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停頓・茫然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哇!時間過好快!回顧 2011 有幸參加時代基金會 YEF 計畫,居然已經是 13 年前的事了。當時的自己應該怎麼也想不到,遇見了同期的共同創辦人夥伴,而計畫所帶給我們的創業家精神與能量養分,疊加基金會對於「人的重視與關心」,竟默默也在我們信念中埋下了種子,一路銜著自己和團隊夥伴同樣踏上「支持個人發展」的領域打滾走到現在。

從早期創立職前教育平台 Himelight,提供履歷/面試工具教學、生涯職涯諮詢、正職實習媒合等;到後來轉型的 AndAction Life Coach 教練品牌,提供客製化教練服務與教練思維技術培訓推廣。在這段十多年的連續創業路途中,曾深深體會了所謂「創業維艱」的各種挑戰、衝擊與孤獨,薪水發不出來、核心夥伴離開、與投資人意見分歧、租約到期資金卻短缺危機等等。當然,亦有產生許多感動故事和里程碑發生的瞬間,現階段仍不斷朝向目標在努力著,下次有機會再和大家聊聊這些心路歷程吧(笑)

曾歷經重大低谷起伏後,我們深深意識到,這種「無法停下來,不斷往前衝」的工作模式,有可能會造成多大的傷害。但過去的大環境教育體制卻一直是這樣教導我們的。這個過度強調正能量、自我實現,與生產力的社會,是讓現代人感到憂鬱倦怠的原因之一。大家做了很多嘗試,讓自己不斷進步、學習,卻沒時間思考自己究竟要的是什麼。

這次有機會透過時代基金會邀請,和大家小小分享一下,我們團隊在第一線接觸服務了大量的當代工作者們後,觀察到了些什麼?

|自我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職涯與生涯的距離感

在創業早期我們從事職前教育服務時,我們發現,怎麼每隔幾個月或不到一年,同一位客戶可能又會回來找我們,帶著差不多的困擾,像是複製貼上般,再度向我們尋求諮詢與建議。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有加劇的趨勢,怎麼會這樣?

其實,如果能好好地進行履歷和面試工具的準備,梳理自己從何而來?現在擁有什麼經驗、技能、專長?接下來想往哪裡去發展?該怎麼完整傳達與呈現?它會一個非常棒的自我整理契機和方法!

不過呢… 現實情況往往才不是這樣子咧🙇

要嘛就是「我很不喜歡現在自己的樣子」、「不喜歡正在做的工作」、「受夠了某個同事或主管或客戶」,想要趕快逃跑現在的狀態;

又或者「我已經待業好一段時間了,存款也不斷消耗枯竭中,無法繼續這樣無限燒老本下去」, 可能必須快點做個轉換的決定。

種種現實因素壓力下,使得大家加速縮短了這些自我梳理的準備,同時坊間也存在著許多履歷、面試的教學範本和工具技巧等,讓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能力把自己「變成某種人設」,嘗試著去爭取某些職位或機會。

而每個人或許都會獲得階段性某份新工作,進入某種新的生活樣態,不過若起初沒有想得很清楚,漸漸會發現又無法感染自己、感染環境、感染身邊的人,很快又會迎來再次想轉換的念頭,無法擺脫這樣的惡性循環。

尤其是能力越強的工作者們,可能越容易不自覺、不小心被自己的能力給帶著走。很認真努力投入在每一天,實踐所有外界對自己的期待,包含:家人、伴侶、朋友、公司、甚至整個社會一直希望自己變成的樣子。不過越是認真、越是努力,即便達到了很不錯的職位或收入水平,卻反而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要的到底是什麼?令自己感到不自在的焦慮感始終無法平息。

於是我們團隊決定將步調稍微慢下來重新整頓一下,不再只是單純支持他人進行求職準備或職涯軌跡上的推移,想把重心稍微往前一些、後退一步,向內探索現代焦慮的核心根源 — 自我。期待能跳脫僅追尋什麼是自己想要的「Fulfilling Work」,更深層探索什麼是自己想要實現的「Fulfilling Life」?

