說:「也許這不是西方社會習慣的文化價值。」我想這張專輯裡頭,的確有很多驗證這句話的歌曲,這些蟬意濃厚的身心鍛鍊,真的都源自於東方千年來的修練文化。

〈Sh’Diah〉

Sh’Diah

〈Sh’Diah〉在編曲裡所創造的氛圍感,讓整首歌昇華至精神層面的意識流,Justin 像是人生導師般地對著自己回顧著

Well, you find the time
Don’t you
For the Lord?
But can you find the time
Oh, can’t pass it around?
Fever last too long
Fever’s rashing on
There’s no fountain in silver
How art?
How art?

這個時候的 Justin 發現除了掌握了自己,原來「時間」也是可以把玩的物件。當你抓穩了潮汐,就有機會掌握效率,不再因「時間」枷鎖而禁錮自身,所有「不可能」不復存在,生命出現了多重「可能」,所謂的「夢想成真」好像在這一刻都將實現。

For the Lord?
Keep it rational
Keep it rational
There’s no fountain

Justin 醍醐灌頂的「保持理性!」像打坐禪靜時,拿著竹靶子的師傅會說的話。這句歌詞就像是在敲打那些快要打瞌睡的信徒們,又或是片刻偷閒的自己。因為修練之路如履薄冰,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再次墜入黑洞深淵,想維持這樣「靈靜」的你,只能不斷警戒自己:「Keep it rational.」

〈RABi〉

RABi

「現在的生活不也挺棒的嗎?雖然有很多可悲、令人困惑的地方,但同時間也有很多值得感謝之處。你如果去感恩與讚美周圍的人,就可以從他們當中看見自己、感到平靜,找到屬於你的避難所。這樣你就有機會成為嚮往的樣貌,這仍是生活的動力。我們都需要以這種方式,將過去的記憶關閉,好好活在當下。」

《i,i》秋季巡禮到了最終回,Justin Vernon 暖心且坦然的身心狀態不免在歌曲裡聽見。〈RABi〉也是我私自認為,整張專輯裡最輕鬆卻也最困難的一首歌。

If you wait, it won’t be undone

一開始聽這句開頭結尾飄盪的歌詞時,我總把它聽成「If you waiting for me, I’m done.」想說這也太甜蜜了吧!如果你正在等著我,我隨時 Ready。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因為當我查詢歌詞,看見「If you wait, it won’t be undone」,腦洞直接大開三百遍。

如果你還在等待,那你永遠不會被破碎。

所以經歷了認識自我、感知世界、連結萬物、回歸自己後,Justin Vernon 居然向大家寄出了「破壞自己」的邀請函。這讓我感到非常訝異!原以為探索自我的終點站會以積極正向的方式呈現,沒想到 Justin 直接了當地告訴我們:「這就是毀滅的開端。」

雖說這句歌詞看似血淋淋,但這也的確貫穿了整張《i,i》的意念想法。當初就是因為陽光溫煦,才相對性地導致黑夜侵襲。如果你一開始就認清了陰陽共存,甚至理解了二元對立的必然性,那一開始就做好心理準備,抱持著「即將受傷」的緊繃心態,說不定才是讓未來風調雨順的最佳辦法。

但我相信,Justin 在這首歌裡只是一種提醒,並不是真的希望大家以消極的態度面對人生。其實只要你真實且真誠的面對一切,戒慎恐懼、理性判斷所有細節變動,我想這張專輯聽到這裡,你也踏踏實實地掌握了宇宙的一部份了。

小小總結

自第 62 屆葛萊美提名公布後,我就斷斷續續聽了這張包攬年度專輯年度製作最佳另類專輯的《i,i》好幾個月。但真正回來用力細細聽,應該是 2020 年底的時候。這張專輯我循環了至少 8 個月,照著曲序細細琢磨了好一陣子,一直覺得如此完整的故事,就該這麼去討論。直到今年三月,我發現自己的某個狀態很像〈RABi〉,那是份故事結局的舒坦快樂。接著我突然發覺,其實人生故事不會照著我們自認為的順序排列,所有意外帶出的情緒,也許就像把這張《i,i》隨機播放般。不知道在不同的故事情境下,我是否依然能像〈RABi〉裡頭的坦然一樣,對應自如呢?

所以我大膽按下了「隨機播放」,讓所有高低起伏的歌曲亂竄噴出,一時之間我發現自己真的可以接住每首歌帶出的情緒變化,也不會像之前一樣,有著所謂的「喜歡」或是「厭惡」。單單讓這些波動流入身體,跟著他們獨特的吸氣吐氣,抓住不同且無章法的情緒潮汐,跟著音樂切換自如的心境流動,真的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與感動。

其實人生也不可能像「循環播放」一樣,每件事都按牌理出,甚至亂成一團、意外連連才是生活的真實樣貌。可能前一秒你正為某件事情難過,下一秒又喜出望外、笑聲連連。這都沒有什麼,只要當下的你抓穩了自己的浮動,看得清所有變化細節,那一切都依然彭發在熟悉的環境裡,你依舊是那個從容自在、掌管一切的主權者。

另外整張作品最有趣的其中一點,就是每首歌都可以以自身出發,也可以以社會大體出發。Justin Vernon 在大量的靜心過程裡,明白了萬物不可分割、合一共存的不可思議。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自己,那你所看見的宇宙,也必須有所改變。這就是這整張專輯,最特別也最值得大家去細細品嘗的神奇奧妙。

希望聽完《i,i》的你們,也可以重新認識自己,好好觀看那些喜歡與不喜歡的心靈角落,讓自己成為陪伴你最棒的家人、朋友、情人吧!

這篇文章獻給我很喜歡的製作人 海大富
祝他 28 歲 生日快樂🎉🎉🎉

參考資料

Bon Iver i,i ,Pitchfork, https://pitchfork.com/reviews/albums/bon-iver-ii/, (2019.8.9)
Welcome to Bon Iver, Wisconsin, Pitchfork, https://pitchfork.com/features/cover-story/bon-iver-interview/ , (2019.8.14)

Bon Iver i,i ,RollingStone, https://www.rollingstone.de/reviews/bon-iver-ii/, (2019.8.29)

Bon Iver i,i ,Genius, https://genius.com/albums/Bon-iver/I-i, (2019.8.9)

Bon Iver and Zane Lowe ‘i,i’ Intervie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GFndAXtnro&t=1313s, (2019.8.20)

Aaron Rodgers and Bon Iver’s Justin Vernon Have an Epic Conversation | One-on-One | GQ Spor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RCFYWLqUps, (2019.12.04)

--

--

Koko
一日一樂

1995年生。科學家,偶爾用音樂紀錄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