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書的風格差異: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辯證

蛇龜小姐 Miss slowly
有時媽媽,總是自己
6 min readOct 22, 2019

身為一個幼兒的母親,家裡有幾本教養書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到了某些時候,大部分的媽媽會因為稍微掌握孩子的脾氣、自己的底線和家庭節奏與環境因素等方向而逐漸放下教養書,因為大家已經比較知道如何當一個讓自己過得去的媽媽。相形之下我就是一個比較奇怪的媽媽,說是照書養嗎?其實沒有,說是為了找安心嗎?也不完全是,我只是在閱讀各家門派的育兒書時,隱約找到一項想研究的議題,然後就一直鑽了下去。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養上的收穫當然有一點,但那些歡兒瘋母的時刻也從沒少過,每到了那種逼瘋小孩也被小孩逼瘋的時候,我就會想到,假設不同教養門派的小孩在我面前,他們各自的反應會是什麼?典型教養書就像教科書一樣,教的都是大人怎麼做,但極少看到小孩的回應與反饋,例如黃瑽寧這本大量曝光的新書《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

記得在兒子的嬰兒時期,其實我是時常翻閱黃醫師的書的,他的上一本帶有較濃厚傳統醫學性質的育兒書,基本上是我在小孩感冒發燒流鼻涕撞到頭、生長曲線不理想、準備副食品或是如何回應孩子的各種生理需求時的浮木,遇到狀況先確認小孩情況,接著翻書。於是我在兒子第一次在半夜燒到滾燙的四十度時,能夠冷靜的分析、思考,同時說服老公不要衝急診的等待天亮;在兒子因為莫名原因連燒好幾天時,能夠和醫生稍微討論一下各種可能性,在小孩一歲以前,因為他的上本書,幫我們度過了許多慌張的第一次。於是幾年後他出了新書:一本建構於科學實證基礎的教養書,我在看到的時候當然也沒什麼疑慮的下單了。

《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這本書的確運用了黃醫師本人的醫療背景,佐以他的看診經驗和為人父母的體驗,在書中展示了目前當紅的教養流派「正向教養」,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轉譯了執行的目的和手法,讓無所適從的父母可以按步驟執行,省下許多心亂如麻的片段,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知為何的開始皺起眉頭,甚至在某些片段感到強烈的不適感。

例如書裡提到的一些看似沒有問題的詞彙:駕馭、報答;例如在提到養育孩子需要更多人手時告訴讀者:「這筆該花的錢一定要花,拜託不要省。」等等,這些都讓我覺得蠻不舒服的,更讓我察覺到一個讀這種教養書會讓人很有動力但永遠處在做不到的挫敗感的理由是什麼:我們無法像他一樣成為孩子眼中全能的存在,我們會累、會生氣(而且很常)然後總是被現實(尤其是金錢)和總被別人踩在腳底的自尊心給打敗。

或許醫師們已經習慣在都會圈生活、習慣自己活在社經地位不錯的環境、習慣他的太太全職照顧孩子而自己每天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不多但自我感覺很優質的這些事情了。可是對一般的家庭來說,經濟問題時常就是最大的議題,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餘裕。而願意全職帶養孩子的照護者每個人個性也都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因為生了孩子就變得熱情活潑而且溫柔又理性。更重要的,並不是每個父母都能像醫師一樣聰明又有餘裕。

而在醫生的序裡(如上圖)從他認為每個孩子的需求都是一樣的這件事情來推論,或許他也認為每個大人的需求也都是一樣的,以生物學的角度或許如此,但實際上這是一個抽真空的狀態,因為我們假設了某一種教養方式對人類有極大的益處,於是忽略了個體間的差異,而要所有人都遵守同樣的規則,說實話這實在已經違背了他在使用這些資料時的歸納邏輯,而只呈現了因果關係。

這種以科學基調為寫作基礎的教養派,如果拿來和盧駿逸寫的《懶得教這麼辦》相比,就更能顯現兩者之間的風格差異了。

《懶得教,這麼辦》這本書就如他所宣稱的那樣,是非典型教養書,這是一個自己帶養孩子的獨立教育工作者所寫的書,他和伴侶都是體制外的教育者,而孩子也是24小時的跟他們相處在一起,但這個小孩四歲就有自己的二手平板,兩個照顧者為了偷一點自己的時間,雖然知道不好但也有過不積極阻止小孩看電視的時光;他們的信念不是正向教養與成長型思維,而是讓小孩有機會練習並承擔後果的「合作式教育」。 我常在書裡看到自己心裡打轉許久的疑惑,然後看到作者寫下的育兒日記與各式互動裡,看見小孩還是逐漸的跟爸媽一起破關長大了。

或許這樣的父母並不那麼有黃醫師所說的「自信」,但帶著謙卑和探索的心生活也未嘗不是一種選項。

當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的時候,當我們試著用同樣的高度、只用同理心去理解身邊的人而非演練一個好父母的模樣時,我覺得所謂的「人權」、「權力對等」這些事情會變得比較容易企及。

當然,盧駿逸的這本書也有自己的侷限,他們的教養設定在兩個帶養者都是獨立教育工作者有共同的理念,也能用自身經驗帶著一家走過摸索時的慌張心情,並且說服長輩不要出手,這也是一般家庭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當讀者的好處,或許就是可以兩者皆拿,也許不認同觀點,但可以參照資料和作法;也許沒辦法跟孩子花很多很多時間思辨,但可以先進行一場自己的腦內革命,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取向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但微妙的是小孩的選擇權到底在哪裡?) 而我在想的則是:不知道當黃醫師的孩子遇上阿果,要討論個人權力時會有什麼火花?又或者,當黃醫師的孩子知道有人跟他一樣大但想看電視就可以看電視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呢?

算了,卡住的時候先吃一塊蛋糕壓壓驚吧!

原文於2019.05.11寫在我的閱讀專用IG,又過了五個多月的今天,小孩已經上學兩個月了,我仍在懷疑與相信各家學說中度過每一天,因為需要跟小孩分開好讓操勞三年多的身心靈得到喘息,所以小孩必須進入幼兒園上學,即使是挑選過也覺得不錯的學校,但仍會有些細節讓我陷入各種辯證,加上搬回娘家附近,雖然盡力做到自己帶養小孩,但我們仍需要被幫助、也會不時被滿溢的愛給淹沒,而在這些挑戰面前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小孩需要的時候盡量幫他跟我自己撐出一點空間,然後帶他上咖啡店,他吃蛋糕我喝咖啡,鬆開緊繃的狀態後,再想辦法面對吧!

--

--

蛇龜小姐 Miss slowly
蛇龜小姐 Miss slowly

Written by 蛇龜小姐 Miss slowly

今時此刻數位出版工作室主編、台北女兒、府城媳婦、愛吃愛煮愛讀書,育有南國孩子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