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蒙古及其建立的帝國──讀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

黎胖
不是在買書,就是在買書的路上
7 min readJun 17, 2017

大家對忽必烈的形象,是否只停留在過往教科書中,消滅南宋、建立元朝而已呢?

杉山正明的這本《忽必烈的挑戰:蒙古與世界史的大轉向》,正式在推翻這觀點。

杉山正明這本書有三個目標:一、推翻過往史家因為自身(種族的、文化的、民族主義的)情感而對蒙古的汙衊;二、挑戰知名學者華勒斯坦的著作《現代世界體系》帶有歐洲中心觀的世界體系理論;三、重新讓世人理解蒙古帝國。

近代世界體系理論的創立者華勒斯坦

在筆者看來,杉山正明確實達到了他的第一與第三個目標。這本書推翻了我過往對於蒙古人、元朝與蒙古帝國的印象,讓我理解到我過去受許多史家帶給我的偏見、誤解有多深,並重新認識了蒙古治世。

過往史家對於蒙古人的形象描述,都是粗鄙無文(沒有文化又愛破壞文化)、殘忍無情(血腥屠殺),經過的地方如同帝吧出征,寸草不生,將看到的一切文化都破壞殆盡,造成了中國、中亞、俄羅斯、伊斯蘭文化的千年浩劫與大破壞,西亞更陷入沙漠化…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杉山正明

但真的是這樣嗎?蒙古人對世界除了破壞,真的一點貢獻都沒有嗎?作者說:絕對不是,反而,蒙古人所精心打造的世界帝國,更是一個早期世界體系的嘗試,全球化的世界體系絕非源於歐洲「地理大發現」之後,而是在忽必烈治下的蒙古帝國時代就已經誕生,這也是最早全球化,促進了歐亞的大幅交流。

事實上,蒙古人絕非粗魯無文。例如在著名的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被楊過一顆石頭砸死的蒙哥大汗,本身便是精通數種語文與文化、各地使者驚嘆不已的傑出君主。

這是因為,當時蒙古的勢力早已拓展到中亞與西亞,蒙古要透過許多人們(包含多族群的穆斯林、漢人、高麗、契丹人、女真人、中亞的許多族群)治理、征服、貿易、推動經濟發展與交通建設、技術學習等,因此需要了解各式各樣的語言、文化、宗教與技術,統治這麼大帝國的君王,以及其底下的各位官僚,自然不能是毫無所知、只會殺人的野蠻人。因此實際的情況決不是中國、穆斯林等地的史學家筆下,那種粗鄙無文、茹毛飲血的野蠻人。

蒙哥

其次,蒙古人破壞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嗎?在金庸另一部有名的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主角郭靖擔任西征右軍元帥的西征對象花刺子模,即遭到殘忍的屠戮,成為蒙古人又一個殘暴、血腥、野蠻的證明。

然而作者即以花刺子模為例,指出蒙古人當初如果「真的」對此地區進行大屠殺,經作者計算,此地應已杳無人煙。然而此地在戰爭之後,事實上仍然保持過往繁榮,直到十五世紀帖木兒帝國時期,仍是極為繁榮的工商業中心。

作者指出,蒙古帝國極端重視商業,所以會保持當地的安穩統治,並不會殺雞取卵,做出無法取得持續利益之事。也就是說,蒙古人在各地都是盡量保留和取得當地統治者的協助,並將他們編織進入蒙古帝國的體系之中,除非有必要,不然不會做出劇烈變動。這一點用在俄羅斯、中國也是一樣的,當代俄羅斯的興起、中國民間文化的發展、商業城市的繁榮等等,其實都來自於蒙古的統治。

第三,蒙古帝國因為蒙哥汗之死而陷入鬥爭之中,最後由忽必烈取得優勝。忽必烈之所以能夠取得優勢,則在於(一)蒙古的實用主義與能力取才,因此手下人才濟濟,(二)攻佔南宋後取得的巨大經濟支援。

