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大阪的品格,以及一些吃喝玩樂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Nov 30, 2021

大阪的品格

表妺夫是日本人,有一次閒聊,他說日本我去過的地方,可能比他還要多。出身橫濱的表妹夫,除了東京,竟然只有中學旅行去過京都。

他還特別強調,像大阪應該一輩子都不會去,「因為大阪人很粗魯!」

我說:「可是有人說台灣人比較像大阪人欸⋯」,表妹馬上反問他:「那你會瞧不起台灣人嗎?!」

從Harukas300展望台所見的大阪夜景

我一直覺得,大阪是很容易被低估的城市,像京都很少有人會說不喜歡,但京都美得太理所當然,有時反而落了俗套。

欣賞京都容易,但大阪一如香港或台北,是張愛玲所謂「參差的美學」,無法用單一視角觀看。或者,這就是大阪的「亞洲性」。

南海電鐵高架下的 EKIKAN project
潮人咖啡 Brooklyn Roasting Company

Brooklyn Roasting Company

大阪,大雨的一天。下雨天不適合到處跑,於是跑來難波的Brooklyn Roasting Company喝咖啡。

難波給我的印象就是「雜」,新的舊的,遊客的地痞的,全部雜在一起,雜出一股奇特的氛圍。

大阪地元情報誌「Meets」 曾經做過「南區特輯」,報導南區的心齋橋、道頓堀一帶。這裡歷來觀光導向,讓本地人卻步,可是近年新崛起的年輕型店卻紛紛「南進」,讓南區逐漸成為大阪Local Culture 的代表。

