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 | 爪哇東遊記 EP.2.三寶瓏火車紀行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Jul 15, 2024

一大早在雅加達 Gambir車站,搭上Argo Bromo Anggrek 列車,前往中爪哇的三寶瓏( Semarang)。

印尼國鐵 KAI 比想像中便捷,拿著從Tiket.com購票的憑證QR Code,在火車站掃描機器,就可以列印車票,直接進月台。

月台上還有” Porter” 幫忙搬行李,不過這群現代挑夫,不再穿著高禮帽制服,一身紅色Polo衫配白長褲,活像高爾夫選手。

Gambir車站,算是雅加達的中央車站
Argo Bromo Anggrek 列車開進月台

我買的是商務艙(Executive) 車廂,座位還算舒服,然而列車開動後,卻搖晃得非常厲害,大概是飛機遇到亂流的程度。一路五個小時下來,就算沒暈車,骨頭也散了一半。

火車才剛出 Gambir車站,比較慘澹的雅加達景象,就躍然眼前,破落棚戶緊挨著鐵軌旁而建,許多人似乎仍在垃圾堆裡討生活。

這裡與雅加達市中心近在咫尺,但距離卻像是天上人間。

列車服務員與紅衣白褲的Porter

商務車廂幾乎滿座,坐在我旁邊的男子,一路都在講手機,生意好像很忙。車廂內螢幕播放的廣告,影像流麗,品質達國際水準,甚至比台灣廣告還吸引人。

但廣告中呈現的世界,與車窗外的景觀,卻像兩個平行世界,至少不是鐵路沿線那些破屋居民的世界。

這個全球有數的人口大國,絕對是成長快速、充滿潛力的新興市場,但前提是你得是比較幸運的那群人。

爪哇自古就是農業發達之地
鐵路沿線都是平疇千里的農鄉

列車繼續搖搖晃晃的前進,雅加達市區飛快淡出,沒多久就出現鄉村、田野的風景。

我注視著窗外,白茫茫的天空下,水田、梯田、荒田與紅屋瓦的村落,不斷交替出現,聚落之間一定有清真寺,工廠倒是沒見幾間。

鐵路所經過的西爪哇農村,地景看似與台灣鄉間差不多,然而常見一大群人擠在一塊田地上耕種,可見機械化的程度仍低。

水田與平房,讓人想起早年的台灣農鄉

農村也沒什麼富庶景象,路邊不時有燃燒垃圾的煙塵。隔著車窗玻璃,可以看見很多人蹲在簡陋的屋舍外,或抽菸、或發呆。

近海的荒地上,衣著襤褸的牧童在放牛,大白天的時間,不用去上學嗎?

爪哇是印尼人口最多的島嶼,但看來即使鄰近雅加達的西爪哇,產業也未必能吸納大量的人口。

近海的荒地上,牧童在放牛

「西爪哇特別多人出國打工」,後來日惹載我的司機說,「他們賺了錢,回鄉蓋新房子,但往往房子一蓋完,錢就沒了,只好再出國打工。」

在這個人口眾多的印尼「本部」,人力恐怕仍是不值錢的商品。

好不容易抵達三寶瓏(Semarang ),走出 Tawang Bank 車站,周邊一片荒涼,有點寂寞邊城之感。

然而三寶壟是中爪哇的省都,既有海港,也是製造業中心,據說近年有很多台商來投資。

三寶瓏的 Tawang Bank 車站

載我的司機說,印尼目前的首富,一位低調的華裔富商,就住在三寶壟。

我 Google 了一下,他指的應該是針記集團( PT DJARUM)的黃惠忠,在三寶瓏經營菸草業發跡,後來還收購印尼的 BCA中亞銀行,是印尼代表性的財團。

BCA 中亞銀行的創辦人,是1990年代叱吒亞洲、與蘇卡諾總統關係密切的華商林紹良,他的事業版圖,同樣起自三寶瓏。名不見經傳的三寶瓏,竟然是這些華裔富商的起家地!

白日下的三寶瓏市中心
夜色中的三寶瓏市中心

據說三寶瓏之名,也是源於三寶太監下南洋,可見自古與華人關係深遠,至今市區還有唐人街。

不過司機說,「現在的唐人街,除了少數老人,大部分人也不懂中文,都講印尼話了。」

就連黃惠忠,也有個正式的印尼姓名 ,叫Robert Budi Hartono,與馬來華人仍沿用中文姓氏不同。或許也與蘇卡諾時期、強制要求華人同化的「新秩序」政策有關。

