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與臺灣社會(第四版)讀書筆記(一)

氂牛火鍋
今天也想吃火鍋
Mar 16, 2018

#把寫作當成思考的方式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巨流,高雄市,2014)

第一章、社會學是什麼?

……社會學的第一堂課就是:社會不是所有人的加總而已。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我們日常生活模式的科學,它探討那些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巨大卻又視為當然的事物或事務,去挖掘隱藏在社會生活之下,卻又視而不見的過程、類型和因果關係。(p5)

舉例,當代青年的就業困難並不能以「個人不努力」解釋,而是科技發展、全球化、產業變遷、世代資源分配、景氣循環等等許多因素的交互影響。

壹、社會學想像一個人的必然也是社會的

社會學是研究人類生活如何被集體性地組織和建構起來的科學。社會學用科學的方法與理論去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各式各樣的現象。從最親密關係的家庭、人際關係、消費型態,到政治的權力安排、社會運動,甚至到最疏遠的國際政治經濟,都可以是社會學研究的對象。社會學不只對日常生活各面向作研究,也提供不同和特殊的方式來研究社會。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例如買六合彩或彩券,社會學家不只研究為何人們會買六合彩或彩券的動機,而會去問「是什麼樣的人會去買六合彩或彩券?什麼樣的人在從事這類的買賣活動?什麼樣的人在遊說彩券或賭博的合法化中得利?誰受害?」社會學家對於行為的研究,不只是去了解動機,還更會去問為什麼某些類的人會比其他類的人較傾向某些行為,其社會原因為何?社會學家對於即使看起來很個人取向的行為,都嘗試將這些行為與整個社會脈絡連結起來。社會學家並不是忽略個人的重要性,而是認為個人是社會的產物,其行為深受社會脈絡的影響。(p6)

社會既有的價值,會創造出一條阻力最小的路(by《見樹又見林》),人們會傾向於走這樣的路;此外,社會中的優勢團體,會用自己的影響力去塑造且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排斥其他非優勢群體,比如說,用「自然」、訴諸本質的說法去鞏固自身的優勢地位(異性戀是正常的,同性戀是不正常的、男性天生比女性優秀所以男性值得更高的薪水,等等)。這是看不見社會既有結構的說法。

我們的生活中,有多視為當然的事物,並不只是我們要不要或願不願意去作,很多的事物超過我們能力控制的範圍,甚至決定我們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我們生在特定的家庭,父母親的社會地位和社會關係,以及生活環境,都影響了我們的行為、交友,甚至就業和未來。雖然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不同社會出身的人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則有所不同。大企業家的後代是「含著銀湯匙出生」,不必有太大的努力,就有一般人經過一生的奮鬥都未必能夠成就的地位和財富。(p6)

所以說,每次看天o、商X的成功名人報導我都覺得毛毛ㄉ(。

跨出舒適圈、勇於嘗試、自我實踐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經濟支持。但是媒體塑造出來的成功人士模板,不會提到個人的出身階級給予此人多少幫助,事實上這種故事並不適用於大部分的人;媒體對於成功企業的報導,也會忽視國家政策和法規對於特定企業的優待,比如說台x電、鴻o,塑造得彷彿一切都是因為企業家本人的優秀和英明和努力,但特定企業和特定產業的繁榮,都是在多重的環境因素與人力物力的支持下才能達到的。

特意指出這些是因為,單一敘事是很可怕的。人的出身階級不能決定一切,但確實根本性地影響了許多事情,如果看不到這個,把所有都歸咎到個人的能力和選擇,是非常狹隘的。

舉例來說,我以前當過補習班老師,語言這種東西,除了天賦之外,家裡有沒有資源的影響非常大,我曾經教過國一的學生,A到Z都背不起來,我請她在家聽自修附贈的課文CD,可是她家裡甚至沒有電腦,我只好每次提前半小時替她補習字母和發音。她真的努力學習了,貧窮不是她的錯,卻顯著地影響了她未來可能的學歷和工作;然後去年我在台北的某英語書店工作過一陣子,那裏的家長可以砸錢買上萬元的英語、法語、德語教材給幼稚園的孩子,送他們去上雙語幼稚園、陪他們用英語對話,長大以後去遊學。

階級再製就是這樣,打出這段我自己都好想哭QAQ

社會學家所要研究的就是個人與社會脈絡之間的關係。這就是美國社會學家C.W.Mills(1959)所說的「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的意思。社會學的想像是指,一種將我們生活周遭經驗與社會生活世界的深層結構關聯起來的思考方式。也就是,我們的經驗不只是個人的現象,同時也與整體社會結構和型態有密切關連。……要了解個人的經驗或苦難,需要系統性地研究不同時空的社會,包括不同的情境、階級出身、社會行動和結構等。社會學想像讓我們比較能夠深刻的了解個人的經驗和公共問題的來源,與整個社會結構和歷史文化有密切相關。(p7)

舉例,父權社會對於女性和不符合性別常規的人(比如陰柔的男性、跨性別者、非異性戀者)系統性的打壓、厭斥、偏見,是為了鞏固特定群體的優勢地位,保持他們的權力。結構賦予或是剝奪特定群體某些權利,不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而是因為他們是誰。比如說異性戀在法律上只要符合簡單的條件就可以登記結婚,但是同性戀不行(幸好在台灣就快要可以了,灑花)。比如說性暴力和性騷擾犯罪事件發生後,可以看見譴責受害者的扭曲文化,父權社會給予男性特權去支配女性的身體和性,並且把責任推到女性身上。(當然,也會有女性騷擾女性、女性騷擾男性、男性騷擾男性或是其他的情形發生)。結構形塑個人,個人也主動地實踐結構,彼此交互影響。

