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7月份讀書回顧

氂牛火鍋
今天也想吃火鍋
Aug 7, 2020

臺灣

厭世姬《厭世女兒:你難道會不愛媽媽?》❤️❤️

倖存者之書。好沉重,超沉重。Q______Q

余欣蓓《大霧中人:思覺失調工作錄》❤️❤️❤️

陪伴精神疾病患者復歸社會的紀實錄,不過份煽情苦情,也不強迫勵志,但讓我在文字未能言明的裂隙之間,感覺到其中人們是那麼艱難地穿越茫茫大霧,努力拉住彼此的手,不分開。

陳又津《我媽的寶就是我:一個女兒寫下對母親的驕傲愛意》❤️❤️❤️

基調滿溫暖的一本書,閱讀起來負擔不重。

陳又津《新手作家求生指南》❤️❤️❤️

分享許多實用經驗,例如邀稿信怎麼寫、怎麼客氣地拒絕邀稿、怎麼整理每個邀約稿費有沒有入帳。加上寫作內省,覺得是有意成為文字工作者/接案人士的補血包。

報導者《煙囪之島:我們與石化共存的兩萬個日子》❤️❤️❤️❤️❤️

以前我就多少知道後勁抗爭和大林蒲遷村的事情,而這本書把臺灣石化產業的發展脈絡還有中央/地方、北方/南方、國家/個人、企業/當地居民、當地居民內部之間的衝突(ex承認污染便是承認自己帶著疾病與癌症的污名,補償金分配、當地工作機會高度仰賴石化廠等)等等複雜的利益衝突與權力關係,梳理得更加清楚了,大推。

鄭美里《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內生活》❤️❤️❤️

1997出版,討論了80、90年代台北都會女同志生活(家庭、感情、娛樂……)與社會運動,滿有意思的。

黃麗群《我與貍奴不出門》❤️❤️❤️

文章裡有很多略帶俏皮的尖酸刻薄和雙關,自嘲嘲人,講很多很細微的人情政治,適合喜歡機敏文字的人。

騷夏《上不了的諾亞方舟》❤️❤️❤️

此書具備了被人生衝康,然後哈哈大笑的黑色幽默。

馬來西亞/臺灣

馬尼尼為&張錦忠選譯《以前巴冷刀.現在廢鐵爛:馬來班頓》❤️❤️❤️❤️❤️
我讀了吳俞萱的推薦文以後,就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實際讀過以後也很喜歡它。

閱讀過程裡一直聯想到詩經,讀完回頭去看序,發現審定者確實也以詩經類比。我喜歡詩經那種質樸的語言還有跟風土緊緊相繫的譬喻,在這本班頓詩選裡也有很多這樣的作品。
書裡美麗的情詩,別人已經引用了,我就引用一首大家都會笑出來的作品:
叫我吃/我會吃/叫我讀書我不會

讀完之後覺得非常可惜的是,像班頓詩歌這樣的韻文,我無法用它原生的語言去聆聽它聲響裡的玲瓏,真的好可惜啊,要是能夠聽聽這些馬來詩歌的音韻,該有多好啊。

日本

日高敏隆《貓的小宇宙:動物怎麼看世界?日本動物行為學之父解讀不為人知的生存智慧》❤️

本書在講動物與昆蟲行為學,跟貓有關的篇章大概兩三篇而已。
每篇都短短的,作為科普文章來閱讀不會太困難,也感覺有學到一點什麼,跟我一樣對科普書苦手的人,也可以讀得完。不過,我覺得講到有關交配行為的篇章可以快速帶過,因為裡面的用語還滿不性別中立的。
裡面引用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意是「人類比起自己的基因,更想留下自己的迷因」,確實很有趣,藝術創作與美學鑑賞與生存無關,那到底為何存在?為何吸引人類投身其中呢?

吉田直《聖魔之血ROM:聖女烙印》、《薔薇王座》、《荊棘寶冠》❤️❤️

十幾歲的時候喜歡過的作品,把當時沒看完的剩下幾本補完(因為作者病逝,所以這個故事沒有結局)。世界觀宏大,設定仔細,但是女主角艾絲緹被作者賦予聖女角色,個性也真的很聖母,還一天到晚被人綁架,也算貫徹角色設定了(ㄏㄏ)。

英國/日本

石黑一雄《被埋葬的記憶》❤️❤️

本書翻轉亞瑟王傳說,概念很有意思,結局也頗有後韻,但是閱讀經驗有點拖沓辛苦,我大概讀了兩年才讀完這個故事(......)。

澳洲

布萊思.寇特內《家傳大煎鍋》❤️❤️❤️❤️❤️

好好看。

美國

楚門·卡波提《冷血》❤️❤️❤️

寫作技術很好,有許多讓人佩服的技巧和豐富細節,不過讀完心情會很差。名作大約皆如是。

德國

席德‧約拿‧古騰拉特《聽擊者》❤️❤️❤️

尚未完全閱讀完畢:
楊佳嫻《貓修羅》
同為養貓人,在許多地方充滿同感,忍不住笑出來。

楊佳嫻文筆自不用說,行文流暢優雅,融合各種文學典故和聰慧觀察,又寫出了許多養貓人的心聲,貓這兇惡無情任性的生物,使人談起來邊哭邊笑,抱怨連連。
但是,沒辦法,就是離不開貓。

以行動支持寫作者!請您登入替我拍手,免費贊助我的寫作,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