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演化,朔造了影響我們直今的價值觀

戴羽
一週一本書
Published in
Apr 3, 2024
農耕社會

社會在不停的進步,特別是最近這十幾年。如果我的祖父復活,他大概會完全無法適應現在的生活。馬路上都是車、看電視可以隨時選擇自己要的節目、購物不用出門,當更重要的是每天工作時數超長!

伊安摩里士在《人類憑什麼: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 — — 人類價值觀演進史》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進入農耕社會,人類的生活雖然過得比狩獵採集時好,但人類的工作時間變更長了。他引用了一位神父的說法:「農民工作以能用餐,用餐則是為了工作;接著他會就寢。」

到了現今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當然過得更好了,但有多少人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體力勞動雖然變少了,但用腦的時間變多。而這更需要大量的熱量,所以導致我們更累。

摩里士也指出,因為農耕社會可以累積財產,所以人類更有動力花時間工作。而副作用就是社會的貧富差距開始變大。根據摩里士的研究,農耕社會的吉尼係數(年所得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標)比狩獵採集者上升了接近一倍,從 0.25 到 0.48。

現在,因為能夠用錢賺錢,所以很多社會的吉尼係數變的更高了。但政府都有留意到這個問題,因此會透過社會福利與財富再分配來降低這個數字,例如:根據 2022 年的數據,台灣的吉尼係數是 0.34。而鄰近的神奇大國的數字則是 0.47,非常接近古代的農耕社會。

這本書的重點其實是在討論人類的價值觀是如何演化的。摩里士相信,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取得熱量的能力也增加了。有足夠的熱量,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因此人口到了農耕社會就快速的成長。

但在農耕社會中,男人的體力優勢變的更適合耕作。再加上家中人口變多(小孩),而且住所變成「資產」的一種,因此需要有人花時間在家照顧。於是就漸漸演變成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分工。農耕得來的糧食(例如穀類)需要經過更多的加工(比起打獵後只需要去皮)也導致女生更常負責「廚房」的工作,這個價值觀一直到我父輩都還是如此。

然後,由於農耕社會開始有房子、農田、牲畜等可以「繼承」,所以男生開始更在意小孩是不是自己的。所以就會要求女生「忠貞」,對性變得更保守。女性就會在非常年輕就結婚,減少和其他人發生「關係」的機會。

現代中我們對這些流傳下來的「價值」常表示不屑。左派更是將它視為需要打破的枷鎖。但看了這本書,就可以了解這些價值最初可能都是進化過程「協議」的結果,為了只是提升大家的生存機會。所以,它現在可能是不合宜的,但也不需要去妖魔化它。

人類憑什麼: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 — — 人類價值觀演進史

--

--

戴羽
一週一本書

一生不務正業,明明在軟體公司上班,卻愛看各種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