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 釜慶邱遊記(三):被低估的大邱、被丟包的海印寺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Published in
Apr 15, 2024

大邱

有些城市乍看沒什麼特別,遊後卻覺得難忘,像奧地利的格拉茨、義大利的第里雅斯特,日本青森縣的弘前。

或者,大邱也是一座讓人意想不到的城市。

為了去海印寺而來到大邱,大邱位於韓國中南部的地理格局,大概很容易聯想到台中,給人比較地方城市的感覺。

比預期「お洒落」的大邱市街
東城路的購物區,像來到西門町

想不到大邱的規模比想像中大,市街看來充滿活力,街景比釜山更「お洒落」。

尤其半月堂地鐵站與附近的東城路一帶,市面相當熱鬧,是年輕人眾多的購物區,像略小一點的西門町。

或許是偏見,我覺得大邱的路人,普遍長得端正,而且感覺比較「無添加」。

新舊並陳的大邱
市街頗有活力

既然有東城路,果然也有西城路、北城路和南城路,原來大邱與台北、台南一樣,都曾是有城牆的邑城。今天市中心還留有一座「宣化堂」,是朝鮮王朝的嶺南官署。

日本統治時期,一如台灣城市的市區改正,大邱也拆除城牆改闢馬路,出現新式的西洋建築。

「大邱近代歷史館」,前身是朝鮮殖產銀行

例如離宣化堂不遠,「大邱近代歷史館」的前身,就是日治時的朝鮮殖產銀行,古典立面像神戶、橫濱常見的洋館建築。

在館內看到介紹,原來大邱竟是三星集團的起家地,創辦人李秉喆最早經營貿易行,經手大邱特產的蘋果,日後因緣際會,發展成韓國第一大財閥。

昔日的「元町」,今天的北城路工具街
僅存的日式洋風街屋,勉強看出往日繁華

靠近大邱火車站的北城路,曾是最熱鬧的「元町」商店街,看戰前的老照片,與日本內地都市無異。當時元町的「三中井」百貨,據說是大邱最早有電梯的大樓。

三中井是戰前朝鮮代表性的百貨店,在京城(首爾)、釜山、平壤等大城市,乃至滿洲的新京(長春)、奉天(瀋陽)都有分店。

雖是日資,三中井並非三越這樣的大財閥,而是和台北菊元百貨、台南林百貨一樣,由日本商人在殖民地創立的百貨,日本本土反而鮮為人知。

北城路舊房子的咖啡店

今天的元町早已改名北城路,不知為何,變成五金、水電行與「黑手店」集中,類似台北赤峰街的「工具街」,只剩寥寥幾棟日式洋風街屋,勉強看出往昔繁華。

不用說,歷經戰亂與經濟發展,三中井百貨也早已「屍骨無存」,原址變成北城路上的某座停車場。

大邱碩果僅存的戰前百貨 — 茂英堂 (Mooyoungdang)

但也像赤峰街一樣,北城路的舊房子內,開了一些咖啡店、Gallery,路口也正進行大規模的都更建設,或許再過不久,這裡會變成大邱的潮區也不一定,只是原本的老區風情,不知還能保留幾多。

雖然三中井已消亡,但離北城路不遠,倒有另一棟「茂英堂百貨」(Mooyoungdang),幸運地被保留下來。

茂英堂不是日資,而是朝鮮本土商人李根茂所創立。

二樓的Pop-up商店與展示空間
一樓工業時尚風的咖啡店

來自北方開城的李根茂,原先在大邱經營「茂英堂」書店,成為當地藝文中心。1937年改爲百貨店,據說外型參照三中井,只是規模小了一號。

茂英堂後來被大邱市政府買下,在2023年重新活化為複合空間,一樓是充滿時尚工業風的咖啡店,二、三樓則有Pop-up商店及展示空間,四樓則有夜間開放的酒吧及藝廊。

大邱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教堂多
桂山聖堂 (Gyesan Cathedral)

茂英堂的變遷,讓我想起去年重修開幕的新竹「新州屋」,同樣由日本時代的本土商人創立,也同樣採用ART DECO風格,拋荒多年後再「重生」為文創商店。

大邱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教堂多,沿著南城路、西城路一帶,簇擁著第一教堂(Je-il Church,日治時稱南城教會)、桂山聖堂(Gyesan Cathedral)、大邱第一教堂(Daegu Je-il Church) 等不下五、六處教堂。

