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東京西郊遊:等等力、二子玉、下北澤、西荻與中野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Oct 13, 2023

NHK 有一個旅遊節目「旅ラン」(旅RUN),顧名思義,每集挑選一個地方,由一位名人帶路跑十公里,沿途介紹當地風景。

記得某一集的節目,是從世田谷區的二子玉川,跑到田園調布,途中經過「等等力溪谷公園」,是東京唯一保存自然溪谷風貌的地點,當時看就留下印象,只是還沒來得及遊歷,世界就因疫情而封閉。

這次趁著來東京辦事的空檔,就想去看看- 當然不是跑步去,而是搭乘鐵道。

保存自然溪谷風貌的等等力溪谷公園

等等力

從大井町搭上開往二子玉川、溝の口的「東急大井町線」,週六一早乘客不算多,東急線列車車廂,通常又較明亮光潔,更讓人湧上休日的好心情。

世田谷區人口近百萬,比一些地方縣廳還多,是當代東京有數的高級住宅區,然而不知怎麼,總給人一種小巧零碎之感,還是不脫昔日郊外的格局,熱鬧商圈也很分散。

到了等等力,車站周邊看起來,像某個不起眼的鄉下小鎮,完全不覺是在東京。只有車站前定位高檔的成城石井超市,提醒這裡可是燙金門牌的世田谷住宅區。

看起來有如鄉下小鎮的等等力
轉下高爾夫橋,瞬間進入野溪秘境

從成城石井旁一轉,橫跨谷沢川上的紅色小橋,據說叫「高爾夫橋」,戰前因通往位於下野毛的高爾夫球場而得名。

高爾夫球場在戰時被毀,但這保留下來的橋名,仍可嗅到過去鄉野的氣息。

從橋墩旁走下階梯,就可進入「等等力溪谷公園」,有如電影「神隱少女」的情節,從下橋的那刻開始,橋上的東京市區像突然神隱,在濃密綠蔭之下,谷沢川溪水潺流,仍保持著原始溪谷風貌。

走在延綿一公里的溪谷步道,體感比市區低了幾度,微風吹拂,暑氣全消。一路上蟲鳴鳥叫,空谷足音,猶如置身深山秘境。

盛夏走在溪谷中,感覺沁涼舒服
位於溪谷盡處的等等力不動尊明王院

溪谷的盡頭,順著階梯爬上「等等力不動尊明王院」,古老寺院在不見天日的溪谷中,格外充滿靈氣。

然而一走出山門,冷不防就是熙來攘往的大馬路,原來東京市區一直如影隨形,並沒有消失。

谷沢川在流出等等力溪谷公園後,就像「神隱少女」中忘卻身世的白龍,又從充滿原始感的山澗野溪,回復為住宅區常見的小溝圳。

多摩川二子橋公園,對岸是川崎的二子新地

二子玉川

逛罷等等力溪谷,再坐回大井町線,繼續往下一站 – 二子玉川前進。

大學時買了一本日本出版的《東京地圖》(Atlas Tokyo) ,是大開本的精裝書,從地理、歷史、人口、產業分佈、乃至通勤圈等,涵蓋不同主題的東京地圖。

其中有一幅「東京大都市圈的中心地Network 」,以不同大小、顏色的圓圈,標出各區的「階級地位」。如中央三區是圓圈最大的「都心」,新宿是「新都心」,同等規模的池袋、渋谷、橫濱,則是「副都心」。

行駛在大橋上的東急列車
橋下完賽後的野球少年們

再細分下去,還有星羅棋布的「副副都心」、「其他大中心」、「其他主要中心」等。其中,二子玉川與自由之丘並列,是東京郊外的「大中心」。

二子玉川的特色,在於是最早發展的「郊區中心」之一,商圈輻射的對象,除了世田谷區,還有多摩川對岸,神奈川縣川崎市的溝之口、高津等地,都是東京西南部,沿著東急鐵道而發展的中上流住宅區。

《薔薇色的回憶》主角在二子玉川站前打工,當時仍叫「二子玉川園站」。Source: 中譯本掃描

看過吉田まゆみ的漫畫《薔薇色的回憶》(バラ色が目にしみる),創作於八十年代末,以住在川崎的平凡一家人為主軸,描繪關於親情、愛情與女性成長的細膩小品。

劇中學生時代的女主角,在二子玉川站前的麥當勞打工,平常也多在附近的咖啡店、意麵屋聚會,直到後來出社會,才進入都心上班活動。或許對很多南郊居民來說,二子玉川,就是自己最熟悉的「東京」。

