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 東京.手繪地圖四帖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May 30, 2022

清澄白河

這幾年東京的關鍵字,一定少不了「清澄白河」。

名字很美的清澄白河,雖然離銀座、日本橋所在的中央區只有一橋之隔,又有名勝「清澄庭園」,但門庭一向冷落,觀光氣氛淡薄。

多年前曾專程來這裡,看一棟東京朔果僅存的戰前アパート(公寓) — 「清洲寮」,那時這一帶還是個被人遺忘的舊區,清澄庭園周邊的老房子,彷彿還停留在泛黃的歲月,比東京任何角落都還要靜悄悄。

東京鳳毛鱗爪的戰前公寓 — 清洲寮

建於1933年的「清洲寮」,與著名的「同潤會公寓」(同潤会アパート), 都是戰前日本最早出現的集合住宅。但東京各地的「同潤會公寓」早已被拆除殆盡,屹立在清洲橋邊的「清洲寮」,雖然知名度低得多,卻已成為首都圈僅存的古董級公寓之一。

「清洲寮」,名字本身就是時代的殘跡。日本戰前常用「莊」、「閣」、「寮」等漢字,來稱呼西方傳入的「 Apartment」 。比起戰後一律直接用「アパート」( Apartment ) 、「マンション」( Mansion) 等外來字,看在同是漢字使用者的眼中,總是多了點清雅的古風。

「寮」在戰後常指學生宿舍,「清洲寮」不是學生宿舍,雖然外表看起來像國宅,但保養得宜並不算破舊,據說一房難求,想入住的租客非常多,租金並不便宜。

清澄白河熱潮的推手 — Blue Bottle

幾年不見,清澄白河竟然搖身一變,成為東京咖啡的一級戰區,這裡乍看只有寥寥幾間店,卻好像每間都是排隊名店。

仍在大排長龍的 Blue Bottle ,應該是這波清澄白河熱潮的推手之一。這家東京元祖店和美國一樣,櫃台一排文青型男幫你煮咖啡,但和美國版本相比,東京是「嵐」(ARASHI)版。

照理Blue Bottle這樣標準化的全球品牌,產品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但不知為什麼,東京的版本就是比較好喝!!

離Blue Bottle不遠的Fukadaso咖啡,門前的排隊人潮也不惶多讓。Cheesecake和scone出乎意料的好吃,反而賣相很讚的巧克力香蕉鬆餅,有點雷聲大雨點小。

清澄庭園周遭的戰前聯排(長屋)住宅

離Blue Bottle不遠的Brigela/ブリジェラ,是很女性向的Brioche (軟法麵包)+ Gelato(義式冰淇淋)專門店。休日早上人潮不絕,很多日本人像是拿著情報誌,按圖索驥找來這。

註: Brigela/ブリジェラ 已結業。

同樣大人氣的還有「深川釜將」,不到中午店門前就大排長龍。去了對面生意也很好的「山食堂」,走田園自然風的簡餐,強調選用日本地方的食材,也是近幾年日本的潮流吧。

谷中,根津

位於上野駅後的谷中,與鄰近的根津、千駄木,合稱為「谷根千」,是近年日本雜誌常介紹的旅遊勝地,據說保留了懷舊的下町風情。

之前逛過日暮里駅前的「谷中銀座」,老實說就是個很典型的東京商店街。這次穿過谷中靈園,沿著根津一路走到東大前的本鄉,才略為體會這個老區的味道。

從谷中、根津、一直延伸到本鄉、白山、小石川的台地,是東京最早的「山手」,江戶武士和明治資產階級的住宅區,而間中夾雜的谷地,則是為他們提供商業服務的「下町」。後來隨著震災、戰爭與城市擴張,「山手」向西移動,這一帶的「老山手」雖然沒落,卻保持嫻靜的風貌,與仍存在的下町商圈,組成充滿懷舊感的老好社區,像是都心中隱世的村落。

谷中寺院多,頗有一點京都的風雅

本來想附庸風雅,逛逛谷中由舊澡堂建築改建的SCAI美術館,結果撲了一個空,展期外休館中。

半路看見古色古香的かやパ( Kayaba ) 咖啡,據說是昭和12年開業的復刻版老咖啡館。一時衝動進去,結果喝了一杯半涼不熱的熱咖啡。

上野櫻木あたり(Atari),不在上野,卻在谷中。從日暮里車站穿過谷中墓園,如果不是偶然往巷子裡看,實在很難發現這個別緻的複合商業空間。

谷中的老屋商機,上野櫻木あたり( 左) 與かやパ咖啡( 右)

