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進修雙面觀點:邁入 UI UX後的「過去、現在及未來」(下)

Weiszuyu
互動有無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Aug 16, 2022

如果你還沒有閱讀前兩篇,建議你先去看看 ↓↓↓

終於來到了此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會針對國內外(台灣、香港、瑞典)的 UI / UX 生態進行剖析,探討市場產業觀察、職涯走向以及我們的個人規劃,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如果有這些地區之外的工作者,也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你的自身經驗唷!

國內外 UI / UX 人才市場產業觀察(Taipei / HongKong / Swden)

Taiwan / Hong Kong / Sweden

國內(台灣)人才市場觀察 — by Irerne

直接切入大家都關心的正題 — UI / UX 的薪資待遇到底如何?

台灣大多公司都以中小企業為主,蠻多的職缺也都落在這個市場,剛好自己跟身邊的人大多都待在 30 人以下團隊,除非公司有特殊的組織編制,不然對設計師的技能要求,通常都分布較淺且廣,工作內容除了 UI 繪製、UX 研究外,還會涵蓋到簡報製作、CI 維護、社群製圖,可以說 UI / UX 身兼 in-house 設計是常態(不知為何讓我想到小七的店員😊);雖然蠻多功的,但平均的待遇的確比起單純的平面設計要高,近來可以感覺人力(無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或是轉職的人)都想要往這個領域發展。

統計了一下身邊朋友、自身經驗以及人力銀行開立的職缺,大概可以歸納出以下薪資幅度:
(撰寫文章時為 2021 年 11 月)

  • Junior Designer:月薪 3 ~ 5萬(年薪 40 ~50 萬)
  • Mid-level~Senior Designer:月薪 5~ 8萬(年薪 60 ~90 萬)
  • 主管職或是特殊產業(大公司、博弈業、幣圈…):年薪應該是可以破百(有的是月薪高、有的是靠年終或績效獎金補上去的,很看情況~)

雖然說在台灣 UI / UX 的薪資行情,是有機會上看百萬行列,但打開人力資源平台瞧瞧,跟工程職位比起來天花板算是蠻明顯的 🧐🧐🧐

國內市場招聘說明及必須技能有哪些呢?

硬實力

  • 通常會要求是設計相關科系畢業(不太看重有沒有讀到碩士),或是有一定年資的設計工作經驗。
  • 軟體應用實力:主流還是 Figma 或 Sketch ,剛剛也提到了國內蠻多設計會充當 in-house 設計師,所以基礎的 Ai, Psd 大部分也會要求。
  • 一定會要求提供作品集,會建議作品集網站在第一階段的時候提供,如果有進到面試關的話,建議還是整理一份 ppt 文件,讓整場面試可以由自己主導。(OS: 每次在整理作品集的時候,都會想說當初怎麼會選擇設計師這個職業呢( ´•̥̥̥ω•̥̥̥` ),人家換工作只要給履歷,我們還要不斷更新作品…)
  • 設計之後真整有落地的實作經驗蠻重要的,無論是 app, website 或 SaaS 都可以,不過有些公司會指定要 app 或 web 經驗。
  • 要懂 UX 方法,大部分會看的是有沒有做過「易用性測試」或「使用者經驗訪談」。
    在這邊推薦大家一本我的愛書,對新新手很友善的 UX 方法大全: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

軟實力

  • 跨部門溝通
  • 清楚的表達能力
  • 邏輯分析
  • 自我學習能力

加分項

  • 語言能力(英文):從人力資源平台上看到一些薪資比較優渥的職缺,通常都會要求英文能力,所以乖乖念英文吧!
  • 數據分析:有些做產品的公司會很重數據導向,通常優化產品的方法就是從分析數據來,所以如果有 GA 或是 一些統計的知識算是加分的。
  • 社群經營經驗:UI / UX 說實話其實也會跟行銷扯上一點關係,不過這一項很看公司。
  • 會切版,懂 html, css:這一項是我個人覺得可以加最多分的能力,因為懂程式不僅與前端溝通時會比較聽得懂,有時候還可以支援切版。
可以發現上述的加分項,幾乎都是與設計無關的跨領域項目,所以如果你原本不是專走 UI/ UX 的也不用氣餒,這些經歷都會變成你的養分。

同行的公司,組織編制大概是怎麼樣呢?

