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原住民」認識「漢人」比較多?

管中祥
五分珠的老藥舖
Jun 6, 2023

不管你是不是同意現有的原住民族入學制度,恐怕都得知道,原住民「加分」已是過時的觀念。簡單說,現在的作法是,原住民升學若要走「族群」的管道,必須檢証一定的文化能力,不佔一般大學考生名額,也可以就讀「原民專班」。

雖然這個制度實施多年,但「加分」如同刻板印象一樣深植人心,知道的人不多,有可能是因為事不關己?也因為社會、傳媒很少討論。

這並不稀奇,大部的「原住民」對「漢人」都很熟,「漢人」對「原住民」卻相對陌生,如果把「漢人」、「原民」置換成任何「主流」與「邊緣」社群都能說得通,特別是在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下。

權力不對等,不只在展現政治經濟,也作用在文化教育,教科書、考試是其中之一。

所以,在課堂上和同學討論到這個問題,除了說明現在所謂的「加分」政策其實已改成「外掛」,有時我也會進一步詢問:如果大家覺得「加分」不公平,那麼,要不要在課本或考試時,大家都來讀阿美族的歷史?學習族人的傳統技藝?或者考考排灣族的語言呢?為什麼我們教育總是呈現大量的漢人的論述與觀點?為什麼原住民的文化與歷史卻少之又少,這樣公平嗎?

當然,現在108課綱作了不少調整,但實際如何又是另一個問題。

這集的燦爛時光會客室的大來賓是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老師,我們除了整理巴哈姆特場外休憩區、Dcard、PTT八卦板上的留言跟 Tunkan討論,他也花了不少篇幅說明現在的制度。

👉《燦爛時光會客室》第420集:原民「加分」是不公還是歧視? 原民升學真的還在「加分」?
🎧Podcast:https://reurl.cc/2LonYv
👀完整內容:https://reurl.cc/x7ER3V

Tunkan強調,原住民升學保障不是「個人競爭」的條件比較,而是為了「原住民整體發展」,國家具有培育原住民人才的必要,依據《憲法》以及《大學法》,大學應以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而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正是國家發展的一環,因此培育原住民人才是大學的責任之一。

不過,現行制度設計能否讓原住民人才服務族人?或者反而出現如同許多人批評的「搭便車」現象,Tunkan認為這的確是更要討論的焦點,需要更縝密的設計。

這題已經談三集了,當然談不完,這週會作個Podcast專屬特輯,暫作小結,一樣很精彩。請先訂一下 燦爛時光會客室。

👉打包燦爛去
https://linktr.ee/linkingourlives

--

--

管中祥
五分珠的老藥舖

一個不務正業的大學教授,總覺得有些事要努力過,才有說失望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