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客不來台,改去東南亞?

數據看東南亞觀光產業

Meng Hsin Tien
亞細安 asean now
9 min readDec 18, 2017

--

東南亞許多國家的觀光產業都發展蓬勃,近年來更牢牢抓住了鄰近的龐大金主──中國遊客。對比台灣,它們的經濟對觀光產業的依賴有多深?倚靠單一客源,有什麼利與弊?各國又是如何看待中國遊客?接下來以數據嘗試洞悉東南亞觀光二三事。

圖片來源:Pixabay.com

企劃|田孟心
資料協力|譚英瑛
製圖|Wade Jing

長期研究旅遊趨勢脈動的萬事達卡公司,每年都出版萬事達卡旅遊城市指數(Mastercard Destination Cities Index)報告,評比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在今年九月公布的2016年數據中,泰國曼谷延續去年佳績,依舊是全球熱門旅遊城市排行榜冠軍。此外,保持在前十名的還有兩座東南亞城市,分別是排行第五的新加坡和排行第八的吉隆坡。而台北則與前一份調查一樣,排行第15名。

這份調查是主要是根據「過夜國際旅客數量」(Overnight International Visitors)來排名,去年,泰國有1,900萬、新加坡有1,300百萬、馬來西亞有1,100名旅客,與2015年相比,都呈上升趨勢。

另外,報告中也也統計了「旅客消費金額」,這三座城市中以新加坡的吸金力最強,2016年觀光收益為157億美元,曼谷則以141億美元緊追在後,而吉隆坡也進帳72億美元。不過,若與排行榜上東南亞以外的國家相比,冠軍曼谷輸給排行較後面的倫敦(161億)、杜拜(285億)和紐約(170億),而吉隆坡甚至還輸給台灣(99億)。

儘管收益不是最亮眼,但這樣的數字對於發展中的東南亞地區來說,已是重要的經濟支柱。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2017版)的觀光旅遊競爭力報告(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東南亞國家對觀光產業的依賴程度高,尤其是中南半島上的柬埔寨、泰國和越南。

泰國有將近一成的GDP來自觀光產業的貢獻,柬埔寨更高達13.5%的GDP來自觀光產業。相形之下,歐美國家如英國、法國的觀光業皆只佔該國GDP的3.7%。美國的觀光業也只佔該國GDP的2.7%。在觀光旅遊業對國內勞動市場的影響方面,柬埔寨有12.1%的工作機會來自觀光產業,為東南亞最高,其次是泰國(6.3%)和越南(5.2%)。

註:這份報告缺汶萊的資料。

仰賴觀光旅遊業的東南亞國家們,都靠哪些地區的旅客來支撐觀光收益?觀察2016年九個東南亞國家(編按:汶萊無資料)各自的旅客來源國,可以看到除了東南亞地區的居民會到彼此的國度旅遊外,其他地區的遊客赴東協旅遊多半多半有歷史(殖民)和地緣的因素,如菲律賓有較多的美國遊客到訪,其他國家也吸引許多的中國、日本、韓國遊客。其中,中國客不僅是東南亞國家共同的交集,更是對東南亞觀光產業貢獻最大的一群。

根據各國旅遊局的資料,2016年最多中國遊客前往的東南亞國家是泰國,高達887萬人,其次是新加坡的286萬人,再來是越南的269萬人。從比例來看,去年泰國、印尼和越南最主要的旅客來源皆是中國客。

此外,多數東南亞國家的中國遊客比例從2011至2016年皆呈上升勢,除了2014年因為馬航事件,至新馬地區的中國客降低;越南則因2011至2012年與中國的南海主權爭議、2014年五月發生的排華暴動,亦影響中國客前來觀光意願;至於緬甸,由於民主改革後擴大開放外國人訪緬,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皆在成長,相對來說中國客比例逐年下降。但就人數來看,過去六年來中國遊客仍成長了二十倍。

台灣的中國觀光客則從2011至2015年呈現巨幅上升,但2016年的政黨輪替造成中國客在數量和比例上都下降。不過,根據前一份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2017年版),台灣的年度觀光收益95億美元,其實只佔我國總GDP的1.8%;觀光工作也只提供國內勞動市場2.3%的就業機會,這兩個比例都低於報告中的東南亞國家。因此中客來不來,對台灣、和對東南亞國家來說,造成的衝擊程度不盡相同。

究竟東南亞國家做了什麼,吸引中國遊客逐年增加?首先,各國紛紛提出放寬旅遊簽證的策略,目前印尼對中國免簽,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和汶萊也對中國開放落地簽。

且泰國從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免除旅遊簽證費三個月,泰國駐北京大使Wasma Dhamavasi表示,此舉特別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國客。同為中國客佔比最高的國家,越南的中國客多數從北邊入境,最熱門的去處是著名的下龍灣今年一月,下龍灣所在的廣寧省(Quang Ninh)允許中國遊客在沒有旅遊簽證的情況下逗留三天,成為中國人熱愛的短期度假勝地。

