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潔
偽學術 | weixuesu
14 min readJan 26, 2022

--

〖認真聽〗 #靈異照片大解密! | 降神術與科學之間的曖昧 | #從體內流出的心靈物質 | 19世紀心靈主義與鬼魂溝通 | 科學認識論的障礙 | 物理化的通靈現象 | 作為靈魂實體的『外質』// 李長潔 📸👻

.

.
在亂看Youtube影片時,看到一個小時候在《#寰宇搜奇》之類的奇怪書籍中,見到的靈異照片。照片的內容描繪19世紀通靈術流行,其中有一種照片蠻驚人,面無表情的靈媒從身體的孔洞中流出白色的物質,如液體、雲霧,甚至有陌生人的面孔。
.
隨手查了一下這些照片的由來脈絡與社會背景,居然拉出一整個近代的 #科學史 與 #思想史!
.
當然,我無法認真講科學,但就來看看這種「#精神攝影」背後,由現代科學、心理學、攝影技術、科學哲學、降靈術、靈媒所集合起來的一整個奇妙的時代氛圍。你看到的其實不是鬼,你看到的,是科學!
.
📌 #今天的內容有
.
▶腦洞大開靈異照片
▶心靈現象物質化
▶世紀末的科學大發展
▶人心的科學探索
▶亞當斯密的同情與心靈改革
▶19世紀的心靈主義(唯靈論)
▶降靈術的興起
▶以觀眾為主的超自然崇拜
▶從體內流出的奇怪心靈物質
▶靈體的可視化
▶科學認識論的障礙
▶我們仍然活在外質包圍的世界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yvczvwf0a190817unxio5fa/platforms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li0eHTTBxnBNStoCE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Qgxv9GnEVKOSVgmcbCWLv?si=Z0G4pBNHQ1OeN4GrxQAx7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jp/podcast/%E8%AA%8D%E7%9C%9F%E8%81%BD-%E9%9D%88%E7%95%B0%E7%85%A7%E7%89%87%E5%A4%A7%E8%A7%A3%E5%AF%86-%E9%99%8D%E7%A5%9E%E8%A1%93%E8%88%87%E7%A7%91%E5%AD%B8%E4%B9%8B%E9%96%93%E7%9A%84%E6%9B%96%E6%98%A7-%E5%BE%9E%E9%AB%94%E5%85%A7%E6%B5%81%E5%87%BA%E7%9A%84%E5%BF%83%E9%9D%88%E7%89%A9%E8%B3%AA-19%E4%B8%96%E7%B4%80%E5%BF%83%E9%9D%88%E4%B8%BB%E7%BE%A9%E8%88%87%E9%AC%BC%E9%AD%82%E6%BA%9D%E9%80%9A-%E7%A7%91%E5%AD%B8%E8%AA%8D%E8%AD%98%E8%AB%96%E7%9A%84%E9%9A%9C%E7%A4%99/id1516956557?i=1000549039409
.
📣#FB 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954591361395146/
.
\\\\\ 完整論述 \\\\\
.
■ #科學裡的降靈術
.
19世紀末,古典科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物理科學領域,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統一了聲學、光學、磁學和熱學,有效地支配著小到超顯微粒子、大到宇宙天體的物理世界。在生命科學領域,以細胞學說和生物進化論為基礎,統一了生物學的諸分支,乃至確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中心位置。
.
在這個「世紀末」(fin de siècle)裡,自然科學的各個門類均相繼成熟起來,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完整的自然知識體系。
.
與之同時,「人」的科學也發展起來。學者們開始試圖運用「比較科學」的觀點,解釋「人」的構成,其中以心理學(精神分析)的發展最鮮明。學者們開始提出某種精神化物的假設,做為具體研究人的依賴,例如19世紀發展出來的「意識形態」論,便是將人的意念獨立出來成為某種可以操作的對象。
.
現代科學與心理學蓬勃發展之際,眼見科學與技術力的鼎盛、人文與理性主義狂歡,但是,人們卻開始尋求一種對「靈異現象」的探索。如同我們之前談榮格的鬧鬼論述(見《附身》、《幽靈、死亡、夢境》),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科學家們)帶著某種天真的浪漫,浪漫地用望遠鏡觀察天體,浪漫地運用電獲得娛樂,浪漫地用科學裝置(通靈板)與靈魂溝通,用攝影術記錄下靈魂的形態。
.
對,沒錯,這個時候的人們認為,科學可以取代傳統宗教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而終將可以獲得科學性的解釋。
.
▓ #世紀末的時代氛圍—心靈主義
.
上述科學背景之外,還有另一個理由,讓這個世紀末充滿神祕的氣息,那就是心靈主義。我們先提一個大家都一定認識的思想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亞當斯密寫了兩本經典之作,一本是探討「自利」的《國富論》,與伸張「同情」(sympathy)的《道德情操論》。
.
在《道德情操論》中,他問道:「為什麼一個自私的人,在本性上還是會堅持某些節操,並認定旁人的快樂對他是重要的?」,他主張「同情」就是感受他人的苦痛的能力,就是這節操的一種。而把持這樣的情操,會使我們在經濟理性的自利中,獲得拉扯平衡。這樣的描繪,反映了十九世紀對人類情感的關注。
.
有趣的是,在《道德情操論》中亞當斯密所論述的「同情」論述,在美國形成了19世紀的一種心靈主義,心靈主義試圖將同情轉化為社會實踐,每個人無論是活著還是死去,都處於情感的聯繫中,通過這些同情紐帶的積極傳播,一個新的、和諧的社會將會出現。其中一個心靈主義的奇怪例子,就是運用了神秘學和生理學的記錄,形成一種身體與心靈得以改革的展示(Rox, 2003)。
.
▓ #心靈主義的宗教運動—降靈術
.
而心靈主義產生出一類新興的宗教,其是一種自由主義、不墨守成規的價值觀和跟死人聊天的混合體。在1848年的冬天,由兩位美國小女孩「福克斯姊妹」(The Fox sisters)所引起。兩位女孩會在半夜時聽到屋內發出詭異的聲響,後來,女孩甚至可以與「#靈魂溝通」(spirit communication),她們編就了一套類似摩斯電碼的方式,來跟鬼魂交流。她們說家裡的鬼魂是被謀殺的,隨即人們便在她們家地下室挖出一具屍體。
