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敏捷分享】花生省魔術要用看板?

Sebastian Hsu
不專業敏捷分享
5 min readMay 31, 2019

首先稍微描述一下專案的背景,這個專案是我們接的一個案子,參與專案的團隊差不多有七個成員,但是這七個成員其中有四個不是固定每天都在這個案內的,有時候不知道誰會在哪一天做這個專案?

案內要維護一個服務,這個服務有不少民眾使用,為了要服務民眾,因此除了合約內的日常任務以外,民眾反應的事件就會成為團隊內需要優先處理的任務,每天的任務列表都依民眾反應的不同事物而有新的優先權排序。

初期使用清單式的方式來做管理與任務派工,在執行的初期,遇到不少問題:

  1. 成員每天等待PM派工,PM無法掌握每位成員的狀況:每天早上的站立會議,團隊的成員都好像再等著問PM今天要幹嘛,這個現象其實是個壞味道,如果PM成為這整個團隊的bottleneck,今天PM一請假,是不是整個團隊就沒事做或是亂成一團呢?另外由於每個成員參與的時間不固定,更難從清單中來掌握每件事情的狀況。
  2. 待辦清單裡的Issue有分緊急,緊急緊急,緊急緊急緊急:一開始我們遇到民眾優先反應的議題時先用「緊急」這個tag,當插入一個更緊急的事件時,我們不是拿掉這個緊急的tag,而是在更急的任務上,標上「緊急緊急」,後來又再加上「緊急緊急緊急」,但是當一個緊急的任務碰上有三個緊急的任務,它還算緊急嗎?那緊急的tag到底可以加到幾層?
  3. daily meeting將近一小時:這個案子我們團隊是承接之前公司的系統,所以在daily meeting的時候,團隊需要討論比較多系統的資訊,也讓整個會議延長不少,過長的會議不是法點,但是重點是,並非所有的人都需要瞭解這些系統資訊,也導致有些人力虛耗在不必要的會議當中。
  4. 待辦清單落落長,無法評估時程與風險:我們以前是使用估時法,也就是請RD針對任務估計要完成的任務,但是這個是承接的系統,估時完全估不準,再加上不定期進來的與落落長的清單,整個時程控管與風險評估大亂。

就在心中覺得很混亂的時候,翻到了公司讀書會曾經看過的書「看板實戰

翻了之後發先裡面有許多非常實用的方法,於是開始嘗試逐步將看板導入團隊當中,導入看板之後(導入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機會再寫另一篇),針對上述問題獲得了很好的解決。

  1. 解決「成員每天等待PM派工,PM無法掌握每位成員的狀況」:有了看板以後,一開始我們將渠道分為 Todo / In Progress / Test / Done,在每次sprint planning完之後,團隊成員只要到看板的todo認領任務即可,要執行的時候把它拉到 in progress,PM可以一目瞭解所有任務的狀況以及目前每個人在處理什麼事情。

2. 解決「待辦清單裡的Issue有分緊急,緊急緊急,緊急緊急緊急」:針對優先權的排序,我們在看板中加了兩個渠道,P1以及P2,並且為In Progress, P1以及P2設置WIP (參考搞笑談軟工:看板方法介紹(3):Kanban方法的六個實務做法 — Visualize與Limit WIP),由此創造了優先權的討論。

有WIP才有優先權的討論

3. 解決「daily meeting將近一小時」:會議恪守講三件事情,「昨天做了什麼?」「今天預計要做什麼?」「我需要什麼協助?」,初期在執行的時候會覺得,就講這三個問題有這麼難嗎?還真TMD就這麼難,還是常常會變成過長的討論,所以主PM此時負擔示範的責任,在會議一開始時,需要適當的示範一次給團隊看,久了以後,團隊才會漸漸習慣。

4. 解決「待辦清單落落長,無法評估時程與風險」:由於待辦清單很長,每個任務要隊員們想清楚然後估時,是一個非常耗時又不準的做法,隊員們對於Story Points (參考【文思不藏私】@故事點數(Story Point)簡單說)又覺得很難接受,因此我們採用「T-shirt Size法」,讓大家估「相對」的複雜度,一開始大家對於使用 XS, S, M, L, XL 這種看似與任務遙遠的東西,只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但是過了一兩週,我們再將 T-shirt size換算成 story points時,卻意外發現有規律,也提升了整個團隊使用這種「相對」複雜度估算的信心。

https://www.netsolutions.com/insights/how-to-estimate-projects-in-agile/

以上簡單敘述為何要導入看板法,以及我們團隊的小小經驗分享,然而每個團隊的狀況不一,如果你在專案的運行上也遇到跟我們類似懷味道,非常推薦試試看板法是否對你的團隊有幫助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拍拍手~「1下」拍手:寫得還可以。
「5下」拍手:覺得還不錯。
「10下」拍手:太棒了,我也深有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