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人的多元性]「這幾個月求職以來,一直都沒有得到回應… :( 」當朋友在臉書分享失敗經驗時,我們得到了什麼?

Chi-Lan Yang | 楊期蘭
人機共生你我它
8 min readAug 15, 2019

--

“凡事對我有深遠影響的人,幾乎都是碰巧遇到,但回想起來,卻好像命中注定,彷彿全在我需要他們時出現。” — 《剃刀邊緣》毛姆

Photo by Everton Vila on Unsplash

臉書上經常可以看到朋友PO美食、美景、光鮮亮麗的生活,當自己生活不是這麼順利的時候,時不時就會懷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哪裏出了差錯,為什麼別人過得這麼好,自己卻好像載浮載沉?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曾經在臉書或是Twitter上說過自己努力準備工作面試卻屢屢失敗的經驗?有沒有分享過自己慘痛的分手經驗?有沒有看過朋友分享他們遭遇一些人生重大轉折的想法?婆媳問題?工作人際問題?當你看到這些看起來像是「不好的」、「失敗的」、「負面的」個人經驗時,對你有造成什麼影響嗎?這些動態引發妳產生哪些想法嗎?

這篇由密西根大學的研究者透過訪談27位曾經在臉書上分享自己負面經驗的人[1],試著想讓大家了解:

1. 當人們在臉書上揭露自己負面的經驗時,對自己與別人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2. 這些分享者對於自我揭露的結果有什麼解讀?

這篇研究藉由分享「流產經驗」當作人生轉折的其中一個例子,透過訪談自己在臉書上分享流產經驗的人,企圖回答上面的研究問題,帶我們了解大家如何在分享的過程中重新看待自己的負面經驗,以及告訴我們自己是有能力從一個求助者轉換為助人者的。

Photo by Kev Costello on Unsplash

再次重新看待自己分享的「負面」經驗

當自己分享一個人生重大轉折的時候,也許或多或少會覺得這種不順遂的事只發生在自己身上。以這篇研究的「流產經驗」為例,受訪者們向研究者提到,當自己開始試著在臉書上向朋友們公開自己流產的事情後,發現有朋友們也曾經歷過,並且在留言中向自己分享他們的遭遇跟想法,這些朋友們的回應漸漸讓當事人意識到自己並不孤單,原來不少人有過類似經驗,這件事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罕見、也不是「不正常」,過去大家不談論是因為沒有機會談論,但是當有人自我揭露後,擁有相似經驗的朋友們便很慷慨的給予支持。舉例來說,有位受訪者在訪談中提到當她分享自己流產的心情時,有位她一直很景仰的女性朋友有天突然回應自己的貼文,告訴她能理解她的感受,讓她知道她並不是孤軍奮戰,這種失親之痛自己也體會過,並不斷鼓勵她。受訪者說,來自這個朋友的留言其實讓她更有勇氣面對流產,並告訴自己:既然這些女性都能從這種傷痛中走出來,自己也一定能從傷痛中復原。

分享之後才發現,原來這些事其實並不如想像中罕見、也不是「不正常」,過去大家不談論是因為沒有機會談論。

除了這篇研究提到的流產經驗分享之外,這裏也想向大家分享一個過去曾看到的一段對話(已徵求當事人同意分享)。這個動態上的互動跟這篇研究的發現雷同,都可以看到當自己主動分享某個不順利的經歷後,擁有相似經驗的朋友們會用各種方式提供支持跟幫助。

徵求朋友同意匿名分享的臉書動態貼文與回應

在臉書上分享自己原以為「不堪」的經歷,讓我們能有機會重新定義這個不舒服的人生經驗,也讓我們意識到原本對於某些生命歷程其實帶有太多刻板印象,像是求職不順利就是太廢、分手就是自己不夠好、自己努力不被看見就是失敗;然而,我們其實可以賦予於這些人生轉折更多元的意義,這些表面上看似不順利的轉變,都有不同角度的詮釋,透過在社群媒體分享,讓我們有機會和更多朋友一起互相支持、共同賦予不同「人生轉折」更多樣的意義。

從「需要幫助的人」到「給予別人支持的人」

當自己在臉書上分享負面經驗(流產經驗)後,受訪者們發現原本不常聯繫但曾有過類似遭遇的朋友們會透過不同的管道互相自我揭露,像是傳私訊主動關心、寄email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相關的資訊,或甚至是約出來見面深聊。除了接受朋友們的幫助與鼓勵外,受訪者們也注意到自己在這個特別的人生經歷上漸漸的也能夠分享些什麼給其他需要的朋友,有受訪者提到有朋友因為知道她曾在臉書上自我揭露流產的經驗,所以主動向她求助,希望能找她聊聊、諮詢相關的事情。

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在臉書上分享一個比較不順遂的事情後不久,久久沒聯絡的朋友有天突然敲你、想跟你聊聊這方面的事?