菲律賓旅遊部長萬達德(Wanda Teo)今年8月已要求司法部批准中國客實施落地簽證(Visa on arrival),旅遊部表示,批准落地簽預期會使中國成為菲律賓遊客的主要來源市場。

其次,許多東南亞國家也針對中國旅遊團的完整企劃。如印尼推動包機清真旅遊,該國旅遊部也鼓勵國內航空公司增加直飛中國內陸地區的班機,像是去年印尼服務最多中國乘客的航空公司加魯達(Garuda),今年九月又開設了峇里島丹帕沙(Denpasar)飛往成都的航線,另外也在中國12個二線城市展開包機旅遊服務。

在越南,位於中南部沿海的觀光勝地芽莊市(Nha Trang)每週約從十個中國城市接收60個包機旅遊航班; 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峴港市(Da Nang)每週也有50個包機旅遊航班來自中國。在陸上交通方面,寮國的泛東南亞鐵路工程,將於2022年竣工,軌道連接中國至新加坡,可實現更輕鬆的跨境旅行。

再者,東南亞國家對改善中國客的旅遊體驗也非常積極,例如柬埔寨旅遊部長通孔(Thong Khon)鼓勵酒店、餐廳和旅遊度假村在廣告或宣傳冊上使用三種語言 :高棉文,英文和中文。而新加坡為中國客開發的App「YourSingapore」,連結中國人慣用的搜尋引擎「百度」與社群軟體「微信」,像是河流野生動物園(River Safari)和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等景點會在YourSingapore微信帳號中出現,遊客點選聖淘沙資訊時能連結百度來查詢。

然而,暴增的中國客,雖然讓東南亞地區享有廣大經濟利益,東南亞國家對中國遊客的情緒卻很矛盾。其實中國遊客至世界各地旅遊引發的負面評價已不是新聞,但由於東協國家接待比例更高的中國旅客,愛恨交加的心情就更為強烈。

泰國媒體上經常出現關於中國遊客大聲喧嘩、不守秩序、亂扔垃圾、不能遵守泰國習俗等報導。2013年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泰國時,曾與當時的泰國總理盈拉(Yingluck Sinawatra)討論中國遊客免簽一事,泰國媒體為此展開了一場大辯論,當時多數媒體的立場是不希望政府對中國實施免簽政策。

對於改善中國遊客帶來的困擾,泰國推出了「中國遊客良好行為手冊」,以中文印製,泰國旅遊局在清邁辦事處表示,這本手冊教導遊客博物館禮儀,例如不要觸碰館內作品、不要隨意如廁等等。越南峴港政府也出版了5000本中文的「禮儀小冊子」,其中呼籲了排隊買票、尊重當地文化、不亂丟垃圾或在公共場合喝醉等行為。新加坡今年也印製一份長達50頁的「中國公民文明獅城行」,引導中客注意秩序。

除了禮儀問題之外,因為來自中國的非法導遊入侵,許多越南導遊失去了工作機會。根據一則美國之聲的報導,在越南從事導遊的中國人不僅涉及無照經營,還涉嫌宣傳有損越南國家主權的言論,例如報導中提到曾有導遊告訴中國遊客,越南雖然獨立了,但仍要向中國進貢繳稅等等。

先前《亞細安》亦曾報導過中國客不斷購買寮國的象牙,使寮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象牙市場,以及中國投資大象培育園區卻規劃大象表演等等,這些事件都再再顯示著發展觀光和生態保育的兩難。

不過,隨著雙邊經濟合作不斷增加,加上地緣關係,東南亞觀光產業未來與中國的交集只會更加緊密。中國遊客湧入無疑能帶來許多甜頭,但同時,與台灣情況相似,「中資一條龍」的旅遊產業模式在東南亞國家時有所聞,該地也常興起「中國觀光客帶來的利潤,究竟是誰賺走?」的爭論。再加上大量水準參差的中客對環境生態、社會秩序的破壞,種種負面效應與鉅額收益放在天平上衡量,孰輕孰重每個國家都還在擺盪拉扯中。

總體而言,東南亞國家不會輕易將經濟發展的機會拒之於門外,且鄰國之間在觀光的競技場上也是對手,例如泰國2016年因國喪而損失大量遊客,今年又想辦法重振旗鼓,推動諸多吸引中客的方案。如大型百貨商場斥資上億美元吸引中客、官方也舉辦讓中客投票選擇優質飯店、遊樂設施的「人民選擇獎」(People’s Choice Awards Thailand Voted by Chinese Tourists)競賽等等。不過,對於那些觀光的負面效應到底該妥協多少?以及東協國家有沒有辦法完整掌握旅遊產業的主導權,把做生意的機會給當地人把持?就是現階段艱難的考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