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一幅畫,曾經讓你掉進去?|
前陣子跟友人去逛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繞了一圈,最後來到盧梭的畫前。「我滿喜歡盧梭的,他的作品顏色很細膩」友人說。
「對他不算熟,不過他的畫很有繪本感這點我倒是很喜歡。」
友人接著告訴我,盧梭對於畢卡索有很大的啟發,然後推薦我看日本作家原田舞葉的《畫布下的樂園》,可以更了解盧梭。這本書不看則已,一看就無法停止,而且整個人沈浸在書裡,搭地鐵的時候還差點忘記下車。
出遊的漫長高速公路上,把整本書一口氣看完了。讀完之後,何止是更了解盧梭,是根本愛上他,隔天立刻奔往國家藝廊再看一次他的作品。
藝術家對於美的追求、藝術的創新抱持著的熱情,讓我深受感動;盧梭即使沒錢吃飯還是要不停地把腦中的畫面畫出來、畢卡索從藍色時期到創作出〈亞維儂的少女〉期間那種幾近偏執也要創新的心情,邊看都邊起雞皮疙瘩。
越了解這些藝術家,越覺得自己對藝術的認知簡直連略知皮毛的程度都不到。這個許多人認為的現代藝術黃金時期,作者將它描繪得就有如所有熱愛那個年代的人們心中所想象的一般,就像在看伍迪艾倫《午夜巴黎》時,彷彿你也走進了巴黎的藝術沙龍,跟畢卡索、海明威和費茲傑羅對話。
令人唏噓的是,在《午夜巴黎》裡,藝術沙龍已經不是在畢卡索蒙馬特的小工作室舉行,盧梭也早就已經逝去了,而他終究等不到世人對他的認可。
盧梭的畫確實把人吸進去。書裡說,明明看起來就是畫出來的森林,連畫家自己在畫的時候都快被吸進去,非把窗戶打開透氣不可。
不過早在盧梭之前,我已經掉到其他的畫裡過。第一次去巴黎的奧塞美術館時,本來是為了梵谷和米勒,結果當我看到羅德列克的 <Le Lit(The Bed)>,不知道為什麼就掉進去了(大概是因為很愛睡覺吧)。
Anyway,有機會到倫敦的國家藝廊,除了梵谷、莫內這些必看名畫,也來看一下盧梭的〈Suprised!〉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