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市場 or 水平市場? — 產品策略閱讀筆記

Ada Chang
三葉蟲筆記
Published in
Feb 19, 2021
Photo by Tanner Mardis on Unsplash

最近讀了 a16z Social Strikes Back 這系列文章,其中這篇 The Founder’s Dilemma: To Compete or UnBundle 討論到之前自己一直很想了解的一個問題:究竟是深度經營 niche 的垂直市場(Vertical)有搞頭,還是該咬牙往水平市場發展(Horizontal)和大平台競爭?

這篇文章以對話紀錄的方式記錄了幾位 partner 們在 slack 上針對 vertical / horizontal market 的一連串對話討論,展開了這個問題的許多不同面向。閱讀起來感覺很像在看文字版的 Clubhouse,大家各自拋出許多想法和心得,讀起來輕鬆且有收獲,但因為沒有組織性,看完也很容易就忘了,所以特地再重看一次,把它整理一下寫成整理過脈絡的筆記,另外也加了一些自己額外的解讀和見解。

電商平台市場較容易從 Horizontal 被瓜分為專注經營的 Vertical

例如做分類廣告的平台 CraigList 中許多的分類,像是 home sharing, ride sharing 等等都被後來崛起專注該項目的平台瓜分掉市場。而電商方面,像 eBay 這樣的大平台下的許多市場,也被漸漸侵蝕掉,像是票券(Stubhub), collectable shoes(GOAT),運動器材(StockX),時尚(Poshmark, RealReal)等。

雖然電商平台也像社群網路一樣享有網絡效應(大量聚集的賣家更容易吸引大量買家),但相較於社群平台而言,網絡效應對電商的保護能力較差。社群平台留住的是使用者的朋友,除非他們移動,不然是不可取代的。而同樣的商品則是可以由不同的許多賣家提供。除此之外,社群平台擁有使用者的許多數位資產,例如照片,打卡動態,文章等等,這些都不是可以輕易帶到其他新平台的。

社群平台只有在發展出新的內容形式時才能瓜分出新的地盤

例如在 Facebook 之後, Twitter 佔領了簡短文字的狀態分享,Instagram 則吸收了照片為主的社群分享, Snapchat 的限時動態吸收了注重隱私的年輕人,Tiktok 提供了以短影片為主的分享網路,而最近火紅的 Clubhouse 則是分隔出聲音的社群網路。

而其中許多形式雖然只有微妙的差別,但這些微妙的差異都會導致不同的表現能力,進而促使使用者在不同的 context 和動機底下產生不同的內容,以及不同的內容形式引起的使用者互動也不同,形成不同的平台生態。

除了提供新的表達方式的拉力之外,舊的大平台太成熟也成為把使用者推往新平台的推力。在 Eugene Wei 著名的 Status as Service 裡提到,大平台早期進入的創作者累積了大量的內容和粉絲,以及該平台內容格式熟練的創作手法,讓新的創作者難以進入,因此新的內容平台會可以培養另一群新的創作者和他們吸引到的群眾。

社群後進者從 Vertical 擴展到 Horizontal 的挑戰

由於很難時常有內容格式上的創新,但社群的餅又很大,因此後進的新創往往會先挑一個特定的垂直市場開始做起,等有一定成績之後,再慢慢擴展到屬性相似的類別。例如 Twitch 和 Discord 都是做遊戲起家(前者做的是遊戲直播,而後者做的是群組聊天),在使用者成長之後,Twitch 慢慢加入IRL(in real life)的內容,而 Discord 則也慢慢往其他”adjecent market”發展,例如動漫,桌遊,程式開發等等。不過,通常需要現有用戶和新進入市場用戶族群 overlap 夠大才容易成功。

而這種從 vertical 擴展至 horizontal 的做法,通常會面臨兩種挑戰,第一種是 Branding 問題,雖然順利擴展至鄰近市場,但對於其他不熟悉的使用者還是會有最刻板印象,把產品定位在最初起家的市場。除了 Branding 之外,公司管理階層過度專注於初始市場也會是個問題,而根據 partner 們的討論,和領導階層視野不夠的問題比較之下,Branding 還算是相對較容易處理的部分。

從 niche community 擴展到 Horizontal 的策略

除了從 vertical 開始經營之外,另外一個套路則是做出適用於所有市場的功能,但是從某個 niche community 開始經營,Facebook 就是這個套路的成功案例,從哈佛學生到其他學校,再到所有社會大眾。

這套做法和從 vertical 出發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有針對該族群特定需求量身打造的功能?若是完全單靠平台上的內容來區別市場,那就屬於 niche community 起家,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擴展起來相對快速,但缺點是使用者不像垂直市場深度整合來的黏著度高。且沒有特殊功能滿足特定需求的情況下,若網絡效應沒有經營起來,使用者很容易就被其他功能相似的競爭者帶走,因此快速成長似乎也成為必須同時使用的手段。

社群使用者族群的挑選

不論是從 vertical 還是 niche community 起家,初始的使用者族群都需要好好挑選。這些人需要是善於且熱愛交流意見的族群,像是遊戲玩家就是一個很愛社交互動的族群,畢竟嚴格來說,遊戲本身就可以算是一個社群平台。而除了遊戲之外,像是美妝,健身等等也都是容易且需要熱絡交流的群體,因此也有不少相關的社群。

除了上述傳統上較容易聯想到的領域外,有些題材則是隨著不同年齡層而接受度不同的題材,例如說 personal finance 在以前是比較私人的事情,比較少討論,但年輕人相對很願意討論交流,所以就成為新崛起的一股勢力。

後記:閒聊實在是展開來 meta 很多的內容形式呀!上述筆記只紀錄了我較有興趣以及可以歸納的部分,再加上一些我的個人推論。還有許多討論分支但又可以展開很多的部分就被省略了,對這個題材有興趣的話建議可以看看原文 的討論。

--

--

Ada Chang
三葉蟲筆記

在新創遊走的小雜魚。讀一點書,也讀一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