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祭系列 | 大阪四天王寺どやどや祭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Apr 10, 2020

日本新年NHK的「紅白歌合戰」,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紅白兩隊歌星以歌藝競賽,每年陪伴觀眾跨年,迎接新年到來。每年正月十四日,在大阪的「四天王寺」,也有一個已延續千年,卻仍洋溢青春色彩的「另類」紅白對抗。

日本新年多祭典,這幾年陸續見識不少。然而比起東北荒山中的「黑石寺蘇民祭」,或岡山寒夜裡的「西大寺會陽」,大阪四天王寺「どやどや祭」(Doya Doya Matsuri ) 不但位在市區,又在星期日午後舉行,可說相對親民易達。

俯瞰四天王寺(中上) 周邊的大阪市區
大阪南區的千年古剎,四天王寺

位於大阪南區的四天王寺,號稱日本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歷史可追溯到一千四百年前的聖德太子時代,也是日本政府登錄的國家級文化財。

每年正月「修正會」期間的最後一天(一月十四日),四天王寺內照例舉行「どやどや祭」,據說是從開寺不久即流傳至今的古老奇祭。

看現場發送的節目單介紹,所謂「修正會」,是佛教徒新年伊始反省自身,除舊佈新的儀式。

祭典現場發放的節目單

除了どやどや祭,岡山著名的西大寺會陽祭,據說也是源自「修正會」的傳統。

大阪四天王寺的修正會,因為會在柳枝繫上「牛王寶印」的平安符,吸引信徒前來爭奪,逐漸發展成今天的「どやどや祭」。

「どやどや」(Doya Doya ) 之意眾說紛紜,不外乎是眾人的吶喊或打氣聲,大概類似「ソーラン ~ ソーラン」(Soran ~ Soran),都是祭典時鼓舞群眾、炒熱氣氛的吆喝聲。

率先登場的幼稚園學生隊伍
接著是分成兩隊的高校生,蜂擁到六時堂前集合
老師不斷拿著大杓子從水桶舀水,朝學生潑灑

從一月十四日中午開始,四天王寺「六時堂」殿前,已陸續人頭鑽動,電視台也派出攝影記者採訪。下午二點左右,由附近寺院附設的幼稚園學生,在老師帶領下,手牽著手率先登場。小男生打著赤膊,小女生短袖短褲,圍繞著大殿參拜。

小朋友退場之後,在一片靜默中,現場突然響起莊嚴的誦經聲,夾雜著由遠而近的陣陣「喔~吼~」的吶喊聲,どやどや祭的重頭戲即將登場!

六百位來自當地「清風」、「南海」兩所私立名校的高中生,頂著隆冬低溫,分別穿著紅白兩色丁字褲,蜂擁到六時堂前集合。現場的師長,不斷拿著大杓子從水桶舀水,朝學生潑灑,卻澆不熄青春的熱力。

冷水澆不熄的熱血青春
學生跑上大殿爭奪福紙,全場氣氛High到最高

在師長一連串「頑張って」( 加油 )的精神喊話後,一批批學生輪流跑上大殿,互相爭奪福紙,全場氣氛High到最高。

雖然過程看起來有點搞笑,但年輕學子在寒天中裸身,應該有強身健體、鍛鍊意志之意,是日本文化中的尚武傳統,隱約有戰前富國強兵的軍國主義遺緒。

如果翻看一些戰前日本畫刊,不論在日本本土、台灣、甚至滿洲國,都常見老師與學生穿著丁字褲上體育課的宣傳畫面。

千年前漁師和農民的對抗
延續到今天成為青春的祭典
仍被一代一代的年輕學生傳承下去

「どやどや祭」也堪稱是大阪城市的活歷史,反應早期的先民生活方式。紅白兩組據說最早分別是今宮村的「漁師」與天王寺村的「農民」,彼此互相對抗,直到晚近才改由高校生代表。大概隨著大阪工商發達,農漁民早已絕跡在市區了。

漁師和農民,是古人不同的謀生方式,分隊參加祭典,可能不僅年節活動這麼簡單,還暗示各自都是有組織、能動員的團體,也許類似台灣早期移民各擁地盤、互別苗頭的意味,反應日本與東亞大陸截然不同的封建傳統。

事實上日本戰國亂世,離阿倍野、生野不遠的堺市,竟然一如中世紀的威尼斯,也曾經由商人自治,商人公會可以和貴族、軍閥抗衡,維持近百年的半獨立地位。

祭典後總會撥雲見日,陽光普照

無論如何,只要想到千百年前的先民活動軌跡,在今天這個現代大都會,仍被一代一代的年輕學生傳承下去,成為充滿青春熱血的祭典,就無法不對日本這個國家肅然起敬。

每次參觀這種祭典,我總覺得天地果然有靈,因為就算原先再怎麼天色陰霾,祭典開始後總會撥雲見日,陽光普照。大概上天也被祭典與人們的熱情感動了吧!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