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終於讀了人類大歷史

書名: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阿家AGA
一起讀書吧!

--

在讀墨Readmoo搜尋歷史書的時候,這本書光是試閱部分就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沒特價就決定直接購買(對我這個總是在意CP值的人而言真不尋常),可見其吸引力。

書的內容雖多,我也花了幾天才看完。但如果單看其歷史部分,底下這五分鐘影片就可以把他所謂人類關鍵三大革命清楚呈現。

但真正吸引人的,除了對整個人類歷史的哲學式融合觀點外,就是它翻轉了我認知中的一些既有觀念。那麼,就以對我來說最有衝擊力的幾個觀念,來討論這本書吧!

智人勝出:討論不存在事物的能力

試閱部分,其實是從生物學的演化,探討智人為何取代了世界上其他的人種。其實我一直不知道尼安德塔人是被智人滅絕,還以為這些什麼人的分別是各地人類的祖先(承認無知是科學的開始,噗哧~)。

而智人能取代其他人種的關鍵,作者的觀點對我這樣一類組的人來說非常獨特:語言以及隨之發展而成的”討論虛構(fiction)”的能力

討論虛構的能力可以讓智人突破「八卦理論」(鄧巴數限制),讓更多人建立共同的信念。

一個人在荒島是比不過一隻黑猩猩,但一千個人和一千隻黑猩猩被放在荒島,結果可就大不相同!人類是唯一可以「靈活」且「大規模」合作的動物,我們發展出的宗教、國家就是明證。

不過反過來說,依作者的理論:

國家是虛構的,是一種想像的現實。

這點對於自栩愛國的我來說,的確是書裡帶給我的第一波衝擊。但仔細思考過後其實頗能認同。唸商院的人都清楚法人的定義,法人也是一種虛構的現實。書中舉寶獅汽車為例,很巧妙的把考古學的獅子人,結合到企業品牌的法人觀念。讓即使非商院人士也能輕易理解虛構的意涵。

如果用這樣的理解,來探討台灣是不是國家的問題,或許可以讓思考更清晰。例如:

如果全世界是個商場,而台灣是否算是一間法人公司呢?

台灣是嗎?可惜不是,因為不具"公司法"的法人資格。因為內政部(聯合國)不給設立,因為登記名稱的中華民國有所爭議。頂多,算是依商業登記法組成的合夥組織,只有具體營運的事實。

國家的存在,必須符合多數人想像中的現實,或是作者說的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也就是為何國家組成四要素裡頭,除了土地、人民、主權這三個客觀事實外,硬是要來個普遍承認。以前總是讓人不爽的這個條件(台灣唯一缺的),現在忽然就釋懷了。因為國家本來就來自一群人的共同想像,而這群人不止來自臺灣,是全世界呀

PS.但是台灣的認同危機,先不談外在因素。這片土地上的人又能有多少共同的想像呢?

不只是國家。現在超越國家界線的世界三大秩序:政治、宗教跟經濟,也同樣是虛構的共同想像。

接下來先討論這虛假的政治(你現在才發現呀…喔打錯是虛構虛構)

自由人文主義?我的信仰不堪一擊。

這本書給我的第二波衝擊,來自我深信不疑的政治選擇:自由主義。

對於以自由台灣為傲的我來說,曾說過如果中國能改變政治制度,讓人民享有言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自由的話,回歸中國也不是難事。可見自由是我認為台灣的重要價值之一。

書裡討論宗教的第12章,把人文主義依對人性的解釋不同,分成了

自由人文主義(人性來自個人)

人文社會主義(人性來自整體)

進化社會主義(人性是可變的)

三者皆被作者視為是一種宗教信仰。關於這點,哲學網紅朱家安對這點倒是不太認同( 《人類大歷史》:自由主義也是宗教嗎? )。

大概是我對宗教沒有太深入的探究。如果不那麼複雜去定義宗教、超人類之類的,直接用「信仰」來去替換宗教的命題的話:

我覺得自己的信仰是自由人文主義。

不過作者就是喜歡挑戰你的既有認知,光是認同這個信仰就必須要思考幾個問題:

  1. 人文主義的基本信條,就是認為智人與其他動物天生不同!
  2. 說自由是人權,與那與社會人文主義講的平等彼此衝突時該如何解決?
  3. 進化人文主義因納粹與生物證據失去支持,自由與社會人文主義的本質也一樣缺乏證據。說穿了自由與平等只是來自於基督教的一神論,例如天賦人權、在主面前靈魂皆平等。

透過思考這三點,光是我並不覺得人類跟其他動物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這點,就背離人文主義了。更不用說什麼自由是天賦人權。從科學角度來說,我無法論證為什麼人應該生而自由。

我只是習慣自由,得利於自由主義,如此而已。

信仰假面被戳破以後,那我真正該相信的是什麼呢?科學嗎?

關於這點,我想最後再來討論。因為政治跟接下來要討論的嚴重掛勾。

最成功的現代宗教:資本主義

全球政治版圖中,自由主義雖是大宗,但共產(中國、北韓)或是社會主義(北歐)等仍然有其版圖。既然還沒到一統江山的程度,我無法完全相信也是理所當然的吧!(好個自我解套)

所以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幾乎一統全球的經濟秩序。而關鍵就來自於人類厲害的發明之一:貨幣。

書中關於一張紙為什麼能有交換價值的能力,對於唸商管的我來說,就不像之前人類或社會學的觀念那樣讓人驚喜。

但關於從貨幣開展的資本主義,與政治的結合原因與結果,倒是讓我直直稱是!

