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政治:Why kafka?(1)

三角
三角地帶
Published in
May 2, 2022
Heritage Images/Getty Images

我對卡夫卡沒有特別的情懷。至少在此之前,我並不(真的算)認識他(去過海邊的卡夫卡算嗎?)。

生命政治導論課堂以黃涵榆《閱讀生命政治》(Biopolitics in Contexts 2021)為主要的參考用書之一,同學每週需要輪流報告,我(勉強)選擇「法律如同一座迷宮--卡夫卡《審判》」作為報告主軸。首先當然是將《審判》(Der Process)讀完,但幾日過去,我跟銀行經理K一樣被困住了。彷彿時間倒轉兩、三年,回到研究大樓的西方人文經典課堂上--第一次讀卡夫卡《審判》就是在這,鬼打牆再一次找上我(或許Kafka自己也總是鬼打牆到崩潰?)。

《閱讀生命政治》提供台灣讀者一套生命政治觀點途徑、「再讀」舊時文本,也貼心地將西方(歐陸)政治哲學源流納入,為尚不清楚政治學關懷核心與發展脈絡的讀者補帖。黃涵榆先借用艾斯波西多的研究,依照時間驟簡述三波生命政治論述發展,也為「生命政治」一詞源頭做了暫時的註解:一般認為,最早使用「生命政治」一詞的是瑞典理論家柯傑冷(Rudolph Kjellén)的著作《國家作為生命形式》(Staten som lifsform 1916),他在書中以一種有機體觀點「將國家看成是具有生存本能和自然動力的生命體,將眾多的肉體和心靈統合成一個整體」(p. 13)。有沒有聽起來超像邪教。

隨後,德國生物學家烏克斯庫爾(Baron Jakob von Uexkül)、英國生物學家羅伯茲(Morley Roberts)分別以「國家病理學診斷」觀點,強調須找出危害國家的寄生蟲或是疾病根源;羅伯茲更是相當具獨創性地將此政治防衛機制比喻為人類身體的「免疫系統」。自此,可見生命政治傳統交融了政治學、生物學和免疫學。

所以生命政治是什麼?

生命政治嘗試提出一套理論,說明國家的治理機制,舉凡法律、種種權利義務規範,如何介入人們實質的身體、行動與生命(p. 10)。

「但除此之外,生命政治到底干Kakfa什麼事呢?」我這樣問自己。我作為一位台灣學生,一位出生匈牙利猶太家庭的作家Kakfa跟我當然有不小的距離(不只是物理上的);或許對於西方學生而言,Kakfa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我連他登上西方經典文學的原因都一概不知,何況是與生命政治的關聯。尷尬。

確實,生命政治幾近滲透社會議題的每一面向,舉凡跨國移工、難民議題、公共衛生、食品安全⋯⋯那個困擾著我的老問題仍然浮現:Why Kakfa?

這個問題必須從現代性去找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