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放下.自在

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 HKEJ
4 min readNov 29, 2019

--

我如是觀│思泯

人生無非是想「自在」,但要自在得先「放下」,而放下得要有「看破」的智慧。

香港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金庸)先生於去年逝世後在公眾弔唁時所送贈的紀念冊上,題有「看破、放下、自在」這6個字,據說亦是金庸一向放在枱頭的座右銘。

以安忍走過難關

當人活到一把年紀,多多少少對世情都會有點看透,塵世間的變幻無常,身而為人沒太可能從未領教過的,否則定必給標籤為不食人間煙火的幸福外星人了!雖然,這種「看透」也許只是霎時間對人生之感慨,就如楊慎所嘆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在滾滾紅塵裏,人生的短促使得所有的際遇轉頭皆已成空,因而產生一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胸懷。雖然這遠不及佛家所指那種「了悟」的境界,但亦並非完全不理解世情之虛無。然而,這類詩詞的意境確是豁達超然,但古今多少吟詠之人真能放下,心無罣礙呢?即如歸去田園的陶淵明,或深明佛理的蘇東坡,這些均為一時才雋,但若非遇上不可逆的挫折,能如此淡泊世情嗎?我想,若金庸先生已能全然放下,那亦用不着放在枱頭,印在唁冊!可見,看破不易,放下更難。

佛門既要普度眾生,但大智賢者尚難參透放下,那麼平凡之人豈非與佛無緣,今生不得自在?梅姐現年50多歲,只有普通教育水平,出生於佛教家庭,家人全是佛教徒。

除工作外,每天誦經,上佛堂及做義工,全是梅姐生活的一部分。她早年患上直腸癌,接受手術及化療後,一直靠人工造口來排泄。她10多年來都是如此帶病生活,但近年病情惡化,不能正常進食,需要長住醫院。然而,她仍每天念經不斷!

梅姐回顧自己一生說,她都是以安忍走過所有難關,對於如此糟透的人生際遇,亦從不太過執着或自怨自艾。她這份「豁達」的態度及精神,竟來自堅持不停地誦念「南無阿彌陀佛」6個字!她相信只要能念到一心不亂,死後便可往生淨土。梅姐的做法看似十分兒戲,但事實上此乃佛家「斷念」的法門之一!佛教淨土宗視為重典之一的《佛說阿彌陀經》確有如此闡述。

佛家開悟從「看破」入手,多多少少得有些慧根,有些識見,有些歷練!從不斷的思維辯證當中,達至了悟之境界。但一般普羅大眾難有如此智力,像梅姐般的豈非一生難以放下,不得自在?

事實上,心苦在於執着所念,若能斷念,令其不起,自可放下!佛家的寶典《金剛經》,大經別名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乃唐玄奘譯版,也在於其經義「能斷」如金剛般硬的執念!故此,一心念佛,若念至能斷外緣,心自不為外境所牽制,亦能得自在。這跟日本禪門曹洞宗的始祖道元禪師所提倡的「只管打坐」,只要打坐打到身心世界都蕩然無存,則有着異曲同工之效!

要自在得先放下

正如金庸筆下的座右銘,人生無非是想「自在」,但要自在得先「放下」,而放下得要有「看破」的智慧!聖嚴法師也曾說:「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若自問沒甚智慧,不妨如梅姐般只管念佛,只要修得一念不起,雖或未至於大徹大悟,但亦能稍稍放下,片刻自在也好!

撰文:思泯

在滾滾紅塵裏, 人生的短促使得所有的際遇轉頭皆已成空。

拍手(Clap)讓我們知道你看過/喜歡這篇文章吧 : )
原文載於2019年11月29日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