在漫畫中,還描繪了二子玉川地標,二子玉川站對面的老牌購物中心「玉川高島屋S・C」。

老瓶新酒的玉川高島屋S・C
洋溢郊區悠閒氣氛的二子玉川街景

有別於一般日本百貨,「玉川高島屋S・C」在1969年開業時,標榜是東京第一家”Shopping Center”,除百貨外還有125家商店,又首創大型停車場,讓周邊田園調布、成城學園、瀨田等高級住宅區居民,可以直接開車前來購物。

相較傳統日本百貨依附車站,「玉高」可說開啟了新的「郊區購物中心」業態。

拜這些富裕居民的加持,九十年代後二子玉川更從郊區購物中心,升格成「貴婦」商圈,出現「二子玉太太」(ニコタマダム)的社會現象。

車站共構的RISE 購物中心

所謂「ニコタマダム」(NIKOTA-MADAMU),是結合二子玉川俗稱「ニコタマ」(NIKOTAMA),與「夫人」(Madam)兩字而成,是指平常在二子玉川出沒的主婦,她們的丈夫多任職大企業,收入優渥,簡單來說,就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家庭。

「玉高」開業半世紀,仍然屹立不搖,開滿Louis Vuitton 、Chanel 等精品,近年車站旁也重新開發為RISE 購物中心,引進蔦屋家電等話題店,讓二子玉川的街區氛圍更加高檔。

二子玉川車站月台眺望多摩川綠帶

不過,不管再怎麼時尚亮麗,二子玉川的魅力,始終還是那份「郊外」的平實生活感吧。

週末午後,街上倒沒怎麼見到時尚的二子玉太太,反倒多摩川河岸公園,滿是帶小孩運動的玉川爸爸。

RISE 購物中心陽光灑落 ,年輕夫婦推著嬰兒車走過,中庭有最近話題劇「怎麼辦家康」( どうする家康 )的特展,吸引不少人駐足,一切是如此平實安好。

站在二子玉川車站月台上,就可以眺望多摩川的綠帶,23區中大概沒有其他車站如此貼近自然,那感覺真是挺不錯。

「リロード」(Reload) 的時尚商業空間

下北沢

世田谷區的發展,東急鐵道扮演重要角色,境內共有東急大井町線、東急東橫線、東急世田谷線、東急田園都市線通過,交通可說由東急一手包辦。

不過,從南部的二子玉川,要到北部的下北沢,最簡單的方式,卻是坐東急田園都市線到渋谷,再轉搭「京王井の頭線」到下北沢。

以二手古著、學生商圈聞名的下北沢,基本上不是我的菜,然而近年變化似乎頗大。

以往次文化中心的下北澤,逐漸往洗鍊的都會感邁進
原鐵道線路將打造成線狀商業地帶 — 「下北線路街」

隨著原先小田急線鐵道的地下化,從代田站、下北沢到東北沢站之間的原鐵道線路,將打造連綿1.7公里的帶狀商業地帶 – 「下北線路街」,陸續出現不少新商業設施。

沿著站前狹窄的街道往下走,就出現了「リロード」(Reload)的潔白身影。三座低矮的方塊型二層建築,組成了既連續又開放的商業空間,讓人想到代官山或湘南的T SITE。

感覺以往窮學生次文化中心的下北澤,似乎也逐漸「長大」,開始往代官山般的都會洗鍊感邁進,據說也引起一些憂慮,擔心失去下北沢原本鮮明的個性。

Reload 據說要打造適合遊蕩的「路地裏」文化
既連續又開放的商業空間,讓人想到代官山T SITE

Reload 的文宣廣告說,要重新打造讓人流連忘返、充滿獨特個性小店的「路地裏」(小巷子)文化。

雖然Reload的巷弄空間,是由商業計算而成,但裡面的18間商店,倒也別具個性,充滿新鮮感,有髮型屋、花店、眼鏡店「MASUNAGA1905」、Great Books書店、水煙咖啡”chotto”、文具店DESK LABO⋯等。

炎炎夏日裡,賣Gelato 的甜點店Megan、抹茶冰的「しもきた茶苑大山」都大排長龍。

OGAWA COFFEE LABORATORY 的咖啡秀

OGAWA COFFEE LABORATORY ,則是京都「小川珈琲」開設的「體驗式咖啡店」,噱頭是可以按偏好自選咖啡豆,由咖啡師在客人面前現場沖煮咖啡。或者也可以在咖啡師的指導下,自己體驗製作咖啡。