貳、個人與社會

既然社會學想像是去研究社會日常大眾中習以為常現象背後的影響因素,因此社會學並不將社會大眾生活習慣中的事務視為當然,而是追根究柢的去問其形成的原因和影響。一般而言,社會學有兩個基本假設:一個是人的行為和思想受到社會的影響,另一個則是社會與制度是人所創造,因此也可被人為地改變。……對行為適當與否的要求,稱之為規範(norm),在社會中不同場合有不同的規範,我們從小到大不斷地被教化在什麼場合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穿著什麼樣的衣服等。例如在我們的習俗中,喪禮穿紅色衣服或大聲喧嘩被認為是不禮貌和不適當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規範存在,而社會也透過不同的方式來訓練每個人遵循這些規範。

規範是對行為適當與否的要求,而價值觀(value)則是社會成員對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可以追求或不可以追求的共同道德觀念。我們的行為受到價值觀很大的影響,從小到大的教化過程中,父母或長輩也透過各種方式來強化社會既有的價值觀,追求目標要用正當而不是不正當的手段。……

(p7-8)

因為這段沒有提到道德,所以補充上對於道德的筆記。

《見樹又見林》裡面提到,道德是一種共享的「感覺」,人們藉由道德確認彼此歸屬於同一個社會,並且以此確認自己所處的社會的本質。這讓我想到《好人總是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裡面提到的,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們為什麼那麼難以互相溝通,因為道德判斷通常不是出於理性,而是出於感覺/直覺。人們往往是先察覺到自己對某件事情的「感覺」,才找到理由解釋。

參、社會學的幾個重要概念

​(一)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

社會行動是指人的有意識的行為,而不是對事物本能或無意識的反應舉動。……社會結構不只是指涉個人,也指涉團體或組織,例如公司或政府。個人有意識地行動,參加某些社團想要改變自己的身分或命運,而社會團體或組織也從事有意識的社會行動。……社會的運作,看起來自然而然,但卻是由不同的個人和團體,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為了特定的目的,所從事的有意識的社會行動,所共同創造出來的結果。(p10)

(二)社會結構(social structure)

社會結構就像大樓的「骨架」,界定人們在社會團體或大社會中與他人的水平或垂直社會關係,提供了人們社會行動的參考。水平或垂直的社會關係是人們在社會中穩定的互動形式,包括親密的人際關係如父子、夫婦、朋友;或制度性的關係如老闆員工、老師學生等。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有許多不同的位置(position)或地位(status),有學生、子女、教授、公司老闆或經理,或職員等,形成社會關係中的不同網絡位置。而每個位置也被賦予了相對的權利和義務,這稱之為角色(role)。如教授的角色是教書和研究,父母的角色是撫養子女,讓小孩安全健康的成長;公司經理的角色是內部管理和有效經營獲取利潤等。

因此​,社會結構是相對穩定的社會關係類型,它賦予了相對位置的角色不同的權力和社會期望,而形塑社會運作的穩定基礎。雖然個別人員進出這些位置是經常發生的,但是社會位置和關係不會經常改變。例如大學的教授和學生經常流動,但是教授和學生的位置及相對的權利義務並沒有經常的變化。……(p10)

社會結構分類:(p11)

(1)家庭結構

(2)社會團體結構

(3)組織結構

(4)階級化結構

(5)社會發展結構

(三)文化(culture)

文化是指造就人們生活方式中的各項語言、信仰、價值觀、行為規範等抽象的符號系統。人類之所以成為社會人,是經由代代相傳的文化,教育人們生存的技術、價值觀、行為規範、道德觀念等,我們從家庭、朋友、學校、宗教以及大社會環境中,學習到這些文化的內容。透過了語言和文化的傳遞,我們學會了如何思考、如何與人溝通,並對事務提出價值判斷。文化同時提供社會成員理想的價值觀是什麼,而塑造個人未來的夢想和願望。(p11)

​ 「文化即生活」。​(p12)

(四)權力(power)

權力是​指人們對他們所要做或去完成的事的決定能力而言。愈有權力的人愈有能力抗拒別人的意見而能夠完成想要做的工作。(p12)

此外,也能夠在不管他人意見的情況下,強迫某些人或某些事變成有權力者想要的模樣。

(五)社會體系(social system)

社會體系是指社會各部門之間相互影響所形成的整體。社會的運作是每個部門之間息息相關,因此一個部門的改變經常造成整體的調適。(p13)​

肆、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馬克思的批判社會學傳統、涂爾幹的實證社會學傳統和韋伯的詮釋社會學傳統。(下略)

伍、社會學與現代社會

社會學的興起與歐美社會在18和19世紀的大轉變有密切的關連。

農業社會至工業社會的變遷,資本主義的興起,這些轉變主要表現在:

(一)工業化

(二)都市化

(三)社會的組織化:每個人都成為某些組織的一部分

(四)新型態政府的出現:民族國家的興起

(五)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

陸、社會學的分化

可簡單分為微視社會學(microsociology)和巨視社會學(macrosociology)。

微視社會學:指的是以社會關係、社會互動,和社會心理為主體的社會學研究,這類的社會學家研究的興趣,例如社會化、語言或行為溝通、社會網絡的形成與轉變、小團體內部的決策模式等。(p20)

巨視社會學:指的是以社會結構、社會整體變遷,和社會制度等面向為主的研究,這類社會學家有興趣的題材包括整體政治經濟變遷模式、經濟和階級結構,甚至歷史或跨社會比較研究等。(p21)

柒、社會學在台灣的發展(下略)​

以行動支持寫作者!請您登入替我拍手,免費贊助我的寫作,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