另外,蒙古與南宋的戰爭,更是展現了蒙古的軍事天才與技術優勢。蒙古並非以我們所想像的純騎兵作戰,而是善用各種精巧的攻城武器,並以籠城的方式將襄陽與樊城包圍起來,並建立水軍對抗南宋援軍。最終才將南宋最重要的戰略要塞襄陽給攻陷。

攻打南宋的回回砲,就是穆斯林技術人員所造的攻城利器。

第四,忽必烈重新統合蒙古帝國,將其作為類聯邦式的帝國。透過「中華的經濟力與生產力」、「穆斯林的商業力」以及「草原(蒙古)的軍事力」,忽必烈仰賴統合的力量中,「經濟」才是統合的關鍵,其中穆斯林建立的財政制度與商業交通,以及政府對交通網絡的建立、維護與安全保障,為其中的重要關鍵。

而穆斯林商人也對蒙古帝國的建立貢獻良多。蒙古征服的路線、情報收集、物資調動等等均來自穆斯林的力量,帝國建立後的財政制度,也大幅度仰賴穆斯林,特別是阿合馬家族的貢獻(但在中國史家的書中被貶得一文不值,此因中國人對穆斯林的敵意甚深)。

透過穆斯林的商業運作,以中國的經濟力與生產力為基礎,將大元汗國和其他各汗國連結起來、取得效忠,成為忽必烈統合帝國的關鍵。

第五,中國對蒙古帝國的貢獻,在於龐大的經濟力與生產力,而中國的行政體系也成為蒙古帝國官僚體系的參考樣本。但是大元汗國同時也參考了伊斯蘭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波斯帝國等諸多帝國的官僚機構後,才混合建立出這個世界帝國的官僚機構。

另外,過往也會認為以「元」為朝代號,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其實這有蒙古的傳統存在,等同於蒙古的「天」之意,這比參考中國文化命名朝代,事實上重要得多。

而南宋的船隊、海軍及其制度,則成為蒙古帝國朝向海洋發展的部分基礎,結合穆斯林(例如泉州穆斯林蒲壽庚)在東南亞的商業發展,對海上貿易的發展更有助益。日本、東南亞與南亞各地,也整合進了整個蒙古帝國的貿易圈內,成為蒙古世界體系繁榮發展的一部分。

蒲壽庚像

帝國的打造可以說是空前,帝國的遺產影響著世界。然而,這個「過早出現」的世界體系,雖然傾盡當時所有先進的各種技術、制度來建造與維持,但因為技術上仍然有許多不可逾越的侷限,許多天才構想仍然在現實上遇到巨大的阻礙,因此最後也慢慢崩毀、頹圯。

不過,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早期近代帝國」:明清帝國、帖木兒帝國、蒙兀兒帝國、俄羅斯帝國甚至是鄂圖曼帝國,都建立在這個帝國的過往基礎上,並承繼了許多統治方式與風格。而歐洲人進入亞洲的商業路線,也是按著當年蒙古帝國和穆斯林打造的路線融入。蒙古帝國的遺產,事實上一直影響到近代。而世界體系的出現,並未如同華勒斯坦是出自十六世紀的歐洲,事實上是十三世紀的蒙古。

郭守敬不僅是優秀的天文學者,更是傑出的帝國工程師

當然,本書作者可能給予大家「蒙古好棒棒」的偏頗立場。但是,我們早年所受教育對於蒙古的看法,不是更偏頗?我想,當我們檢視過去的歷史時,更應該互相參考,才能發現過去的偏狹與錯誤。

作者杉山正明透過多語言、多方面史料的比較,才寫出這些書,就我認為可信度比起受到中華或穆斯林中心主義影響的史學著作更高,也更能給予我們新的視角啟發。

最後,正如同我們現在重新評估清朝一樣,也需要重新評估蒙古帝國對於世界的影響。推薦有興趣的朋友看這本書。(註:本書版權和另一本《顛覆世界史的蒙古》業已從廣場出版社轉移到八旗文化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