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pik

疫情「新常態」,矽谷創業圈混亂中長出新生機

因工作關係,讓我有機會和矽谷的創業生態系互動。矽谷相較於台灣,有的時候是太過於浮躁與混亂,一波又一波充滿 Technology Buzz Word (科技熱門關鍵字),卻也因在混亂之中才有生機,有新的、革命性的技術或概念產生。有幸在矽谷與台灣新創聚落當中遊走的我,才能觀察到面對措手不及的疫情下,矽谷創業生態系成員面臨「新常態」的各種應變和商機。以下提出幾個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或許可以提供一些刺激給讀者們,思考更多商業的可能性。

股權群募平台:投出新方向

4 月份時美國債權和股權群眾募資平台 WeFunder 尋找可以協助解決 Covid-19 風暴的新創公司。他們提供 5 萬元美金給每一家新創(不佔股份,並且採用矽谷土特產股權簡單協議 SAFE 來投資),盡其所能的吸引更多新創公司投入各種可能創意的解決方案,這個特殊的計畫金額後來不斷擴大,最後成了每家新創上限投資 100 萬美金的計畫。

創投募資:後 Covid-19 時代的世界

本來以為受疫情衝擊,資本市場運作速度會下降、造成資金的短缺。但各大創投於 3、4 月開始募資、鎖定解決 Covid-19 相關主題的時候,證實了網路會議的效率和驚人速度 — 相較過去需要面對面、通車、旅行才能進行的會議,最多一天只能 2~3 場。省去了交通時間與旅行成本後,投資人與基金經理人的會議一天可以多達 10 多場,連換場時間都只需要不到 5 分鐘。像是 Alumni Ventures Group — 美國前幾名活躍的創投聯盟 — 2 個月內就完成了 Post-Covid-19 fund 的 750 萬美金募資,更投資在遠距工作和醫療相關主題的新創。

加速器:尋找新團隊

500 Startups 於 5 月宣布與日本神戶市合作,設立 500 KOBE ACCELERATOR,專門招募兩個大方向的新創團隊:針對疫情的解決方案(遠距醫療、病毒測試、緊急資訊傳遞和虛假資訊偵測、個人衛生、消毒和公衛解決方案、災難個人定位和食物保存和運送科技等主題)和後疫情時代的解決方案(遠距工作和教學、線上活動管理和營運管理、醫療資訊分享和個人隱私保護、健康管理、自動化與感應器……等等),最終在 8 月從全球 800 多份申請團隊中選出 17 家,線上集訓 8 週後於 11 月初發表。

新創團隊:產出新產品

當所有人都被迫在家工作,線上會議成為常態,解決線上會議的麻煩事就像基礎建設一樣重要。mmhmm 是一個獨立第三方的虛擬相機應用,成功與 Zoom、Google Meet 等主流線上會議平台整合,使用者透過它處理、合成影像,可以虛擬去背、置換場景,能夠崁入簡報、影片、網站、iPhone 串流,還有只能在實體會議進行的事,例如兩人同時簡報、兩人同時出現在同一個畫面……等等。5 月左右才成立的mmhmm,產品還沒有正式上市的情況下,已經成功募得 3,100 萬美元,​估值推測已達一億美元;同時有幾千名封閉測試使用者,以及超過十萬人表示有興趣使用。

浮躁?投機?或許都有一點,但 mmhmm 確實掌握疫情下線上會議的使用者需求與市場痛點,目標市場明確。

15 年前參加 YEF 的回憶歷歷在目,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隊友、業師激烈辯論各種技術、商機和商業模式,其中學到的一個思考架構是辨識「好問題/壞問題」、「好解法/壞解法」。時代出英雄,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需要解決跟面對的課題,而 Covid-19 現在演變成了全球性的災難,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這個「大問題」也正好提供了熱情奮進、滿懷奇想而又意識清明的創業者們,替全人類尋找更多可能的「好解法」!​

【作者簡介】

蘇祐立/BiiLabs 美國策略夥伴總監、台灣軟體新創赴美商務拓展與募資顧問

2005 YEFer,致力於將台灣軟體和 IoT 新創推進國際市場,在台灣、美國、中國都有工作或創業經驗,現居舊金山灣區。疫情後的興趣是在家煮台菜,剛挑戰完油飯,下一步打算挑戰肉圓和碗糕,歡迎食譜交流。https://www.linkedin.com/in/ulysu/

--

--

時代基金會 —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時代基金會以「推動知識經濟的橋樑」自期,接軌國際產學計劃、深耕人才、育成新創。多年來購過Epoch School、Epoch Family、Garage+,鼓勵年輕人的興業精神,多年來,超過3,000名學子受訓、上百名學子赴海外頂尖學府深造、超過80家新創企業成立,以及許許多多的專業經理人、非營利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