這幾年日本的趨勢也是リノーベ―ション老屋改造,Atari原址是地主塚越家族私宅,由三間大正年間的日式房舍組成,也是戰前「老山手」住宅區的遺跡。

幾年前原本要拆除改成停車場,但最後被保留下來改造成「上野櫻木Atari」,集合幾間商店、餐廳,還有展覽和活動空間,有點像大稻埕眾藝埕的老屋新空間。

上野櫻木あたり裡的 Kayaba Bakery,可惜已結業了

大推裡面的Kayaba Bakery,日式老房開麵包店,氛圍感良矣,雜糧麵包真的好好吃。

註: Kayaba Bakery 2018年已結束營業

逛完櫻木あたり,沿著坂道往下走,起伏的街道、低矮的老房子、處處可見的寺廟山門,讓這個夾雜在上野駅與東京大學之間的街區,不像東京,反而有點京都的味道。

沿路的老房子裡開著好多有型有款的餐廳、酒吧,有一種Best Kept Secret in Town的低調感。隨便走進一家小店「76vin 焼き鳥 Bar 」,是日雜上所謂的ワイン居酒屋,吃日式串燒配wine,紅白酒、香檳、啤酒都有,雞肉串燒每道都好吃,既時髦又充滿地元風情。

根津神社前的露天「青空市集」

在不忍通路口的老鋪,順手買了炸雞和冬季限定的炸牡蠣,再一路走到根津神社野餐,滿院花樹層次分明,綺麗矣。

週末寺院前正好遇上露天市集,叫「青空個展」。日本漢字總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迷樣感,青空下個性之展示,比藍天更多了綺霓,多麼美麗。

雖然日文本意大概不過是露天之意。

離開根津神社,走進東京大學校園,另有一種熟悉感,老校舍和台大異曲同工。不過老實說,台大椰林大道比較壯觀,有熱帶的野性。

富ヶ谷

如果要找當前各城市最有型的街區,跟著Monocle Shop準沒錯。雖然這本雜誌很假掰,但挑選門市的眼光都不落俗套,香港日月星街、新加坡荷蘭村⋯,東京則有「富ヶ谷」( TOMIGAYA)。

其實也不知道這一帶到底是神山町還是富ヶ谷,但這個從渋谷延伸上來的小社區,應該是這幾年的話題區,所謂的「奧渋谷」,比開到荼靡的裏原宿更時髦。

Monocle Shop

尤其西方人好多,幾家咖啡館擠滿老外,大概拜Monocle 雜誌大力推薦所賜?當然跟附近的松濤是使館區也有關係吧。

其實從格局來看,神山町、富ヶ谷和代官山、中目黑一樣,都是渋谷往山手發展出來的風格商圈,也一樣有鬧中取靜的村落感。

街頭的多元族裔(左) 與Fuglen 內看文庫本的客人(右)

來自奧斯陸的「Fuglen」,應該是富ヶ谷最指標的名物咖啡 — 我不知道北歐的咖啡是否很厲害,但這家店盛況可比擬 Blue Bottle,慕名而來的老外絡繹不絕,店內店外滿是型人。

感覺這波富ヶ谷放題,應該跟 Fuglen不無關係,帶動了這個代代木公園西側的小社區發展。如果不是看了雜誌介紹 Fuglen,我還真沒聽過富ヶ谷。

這裡的商家還不密集,尚無法吸引大量觀光客,但好處是可以放慢腳步,不怕一下被物慾疲勞轟炸。

走進街角的咖啡專門店「Able」,沒買咖啡豆,卻買了編得很好看的雜誌Drift,介紹 Havana和 Stockholm都好有吸引力。

註: Able 已結業。

Camelback Sandwich& Espresso

Camelback Sandwich & Espresso 沒有座位,但生意超好,算是神山町的人氣咖啡之一,去的時候還正巧撞上電視台採訪。招牌的玉子燒漢堡很有賣點,咖啡也好喝,型男老闆酷酷的,英文可通。