懶人如我,是沒耐心付錢自己煮咖啡的,選完豆後,就由咖啡師如表演般幫我沖煮一杯冰咖啡,雖然有點故作姿態,咖啡當然是好喝的。

坐在長凳上看過去,店內坐滿有型男女,看來是東京近期的話題地點了。

西荻窪充滿社區感的街道

西荻窪

從下北沢繼續搭上京王井の頭線,在吉祥寺站轉乘中央線,再到下一站 – 西荻窪。

如果說戰後發展的世田谷是「新西郊」,從吉祥寺到中野的這段中央線,可以說是戰前就存在的「老西郊」了。

曾有一次突發奇想,沿著筆直的中央線,從荻窪站一路步行,走到中野站。

高円寺鐵道高架下的懷舊店家

荻窪、阿佐ヶ谷、高円寺、中野諸站,一向給我一種下町、小市民的感覺,然而這裡卻是1923年東京震災後,舊城居民避難西遷而發展的新郊區。

尤其荻窪,更是戰前著名的別墅區,與古都鎌倉齊名,號稱「西の鎌倉、東の荻窪」。當時高級地的氛圍,仍可以在荻窪站不遠的「旅館 西郊」感受到。

「旅館 西郊」原名「西郊ロッヂッグ (lodge) 」,創辦人平間美喜松,最初在本鄉經營下宿生意,地震後市區被毀,決定將生意轉移至西郊的荻窪,1938年還加建了有西式圓屋頂的新館。

原名「西郊ロッヂッグ (lodge) 」的「旅館 西郊」
1938年加建的西式新館

當時的「西郊ロッヂッグ」,其實是包膳食的「高級下宿」,類似今天的酒店式公寓,從名稱便感覺洋氣。住客多是上京的地方富家子弟,據說還有許多與滿洲國有關的人士入住,不知是何緣故。

戰後改名「旅館 西郊」,仍作為旅館和租賃住宅使用,據說常一房難求。古雅的西式圓屋頂,仍在街角閃耀著歲月的光華。

這次來西荻窪,是為了尋找一家叫「遊牧」( Nomad ) 的書店。

西荻窪雖然鄰近荻窪,發展歷史卻大為不同,戰前是大片農田。今天走出西荻窪車站,街道比荻窪更狹窄蜿蜒,留著舊日鄉間小道的殘跡,沿街商店也都頗為社區感。

「旅の本屋 のまど」

「旅の本屋 のまど」( Nomad Books),就位在長長的商店街尾端,雖然有鮮艷的藍色大門,外表並不起眼,如果不是專程來找,大概很容易錯過。

顧名思義,這家書店專門販賣「旅行」相關的書籍,有新書,也有不少二手書籍,即使大型書店也未必有這麼豐富的藏量,看得出店主選書的用心。對喜歡旅行的我來說,簡直是如入寶山。

結帳時,店主問我來自哪裡,我回說「台灣」。他似乎有點驚訝,又問我是怎麼發現這間書店的。

臨走前,他用中文對我說了「謝謝」。

「中野住宅」,是戰後最早出現的現代公寓

中野

幾年前那次中央線沿線的散步,還發現了中野車站旁的「中野住宅」,是1951年由「東京都住宅供給公社」興建的住宅,由七棟五層公寓組成的社區,大概是日後郊區「團地」的濫觴。

「中野住宅」不只是戰後首度興建的鋼筋混凝土公寓,配有陽台、廚房和衛浴,還設置當時罕見的坐式馬桶,對那時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夢幻住宅吧。

2019年「中野住宅」最後臨別的身影

據說當時每月房租為四千日圓,租住者必須有工作,且月收入還得是租金的七倍,想來也不是一般勞工能負擔。

大半世紀過去,當年的夢幻住宅已垂垂老矣,樸素的水泥色建築,保養仍算不錯,有點像台北民生社區的老公寓。下午時分,放課後的學生、年輕夫婦、老人家魚貫而過,一切看起來歲月靜好。

沒想到這卻是「中野住宅」臨別的身影,令和元年還沒過完,已被整片清拆。

這次重來中野,原址改建的商辦大厦已近完工,不禁感覺時間過得真快。滄海變化,也沒有多少餘裕,留下那份歲月之美。

東京相關文章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