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li Ku
主觀意見
Published in
Jun 21, 2021

「性」在愛情裡面的重要性? 談談「關係科學」

最近看到一篇研究關係科學的文章,我相信不論是已經交往的人或單身的人也都對怎麼樣提升關係質量有興趣,我們這期提到的關係是親密關係或是說是愛情,現代談到愛情,常常離不開性,youtube跟很多文章或是podcast討論性事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好像性是一個愛情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之一,如果突然哪一天另一半對我們不感性趣了,我們就會產生各種猜疑,覺得他可能移情別戀,或是對我們已經沒有愛了,那你覺得呢?

如果你覺得愛情裡有重要性排行,排1到5的話,性你會放第幾位?

這邊暫停一下,請你做一下排序,等等我們討論到「關係科學」的時候你可以把你的答案再拿出來對比一下是不是跟你排的一樣。

最近在美國興起一個新學科叫做「關係科學」(relationship science),原本都只是不同方向的論文,經過20年的積累,社會科學家終於可以把這些研究總結為「關係科學」這個學科,我們要討論的是一個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論文,裡面整理分析了43 項研究,共調查了一萬多對戀人和夫婦,將近一百位研究者署名,來回答一個人們一直以來的疑問,也就是決定親密關係的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裡面提到的因素很多,有錢、年紀、學歷、忠誠度、性、各式各樣總共六十幾種,這些因素被分成兩類,一類被分為個人因素,像是性格、收入、年紀等等,另一類被分為互動因素,像是信任彼此啦感受到愛之類的兩人之間的互動要素。

現代我們大多找對象都是主要看個人因素,個性好不好、收入有多少、年紀差距怎樣等等,選的都是人而不是關係,其實個人因素好不見得關係質量就會高,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人嫁給富豪卻離婚的了,也常見那種對周遭的人都是好好先生但是對家裡人或是另一半就是冷言冷語的人,我覺得這也是這篇研究特別有價值的地方。

好,這邊看到了兩類要素了,接下來要看的是這些要素跟關係的幸福程度有多少相關性,科學家把這些因素跟幸福度的相關性做了一個量表,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學歷很高那另一半就會很幸福,他們就會說這個因素的相關權重是100%如果沒有什麼差別的話,就會說相關權重很低。但幸福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所以為了能更精準,科學家又把他們這個評價分成滿意度跟忠誠度兩個面向。

這邊很有趣的就是,有可能會出現,你很滿意但他不忠誠的可能性。
那我們這邊直接說影響這兩個評價最大的要素是什麼,影響滿意度最大的要素是”即時反應”這個點。

就是如果你傳訊息或是叫他他會馬上給你反映你就會對這段關係很滿意。

如果怎麼叫她都不理你或是很久才回你,你很可能就會很不滿意,是我的話我是也會很不滿意啦。

那影響忠誠度最大的要素是”親密感”,如果兩人覺得感受到親密,就不會想要去跟第三個人發展親密關係。

這邊值得一提的是,即時反應對滿意度影響很大但對忠誠度影響不大的這個點,說到這個我要講一個個人親眼所見的血淋淋愛情達人的案例,說好聽就是愛情達人,說難聽就是渣男;那個時候我在一個宿舍,認識了一位男性L,他有一位交往五年的女朋友,但可以每天去不同女生家過夜,要說什麼哪個藝人是時間管理大師,我覺得他才是真的時間管理大師,因為那時候有部電影叫做亞果出任務,所以每次晚上他要出門時我和幾個室友就會說任務哥要出任務了;接下來我們就簡稱他任務哥,因為他每天都可以找不同女生出任務,我就開始好奇他怎麼做時間管理的,然後就開始觀察他,結果我發現他基本上手機從來沒離手過,whatsapp聯絡人中的女士們常常會同時訊息他,他可以像做客服一樣一直回對方,然後他很愛用表情符號,在人格特質上來說,跟他相處的時候你可以感受到這個人很敢佔人家便宜,我點的東西剛到,我都還沒吃也沒跟他很熟的時候,他就敢直接我把碗裡的東西吃掉快一半,在剛認識的時候就一直裝熟,但裝久了也就真熟了,這個點我是覺得蠻厲害的,然後你看晚上的時候他有滿櫃子的保養品,洗完澡就把一堆保養品往臉上擦,因為我不懂保養品所以有去查一下,每罐至少都800–3500。