大阪南區街頭集錦,彷彿走進日雜中

開在南海電鐵高架下新商場EKIKAN project的Brooklyn Roasting Company,工業風的簡約風格,算是近年大阪的NY風咖啡話題店。

下雨天的週日午後,整家店坐滿客人,當然咖啡是有兩下子的。

EKIKAN project的商店組合蠻有新鮮感,除了咖啡,還有自行車店、家具店、DIY 工坊、攀岩教室等,似乎確實將人潮沿著南海高架,從難波駅再往南延伸。

阿波座讓人回味的關東煮小店

阿波座的黑輪

在大阪這樣一座充滿個性的城市,我實在不想吃那些制式的連鎖餐廳。明明飯店對面就有拉麵店和松屋,卻硬是走了半公里,最後鑽進阿波座附近的黑輪小店。

阿波座一帶屬於大阪西區,附近都是普通的大樓住宅區,乍看並沒有什麼吸引觀光客的地方。

但像這種地處冷僻,又沒啥裝潢的小店,裡面卻高朋滿座,東西當然不會難吃,難是難在點菜。

阿波座的日常市井
阿波座地鐵出口附近,有許多庶民風的食店

在我把有限的日文詞彙全部用完後,仍然辭不達意,只好用畫的給老闆娘看,弄得大家都笑哈哈。

可惜我大概畫得不好,想點香腸,老闆娘卻端來一顆馬鈴薯。

「孤獨的美食家」漫畫中,有一篇描寫主角五郎到大阪出差,也是鑽進了一家路邊的章魚燒店,在乍看三教九流的客人中,感受到大阪的人情味,也感受到某種飽滿的地元活力。

京ちゃばな 招牌的番茄大阪燒

大阪燒

到了大阪,怎能不吃大阪燒?我最喜歡新大阪駅「京ちゃばな」( Kyo-Chabana) 的番茄大阪燒,每次必來報到。

招牌的番茄大阪燒,保留了大阪燒的黏糊口感,相較之下又更清爽,我覺得非常好吃,其他的下酒菜也都有一定的水準。

「京ちゃばな」是連鎖店,除了新大阪駅外,在南船場、北新地、京都等地也有分店。對我來說,從新大阪駅出站後,立刻吃一頓吱吱作響的御好燒,是來大阪必定的「儀式」之一。

阿波座的街頭大廚

疫後重回新大阪駅,迫不及待要去「京ちゃばな」,卻怎麼都找不到印象中的通路,也不知是否還在,匆促中只得飲恨。

阿波座駅旁邊,也有一家「屋台風」的鐵板燒,因為常下榻這附近的Super Hotel,前後也光顧過幾次,坐鎮的店長,堪稱街頭(年輕)版黎明,身手看起來很有架勢。

雖然單純從食物來說,水準不過不失而已,但街頭小檔的庶民風情,還是讓人吃得津津有味。

幾年之間,這家小店似乎轉手多次,連一旁的Super Hotel 都被拆除都更了,希望這家小店能熬過疫情,繼續在阿波座街角,炒熱大阪的街頭滋味。

大阪名物 — 「蓬萊551」肉包

551的肉包

每回到大阪,必吃的除了「京ちゃばな」的大阪燒,還有就是「蓬萊551」的肉包。

日本的中華料理大都有點走味,但我覺得「蓬萊」招牌的肉包,比台灣一般店家都還好吃。上火車前買一盒「蓬萊」肉包,是最熱氣騰騰的便當,只是肉香四溢,吃起來實在太高調。

四天王寺的路邊菜檔

除了肉包,「蓬萊」還有燒賣和海鮮粽。他家的海鮮粽,料多清爽,層次豐富,也相當好吃。

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家裡就期待外婆包的粽子,裡面除了常見的香菇、蝦米、筍角、滷肉、鹹蛋黃之外,最特別的是還包入蚵乾及栗子,我印象中從來沒在其他地方吃過。

後來外婆年事漸高,做不來粽子,我們家端午節也漸漸不吃粽子了。因為外面買的粽子,實在差之甚遠,曾經滄海難為水。

551的中華粽與豚饅

唯獨這東瀛的「蓬萊」粽,竟然有幾分外婆的味道,只差少了那提味的蚵乾。

「蓬萊551」的創辦人,據說是出身台灣嘉義的羅邦強,戰後在大阪胼手胝足創業,如今分店遍及全大阪。

想到大阪代表性的庶民美食店,竟然是來自台灣的味道,莫名覺得與有榮焉。

位於枚方枚方T-Site 的蔦屋書店

枚方蔦屋

這幾年逛日本,蔦屋書店一定是必逛的熱點之一。位於大阪近郊枚方市的分店,相較起來別富意義,因為這裡就是TSUTAYA的起家地。

看來日本也是「地方包圍中央」,在大阪等地方創業、在東京揚名立萬,再衣錦榮歸故鄉。

枚方之於大阪,大概類似汐止、樹林之於台北,如果不是開了這家話題書店,大概不會有遊客來。

枚方蔦屋書店內景

說是書店,其實是類似誠品的複合式賣場,書店只佔部分樓層,其他都是餐廳、賣場,還有一整層兒童區,應該是近郊年輕夫婦假日遛小孩的天堂吧。

不過在這個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消費時代,雖然蔦屋枚方店空間仍充滿質感,藏書仍然林瑯滿目,美食街還有東京超好吃的水果冰Paletas,可是還是讓人覺得沒啥驚喜。

結果我沒買一本書,也沒買任何東西,最後也沒吃冰。我果然是難以取悅的奧客。

與古著店Wego共構的Standard Bookstore

Standard Bookstore

「書店,但不賣暢銷書」。

美國村是大阪的年輕聖地,充滿青春的浮躁,沒想到在滿街潮店之間,竟然藏了這麼一家有個性的書店。

Standard Bookstore 與古著店Wego共構,入口不起眼,又位在地下室,氣氛有點像台大對面的「唐山書局」。不過唐山走文史哲路線,Standard Bookstore 雖標榜「不賣暢銷書」,氣氛卻並不酸腐,還附設有咖啡區,也賣衣服雜貨。

雖然位於地下室,藏書量卻相當豐富

這裡找不到什麼熱門小說、商管工具書,卻有各種生活風格「閒書」,旅遊、時尚、攝影、設計、料理、漫畫⋯,而且很多是其他書店沒見過的珍本,可見選書的差異化。

我找到服裝品牌BEAMS(!)出版的「神戶指南」,印象中沒在其他書店看過。還有「東京時尚編年史」(Tokyo Fashion Chronicle),從街拍看1950–2010s日本時尚的演變。「懷舊錢湯」(レトロ銭湯),則鉅細靡遺介紹日本各縣錢湯⋯ 。儘管紙本式微,日本的出版物仍然引人入勝。

