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奇祭系列 | 岐阜.池ノ上みそぎ祭り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Dec 26, 2022

忠節橋位於岐阜市區北部,連接長良川兩岸,是建於1930年代的老鐵橋,造型與東京的清洲橋相似,都是那個時代特有的流線美學,橫跨在山川之間,劃出了一道洗鍊的線條。

岐阜是歷史古城,戰國時代織田信長的根據地,車站前矗立著金光閃閃的信長像,前不久舉辦的「信長祭」,還請來了木村拓哉扮演信長公,成功創造話題。

然而當代的岐阜,只是一座平靜的地方城市,離開車站稍遠一點,街道就冷冷清清,老朽的商家閉鎖著鐵門。大概和很多地方城市一樣,市中心也面臨空洞化的危機。

連接長良川兩岸的忠節橋

過了忠節橋再往下走,就是「池ノ上町」,一個比市中心更平淡的住宅區,靜悄悄的街道上,行人與車輛疏落。路上除了思夢樂(しまむら),就只有零星幾家商店,看起來也都很普通,是遊客絕少會踏足的平凡日本。

池ノ上町的中心,是社區公園旁的「葛懸神社」,古雅的建築充滿歷史感,但也說不上特別,是日本村町常見的風景,就像台灣各地的土地廟一樣。

然而在今天這個乍看平常的日子,葛懸神社卻顯得不大平常,因為每年十二月的第二個土曜日週末,這裡都會浩浩蕩蕩的舉辦「池ノ上みそぎ祭り」。

池ノ上町的守護神社 — 葛懸神社

所謂「みそぎ」(禊),是日本神道教常見,在寒冬中以冷水淨身,象徵清除罪孽的儀式。日本各地歲末年初的祭典,不管是跳河海還是沖洗冰水,大多是「禊」的變體。「池ノ上みそぎ祭り」顧名思義,就是全身只穿兜襠布的裸男,成群跳入長良川中祈福消災的祭典。

葛懸神社據說是祭祀水神的神社,「みそぎ祭り」相傳最早是在神社前的水池舉辦,後來神社遷移到目前的位置,社前也不再有水池,才移師到長良川河濱舉行。

葛懸神社前的廟會市集,從孩童眾多可看出地元的活力
充滿懷舊風情的攤檔,吸引小朋友駐足

相較於戰後才因推廣觀光而舉行的「信長祭」,「池ノ上みそぎ祭り」的歷史古老得多,至少在五百年前的室町時代就已存在,是當地社區一年一度的大事。

從中午開始,葛懸神社附近就逐漸聚集人潮,神社前也開始擺出各式屋台,賣章魚燒、雞蛋糕、烤魷魚,還有古早的投壺遊戲等,有吃又有玩。不知不覺,小小的神社內已擠滿居民與遊客,還有許多媒體記者,拿著大砲準備拍攝。

神官帶領今年度的「禰宜」與巫女,緩緩步入神社正殿
今年的彌宜與巫女一亮相,馬上成為焦點

午後一點半左右,祭典正式開始,身穿古代禮服的神官,帶領今年度的「禰宜」(ねぎ),與白衣紅袴的巫女,緩緩步入神社正殿,開始焚香誦禱,進行驅魔避凶的神事,現場鎂光燈頓時此起彼落,閃個不停。

「禰宜」與「巫女」都是神社的神官職稱,不過在今天的祭典中,應該都是徵召當地「氏子」(供俸神社的信眾)或居民擔當。

根據媒體報導,今年主祭的「正禰宜」,是池ノ上町在住的上班族,「子禰宜」則是當地小學的六年級學生,五位巫女看起來也都是中小學生,對著鏡頭一臉靦腆。

準備參加「みそぎ祭り」的男眾,陸續前往公民館報到
三點一到,換裝完畢的男眾從公民館蜂擁而出

鎂光燈之外,神社後方的「池ノ上公民館」,也悄悄騷動起來。準備參加今日「みそぎ祭り」的男眾,陸續前往公民館報到,經核對後才能進入館內。不知道的人,或許還以為這裡是選舉的投票所。

在疫情之前,「みそぎ祭り」據說動輒有幾百人的規模。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縮小辦理,不過今年現場仍有九十位男性參加,橫跨老中青各年齡層,還有不少中小學生,乃至稚齡的幼童參加。