我親眼目睹最讓我吃驚的是什麼你知道嗎?就是開始有女生每天給他送早餐。最誇張的是突然有天那個女生就送他一台十幾萬的mac book pro我真的是嚇到要去收驚,我就跟他說,欸他知道你有女朋友嗎,任務哥說不知道,那不知道你還敢收,不怕被潑硫酸喔,他說沒關係啦反正送東西這種事常會有,我二度受驚,他說他從國中之後就沒自己買過早餐了,好了故事大概到這邊,現在我也沒跟他有甚麼聯繫了只知道他之後應該也是考到公務員之類的吧,回來主題就是,即時反應對滿意度影響很大但對忠誠度影響不大的這個點,是真的,血淋淋的事實。

說回來,那到底影響整體關係的因素是什麼呢?其實從剛剛的故事裡就可以知道,我們想的可能跟現實有很大差距,我們常常看重的收入、年紀、學歷、職業這些個人因素,在研究裡面,只佔了相關權重的5%,文章裡面有提到說當然這裡面可能有倖存者偏差,畢竟研究調查的主要是確定了關係的戀人和夫婦,不是隨機配對,極端值也被去除的沒有被統計進來 — — 但是這個結果仍然可以告訴我們,其實外在標準那些東西不要太差就行了,或者可以說根本不重要。

那這個人的個性影響很大了吧?有大一點但沒有很大,研究裡面指出,相關權重只有19%,這告訴我們說我們對關係其實都是主觀的判斷,你覺得好不好其實是取決於自己,而不是對方,但其實也佔據了影響關係的五分之一不能說太少,那這邊來說說決定關係最重要的前五個特質有:
1. 目前對生活的滿意度
2 . 憂鬱和無助
3. 負面情緒,像是是否容易發怒、感到痛苦之類的
4. 安全感,像是對方是否過分擔心這個關係
5. 跟對方的長期相處的意願

剛剛說的是個人因素,這邊說一說關係因素,關係因素對於關係的影響性高達45%,最重要前五的有:
1. 對方的忠誠度(感受到的就好,不見得是真的忠誠,就像任務哥的例子)
2. 親密
3. 跟對方在一起感覺很幸運
4. 愛
5. 性的滿意度

這邊可以看到性連前三都排不到。

那說這些相關權重數字我們可以做一個總結,影響關係最大的其實是你們在關係中的行為與互動,再來是你自己的因素,最後才是對方的因素。

這邊可以看到,好的親密關係其實是共同創造出來了,不是用條件篩選匹配出來的,其實也不難理解,如果跟一個深愛的人分手,你會懷念他的不會是她的學歷或是年紀或是他的工作或是他的錢或是性能力,而是你們一起經歷過的事情、去過的地方,給彼此的綽號,專屬於兩個人的暗號或是默契,這些都是你們一起建造出來的而不是靠匹配出來的。

這個研究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審視以前那些我們以為重要的條件到底重不重要。
很多人都覺得選對對象很重要,但其實沒想過兩者之間一來一往所建構出來的關係基礎其實對於關係來說更重要。

當然不能說選擇不重要畢竟也佔整體的五分之一,但在我們抱怨我們的選擇時,是不是要回頭來看看我們一起建造的這棟名為”親密關係”的房子裡,我們有沒有努力把它蓋好。

Wanli Ku
主觀意見

設計師 / 說話人 / 泰國華僑;在台泰兩地生活,深入觀察的主觀分享,也認為所謂學問,就是對問題說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期許拋磚引玉,吸引不同主觀意見去拼湊視野,讓人們更接近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