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不投保守黨

solstice
人生下半場
Published in
May 31, 2024

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終於宣佈解散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並在今年7月4日舉行大選。按照目前的民意調查,工黨仍然領先保守黨多達20個百分點,可以預計現任工黨黨魁施紀賢(Kier Starmer)將會大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英國首相。事實上執政14年的保守黨已令目前的英國出現不少問題:

保守黨執政下的問題
(1) 脫歐帶來的影響:
經過2015年的大選後,時任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為了兌現競選承諾而提出不遲於2017年底前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英國是否脫歐。然後2016年的公投結果顯示51.89%的英國人支持脫歐,最終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正式退出歐盟。

然而脫歐問題卻令英國社會出現嚴重分歧,就連保守黨內部對於如何落實脫歐的意見不一,導致長時間出現僵局。並且脫歐帶來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了投資者和市場的信心。許多企業擔心脫歐後的貿易障礙和供應鏈問題而將業務轉移至歐盟其他國家。

(2) 武漢肺炎疫情:早在疫情爆發初期,保守黨政府被指反應遲緩,沒有及時實施防疫措施使疫情迅速蔓延。加上NHS的資源不足、醫護人員和設備短缺,保守黨政府的應對能力深受質疑,同時疫情對於英國經濟亦造成巨大打擊。

(3) 經濟問題:受到脫歐和疫情問題影響引致英國經濟增長乏力。加上俄烏戰爭一度令英國燃料價格上升、還有持續的通脹問題、房屋價格、租金和利息等長期高企而帶來生活成本上漲,影響已遍及一般英國市民,特別是低收入家庭更為嚴重。

(4) 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削減:保守黨執政期間推行緊縮政策導致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的撥款被削,亦影響到NHS、教育和地方政府的服務:醫療服務質量下降、病人等待的時間延長、醫護人員短缺、教育經費和學校資源不足、教師工資增長停滯……一切已令英國市民對執政黨感到非常不滿。

移英同路人心繫保守黨
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大部份英國人不滿保守黨的執政,不少移英同路人卻仍然心繫他們。因為家鄉本來是一個資本主義為主的國際都會,傳統上香港人相信「積極不干預」的右傾經濟政策,接受自由市場經濟下「多勞多得」、勤力搵錢最實際、認定「綜援養懶人」等價值和信念,對於左膠味道甚濃、較傾向社會主義的工黨自然嗤之以鼻。他們與保守黨的經濟立場也不謀而合。

加上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任期間推出了BN(O) Visa幫助香港人移居逃難,不少移英同路人心存感激而繼續支持保守黨。就如不少香港人非常支持當年侵侵對另一個強國的大膽言行,認同「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單一解讀,雖知道侵侵在美帝境內的言行和個人道德價值一直備受爭議,不少人卻抹殺了他所引發的矛盾和衝突。

香港人不認同工黨
事實上大部份移英同路人對於工黨沒有太大好感,認為他們立場左傾,上台執政後只會大派社會福利、不斷增加政府開支,甚至因為不善於管理政府的公共財政而令社會出現更多問題,對於未來英國的經濟不會有任何幫助。再看工黨在今次大選中提出以下幾點作為「變革的第一步」(First Steps for Change):

  • 實現經濟穩定 (Deliver Economic Stability);
  • 縮短 NHS 輪候時間 (Cut NHS Waiting Time);
  • 推出新的邊境安全法令 (Launch a New Border Security Command);
  • 成立英國國有能源公司 (Set Up Great British Energy);
  • 打擊反社會行為 (Crack Down on Antisocial Behaviour);
  • 招聘6,500名新教師 (Recruit 6,500 New Teachers);

坦言以上只是一堆宏大的施政遠景,純屬政治宣傳而非實質有效的措施。面對著沉重的公共財政赤字,加上近乎沒有經濟增長的大環境下,工黨憑甚麼可以扭轉目前暗淡的英國經濟前景?有關的政治願景能否出現,大叔實在充滿疑問。

相信民主制度下的選舉
不過若你問我會否因此繼續支持保守黨執政,大叔卻是斷然否定的。理由十分簡單:本地英國人比我們更深刻體會過去14年來保守黨執政帶來的經濟及社會問題。現在民意寧願放手讓工黨一試,總好過任由保守黨繼續死撐下去。作為一個來了英國兩三年的新移民,我們對當地政治及社會狀況的認知不會及得上本地的英國人。

或許香港人經歷過以往的大是大非,我們對政治的觸覺及防衛變得敏銳,擔心「不擅管治」的工黨只會帶來社會更多問題。只是純以政治兩翼二元對立的觀念作出選擇,我們或會捉錯用神。今天英國左右兩翼雖然仍有不少支持者,但是他們已不再是主流民意的代表,反之奉行中間路線才是爭取政治上最多支持的重要關鍵。無論是保守黨或工黨,除了是少數內閣或影子內閣的成員,兩黨的極端偏右或偏左的主張已不再成為黨內核心領導。

例如近年異軍突起的英國改革黨(Reform UK),他們的出現源於保守黨中右翼民粹支持者不滿「不再保守的保守黨」變得中間偏右;同樣在另一方被視為貝理雅(Tony Blair) 2.0的施紀賢上任黨魁後全力掃清黨內鮮明左翼立場的成員,當中包括前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當然兩黨的核心價值本來是南轅北轍,不過在實際的政治操作上未必完全反映了建基於兩黨意識形態的分野 。

對於大有可能成為未來執政黨的工黨,我們不能單憑上世紀工黨的左傾思維來解讀今日工黨的政治立場和執政路線。(有關貝理雅領導下的工黨如何改變其政治路線,請看大叔的另一篇文章:〈工黨上台後的改變〉,在此不贅。)

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民主選舉的制度下,我們可以擁有公民投票權利選擇自己屬意的政黨候選人,至少他們上台後沒法有效處理社會問題時,我們能以個人的選票在下屆選舉中送走他們,就是除了保守黨和工黨,我們可以按照個人意願選擇其他政黨:例如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綠黨(Green Party)、甚至是英國改革黨等。總好過在某個國度裡只有形式上的投票選舉,一切的選擇仍然操控於當權者的主觀意志。

--

--

solstice
人生下半場

中年大叔一名,土生土長香港人。斷斷續續寫文已有30年。從最初個人的信仰反思,再到昔日的香港以至今日南深圳的時事評論,還有零星的書影視歌評。現在的我很想早點退休,多些時間睇書、寫文。而我仍會繼續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