如今的三寶瓏,是中爪哇的省都
過馬路時,得用肉身在車陣中爭道

三寶瓏畢竟是地方城市,即使入住市中心的國際品牌飯店,房間仍略顯陳舊。日正當中,窗外的市容被陽光烤得慘白,顯得無精打采。

沒想到一走出飯店,馬上感受到市街的「活力」! 這裡的街道沒有行人號誌,過馬路時,就像在越南胡志明市一樣,得用肉身和滿街的汽機車爭道。

幸好我是在台灣鄉下長大的孩子,這種機車陣裡過馬路的方式,倒沒讓我止步。

三寶瓏老城外的河道與歐式建築
掩映在熱帶草木間的歐洲小鎮

三寶瓏不算旅遊勝地,最值得一看的,大概就是車站附近的老城(Kota Lama) 。

很多年前,忘了在哪看到三寶瓏老城的介紹,那時這裡仍處在凋零狀態,斑駁的舊樓、人去樓空的街道,瀰漫著頹唐的氣息。

但那幅景象,卻在我腦海留下印象。

三寶瓏老城的主街,舊名HeerenStraat
儼然是印尼的文青旅遊勝地

三寶瓏老城,最早是荷蘭人在十七世紀興建的 Vijfhoek城堡,四面被運河包圍。今天通往老城的 Berok橋,就是當時進入堡壘的幾個通道之一。

橋下的河道至今猶存,據說早期可以從港口直接行船到此,可能和台南五條港一樣,也已淤淺斷航了,水面上漂浮著穢物,與橋頭矗立的典雅歐式建築,形成巨大反差。

MARBA 大樓,前身是德裔人經營的De Zikel 百貨店
一度廢棄的老樓,被整修得煥然一新
荷蘭風格的 Canisius Foundation

東印度殖民政權穩固後,拆除了城牆,原來堡壘內的區域,就變成洋溢歐洲風味的「荷蘭城」,也就是今天的老城。直到今天, “VOC” ( 荷蘭東印度公司)時代的歐式建築,依然挺立在茂盛的熱帶草木間。

當地政府大概也發現老城的觀光商機,近年開始大加整修。雖然破敗荒廢的房屋仍然不少,但至少主街 Letjen Suprapto 街(舊名HeerenStraat )已被整修一新,還有星巴克進駐。

但有些建設略顯畫蛇添足,例如那仿古造型的街燈,密度簡直太高,反而破壞了古意。

超高密度的仿古街燈,略顯畫蛇添足
幽微夜色下的窄巷,也有一點澳門的感覺

儘管外國觀光客不多,但三寶瓏老城儼然已成為印尼的文青勝地,巷弄之間、老屋前後,到處都是打卡拍照的年輕身影。

荷蘭雖然是新教國家,不知為何,三寶壟老城走起來卻有點拉丁風味,讓我想起澳門的議事堂前地一帶,同樣都有教堂與廣場的歐陸情調。

幽微夜色下的窄巷,也有一點澳門瘋堂斜巷、亞婆井前地的感覺。但三寶瓏老城的建築大都漆成白色,不像澳門般粉紅粉綠。

老城某間餐廳,融合東西的華麗風情

儘管外觀樸實,三寶瓏老城還是掩不住舊日風采,走進一間老房子改建的餐廳,門廊混合著歐式與東方風格,非常精緻華麗,有點像星馬「峇峇娘惹」( Peranakan)的風情。

三寶瓏是否也有峇峇娘惹文化?這間餐廳曾是哪個豪門大宅嗎?

當然今天的三寶壟老城,遠不如澳門或星馬富麗,乍看更像古巴的千里達,你得忍受雜亂的街頭、或者還有讓人快要中暑的日頭,才能領略它的時光之美。

Lawang Sewu,前身是荷屬東印度鐵路的總部

三寶瓏另一個景點,Lawang Sewu,爪哇語是「千扇門」的意思。顧名思義,這棟座落於市中心大圓環旁的歐式古樓,號稱有千扇門窗。

Lawang Sewu 前身,是荷屬東印度鐵路(NIS) 的總部。

創立於1863年的荷屬東印度鐵路,以三寶瓏為中心,建造了爪哇第一條鐵路,連結三寶瓏到日惹,印尼獨立後被併入印尼國鐵(KAI)。

寬廣的中庭,瀰漫歐洲風情
目前作為鐵道資料館使用

這棟地標大樓,目前作為鐵道資料館使用,寬廣的中庭瀰漫歐洲風情,比台北的舊鐵道部更氣派。

但最讓我驚訝的,卻是男廁的小便座,不是常見的 TOTO 或 American Standard,而是「古董級」的英國老牌 Adamant !

這款「戰前實物」,今天連在歐陸都不容易看見,卻仍靜悄悄留在這解放後的殖民地,繼續供人「解放」使用。

系列文章

東南亞系列文章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