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黑歷史 — 「高技術移民法案」真的是排華法案2.0嗎?

12/6/2020 更新: 參議院已經於12/3/20通過妥協版本,從2021年起開始每個國家的配額剩下30%逐步下降每年下降5%。

前言: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參院S386/眾院HR1044又被稱為新排華法案,先前眾院通過後,差一點在參議院也闖關成功、無聽證沉默投票通過,卻被一位喬治亞州的議員單手擋下。

但這個法案還在蓄勢待發,等著下一次會期捲土重來……

[同文刊登在紐約台灣商會2019年刊]

曾經興盛的華裔移民 X 美國黑歷史排華法案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無論是好是壞或者一些無法被單純歸類的事件,往往都會以某種無可名狀的方式影響這個人對所處社會的看法以及與環境互動的方式,在某些創作者的身上更進一步地化為滋養創作的養分。

在美國作家Ken Liu劉宇坤的小說《摺紙動物園》裡便充滿著一個在美國的華人對華裔在美國地位及處境的關照,以及更廣大的、感性的、對移民體系的思考與想像。

這種想像,也許是大部分國會議員們所欠缺、或者不願意去體會的。

其中有個短篇故事,雖然看似說的是一群當年被徵召來建鐵路的華工們,但稍微對三國有點涉獵的人一看就是在講關羽的近代神話。透過華人移工老關 (還被取了個洋氣名字Logan),憂鬱又不失優美地描繪當年華人移工怎樣移居、定居美國、最後稱美國為家 — —
而憂鬱,是因為1882年後一系列排華法案造成華人移工凋零。二戰後雖因中美合作而終止相關法案,在1800年代曾經佔愛達荷州人口28.5%的華人移工社群早已不復興勝,徒留幾個小鎮空虛慶祝中國新年,還依稀看到當年華人社群的影子。

※延伸閱讀:Where are you from 你從哪裡來? ?

新‧ 排華法案?

在將近140年後的今天,「高技術移民公平法案」彷彿又以更細緻、隱微的方式,重新演繹了當年的排華法案。
從內容來看,法案主要是破除了技術移民體系中每個國家不能超過總數7%的限制。當然,所有法案背後都是代表著某種利益,這個法案真正的內涵,儼然就是讓議員們的科技公司老總好友們安心,讓美國高科技公司能夠大批進用苦苦等待綠卡半生的印度裔移民。因為印度這樣的人口大國每年跟全世界一起分那7%移民配額永遠不夠,造成了帳面上10年、實際上精美的40多年的綠卡排期,許多人因此花上半生等待綠卡排期等到花兒都謝了。

如果法案通過、破除7%國別限制後,實際的影響就是在EB2、EB3等技術移民類別中排期靠前的印裔移民會大批取得綠卡,相對地擠壓到所有其他國家的配額,那首當其衝的就是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原本3–4年的綠卡排期可能瞬間暴增成十幾年

台灣移民當然也深受影響,原本在1982年由台裔美人辛苦遊說國會而來的2萬名額如江水東流不復返,一旦與人口大國中國印度瓜分移民配額,原本幾乎沒有排期的台灣人將瞬間面臨十多年的漫長等待。正因為大幅擠壓中國的移民配額,再加上川普總統時不時地火上加油一些反中的言論,使得這個法案被貼上了「新排華法案」的標籤。

「排華法案」不排華,EB5排期將大幅前進

然而,這個被暱稱為新排華法案的參院S386/眾院HR1044真的是為了排華嗎?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EB5類別也許會有不同看法,因為EB5投資移民類別裡面中國裔的移民是排期是最靠最前面的,如果法案通過那麼將有大批中裔人士能夠分到EB5綠卡配額,因此對中國的投資移民申請人來說反而是天大的好消息,原本十年的排期將可望大幅縮減。而對台灣人來說,原本沒有排期的EB5投資移民將會需要跟大批中國移民瓜分,因而開始出現排期

如果我們再把眼光放到產業類別,則會有另一種嶄新的視野:我們將會看到美國未來十年裡處理外國移民模式的根本改變 — — 由於高科技公司為印裔申請的EB2、EB3大批湧入,這將會相對擠壓到其他需要外國技術移民的產業,例如美國人才相當短缺的健康醫療產業,更不用說其他專業人才也稀缺的科研、理工、化學、物理、人工智能、氣候能源等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產業類別。

因此,與其說新法是是排華法案2.0,不如說是一個極為短視的、只看到眼前科技公司、IT產業利益的「討好我科技公司老總好友法案」。因為這個法案在科技公司的大力出錢遊說之下,只從科技業需要大批雇用印裔的角度出發,而忽視了其他眾多因素及深遠影響,也忽略了美國作為移民大國、曾經從各國移民身上獲得新血的歷史以及需要。更荒謬的是,因為綠卡申請人實在太多而移民名額太少,即使是將從法案受益的印裔申請人也還是會有多年排期。

[我的老總好友示意圖]

印度裔40年排期有其他解法嗎?

如果真要處理科技公司大批印裔苦苦等待的問題,或許參議員Rand Paul 所提議的The Backlog Elimination, Legal Immigration, and Employment Visa Enhancement (BELIEVE) Act (本文暫譯為《移民排期與工作簽證促進法》) 會是比較好的治本之法。

該法案提議把工作簽證配額提高成目前的兩倍,並且不計入配偶和小孩,給予偏鄉地區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優先權,以及改善印裔移民的排期但又不影響其他國家分配。

從1965年時代Hart-Celler Act移民與國籍法修正案到1990年代Sergey Brin的相關立法,美國逐漸建立起近代以親屬與技術移民為主的移民體系,包括各國每年兩萬個名額的架構、7%國別配額以及其他補充體系(例如綠卡樂透)。

※延伸閱讀:川普新政策嚴進嚴出,大移民時代的終結?

這些法案都透漏著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美國作為一個以土地為核心的屬地主義移民大國的立場:那便是歡迎多元的各國移民。這些法案也為美國帶來大批各國菁英、滋養著這個移民們稱之為家的大陸,如敘利亞移民之子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台裔移民之子楊安澤等,帶來美國各領域的蓬勃發展。而美國也就在舊移民傳承體制、新移民帶來活力的交融、碰撞之中,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國的榮光。

今天國會將通過什麼樣的移民法案,就傳遞了美國如何看待移民以及形塑自身政策的訊息。通過法案與否,都將是美國對自身未來命運作出的選擇,以及是否能繼續繁盛的關鍵。

都說人生如戲,而我們在此刻能夠參與、目擊這場可能是世界級、歷史級的盛事,那真是躬逢其盛、坐在人生戲場的前排首席了!

※延伸閱讀:美寶與國籍之謎-破碎的美國夢?

喜歡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我的粉專↓

--

--

旅美律師Sylvia
不對稱的優雅,旅美律師希爾維亞

世界很大,生命很美。對稱和諧的人生固然美妙、錯綜複雜的彩色蛛網未嘗不好。Follow your heart, and walk your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