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雨,歷史總在重演
哥倫布與玻利維亞科恰班巴水資源戰爭
前些日子適逢西班牙國慶日(10月12日),感謝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西班牙在地台)特別舉辦線上特別企劃,播放這部2010年的西班牙電影《連雨》(También la lluvia,或譯作《時代啟示錄》)。
這是一部拍攝「電影拍攝」的電影,故事中Sebastián是一個有理想的導演,希望能拍攝一個關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對當地原住民展開的欺凌與壓榨,再透過當時少數傳教士提出的質疑,企圖反思帝國主義下,對於新世界所造成的不公義。而製作人Costa選擇了玻利維亞的科恰班巴(Cochabamba)作為電影拍攝地,圖的就是當地低廉的物價,以及僅需支付極少的工資就可以找到大量的臨演。
然而在拍攝的同時,卻碰上了科恰班巴人民為了對抗水資源被跨國企業所壟斷而發起的「水資源戰爭」,Daniel除了在電影中扮演起身對抗白人的原住民英雄外,在現實生活中亦在水資源戰爭中擔任重要的領袖,帶領群眾反對水資源的私有化。然而Daniel這樣的雙重身分也造成了電影拍攝的困擾,Costa從一開始為了電影拍攝順利禁止其繼續參與社運,到後來突發的事件造成心態的轉變與掙扎,讓人可以重新反思在這全球化的世界中,如何能夠對抗這新一波外來的剝削與支配。
片名取做También la lluvia,英譯為even the rain,是因為將背景設定在2000年時科恰班巴所爆發的水資源戰爭(Guerra del agua),當時的政府決定將整個省的水資源控制權簽約給母公司在美英義等國所組成的水公司,完全壟斷當地水資源的使用,人民甚至「連蒐集雨水的權利都沒有」!
隨著氣候變遷、人口膨脹等,使得全球的水資源越來越不足且分配不均,而在科恰班巴這個玻利維亞的農業大省卻長年乾旱的地方更是如此。此外,隨著1970年代後期發展而起的「新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且支持私有化,利用將公營機構私營化並開放市場,以解決公營事業效率不彰的窘況。日益珍貴的水資源在當時尚未被國際承認為基本的生存權,也因此被納入私營化的考量之中。
1980年代末,拉美各國陷入債務危機而需要國際紓困,轉而向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IMF)求助,條件則是在國內推行包括控制貨幣發行量、整頓國營企業或私營化、商品及勞務價格鬆綁等一系列「新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干預、削減公共支出。
水資源則屢次在國際國際會議(如1992年的《都柏林宣言》及《21世紀議程》)中被多次呼籲應永續發展並且以整合式的管理及開發。世界銀行對於玻利維亞的水資源也依此方針,要求將其經營不善的公共水利機構私有化,引入民間參與。在1999年9月,由美國貝切爾公司(Bechtel corp.)為首所組成的跨國水公司 — — 圖納利水公司(Aguas de Tunari)正式獲得科恰班巴的用水供應及下水道系統合約,而國家也制訂相關法律(第2029號法)將水資源的使用與管理大幅放權給民間企業。
然而私有化後伴隨著超額的水費調漲(根據調查有些家戶甚至漲幅達到250%)並沒有帶來供水品質的提升,反而影響當地人們的用水需求,而原先居民自行建立的水利設施也被禁止。這樣的結果最終引起民眾不滿,紛紛走上街頭,自2000年1月至4月間,由和平集會、罷工、道路封鎖到全民公投,手段一次比一次激烈,最後迫使玻利維亞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激烈的警民衝突最終導致了6位民眾死亡及數百人受傷。一直至2000年4月10日,玻國政府這才取消了與圖納利水公司的合約,並宣布將水利機構交回給政府與公民代表共同經營,並且重新修訂第2029號法,保障當地民眾用水權利,亦擴大公共參與的程度,這才平息這場紛爭。
在這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的是歷史總是不停在重演。西班牙對美洲的殖民與剝削也是憑著自身的優越感,將西方文明的價值觀強加於當地原住民身上;而20世紀末在玻利維亞科恰班巴發生的這場水資源戰爭,不也是已開發國家仗著自身的經濟實力介入他國發展所造成的反動。而片中的而片中的製片Costa從一開始的不諒解到最後一刻轉身協助,就如同在片中片的16世紀西班牙傳教士Montesinos及las Casas選擇為當地原住民發聲,對抗帝國剝削。回頭看看我們的台灣,亞泥展延與礦業法的爭議以及台東杉原海灣的美麗灣,是否也是對當地居民的一種傲慢呢?
🎬 連雨/時代啟示錄 También la lluvia 2010
🖥 觀影平台:西班牙商務辦事處(西班牙在地台)
參考文獻:
黃安琪. (2012). 2000 年玻利維亞科恰班巴水資源戰爭之研究 (1985–2011).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 1–154.
Special thanks:
感謝友人S協助資料提供。
關於
從小轉著地球儀,嗜好是背世界地圖及國旗;長大了也忘得差不多,希望能用自己的雙足一步一步拾回記憶。
Follow me on Instagram、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