而在工作和生活之中,到底需要具備哪些元素,才會真正在帶給自己所謂「意義感」?要怎麼去搜集這些「意義感」,創造每一天更好、更有感的生活品質上的提升。

|在這個快到停不下來的世代,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對於「停頓」與「行動」的意識

緊接著,團隊開始做了一系列的質化量化訪談研究分析,探討究竟什麼樣的支持才真正對一個人具有改變和影響力。2017–18 年,品牌轉型重新聚焦,以「有意識地擁抱停頓,用自己的步調行動」作為新品牌 AndAction 的初衷:

  • 「And」代表停頓、行動前的醞釀和沉澱。

任何讓你感到卡卡或窒礙難行的正負回饋感受都是很真實存在的,即便是茫然或迷惘,並不代表著無知,反而是很誠實地了解到還有我所不知道的面貌。自己的內在,還能有更多潛能等待被開發。不願意屈就、持續想變得更好、想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我們,擁有這樣的心態,不妨也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

  • 「Action」代表跟隨內在動機,有所依循地邁出行動。

而不同於一味順著外界他人期待 Just Do It,或追尋某種人設衝衝衝,若有機會經歷有意識地擁抱停頓的沈澱探索,會使接下來每一步行動過程更加篤定踏實。跟著深層自我價值觀認知的連結,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做、為了什麼而經歷、為了什麼而投入,漸漸達到內外一致的狀態

此後,團隊便以「AndAction 精神」為基礎,展開了一系列的原創服務嘗試,想盡辦法為大家打造各種跳脫標籤與束縛,以及好好重新檢視自己的機會。最密集時有將近快兩年的時間,每週進行兩到三場小講座、工作坊、顧問諮詢;每個月舉辦一次中型的交流活動聚會;每季舉辦一次大型的國際探索計劃《Xplore》。我們更與合作夥伴 University Cafe 提供了機票和旅費的補助,希望能大幅降低大家的創造改變門檻,徵選探索者成為大家的眼睛,藉由向外探索城市、探索世界的方式,支持向內探索自己。舉例其中一座城市,我們曾率探索者團隊拜訪了日本 311 海嘯的重災區石卷市(傷亡最慘重的地方),探索走過這十年緩慢復興的歲月,在地所謂「重生的力量」從何而來?我們後來甚至獨立出版了中日文雜誌紀錄發行、並共同催生了非營利組織「台灣相信世代發展協會」的成立,期待以更多不同形式延續影響力和當代支持。

(過程中還有發生好多有趣又有意義的故事,未來有機會再分享吧~)

|所有一次性的建議或啟發,即便它再怎麼深刻,或許都是不足夠的

不過在運作了一段時間後,即便做了那麼多元又耗費心力成本地嘗試,我們再度赫然發現不對… 無論是再怎麼深刻的一次性建議或啟發,可能都是不足夠的。

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時代,所有人都急於「給予彼此建議或觀點」,已經充斥太多太滿了;而「獲得啟發」可能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走在路上逛個廣告看板、聽個 Podcast、看個 YouTube、或到書店翻兩本書,都可能獲得一兩句話是非常觸動自己的。

而然後呢?往往就沒有然後了。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當中,可能又會不小心被打回原形。我們發現,能否得以真正創造自己想要改變的關鍵,可能更在於「是否具有延續性」。

此時團隊因緣際會接觸到「Coaching 教練」這項技術,起源於運動界賽場上,進而發展到企業界領導力教練,到近年廣泛應用在生活中,出現「Life Coach」開始於大為風行。其運行原則與理念和我們隨著時間演變所提供的支持模式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感到十分驚喜。不過坊間許多教練系統脈絡多半是源自歐美文化特性,其教育培育背景、人格特質養成與他人關係連結重心,皆與亞洲文化有著不小的差異。

AndAction 團隊夥伴們在經過大量研習各式教練系統後,根據過往十年第一線實務諮詢經驗累積驗證,以及 AndAction 心理學研究團隊的整合,發展出一套更適合亞洲文化/台灣文化特性,針對二十到四十世代所設計的「ACP 教練模式」。

