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東京水岸遊:從勝鬨橋到晴海埠頭公園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May 15, 2024

帶表外甥到有明的Small Worlds玩,這裡基本上就是東京版的小人國,但是微縮做得非常細緻。尤其是重現「新世紀福音戰士」中的未來東京市模型,非常有劇場感,大人小孩看得不亦樂乎。

逛完小人國,回程時搭乘公車,途中在勝どき下車,到勝閧橋旁的河濱看夕陽。

有明、台場一帶的臨海副都心,可說是現實中的近未來東京,填海區內到處都是高層Tower,也有很多綠地公園。

臨海副都心,東京高樓Tower 的集中區
如今已成為一片空地的築地市場( 左),對岸為勝どき

但也和一切新區一樣,美則美矣,唯獨缺了一點人氣。走出孤立的大Mall ,就好像來到無人地帶,高樓也壓不住空蕩蕩的街區。

據說東京灣區的Tower,很多是被中國人買去投資置產,真正的住民或許不多吧。

直到靠近「勝どき駅」,市面才又恢復活力,街邊商店、家庭餐廳林立,這一帶雖然也有大型 Tower與購物中心,但可能鄰近舊市區,街區比較有「地氣」。

隅田川河口與勝閧橋
猶有歐洲老橋風情的勝鬨橋

勝どき對岸就是築地,離中央區只有一橋之隔,對都心上班的中產家庭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地點吧。

勝どき的漢字是「勝閧」,大概「閧」字太冷僻,所以晚近直接用假名。不過區內的地標「勝閧橋」,倒仍沿用漢字正名。

勝閧橋是建於1940年的老橋,走在上面有點歐洲老橋的感覺,是殘留不多的老東京餘味。隅田川流到這裡,差不多要入海了,老東京的餘味,伴隨著一絲海潮的鹹味。

從勝鬨橋眺望隅田川水岸風貌
夕照下的勝鬨橋邊公園

這一帶是昔日隅田川上的渡口,就像威尼斯或淡水,也曾有船舶搖曳的風情。直到戰前勝鬨橋建成,才取代了往來兩岸的渡船。

古時江戶是著名的水都,當代東京倒並沒有太多水岸都會之感,這裡算是少數例外。

站在勝鬨橋邊的河堤,可以看到對岸中央區、港區水岸、築地大橋與節比鱗次的大樓,甚至還能看到夾縫中的東京鐵塔,夕陽中交錯成瑰麗的剪影。

1933年建成的聖路加國際病院舊館
聖路加國際大學校舍

勝鬨橋對岸的築地,自從築地市場拆遷後,人潮明顯冷落許多。

築地作為東京的水岸,不只有魚市場,也曾有外國居留地(租界),是東京接受西洋文明的前線。

築地市場附近,至今仍有教會開辦的聖路加國際大學 ( St. Luk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從名字看來就充滿洋氣。其附設的聖路加國際病院,舊館是1933年建成的堂皇建築,聽住在東京的表妹說,現在仍是帶點貴族色彩的名門醫院。

築地大橋夕照與夾縫中的東京鐵塔
勝鬨橋上的高樓夜景

戰前的築地,還設有日本的海軍官校。所謂「勝鬨」之名,據說就是源於日俄戰爭海軍大捷後,在築地所設立的「勝鬨の碑」(勝利吶喊之碑)。

當時從築地到月島的渡口,也被湊熱鬧改成「勝鬨の渡し」,後來興建大橋,就沿用稱為「勝鬨橋」了。

今天海軍學校、勝鬨の碑、勝鬨渡船、乃至築地市場,都已隨時代而去,唯有勝鬨橋與「勝どき」的地名,在近未來的東京面前,勉強留住一些時代的記憶。

從東京駅前搭上往晴海的03號都營巴士

隔天心血來潮,又從東京駅前,搭上往晴海的03號都營巴士。

03號巴士從東京站前出發,經有樂町、銀座轉往築地方向,過了勝鬨橋後,再次進入東京灣的填海區。

我的目的地,是晴海最西端的「晴海ふ頭公園」( 晴海埠頭公園 ),據說那裡可以看到彩虹大橋的壯麗風景。

東京灣這些Tower區,像不大真實的海市蜃樓

老實說,東京灣這些填海區,月島、晴海、豐洲,有明、台場⋯,我總搞不清楚它們的相對位置,都像不大真實的海市蜃樓。

晴海雖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但即使在新填地諸區中,對它的印象也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晴海埠頭公園前下車,附近正進行大規模開發,不只道路整修,路旁也都是一幢幢施工中的大樓,有點像來到台灣的新重劃區。

路旁都是施工中的大樓社區
廣闊的綠草坪,坐著三兩人群在野餐

雖然眼前一片塵土飛揚,但不久之後,這裡大概會是東京灣另一處光鮮亮麗的新區吧。

頂著大太陽,穿行在有如大工地的街區,好不容易進入晴海埠頭公園,看起來仍是很新的公園,廣闊的綠草坪,沒有幾棵大樹,烈日下讓人不耐久留。

然而草地上倒坐著三兩人群在野餐,走近時聽到泰半說著大陸腔的中文。

晴空下蔚藍的海水,名副其實是「晴海」
彩虹大橋像一道橫跨海面的白色大門

看來這附近的Tower,果然很多中國人進駐,等到公園前那批嶄新的大樓落成,或許人數還會更多。畢竟眼下的日圓,實在是太便宜了。

公園盡頭,就是東京灣,視線盡頭的彩虹大橋,像一道白色大門,橫跨在海面上。相較於勝どき的隅田川入海口,這裡是貨真價實的大海,晴空下一片蔚藍的海水,名副其實是「晴海」了。

相關文章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