然而最近查網路,卻發現這家「不賣暢銷書」的個性書店,似乎不敵疫情衝擊,永久停業了。

天王寺站前的阪堺電車站

阪堺電車

阪堺電車,起自大阪市的天王寺站,一路行駛到大阪府堺市的浜寺公園町前,是日本僅存的幾條路面電車之一。

大阪市與大阪府的關係,有點像從前的台北縣市,堺市的地理位置,就像板橋三重或永和,都是最緊鄰市區、人口最多的衛星城,也是大阪的產業重鎮。

穿行在大阪南區的阪堺電車

從雜沓的天王寺站前出發,有軌電車彷彿不趕時間,慢吞吞穿行在大阪南區的老市區。電車沿線都是尋常不過的住宅街,沒什麼特別的景物,只有這「チンチン電車」(叮叮車)本身,在一片平淡當中,顯得格外耀眼。

堺市作為貿易港口的歷史,比現在的大阪市更久遠,戰國時期甚至是日本少數商人自治的城邦。某次看NHK節目介紹,堺市內還有傳承數十代的和菓子店,歷史可追溯到十五、十六世紀。

一家店屹立了四、五百年的時光,在東亞恐怕只有日本能找到。

秋紅之下的大阪城

觀光名所

大阪最著名的觀光名所,除了環球影城,應該非大阪城莫屬,然而我卻一次都沒去過。直到最近帶媽媽遊大阪,才終於到此一遊。

疫後日本觀光大爆發,大阪城一如所料,擠滿各路觀光客,除了外國遊客之外,還有不少「見學旅遊」的日本中學生,可見大阪城的代表性。

從大阪城濠上,眺望現代大阪天際線

不想在大阪城前人擠人,逕自繞到「MIRAIZA OSaka-Jo 」(舊第四師團司令部)後方,離遊客熱點不過幾步之遙,卻少見人跡。

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城壕邊上可以眺望附近高樓的天際線,再加上楓紅正盛,這個角度的大阪,顯得格外美麗。

擠滿觀光客的黑門市場

說到大阪的觀光名所,疫情前曾去逛了名氣很大的黑門市場,週末一早就擠滿客人,卻沒看見提菜籃的婆婆媽媽,幾乎全都是觀光客。

據說黑門市場的海產新鮮又便宜,號稱是大阪的築地市場。但與其說是市場,總覺得更像主題觀光樂園。

雖然我自己就是觀光客,走在其中,也覺得有點乏味。

梅田駅前的街頭表演

梅田的街頭之聲

梅田駅除了是西日本的玄關,車站附近也是街頭藝人的集中地。許多未出道的歌手、樂團在這裡賣藝,擺攤推銷自己的CD,用激情的歌聲,挑動著行人的感官。

雖然戰後東京一極集中,大阪大概仍算是少數能輸出流行文化的城市,「吉本興業 」的諧星、或各大電視網的關西支局,大有與東京抗衡之勢。或許哪天,某個梅田的街頭藝人,也會從這裡出發,走向全國。

大阪大概是日本唯一,過馬路可以闖紅燈、電車上可以大聲嬉鬧、衣服可以隨便亂穿的城市。東京的章法在這個庶民之都,應該沒人鳥它。

所謂「關西風格」,或許就是大阪對東京霸權的一種反叛吧。

西日本的玄關,大阪(梅田)駅
雜亂的大阪天際線,或許是大阪的「亞洲性」

十幾年前第一次到大阪時,堂堂心齋橋大丸本店的玄關,竟然有流浪漢佔著椅子睡覺,也不見警衛趕人。

有回坐夜車到大阪,深夜的新大阪駅周圍,有著日本城市少見、隱約的不安感,似乎有股怪異的氣氛在暗夜中浮動。

東野圭吾「白夜行」或宮部美幸「火車」中,不見容當世的人,在這座城市的暗處苟且偷生。

或許和東京相比,大阪是比較容忍邊緣人和失意者的城市吧。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