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 爪哇東遊記 EP.1.雙面雅加達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12 min readJun 28, 2024

很多人都提醒,印尼海關人員有收小費的惡習,常會故意刁難,趁機勒索旅客。

在蘇卡諾機場等候通關時,看到前面一個持中國護照的男子,在櫃台被盤查很久,手忙腳亂在翻找文件。

海關人員若無其事,不知跟他嘀咕什麼,最後他搖搖頭苦笑,在文件下塞了一張鈔票,立刻獲准入境。

綠意盎然的雅加達市中心

看到這一幕,當下真有點傻眼,心想得做好花錢消災的準備。

等輪到我時,戰戰兢兢往前,入境官卻沒怎麼檢查,只看了一眼落地簽證,就爽快放人了。

我是第一次來印尼,西方人聽到我在印尼玩十天,都覺得不長,但台灣朋友卻問,「到印尼玩十天幹嘛?」

我的計畫,是從西爪哇的雅加達出發,一路搭乘火車,橫越中爪哇,到東爪哇的泗水。

微雨中的 Jalan M.H. Thamrin 大道

遷都倒數

雅加達接機的司機,今年31歲,住在東雅加達,是土生土長的雅加達人。

他說之前曾在銀行工作九年,Covid疫情對他造成很大打擊,不但親人逝世,公司也面臨裁員。

不過他現在選擇做司機,工時更彈性,也能讓他照顧家庭。「我們很快走出疫情,現在很多中國人、日本人都來投資。」

高樓林立的Selamat Datang Monument 圓環
Bunderan HI 市中心的繁華面貌

他有朋友在台灣工廠當移工,「是做衣服的」(紡織業?),他也知道有很多印尼人,在台灣幫忙做看護照顧老人。

我請他教我一些簡易印尼話,他說:謝謝是 Terima kasih。

雖然常有人說雅加達沒景點、不好玩,不過它確實是東南亞數一數二的大都會。前往市區的高速公路沿線,舉目可見光鮮亮麗的玻璃帷幕大廈,建設不輸新加坡或曼谷。

Plaza Indonesia,雅加達最高檔的商場之一
Plaza Indonesia 一旁,草根味十足的夜市

我問他,聽說印尼政府打算遷都,他笑說:「那全都是政治」,政府如果想的話,可以把首都搬到任何小島上。

對雅加達居民來說,想必不樂見遷都,也不相信遷都能取代雅加達的功能。

但幾天後,中爪哇的另一位司機卻說,他支持政府遷都到加里曼丹(Kalimantan),這樣可以發展其他區域,不會全集中在雅加達。

發展集中雅加達的苦果之一,就是這裡惡名昭彰的交通。

雅加達街頭的粗曠主義
東協大國洋溢青春風貌

塞在車陣當中,百無聊賴,聽著年輕司機收聽的電台,大概類似台灣Hit FM,都在播印尼流行歌曲。

當下的印尼流行音樂,乍聽有點K POP影子,但一首接一首都蠻好聽,充滿輕快的都會感。

這是個年輕的國家,不只在政治上,也在人口與文化上。這個世界有數的人口大國,根據調查,全國平均年齡只有28歲! 走在路上,到處都是年輕人,和東北亞國家的老態迥異。

年輕人聚集的熱區 M Bloc

M Bloc:青春雅加達

來到雅加達,第一個目的地,是年輕人聚集的熱區 M Bloc Space,雖然外觀看起來不大起眼,卻是由舊印鈔廠活化而成,集合商場和活動展覽的潮流聖地,算是雅加達版的華山吧。

裡面除了餐廳、咖啡店、有機超市,也有一些很文青的商店、漫畫店、黑膠唱片行等,雖然和台灣有點落差,在當地應該算是有型了。

週末場內,逛街的人潮洶湧,可見雅加達的消費潛力,場邊還請來新創講者,用英語向滿座的印尼年輕人分享,此刻東協市場的巨大商機。

M Bloc Space 內的文青商店
日本品牌與次文化,在雅加達很醒目

Bloc M 一帶,位於富裕的南雅加達,綠樹環繞的市景、低密度的住宅、時髦的小店,讓我想起新加坡的荷蘭村(Holland Village)。

據說這裡也是雅加達的 Little Tokyo ,可想而知,應該有許多日本外派人員住在附近。

日本品牌在印尼的存在感很高,幾乎每間購物中心,都可以看見Uniqlo、丸龜製麵的招牌,也有SOGO和西武等日系百貨,可見日本在東協的佈局。

由舊郵政總局改建的商場 Pos Bloc
內部高挑的空間,有點像里加中央市場

雖然台灣喊南進也很多年,台灣品牌在印尼,相對來說還是鳳毛麟角。或許大部分投資,仍集中在製造業吧。

東南亞國家中,想到潮流時尚,想必第一個想到曼谷。雅加達好像相對較無趣,但實際走馬看花所見,倒未必如此。

晚上在飯店翻雜誌看到介紹,舊郵政總局改建的商場 Pos Bloc,第二天遊完老城區後,想著就去逛逛,沒想到頗讓人驚艷。

流線型的郵局櫃檯,變成店鋪櫥窗
商店看起來比 Bloc M更 Chic

1913年完工的雅加達郵政總局,是台灣較少見的新藝術風格,讓我想起拉脫維亞里加的中央市場,內部挑高的鋼架屋頂,可說異曲同功。

一進門的大廳,保留了舊時流線型的郵局櫃檯,卻變成店鋪櫥窗,後方的大通間設有臨時市集。兩側原本的辦公走道,則改成一間間商店,看起來比 Bloc M更 Chic。

雅加達也確實是講時尚的,否則三十幾度高溫之下,街上怎麼還有不少人,一身長褲長袖還穿外套,也不怕中暑?