過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說自由是市場最好的機制,但如經濟大蕭條、鬱金香熱等事件也已證明完全放任市場力量的弊端為何。

經濟的基礎是信任,沒有政府或第三方機關所建立的維護力量,經濟便會因人性貪婪巨幅波動而造成更大的災難。

但修正過後的計劃性經濟主義中,這些掌管權力的金融機構(美國聯準會)或政府組織(央行),又有誰能保證他們的做法能真正的公平或正確呢?老美印鈔票印成這樣,對其他國家的人來說公平嗎?為什麼東亞國家的人這麼努力,所得與消費水準就遠不及歐洲國家呢?

答案就在資本主義擴張的過程。過去兩百多年資本主義結合帝國主義擴散到全世界每個角落後,現在連不同政治制度的國家也必須服膺於它(例如該是共產的中國)。

歐美也因此成為制定遊戲的大哥,雖然這些帝國陸續瓦解了(好啦美帝不算),但全球經濟因資本主義的無止盡擴張而完整連結,連塔斯馬尼亞這個人類學最後的淨土也無法避免。

資本主義沒有所謂公平。也或者可以說,是最公平的大富翁遊戲,只是歐美先買下了土地好蓋房子而已。也沒有真正的自由,因為規則也是歐美等大國說了算,更無法選擇不參加。

這些共同的想像(規則)已經建立,全球金融早已成為單一體系,任一地區根本無法脫離而單獨生存,不然要退回森林當泰山嗎!

所以,這本歷史書根本沒用!不能鑑古知今預測未來就算了(二階混沌原理),即便認清了事物的本質還是無可奈何呀?

看破紅塵結果還是要生活在紅塵之中,豈不是更痛苦?

(其實,你還可以出家!)

既然一切都是虛構又無法預測與改變,我們該怎麼辦?

書中前半段有一段有趣的主張:

農業革命後,人類其實不會過的比採集時代的人類還要幸福!人類是被小麥馴服不是革命。

關於這點,也有很多人不同意,並提出相關證據。例如採集時代沒有安全感,無法控制未來等等

我們從現代看回去,認為進步就是比較好,而落入了奢侈的陷阱。作者重點其實是「幸福」這個課題。

線索在後半段的19章。幸福要如何比較?快樂是什麼?

例如給富翁中兩百萬元的統一發票,和讓清潔工中獎相比,快樂感是天差地別的。而且快樂的感覺不會維持太久;痛苦也是,例如慢性病患在習慣與疾病相處後,痛苦程度便會降回到接近發病前的水準。

欲望是進步的動力,但進步不會帶來幸福。例如E-mail發明後人類有比以前幸福嗎?

即使慾望被進步滿足了,也是得到暫時的快樂。普及後慾望更高,要求更多才能再次快樂。

那既然課題是幸福,下個問題是幸福的可能必需品之一:

那如何才能快樂?

情緒系統有裝恆溫空調。雖然剛中獎時會突然波動升高一下,但體內激素最後一定分泌讓系統穩定下來。面對悲傷也是。

追求快樂或是避免悲傷,以長期觀點來看無異是緣木求魚。

追求快樂感受這件事本身,就是痛苦的根源。

真正的幸福,不只是避免追求外在的進步或滿足(如金錢),也要避免追求內在主觀的感受(如快樂)。

這套說法,其實就是佛法。

人生唯一恆常的就是無常,唯有「離苦得樂」能帶我們躲開「如何快樂」這個陷阱題。

書裡描述佛法與生物學或新世紀運動的差異,依我看來也就是「正念」(Mindfulness)。

去感受,但不評斷。

就像去參加中國好聲音,但評審不會告訴你唱得如何,我們只是好好在舞台上唱歌。觀眾的眼神與掌聲可能會讓我們覺得很棒或是很糟,但我們可以選擇感受後放下,不被快樂或悲傷影響自己。

追求幸福,不能貪求快樂。

感受它,然後選擇放下。當能夠選擇時,心靈便自由了。

原來,我看完了四百多頁的佛經呀!

或應該說,

原來我信仰的自由主義,是心靈上的自由。

可以透過正念,面對無常世界的動盪起伏與雙重現實。

我在看完這本書,瞭解到原來一切都是假的。接連好幾天處於心神不寧的狀態。

還好透過自問自答與書寫,才發現其作者的解方一直都很清晰。

不迷信進步,不貪求快樂,正念處之。即使這虛構的雙重現實再怎樣變化也嚇不倒我低的。

ps.釋迦摩尼根本就是哲學家

最後,來看看頭髮短的像出家人的作者Harari的TED Talk,聽他把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甚至連他的專業歷史學,都講成了虛構的現實。而這樣的說法,不正是「四大皆空」嗎XD?

PS.譯者超用心,讓我一度以為台灣怎麼這麼有名一直被作者用來舉例。本書的易讀很大部分也要歸功於譯者林俊宏反覆去信作者的努力呀!

--

--

阿家AGA
一起讀書吧!

曾為了環遊世界,辭掉環遊世界的工作。曾為了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成就了自己的夢想。築夢過程,受到許多貴人幫助。期許未來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位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