Shibuya Publishing & booksellers是出版社兼營的小書店,但它的選書很有個性。在店裡找到很久不見的漫畫家望月峰太郎的新作。

之前看漫畫「孤獨的美食家」,總以為主角一人吃飯的餐廳,都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沒想到確有其本 — 至少這家「魚力」就是。

真有其店的「魚力」

也像漫畫裡描述的,一進門要選餐牌,餐牌後有號碼可「對獎」,中了當日號碼免費送小菜。白飯和味増湯可免費續碗,但要是吃不完,可會被罰500円!果然是百年老店的氣魄。

味道雖然不到驚爲天人,但起碼真材實料,而且「呷粗飽」,吃完走人,我喜歡這種乾脆的店家。

當我走在表參道、原宿時,滿滿的商家和人潮讓我感到空虛,一點也提不起勁逛街。不禁懷念起富ヶ谷的小村了。

代官山、中目黑

想到代官山、中目黑,可能很多人會想到時尚、設計的印象。不過對我來說,這個從渋谷延伸上來的山邊街區,安靜、小巧、自成一格,最大的魅力來自一種村落感。

小小的街道、低矮的房舍、潺流的水圳,連地名都延續昔日郊野的痕跡︰猿樂、鶯谷、鉢山、青葉台、南平台、西鄉山…一直到渋谷的松濤、神泉,好像走在唐詩宋詞的意境,多美麗。

儘管離渋谷鬧區不遠,代官山最大的魅力卻是一種村落感

從江戶時代開始,東京即有所謂「山手」與「下町」之分︰東部地勢平坦的淺草、日本橋、銀座,自古是工商薈萃的「下町」,也是庶民百姓的生活舞台。而四周的高台坡地(山手),則是菁英階級的高級住宅區。

不過,比起相對固定的「下町」,「山手」其實是一個流動的概念。隨著東京都市的擴展,從最早的本鄉、四谷、新宿的牛込、大久保,在戰前延伸到渋谷。戰後則隨著東急系統的鐵道,再向南往目黑、田園調布、乃至橫浜擴散。

代官山街頭型人圖鑑

從整個東京來看,23區西南角可說是都內最高檔的住宅地段。如果從渋谷駅搭上東急東橫線、東急田園都市線,沿線乘客通常看起來比較整齊,洋溢光鮮的中產氣息,與從新宿、池袋往西、往北開的列車氛圍不大相同。

所以近年東京標榜生活質感的商圈,不論代官山、自由之丘、下北澤,或瞄準中上流貴婦的白金台、二子玉川,無一不是坐落西南一隅。

代官山地標 — 蔦屋書店

代官山近年因為有了蔦屋書店,都內最有型的男女,似乎都集中到這裡附庸風雅了。說起來,近年TSUTAYA「蔦屋」體系,儼然已是日本的話題製造者之一,從代官山蔦屋、湘南蔦屋,到蔦屋家電,每每成為焦點。

隨著代官山越來越「燙金 」,名店、精品店林立,幸好還有「末ぜん 」(スエゼン) 的家庭式定食,燈光昏暗的小店裡,坐滿年輕男女,像放課後的小鎮餐廳,保留了一點家常社區的氣氛。

從蔦屋書店沿著「舊山手通」往上走,穿越青葉台的高級住宅區,這一帶安淨、冷冽,竟像印象中的北歐,難怪北歐風格的木屋營造BESS,要在這裡開設展示中心。

中目黑 Starbucks 的綠海絕景

路邊的「西鄉山公園」,因日劇被炒作為賞櫻勝地,實際上只是寥備一格的社區公園。休日傍晚的公園,並坐的情侶、散步的老人、嬉鬧的孩童笑聲…,是這孤清的社區難得的日常人味。

西鄉山下就是中目黑,目黑川兩岸的綠蔭及風格小店,仍然是東京最生活感卻又最好逛的地點之一。即使東京已不如早年處處讓人驚豔,這一帶晃蕩的行人仍然超有型。

2019年開幕,位於目黑川一隅的Starbucks,正對著目黑川沿岸的綠帶,無論室內還是天臺的開放式座位,都得地利之便,貼身享受四季花樹變化,大概堪稱當下東京的「絕景」咖啡了。

延伸閱讀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