對於這片土地上的大家所重視想實現的自我,有什麼樣文化或環境的框架限制了自己?又該如何一步步帶來有感進展?正是這篇文章尾聲想和大家摘要分享的「自我教練心法」。期待大家可以初步嘗試拆解現況,運用於「生涯職涯探索」、「個人事業發展」、「目標管理達成」、「人際關係溝通」、「行為習慣養成」、「原生家庭議題」… 等不同面向。當遇到困擾煩惱或想實現自我期待課題時,如何有系統地讓自己成為自己的教練

|創造三種類型的自由:內外一致、自我驅動、實質成長

如果你正好在思考如何規劃自己眼前下個階段的生涯或職涯,又或是當你感到現況某些議題正在「盲目追逐」與「無奈停滯」兩個極端間擺盪時,不妨先放慢腳步、適時擁抱停頓,透過以下圖表中所條列之不同角度按部就班進行自我判讀,進而設定目標與行動回顧:

  • Acceptance 自我同理與自我接納

首先,從提升自我同理與接納能力出發,向內探索,將內在世界過度控制的經驗放下。擺脫糾結心境、突破僵固的思考框架、增加心理彈性,以更開放更靈活的狀態理解、接納自己。

試著覺察並整理任何可能影響自己行為模式的自我框架,梳理過往曾因這些框架帶給自己的真實情緒感受,不必強壓下來而是好好分析脈絡,建構對自我特質更清晰的認知。藉由這些當下立足點釐清,嘗試從中找尋過往沒有發現過、沒有想過全新可能性,又或是曾經有想過卻一直沒有機會安排好好確實去執行的著力點,作為行動定位去延伸計畫。

  • Commitment 當責與承諾行動

釐清自我價值觀與認同,並開拓靈活多元的觀點,覺察身邊所擁有的資源與可能性,進一步明確地找出內在驅動力與目標,有能力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當下選擇,創造前所未有的行動力。

行動前先梳理自己所在乎之重要他人們的關係與期待,進而盤點現階段自己所擁有「有限的自由」,每個人在不同階段或多或少都擁有有限的自由,包含時間自由、空間自由、金錢資源自由,又或是大家往往不小心忽略的心力和精神力管理上的自由等,重新去分配,安排貼合自己內在動機與動力的當責行動,有意識地去執行,不求速成,漸漸疊加擴大可行 Capacity。

  • Persistence 持續進展與優化成果

專注成長進展,設定適合現況的階段性執行計畫,擺脫拖延、動態調整工作模式,並隨時支援階段成果。同時,持續優化自己的狀態,定期評估成果與優化執行方式,具體達成目標,持續實踐期待中的改變。

教練技術是某種程度上「賦能和創造成長經驗」的過程,嘗試回顧並賦予自己每段行動經驗的意義,這裡所指的行動並不一定要是「向外或有進展的」,即便「是向內或不進展的」也都可以。有實際依循地連結這些對當下工作、生活與自我狀態的掌握感上的提升。並且藉由這些經驗的 Review 去優化下次的行動計畫,並適時上修下修目標,達成某種程度習慣又不費力的自律,換得更多程度的自由得以運用。

最後,由於身為而人並身處在這個當代社會中的一份子,總避免不了許多與他人或環境連結的時刻。我們身邊的一切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請盡量嘗試找到或建立多樣能夠賦予自己穩定力量的環境,以及串連 志同 or 道合 的夥伴們(志同:支持你去做/道合:和你一起做),相信會更有助於自我實現道路上更加自然,真正成為自己生活節奏中的一部分!祝福大家!

【作者簡介】

翟厚翔 (翟翟) 2011 YEFer,AndAction Life Coach 教練品牌共同創辦人,自 2012–13 年起投入「支持個人發展」領域打滾連續創業至今,現致力於客製化教練服務與教練技術培訓。曾參與 SaaS 事業發展、品牌識別與人才媒合、非營利組織理監事顧問、跨界交流社群營運、數位行銷經營分析、傳產企業轉型策略執行等,熱愛並善於跨領域串連與溝通整合。提醒自己記得享受每個當下工作、生活和重要他人關係互動間的自在平衡。

https://www.instagram.com/andaction.cc/

https://coach.andaction.cc/

--

--

時代基金會 —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時代基金會以「推動知識經濟的橋樑」自期,接軌國際產學計劃、深耕人才、育成新創。多年來購過Epoch School、Epoch Family、Garage+,鼓勵年輕人的興業精神,多年來,超過3,000名學子受訓、上百名學子赴海外頂尖學府深造、超過80家新創企業成立,以及許許多多的專業經理人、非營利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