  • 甲方一人設計:通常是較小的新創組織,或是負責維運的團隊,所以通常要一人扛起所有設計項目💪💪💪
  • 甲方產品公司(區塊鏈產業):公司有大約 60 人左右,設計部 3–4 位設計師,各自負責不同的產品。
  • 乙方接案、顧問公司
    。3–4人編制:跟上述中小企業的狀態蠻像的,大部分設計師也比較少會共同執行一個專案,通常是一專案配一設計。
    。拆分 UI / UX 兩個 team ,一個 team 編制約 8人左右:公司大約 30 人,會有機會 UX 與 UI 協作,或是設計稿不會只有一人執行。

國外(香港、瑞典)人才市場觀察 — by Jason

薪資整體來說,香港和瑞典雖然都會比臺灣高,但生活成本也是相對的貴,歐洲包含瑞典更有較高的稅。另外,給薪方面通常以月薪為主,比較少有獎金或年終大禮包,但年終 1–2 個月是蠻常見的。至於技能要求,因為自己也離開香港好一陣子,這部份就會以在瑞典找工作的經驗為主。

首先先淺談香港,香港因為本地大學畢業生比例較低(約 20~30%),因此通常起薪會相對高,月薪落在 6、7 萬左右。工作 3–5 年後在香港科技產業的朋友基本上都已經超越香港收入中位數的 8 萬,甚至月薪 15 萬以上也不少見。然而,和全球科技業情況類似,UI / UX 相關職位通常薪資較低,但 Junior 月薪 6 ~ 8 萬、Senior 8 ~ 12 萬都算是常見的。

雖然香港算是亞洲薪資數一數二的地方,生活成本尤其租金也是高得嚇人,基本上套房或合租一個房間都要 2、3 萬或以上。另外,近年的政治問題也影響經濟層面,許多外商移出或人才出走。工作壓力和語言能力(廣東話和英文)也是值得考慮的部份。因此,若對香港有興趣,個人建議先評估自己:

  • 在香港當下的環境下自己是否能調整和適應?
  • 在臺灣的學經歷能夠達到怎麼樣的薪資?
  • 薪資是否能負擔生活成本?

瑞典市場如何?那邊好找工作嗎?

至於瑞典,以個人就讀的學校提供的資料來看,MSc 畢業的平均月薪約為 11 萬多,但稅後(稅約 20 ~ 30% 再往上累進)約為 8 萬多,以下的薪資也就以稅後來計算。或許是座落於首都且多理工科系,這樣的月薪已經接近瑞典收入中位數的 9 萬多。至於 UI / UX 相關職位,基於身邊朋友和找工作的經驗,Junior 月薪約 8 ~ 10萬、Senior 12 ~ 15萬。

至於技能要求,自己看完約莫 30–40 個職缺,並面試近 10 間公司的心得來說,其實和 Irene 提到的大同小異。不同的地方首先是在職稱和職務,瑞典 UI / UX 相關職位通常把 UI 和 UX 分得比較清楚,像是職稱寫明 UX Researcher 或 UI Product Designer,但其實多數是以 Product Designer 的職稱再依照能力去調整 UI / UX 職務的比例。至於學經歷,個人感受是只要能清楚闡述或用作品呈現自己的能力,基本上都是有機會的。雖然也認識一些從其他地方直接來做設計師的,但當地學歷從自己面試的過程中是覺得有一定的幫助。另外,設計流程或方法像 double diamond、系統性概念如 component 和專案管理如 agile 也都是常會被提到或問到的。軟實力來說,溝通能力是十分重要,有些面試會有一些要花一兩天實作,但這部分也看重的如何 present 自己的想法和思維模式。因此,加分項除了學瑞典文,加強英文的表達能力也是相當必要,但社群經營在自己的經驗中就沒有什麼被提及。

最後稍微介紹一下瑞典市場,雖然今年整體來說全球都大受影響,但仍有一定數量的 UI / UX 職缺。瑞典目前除了有知名的軟體公司如 Spotify、Klarna,也有大家熟悉的硬體產業像 Volvo、Ericsson、IKEA。兩類都有招 UI / UX 的專業人士,但前者大多需有一定的經歷,後者則需要對相關產業稍有認識,如電動車、通訊和智慧家電等領域。除了大公司外,瑞典為北歐最大市場和科技重鎮,也因此有許多北歐甚至歐美新創會於此設點,多數的同學畢業後多於此類公司任職。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類公司多以北歐、歐洲甚至全球為目標市場,瑞典文重要性相對較低,但也是有看過公司幾乎都瑞典人的情況,因此除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能用英文和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共事也是一個必須。至於工作的好找程度,個人感覺是絕對比在臺灣或香港來得不容易。這邊就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投遞職缺:30–40 個
一面:8 間
二面:4 間
Final:3 間

UI / UX 設計師的職涯走向

Specialist / Generalist / T-shaped 該往哪種人才類型前進?