.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引來越來越多人的「參觀」。號稱「現代心靈主義的施洗約翰」戴維斯(Andrew Jackson Davis)邀請福克斯姊妹到紐約,一同發展降靈術思想。使他的地位從默默無聞的先知,提升為公認的群眾運動領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相信生死溝通的可能性,重新看待靈魂,一起拒絕加爾文主義的預定論,並接受19世紀中葉的改革思想樂觀主義(#廢除奴隸制度、#婦女解放活動、#禁酒運動)。
.
與他們的傳統基督教等不同,接受心靈主義的美國人相信,他們可以參與自己的救贖,與那些已經通過直接與靈交流,提供對自己最終命運的洞察力。福克斯姊妹的謊言,直至晚年才被他們自己接露,是一場詐騙(Weisberg, 2009)。
.
我們可以借用Max Weber的「崇拜」(cult)概念來理解,崇拜會發展成鬆散的「教派」,而崇拜本身則分成三大類「以觀眾為主的崇拜」、「以吸引顧客為主的崇拜」、「崇拜運動」。其中「以觀眾為主的崇拜」組織性最低,泛指各種零星的事件、個人演講、各種秘術、神秘文本的流通,群眾會跟隨著主要人物,像是UFO協會,或是我們這裡說的通靈術、靈媒、精神攝影(陳家倫,2004)。如果強大一點,就會發展成對崇拜物或事件的「消費」,也有可能會發展成更大的「崇拜運動」,後來美國的靈性運動,或可說是19世紀末心靈主義的後期表現。
.
■ #降靈術裡的科學
.
所以,在這場心靈主義與科學新興的浪潮中,許多科學家也相信自己可以掌握個體與靈魂之間的關係。例如化學家Robert Hare(1855)的《精神顯現的實驗性調查》,他的一個實驗利用了木板和彈簧擺輪,這個實驗就是一場桌子裝置的運動,靈體在其中引導指標指示輪子上的字母。
.
如同前述,這些科學家在浪漫自由的科學發展時期,運用著自己的實驗精神與科學方法,觸探的他們深信的看不見的事物與領域(但說實在的,現在不也是這樣嗎,只是在世界大戰後,國家軍事權力體系將「科學」收編於制度管理之中,個人的「興趣」就被整體「發展」所取代)。
.
另外一些更「科學」的科學家,對靈魂不感興趣,而是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物理學、化學、認知學與生理學的基礎上,想要直接「發現」某種不可見之物的物化現象,於是著手這種物質的討論與研究。法國生理學家 Charles Robert Richet(1913 年,以過敏研究獲得諾貝爾獎)為這個現象創造了一個字詞:「外質」(ectoplasm)。
.
▓ #甚麼是外質
.
在電影《#康乃狄克鬼屋事件》(The Haunting in Connecticut),主角男孩在地下室房間中,因為通靈而吐出的奇怪物質,就是這段通靈歷史中所記載的「外質」,既然電影都以此景象做為「象徵」了,代表對於西方世界而言,這應該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共同記憶。
.
Richet認為,這是一種在降靈會上從靈媒體內釋放出來的不明物質,也稱為『#精神質』或『#電質』(#teleplasms)。由此形成精神形像或物體的現象,稱為靈魂介質的物質化現象(materialising the medium)(Brain, 2013)。外質本來是描述單細胞生物中細胞質液體。
.
Richet描述,外質是心靈與物理相互作用出來的結果,難以「捕捉」,有時候如氣體雲霧,有時候會更物化為膠狀的黏稠物,大量排出時,則最終結合成「織布」的狀態,甚至該物質是可以移動的,會在靈媒的週遭飄移爬行。最後,外質又會重新被靈媒吸收回體內,完成整個通靈過程。
.
大部分的靈媒,會在封閉的降靈術後提供外質給科學家,他們在去檢視這些「織布」上的化學成分,當然,很多時候是失敗的,當時對於元素與分子等的認識是有限的。
.
■ #掌握可視化—攝影史中的幽靈
.
將自然現象可視化與觀察,是科學分析的基本條件。無論是透過望遠鏡觀看星體,或是建立數據的模擬模型,總之就是要「看到」。科學家們當然也想觀察外質。因為靈媒通靈的封閉性,所以,攝影術的發明開啟了一個非常科學又新穎的可能性。
.
Helen Duncan(1898-1956)是一位靈媒,他的生卒大約就是整個人們對「#外質」探索的時間。目前你還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許多關於她的攝影相片。而有名的她,人生的許多時候,都在『#靈櫃』(spirit cabinet)裡閃耀著招魂術。科學家、攝影師、心理學家圍繞著他進行研究,並且拍攝出一系列的外質流出體內的照片。
.
這樣的現象,伴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在攝影術發明初期,一般大眾尚無法理解照相的原理,對於影像成像充滿遐想。人們覺得透過攝影術中光的作用,可以捕捉到人體肉眼觀察不到的事物。例如靈魂。人們迷戀、凝視著相片裡,那些奇異恐怖的景象,並在精神分析剛開始發展時,與心靈、靈魂混合成一種廣泛流行的科學認識論上的誤識。
.
▓ #詩意的認識論障礙
.
其實這眾多的混合現象,反應出的是此時期科學發展的精神障礙,也見到很多案例證明,這是靈媒詐欺大眾以謀得利益的攝影術把戲,像是運用棉布、紗布製成的白色流體,以虛構出靈質的模樣。
.
法國哲學家Gaston Bachelard 描述了這種科學發展時期的「#認識論障礙」(obstacle épistémologique),很有趣地反映在各種超自然現象上。他在1938年出版的《#科學精神的形成》中勾畫了導致「前科學」與「科學」之間「斷裂」的種種「認識論的障礙」。他所謂的「障礙」,是指認識行為出現的「緩慢」和「紊亂」。
.
他具體區分了「障礙」的多種表現形式,比如簡單而粗糙的歸納法、言詞的障礙、單一的和實用的認識論、心靈主義等等。很有趣啦,這些靈異照片,從「認識論障礙」的角度來看,一很天真地科學嘗試過程,充滿理性的科學哲學生活與富於感性的詩意生活(Smith, 2016)。
.
▓ #數位攝影時代的外質
.
講這麼多,其實從場靈異照片的回顧探索中,令我想到一些事情。在19世紀的荒謬的科學障礙中,攝影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個技術被賦予了「客觀」「紀錄」的功能,當時的人們假定了影像的真實性與在場性。不過終究是一場詩意的障礙。
.
但到了數位時代的今天,攝影仍然是我們了解世界的重要且唯一途徑。攝影是一門令人驚嘆的藝術,具有講真話的能力,並且反芻現實的客觀角度,記錄事件的在場。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可以對圖像進行處理,而且很難分辨出什麼是真實的真相,攝影正在失去分辨真相的能力,觀眾「將無法分辨真假」。
.
攝影師使用技術和主觀性來創造最佳觀看,我們或許還是跟150年前的吃瓜群眾一樣,見到的只是部分真相,甚至是假象。後真相時代,我們是否依然活在「外質」所包覆的靈幻世界當中?

