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技教育研討會ISTE19系列文(1)-相揪作夥🎉

紫芋粥
zuo-si-wen-xiang
Published in
12 min readJun 8, 2019
ISTE的全名是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也就是科技教育領域的國際會議,這場研討會中將會有超過16000人的參與者,背景來自教師、科技技術人員、教育管理人員、圖書館媒體總監、教育者的教師以及決策者等等。整個研討會中有多場世界級的演講、上百場的工作坊和討論會、以及海報區展覽。最重要的是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教育者交流、分享,有機會的話還能和歪國人分享台灣目前的科技教育現況呢!

🎉ISTE19簡介

ISTE19——BOLD EDUCATORS ACTIVATE CHANGE

Monday, June 24, 9:30 a.m.–5:30 p.m.
Continental breakfast in the expo 9:45–10:15 a.m.

Tuesday, June 25, 9:30 a.m.–5 p.m.
Continental breakfast in the expo 9:45–10:15 a.m.

Wednesday, June 26, 9:30 a.m.–2:30 p.m.
Expo snack break 11–11:30 a.m.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ISTE研討會,而這篇的重點就要邀請你跟著我參加明年的ISTE20(不要再說不揪了😅😅😅 )

會想要用文字紀錄下這些快要成為common sense的東西是因為:我發現——如果你想要好好享受這場國際研討會帶給你的教學靈感、新知刺激和社群連結,前提是你要想辦法克服巨量資訊帶來的轟炸和負荷,而這需要一點經驗和學費(過去繳的入場費,其實就是學費XD)

在ISTE就是日復一日的聽英文、講英文、用英文思考、用英文分享

我今年大概是二月買機票、三月開始規劃我要參加的sessions,四月的時候確認整趟美國行的行程(這次會走美東,最令人興奮就是七月第一週會待在boston),本來以為提早準備後面就可以輕鬆了,沒想到五月失心瘋投稿了young educator ignite,然後居然上了!所以從五月底到出國前又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一個5分鐘的英文短講(一頁講15秒,總共有20頁投影片)

(打星號)How to create a maker-mindset classroom culture and pass it on?

帶著去年的經驗加上今年有提早開始準備,在這裡整理幾個參加ISTE前很重要的心態和準備,希望可以幫助到在觀望不敢行動的台灣教育工作者!

對惹,去年的可以看這幾篇(只有兩篇><去年回來之後就去上班了,每天不停在無界蓋教室的結果就是只生出了兩篇sad)

I. 國際學習 — 當你走出去,世界才會走進來🚶‍♀️

I-1.國際移動力

放眼望去,ISTE幾乎是沒有亞洲臉孔的。過去三四年,我一直都潛水在各大edtech文章底下,無論是默默看著conferences的record還是專注研究twitter上的照片,無不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多瞭解edtech一點,多去瞭解不同文化下,科技教育的模樣,以及反思台灣的科技教育可以有哪些創新的可能。

這是去年參加ISTE之後,我紀錄的一段話:

我記得有些同桌的老師,有些看起來像特務、有些看起來像喜劇演員、有些看起來像科技宅、有些看起來是流氓,他們身上有刺青、帶著鼻環,燙大捲或是理光頭,什麼人都有。

對啊,老師也是人,我遇到的老師人都很好,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英文不是母語,都會放慢速度和我說話,都會幫我注意有沒有要討論的東西我沒聽清楚,都會尊重、而且一視同人,常常被他們的貼心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當我真的從螢幕走到現場時,我慢慢能夠瞭解文化差異,實際聆聽我所使用的教具廠商或是超大咖偶像級老師在設計課程時的想法,不需要再猜想別人是怎麼做到的。而我也更加體悟到,當我走出去時,別人才會更瞭解台灣,才能做到真正在教育上的文化交流。

I-2.Preconference premium content 會前優質內容

這裡要談的是在研討會前2天的premium的課程。去年我花了150美加購了,內容會是一些長時間的workshop(每場大概是2~3hr),主題設定上也是比較艱澀或是有趣/瘋狂的。一年一次出國學習,當然咬著牙也要花下去這一筆,今年不知道為什麼變的比較便宜,只花了99美加購。

兩天的加購課程,一樣可以選自己有興趣的session來參加。今天我選了有關 Scratch+microbit互動整合、Makerspace裡的內容設計、與教師成長有關的培訓方法、全球設計挑戰的小型hackerthon。最有趣的是週日早上會和一群老師一起在費城街頭參加creative food tour,光聽名字就覺得超級酷!

