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4o 當隨身翻譯助理。日本旅遊翻譯實戰四階段

Jeff Hsiao
傑夫大書桌
Published in
Jun 10, 2024

上週陪家人出去玩、剛從北海道回來。這次把 ChatGPT 當作主要的翻譯工具 ,整體來說還是感受到旅行更方便,以及作為一個想更會講日文一點的人,逐步建立成就感的過程。

先說 ChatGPT 對比所有翻譯 app 最大的好處,是全面開放而且可以完全客製,所以也是在 9 天的旅程中依照遇到的問題,逐步訓練、跟 AI 一起摸索出合作模式。大概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一、理解資訊(日翻華)

二、傳達意思(華翻日)

三、更道地(加上使用情境)

四、從已知到未知

不過學習體驗可能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所以先講一下我個人的狀態:
日文程度:可能約 2 歲日本兒童,50 音可以很有把握地唸出 40 個左右 XD
學習經歷:僅有 Duolingo 日文持續學習 136 天
喜歡的旅遊方式:總希望盡可能用當地語言對話交流,會感覺更融入一點。

第一階段:理解資訊(日翻華)

一到達日本,總是要開始看懂交通指示、餐廳菜單。所以第一步就是拍照給 ChatGPT,然後請他翻譯成華語。這個階段其實用 google 翻譯的拍照功能也做得到,甚至 google 的速度會更快一點。但我還是繼續用 ChatGPT,因為如果可以繼續再追問。例如:「我想要吃當地產的食物」或是「這家店的招牌菜」,ChatGPT 可以直接建議。

一個加速的小技巧是,因為每次拍照後都要給指令「請幫我翻譯成中文」太麻煩了,所以後來就直接下了個指令:

「只要我傳任何的照片給你,幫我把照片上的日文全翻譯成中文」。

第一階段:理解資訊

第二階段:傳達意思(華翻日)

這次出發前立了一些小目標。例如:不要只用「これ、これ」的方式點餐,要盡可能使用完整的句子。或是要點「1個」的時候不只是用「いち」,而是用更符合情境的「ひとつ」。

所以就在一些準備對話前的情境,先請 ChatGPT 幫我翻譯好我要講的句子。但是,因為我的程度還太嫩,ChatGPT 給我的日文句子裡當有漢字出現的時候,我也不會唸。所以我又跟他建立一個默契:

「當我輸入一串中文字,請你給我日文一般寫法、羅馬拼音寫法」

這樣我看不懂的字,就可以讀羅馬拼音。

第二階段。為了能唸出來,請 chatGPT 把羅馬拼音寫給我

第三階段:更道地(加上使用情境)

雖然臺灣人從小就會講「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只帶這句走遍全日本也不是問題。但又很想知道在不同情境下,能不能用不同的句子來表達「謝謝」。所以我跟 ChatGPT 更新約定,加上:

「我會在()括號內加上使用的情境」

請他依照情境給我日文用法。

例如:謝謝(在餐廳吃飽飯感謝店員),ChatGPT 給我的答案就變成:

日文: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
羅馬拼音:Gochisousama deshita.

到這個階段,其實已經遠遠超越傳統翻譯軟體,以及語言工具書的能力所及了。因為你會得到更靈活、更符合情境的建議。就像小時候學英文,老師總要花力氣來解釋 look、see、watch 為何都是「看」,但彼此不一樣。差別就是「情境」,而 ChatGPT 讀得懂這個情境,學習的效果跟效率整個大提升!

又例如:在日本有很多時候要用信用卡結帳,當然其實可以直接說「カード」,店員就知道了。或是語言書上會教的是完整句子:「カードでいいですか?」

但我發現店員總是會回我「カードで」,讓我回想起「で」在我 duolingo 的學習路上,還真的是常常接在一些名詞後面,作為「使用什麼什麼」的意思。

但為了避免出糗,所以還是先問 ChatGPT:「可以說「カードで」嗎?」

得到的回答是:是的,「カードで」也是一種簡短且日常的表達方式,店員會理解您的意思。這樣說更加簡潔直接。

這正好就是我要的「講日本人會講的話」的感覺,所以我又更新了指令:

「當我輸入一串中文字,並且在掛號()內敘述情境時,除了原本我要求的回答外,另外給我幾個「日本人日常口語的用法」,但如果沒有適合的用法,你可以忽略這一段指令,只要按照原本的指令回答即可。」

第四階段:從已知到未知

用 ChatGPT 學習語言的過程,其實就很像是我們從小到大學講話。先慢慢建立已知,等到數量夠大之後,再中找到規則或例外。比起背單字、背文法,這是一個相對自然、有機的路徑。

例如,我就可以開始問:「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什麼什麼で」的類似用法,讓日文講起來更口語?」

或是像我本來知道「ひとつ」可以表示「1個」,但很怕在不同情況下用錯,所以就直接開問:「請列給我在日本餐廳用餐時,常見的幾種物品要用的「量詞」。並且列給我數量+量詞的用法」。這樣就可以只花多一點點精力,又把新的東西學起來。

當然也有嘗試一些語言之外的用法,像是同行的岳父一直想知道某一棵樹的名字,但又沒有指示牌。於是我拍了一張樹的照片,補充說「這是我在日本北海道常看到的樹,他叫什麼名字?」,馬上也得到正確的名稱和樹的相關知識。

-

這樣使用下來,很深的體悟是,ChatGPT 讓我們從「學習工具怎麼使用」,變成「讓工具學習我想怎麼用」,人和工具的主被動關係已經易位,前提是我們要能「說得出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且透過溝通、舉例、修正,跟工具一起「合作」來達成目的。

至於小缺點還是有的。例如最新的語音輸入我在這趟就很少用,因為還是不太能克服在店員面前跟自己的手機講話的這種尷尬感。或是 ChatGPT 翻譯速度,大概要 5 秒左右才會給答案,其實比 google 翻譯還慢。

不過這些都只是小問題,以這個推陳出新的速度,應該年底再去日本的時候,都早已經被克服了。

--

--

Jeff Hsiao
傑夫大書桌

傑夫蕭,視覺年齡比實際大8歲。一路在臺灣吧做過商品經理、IP製作人、兒童品牌,現在是行銷總監。每天努力把品牌變好、變現、變出新花樣。不想要未來後悔,所以偶爾會寫一些希望大家能關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