以垂直、水平領域技能去精進 — by Irene

Specialist(專才)

在 UI / UX 這個大範圍裡面選定一塊領域專心耕耘,這個在台灣要較大設計編制的公司或單位,亦或是在外商比較有機會開立這樣的職缺。

→ UI 針對視覺
→ UX 針對研究
→ 交互設計針對流程

Generalist (通才)

具有廣泛的責任,更接近現在台灣中小企業的市場人才缺口。UX 設計工作大部分是通才,尤其是在 UX 設計人員較少的公司。通常,入門級 UX 設計師以通才角色工作,有些人選擇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擔任通才設計角色。 也有人會將通才是唯一生志業 通才的好處是:

→ 可以在不同類型的 UX 工作中擴展技能
→ 嘗試各種職責,找到特別熱衷的 UX 領域
→ 執行各種任務時,可以常保新鮮感。

T-shaped(T 型人才)

在其他領域也有很多能力的專家。比較像上述兩項的綜合體,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同時擁有 Coding, Prototyping, 視覺設計, UX 研究, 文案寫作..廣泛的技能,但是他在其中一項( ex. 視覺設計專家)領域中有更專業的發展。

這樣聽下來,在台灣的市場這類型的人應該最後都會變成很厲害的 PM 吧!

專精 vs 跨領域 — by Jason

個人的分類其實和 Irene 類似,但可以再將她提及的後兩者一同放入跨領域當中。以職位來說,專才便是往 Senior 甚至 Lead、Director 前進。後兩者中最常見的則是跨到 PM 或 PDM 等職務,通才可以是一個起點,但要往 T 型一定是需要了解更多領域。另外,在自己研究所進修時,會看到許多同學之前或未來在前端發展,可以說是變向的 T 型甚至 π 型?長期來看,許多人的職涯很可能都會在專精和跨域之間變化,尤其專精到一定程度時,要再成長就勢必需要學習管理、商業或技術等知識,因此可以開放的去思考和嘗試不同階段的走向。

從自己由 CS 跨入 HCI 的經驗來說,跨域是相當適合要出國進修或職涯初期的朋友們。尤其在 HCI 本身就比較是混合領域的情況下,身邊同學從藝術、工科到金融都有,但就要去研究不同學校對於技術或設計的要求,像前面提到的同學其實後來都有軟體開發、設計或管理的經驗,才能就讀 MSc 的學程,而 MA 或 MFA 可能對作品集要求就更高。跨域的優勢或許不是一時能體現,甚至有時不被重視,但若自己想清楚也能靈活運用,相信會是職涯成長的一大助力!

個人規劃分享

UI / UX 的未來走向:Product Designer? UX Researcher? Developer?

先廣泛探索與嘗試 — by Irene

目前正在往 Senior Designer 的目標前進,想要像上述 Generalist 可以先廣泛探索,現在想要試試看的項目:

  • Coding — HTML、CSS
    覺得若將自己設計出來的畫面用程式寫出來,一方面應該會很有成就感,另一方面也會更知道怎樣的設計會被罵 XDD 可以知道自己的設計稿在技術眼中可行與不可行的原因
  • UX 方法論的實踐
    因為工作上比較少有機會跟資源進行研究,想要訓練自己把單點單點好的使用者體驗,串流起來變成一連串的好體驗,這種就還蠻吃 UX 的基礎功,在不同時刻要運用不同的設計工具或是心理學理論,backup 自己的設計。未來在乙方公司通常專案交付到技術之後,就結案了,有機會也會想要持續追蹤一個專案,透過設計帶來的改變。

向 T 型甚至 π 型邁進 — by Jason

先前提及在瑞典找工作,也慶幸有拿到 Product Designer 的 offer,不過本來就打算短期內向 PDM 角色邁進。近期開工前,剛好和在臺灣做 PDM 又背景相似的研究所學長交流,對於臺灣 PM 或 PDM 有更多的認識,也讓自己思考是不是可以直接踏入 PDM。因此自己的課題,可能是要思考在 Product Design 投資的時間長短,以及在工作中,去接觸和學習更多能幫助自己和各團隊的管理工具、方法或溝通方式了~

結語

謝謝看到這邊的觀眾,為自己鼓鼓掌吧!因為這系列真的是太長了,必須分成三個篇幅,以上都是我們自身的個人經驗談,如果你喜歡這樣的內容或是有想要與我們討論交流的,請在下方留言給我們唷!

--

--

Weiszuyu
互動有無

Hi 👋 I’m Wei Szu Yu, you can also call me Irene. I work as a UI/UX designer, based in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