在中爪哇時,我忍不住把這個疑問告訴司機,他哈哈大笑說: 「大家都怕被曬黑呀!」

Old Batavia,是亞洲最古老的殖民港口之一
如今卻變成一座被遺棄的廢都

Batavia:古老雅加達

相較於市中心與南雅加達,北雅加達的舊市區,就顯得比較黯淡。

破敗、雜亂、加上隨處可見的貧困,一如典型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景象,甚至還更有一點 Sin City 的黑色之感。雅加達據說治安不佳,多少也跟這幅景象有關。

然而 “Kota Tua”(印尼語 Old town) ,卻是吸引我來雅加達的原因,因為這裡是巴達維亞城(Batavia) 的舊地。

殘存的歐式優雅,必須略過眼前的混亂才能領略

雅加達不只是一座充斥年輕人的首都,也是東南亞最古老的殖民港口之一。162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建立巴達維亞城,作為經營亞洲的基地,號稱” Queen of the East”。

直到1942年,日本人佔領荷屬東印度,將巴達維亞改名為「雅加達特別市」,才結束320年的荷蘭統治。

舊爪哇銀行( Bank of Java) 與「銀行街」( Jalan Bank)
河岸邊的舊渣打銀行大樓

原來相較於巴達維亞,「雅加達」只是一個不到百年的新名字,然而巴達維亞之名,卻逐漸淡出世人的記憶,變成今天雅加達的 Kota Tua。

Grab司機在老雅加達火車站(Jakarta Kota Station)讓我下車,沿著車站走向 Fatahillah 廣場(Taman Fatahillah),林立著一棟接一棟的宏偉歐式建築。

Art Deco 風格的老雅加達火車站(Jakarta Kota Station)
荷蘭銀行(Netherlands Trading Society)舊廈,現為Mandiri Museum
ART DECO 風格的殖民老樓

這些建築,過去都是荷屬東印度最顯赫的銀行或公司,像荷蘭銀行、爪哇銀行、渣打銀行等。但隨著印尼獨立與舊城沒落,今天不是荒廢,就是變成博物館,某種程度,也已是一座被遺棄的廢都。

相較於近代台灣,由日本、滬港傳入的西洋文明,曾被荷蘭統治的雅加達,更是直接受到歐陸新思潮的影響。這裡的殖民建築,很多都採用ART DECO或包浩斯風格,在當時應該算相當前衛。

十七世紀荷蘭人建成的Kota Intan 老鐵橋
老巴達維亞殘留的運河風情

老巴達維亞市區運河交錯,連接不遠的港口,這樣的格局,讓我想起台南的安平(熱遮蘭城),也同樣都有過「紅毛」的足跡。

荷蘭人是在1623年來到台南,只比巴達維亞建城稍晚幾年。台南與雅加達,雖然有不同的歷史軌跡,卻同樣誕生於四百年前波瀾萬丈的時代。

跨過運河,就進入Fatahillah 廣場,殖民時代這裡被稱為 “Stadhuisplein”,荷語是市政廳廣場之意。

今天的雅加達歷史博物館
廣場上的十七世紀自來水噴泉舊跡

顧名思義,廣場上聳立著過去的巴達維亞市政廳( City hall),今天被改為「雅加達歷史博物館」。

市政廳的建築,最早可朔源至1620年,1925–1942年改為西爪哇省政府所在,戰後一度作為軍營,1974年才改為博物館。

在歷史博物館內,有巴達維亞城的簡易展覽。

假日老城擠滿遊客,右側可見Cafe Batavia

Fatahillah 廣場上最多外國觀光客的地點,大概是市政廳對面的 Cafe Bativia。

雖然古色古香,Cafe Batavia 並不是歷史悠久的老咖啡館,九十年代澳洲由富商 Graham James 買下原址的老房子,才改裝成以懷舊為賣點的咖啡。

據說,年輕的 Graham來印尼度假,開始教當地人英語,促使他延長他的 “Vacation”,在印尼創立英語補教業,又插足房地產,白手起家致富,後來還歸化印尼籍,長居峇里島。

氣氛不錯的Cafe Batavia
內部掛滿攝影作品

像這樣販賣懷舊風情的咖啡館,很多時候不免媚俗,然而出乎意料,Cafe Batavia 並沒有給人「廉價懷舊」之感,而是一個頗有品味的空間。

據說這棟老樓的前身,曾經作為藝廊,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延續,咖啡館內仍掛著很多攝影作品。甚至連廁所牆上都掛滿照片,內容隱約有點禁忌意味。

我見識淺薄,不知道這是哪位名家之作,但在印尼這個保守的穆斯林國家,電視上播放影片,女性乳溝還要霧化處理。這裡大方挑戰界線,或許也是因為老闆的西方背景吧。

系列文章

東南亞系列文章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