我們可以賦予於這些人生轉折更多元的意義,這些表面上看似不順利的轉變,都有不同角度的詮釋。

Photo by Bewakoof.com Official on Unsplash

具名的社群媒體能不能有一些機制來鼓勵大家分享人生轉折?

具名的社群媒體像是臉書、微信、Twitter、Instagram、LINE不是只能讓我們分享光鮮亮麗的生活,生活的樣貌很多元,悲、歡、離、合都是人生,如果我們試著把自己原本以為並不是這麼順遂的經驗分享在臉書上,而發現收穫比想像中多很多(像是重新詮釋負面經驗、跟平時幾乎沒有太多互動的弱連結產生新交集等等),這樣的話,偶爾分享一下美食美景美人以外的生活面貌有何不可?

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好的一面是大家都想做到的事,但這些成就大部分「美好」背後的心酸歷程說不定也有很多值得被分享出來的價值,舉個最近觀察到的例子:我在日本讀博士班期間需要修類似英文學術報告技巧的課程,課堂上日本學生居多,大多數的日本學生其實對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比較沒有自信,從課堂上臨時問答的互動會發現要是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學生不太能順暢的表達自己想法,但是只要是有足夠時間練習的上台發表,日本學生在台上的英語表達會讓人覺得水準很高,無論是轉折語的使用、發音、報告架構等都是充分準備好的。當我觀察到這點的時候,心裡除了讚賞跟佩服外,另一方面也很好奇他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去努力矯正自己的口音、熟悉整個講稿?在這些過程中他們又是如何克服自己的壓力?如果有更多人能知道每個人背後不同的努力方式,也許對彼此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幫助。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軸,我想不只是在社群媒體上,也許我們的社會可以嘗試多歡迎這些不見得是光鮮亮麗的心路歷程,鼓勵大家多分享、討論不同人生轉折前後的經歷,讓我們能互相了解克服人生課題的不同策略。這篇研究已經告訴我們透過社群媒體開始分享可以是個起點!

這些研究結果帶給設計上的啟發:以臉書為例,現在我們的塗鴉牆上比較容易看到跟我們互動密集的朋友的動態,但有沒有除此以外的可能性?像是讓我們偶爾看到有類似經驗但未必有密切互動朋友的動態,藉此讓我們能夠因為這個共同經驗而再次連結起來、互相分享資訊與支持;又或是讓某個主題的動態比較容易被曾經自我揭露過相似經驗朋友看到。舉例來說,當我在臉書分享博士班期間遇到的挫折,這些內容是不是能夠讓我社交圈裡面也有類似經驗的人先看到,這樣一來我就能更容易獲得擁有相似經歷朋友的支持與經驗分享。

人生有很多不同種活法,每個階段的轉折也許都有它的意義,社會上定義的成功、幸福、優越的標準不一定適合獨一無二的你,在追求更好的自己的路上你我都不孤單,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課題需要面對,當下次再遇到什麼不順遂的挫折,也許可以試著分享出來,讓身邊的朋友有機會可以跟你討論某個獨特的人生轉折,消除我們對於某個人生經歷的刻板印象,大家一起重新定義多元人生的樣貌。

作者:楊期蘭
感謝陳美伶、沈奕超提供編輯建議

*本篇是擷取原始論文中部分內容搭配筆者想分享的概念所架構而成,部分研究細節與討論並未完全呈現,鼓勵有興趣的讀者直接參考原文深入了解細節。本篇目的在於讓讀者了解人機互動領域中如何探討社群媒體的設計。內文並非逐字翻譯,亦不能取代原文 [1]。如果想轉載,歡迎先聯繫筆者~ chilan.yang.cns@gmail.com

Reference:

Andalibi, N. (2019, April). What Happens After Disclosing Stigmatized Experiences on Identified Social Media: Individual, Dyadic, and Social/Network Outcom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 137). ACM.

--

--

Chi-Lan Yang | 楊期蘭
人機共生你我它

One of the humans who interprets the objective world subjectively just like everyone else. 寫跟讀是為了知道更多不同看世界的方式,沒有好或不好,只有不一樣。website: shorturl.at/bftK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