II.減法原則 — 走進去前就要擬定計畫📅

在ISTE這樣的場合,每一個presenter和session的品質都超乎想像,內容也是包山包海。掌握session是相對簡單的,若你想要深入瞭解在科技教育上服務的廠商(也就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教案、教具來源),那必須要好好花時間探索Expo Center(攤商區),這樣的投資其實會產生很大的附加價值。為什麼呢? 在參展商的攤位,你可以找到一些很棒的swag和其他寶貴資源(像是「還沒上市的產品」、「已經印好的整本教案」、「可愛的周邊紀念品」)。 展場區總共只開放了兩天半,如果全把時間花在聽sessions會超級可惜,這裡我整理了我的一些做法。

廠商會把它最近主打的計畫做成一些有趣的互動

II-1.時間規劃

2+3天的活動,幾千場演講,不用想就知道根本就「玩不完」,如果你追求是把他們全部都看完,那其實就會兩頭空。我自己的時間規劃是這樣:

6/22-23 premium專業課程:排好排滿就對了,幾乎都可以在每個時段選到自己想上的
6/23 晚上:開幕opening keynote
6/24-26
-每天選一場BYOD或是BYODex(個人覺得CP值最高,通常都有實際操作性,也能實際與人互動)
-排3小時逛攤位(每天規劃去不同區)
-排1小時逛playground(每天本來就會是不同主題,像是STEAM/edtech/creativity或是一些大廠像google for education)
-其他的時間如果有遇上我本來鎖定的內容(我會先把它設定成我的favorite),那我就會把時間花在lecture/meeting/multi presentation上

II-2.深入互動

如果去之前有認真做功課,大概就知道那些場合有機會和偶像級人物對話。像是去年我就鎖定尋找我的偶像Colleen和Jieqi,廠商部分希望能和Seesaw/Classdojo/Cospaces/Chibitornics/littlebit/Ozobot/Makey Makey深入互動,有機會洽談到合作是最棒的!我知道在台灣有非常多老師使用這些 Edtech 產品,有時我們有非常好的點子,卻把這些內容限縮在自己的社群裡,非常可惜。

記得去年在最後一天的session,我特別參加一場「Light Up the Room With Paper Circuits」,這場是由Jie, Natalie Freed 和Colleen共同主持的Interactive lecture,主題是跟Chibitronics有關。有追蹤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非常愛紙電路,這認為這是一個很有魔力的媒材。

而這張合照幫助我不少,回台灣之後我還是有持續和他們聯絡,雖然大家都在不同地方,但教育好像很容易的能把大家都湊在一起。(Natalie和Colleen在Texas,Jie在日本而我在台灣)

左起 Natalie Freed Jie, 我, Colleen

III. 搭配食用—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步調🕺🏿

在ISTE研討會裡,我幾乎每一刻都是在學習的,而長時間這樣的興奮,其實一下子就累了,去年面臨這樣的問題後,今年我重新調整了學習步調。除了上述曾說到的expo center,ISTE的Sessions不只有演講/工作坊,還有其他19種類的活動形式,一起來看看吧!

  1. 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BYODex:需要事先登記,會需要使用到自己的裝置。BYOD一次60分鐘而BYODex一次是90分鐘。
  2. Ignites: 5分鐘20張投影片高強度刺激,通常是很激勵人心的演講風格
  3. Interactive lecture: 互動性質高的演講
  4. Featured speakers: ISTE選的一些特色講者
  5. Learning academy: 讓自己沉浸於整天的學習,包括一系列關於熱門話題的實踐、課程整合、會議。需要預先登記和額外費用。
  6. Learning stage: 與ISTE書籍作者會面,與ISTE認證教育工作者交流,了解ISTE U,快速了解關鍵edtech主題以及NASA STEM創新實驗室。
  7. Lecture: 純演講
  8. Meeting: 針對一個議題進行討論
  9. Multi-presentation: 很多人輪流上去演講
  10. Off-site special event: 贊助商或其他廠商舉辦的特殊活動
  11. Panel: 聽取一個到兩個專家討論一個議題
  12. Playground: 以主題作為劃分,像是到一個遊戲場一樣
  13. Poster: 海報展
  14. Research paper: 研究論文
  15. Social event: 社群活動(ISTE 有很多PLN社群)
  16. Snapshot: 兩個人個講半小時
  17. Sponsor activity: 贊助商的活動
  18. Workshop: 工作坊形式(實作為主)

IV. 使用者付費—現在就開始存錢💸

Basic registration package (CREG) $425.00 Premium registration upgrade (PREG) $99.00 Basic Membership (STD) $125.00

不多不少,今年我大概付了$649這麼多美金的學費,折合台幣差不多20000,是說真的不便宜,大家記得準備開始存錢了!

如果真得覺得很貴,或許可以試試看申請scholarship,不過我今年失敗了,明年會再努力看看。

V. 來看看我選的課和活動💻

為下一篇來撲梗囉~

我和 Bûn-Him的schedule

密密麻麻的行程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的功課,也是希望自己到現場時不要被創新科技教育衝昏了頭XD下一篇,希望能就我們選的一些session,做一些整理和預習。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最多可以拍50下)、留言、分享。如果你對於我們要去ISTE感興趣,歡迎追蹤FB活動專頁,在那裡可以發漏到我們在會場中為大家帶回第一手熱騰騰的資訊唷!

--

--

紫芋粥
zuo-si-wen-xiang

科技教育工作者,喜歡和學生互相學習,認為課程是從學習空間裡長出來的。 #Taiwan #Educator #FutureClass #Maker #Techspace #Makerspaceforkid #STEAM #Librarian #EdTech #SouthEastAsia #Trav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