青蘿丘遺留的長老教會宿舍群

雖然是內陸城市,但大邱教堂的造型,卻一棟比一棟華麗,讓人嚇一跳。像桂山聖堂,簡直可與西貢的聖母堂、或上海的徐家匯教堂媲美了。

大邱第一教堂所在的青蘿丘,還保存幾棟美國長老教會的神職人員宿舍,美式鄉村風格的住宅,宛如迷你租界,充滿口岸都市的洋氣,出現在大邱,讓人有點意想不到。

深藏山中的海印寺

伽倻山海印寺

這次取道釜山,除了看慶州古都與良洞村,也想一探韓國兩座國寶古寺 — 慶州佛國寺與伽倻山海印寺。

這兩座歷史悠久的名剎,都曾經出現在胡金銓的經典電影「空山靈雨」和「山中傳奇」中。「山中傳奇」一開場,書生受命抄經的寺院,正是海印寺,連寺名都直接沿用。

佛國寺位在慶州近郊,尚不難到達,深藏山中的海印寺,即使今天來說,也仍是山高水遠。從大邱搭乘巴士,尚需兩、三個小時才能抵達。

因為被計程車丟包,而走了三公里山路
如果下雨,就真變成「空山靈雨」了

坐計程車前往大邱「西部巴士站」途中,我一時犯懶,問司機能不能直接載我到海印寺。司機大叔嘰嘰啾啾,比手畫腳,好像是說山路迂迴,他老兄不想跳表,我不想為難,隨口就講定價格。

車行迅速,一個小時後,司機放我在一處雄偉的牌樓前下車,匾額上用漢字大書「法寶宗剎伽耶山海印寺」,看來是入口了。

計程車揚長而去後,我上前到「售票亭」詢問,才發現這裡是「伽倻山嗎國家公園」入口的車輛收費站,裏面的大姐面有難色地告訴我,從這裡走到海印寺,大約還有三公里!

孤懸溪畔的蘢山亭
沿途除了潺潺流水,就只有我自己的空谷足音

想當然爾,一般遊客不會在此下車,那位司機大叔,根本把我丟包在公路旁。

沒關係,反正我也不怕走路,向大姐道謝後,就繼續朝山上的海印寺前進。

這段山路沿著山澗溪流而行,據說叫做「紅流洞溪谷」,一路上坡段不少,疾走不能說不吃力。

被譽為「海東第一道場」的海印寺

沿途倒也有些景點,如孤懸溪畔的蘢山亭、有浮屠寶塔的吉祥庵等。溪流散落的亂石上,佈滿古代騷人墨客的題詩落款。

韓國昔時都用漢字,這些古蹟的風雅之情,不難讓漢字圈遊客共鳴。如果不是被丟包,也未必有緣分,能欣賞到這樣的空靈之美。

古剎與雪山,組成剛健的北國風景
海印寺規模宏大,充滿宮室氣派

路上除了潺潺流水聲,與呼嘯而過的車輛,幾乎一個行人也沒有,就只有我自己的空谷足音。

山中天色時晴時雲,風雲變色之際,大自然讓人感覺幽深。想起「山中傳奇」中,書生前往抄經地的途中,在山野溪流之間,屢屢看見女鬼伊雲的幻影。想到這裡,也只能求心無旁騖。

這樣走了一個多小時,才終於抵達真正的海印寺。

海印寺院後的藏經閣,藏有國寶「八萬高麗大藏經」
建築質樸無華,更有佛門清淨地之相

我不過走了三公里,就已是氣喘吁吁,古人來此朝聖參拜,相必更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但那終於抵達目的地的滿足,恐怕不是今天坐享其成的觀光客可以體會。

海印寺與佛國寺同樣規模宏大,雖是佛寺,卻充滿宮室氣派。相較起來,我更喜歡海印寺一點,莊嚴古樸的殿舍,在北國山水的映襯之下,更顯蒼茫剛健。遊人相對佛國寺也較少一點。

回程時途經陜川郡的山野
冬日一片枯黃的韓國地貌

尤其是殿後著名的藏經閣,建築質樸無華,更有佛門清淨地之相。可惜因為藏有國寶「高麗大藏經」木雕刻板,遊客只能在外窺探,不能入內。

回程時乖乖搭上巴士(也無計程車可叫),和計程車直上高速公路不同,巴士沿著陜川郡的山野迂行。

偏離了觀光區,韓國山水就顯出了比較艱辛的質地,不論山水都一片枯黃,與海島型、四季常綠的台灣迥異。

荒山與孤村間,是韓國被遺忘的角落

甚至同樣身為北國的日本,即使在東北或北海道,印象中也沒有這麼蕭索。

韓國給人性格剛烈的印象,或許也和先天較貧瘠有關,所以更需要自強不息。相形下台灣就「天生天養」,多少也因為物產豐富,環境不需要太競爭。

巴士停靠站常設在鄉下的雜貨店前,老人拉著椅子,坐在門口閒話家常,讓我想起童年的台灣,此情此景,即在台灣鄉間也不多見了。

相關文章

--

--

世界的私語
世界的私語

我很喜歡一句話,世界不是The World,而是不同的Worlds。 旅行,是從自己的世界,走到不同的世界。 那裡有別人的日常,卻是我的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