|

🗂 #參考文獻
.
1. 陳家倫. (2004). 自我宗教的興起: 以新時代靈性觀為例= The Rise of Self Religion: The New Age Spirituality in Modern Society. 世界宗教學刊= Journal of World Religions, (3), 137-170.

2. 王曙光. (2004). 论经济学的道德中性与经济学家的道德关怀——亚当· 斯密《 道德情操论》 和 “斯密悖论”. 学术月刊, (11), 39-45.

3. Cox, R. S. (2003). Body and soul: A sympathetic history of American Spiritualism.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4. Weisberg, B. (2009). Talking to the dead: Kate and Maggie Fox and the rise of spiritualism. Zondervan.

5. Hare, R. (1855).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pirit Manifestations: Demonstrating the Existence of Spirits and Their Communion with Mortals. Doctrine of the Spirit World Respecting Heaven, Hell, Morality, and God. Also, the Influence of Scripture on the Morals of Christians. Partridge & Brittan.

6. Brain, R. M. (2013). Materialising the Medium: Ectoplasm and the Quest for Supra-Normal Biology in Fin-de-Siècle Science and Art. In Vibratory modernism (pp. 115-144).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7. Smith, R. C. (2016). Gaston Bachelard, Revised and Updated: Philosopher of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Suny Press.

8. BATCHEN, G. (1999). Over exposed: essays o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New York; New Press Ectoplasm: photography in the digital age.

--

--

李長潔
偽學術 | weixuesu

偽學術臉書專頁創辦人、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口傳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通傳智庫顧問、CIDI Lab 執行長。專長是自己有興趣的文化研究。FB請查「偽學術」,IG、Youtube、podcast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