雖然參加者必須施打疫苗,全程配戴口罩,某種程度來說,也象徵社會逐漸回復疫情前的常態吧。

公民館大門口,貼著斗大的「女人禁制」,因為報到後的男丁,就要進去更衣換上「褌」(兜襠布),準備待會跳下長良川了。很多媽媽帶著兒子來報到,目送兒子走進公民館,還不斷喊著「頑張って」、「大丈夫」,或許參加「みそぎ」祭典,也是當地某種成年式的表現吧。

行進隊形與其說是祭典儀式,倒不如說像團隊作戰的陣式
男眾肩並肩、手把手,一邊吆喝一邊前進

傳統上作為地方鎮守的神社,是由該地氏子共同奉養,也支援祭典與修繕等勞務。以在地神社為中心,形成了日本最基層的社區組織。

然而晚近隨著少子化、高齡化,年輕人移居外地等原因,日本很多地方神社的氏子日漸減少,不但無力奉獻,甚至也無法支援祭典了,地方傳統只能任其凋零。

幸好,從「みそぎ祭り」現場參與的人數,年輕人與孩童眾多的情況來看,池ノ上町一帶,至少還保有一定的地元活力吧。

男眾在神社正殿前合力高舉起正禰宜
在大批民眾圍觀下,男眾們往長良川河堤行進

下午三點吉時一到,公民館的拉門嘩一聲打開,綁著頭巾、腰纏兜襠布的裸男眾蜂擁而出,以繫著紅色腰布的禰宜為中心,肩並肩、手把手圍成堡壘般的隊形,一邊吆喝一邊簇擁著禰宜前往神社,在正殿前合力高舉起正禰宜後,又繼續以同樣的隊形,往長良川方向前進。

這種隊形與其說是祭典儀式,倒不如說像某種團隊作戰的陣式。或許也是日本封建尚武傳統的遺緒。先民利用神社的祭典,既讓男子演練戰鬥、培養同儕默契,也讓以神社為共同中心的居民,凝聚對地方的認同感。

在爬上河堤之前,眾人再度高舉起禰宜
白蘆炊煙,在水一方,祭典與自然融為一體

從這個角度來看,曹興誠的「黑熊學院」,或許該考慮和台灣各地的宮廟結合,才更能強化保土衛國的認同也說不定。

在沿路人潮的注目下,壯丁一路從神社跑到長良川岸邊,河堤上早已擠滿圍觀的民眾,工作人員升起裊裊煙火,空氣中瀰漫著香木的芬芳,更加深了祭典的非日常感。白蘆炊煙,在水一方,眼前景像如夢似幻,簡直是「詩經」中的意境。

神官們站在灘頭,恭敬地向山川祝禱後,禰宜就率領著老幼男丁,大步跑入長良川,現場加油、吆喝聲中,還夾雜著小孩的尖叫聲。

神官們站在灘頭,恭敬地向山川祝禱
浸在冰冷的河水中,難怪小孩子會冷得唧唧怪叫

雖說今日天氣晴朗,氣溫並不算太低,但想必河水應該仍是冰如刀割吧,難怪小孩子會冷得唧唧怪叫。

浸在冰水中默禱祝願,洗清過去一年的罪惡,不只是一件充滿男子氣概的壯舉,更超越了肉體,呈現一種單純、素直、堅定的意志力。

我覺得日本這類的裸祭,融合了神(自然)與人(肉身),是對大地萬靈的崇敬,也是以肉身淬煉人的精神意志。強大的精神意志,是與神的契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或許,也就是「禊」的本質。

「禊」,融合了神(自然)與人(肉身),在自然中淬煉人的精神意志
強大的精神意志,是與神的契誓,或許也就是「禊」的本質

疫情之前每到日本,如果日期能夠配合,我都會專程去看祭典,總覺得若能沾上一點祭典的神佑,當年運勢都不會太差,大概就像很多人新年會去大甲媽祖搶頭香一樣。大疫三年後,總算能再次身歷其境。

男眾回到岸上後,又被群眾簇擁著回到神社,還禮休息。然而祭典還沒有結束,像這樣跳入河中的「みそぎ」儀式,會在晚上八點、十點各舉行一次,才算功德圓滿。

相關地圖

日本奇祭系列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