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綠咖哩的好朋友是白飯?其實泰國人都配這個

平子/Ping /ผิง
八百萬種食法
Published in
4 min readAug 5, 2018
泰式的綠咖哩不濃稠,水水的,但一舀起都是打碎的香料。
本文同時刊載於《壹週刊》美食旅遊版 #你以為 專欄,歡迎分享連結、不吝拍手,但請勿轉載或作商業使用。

「綠咖哩」可能是台灣餐廳裡除了蝦餅之外,點菜率最高的一道泰國菜了。多數台灣人對綠咖哩的印象與吃法,就是把濃稠淺綠的醬汁淋在白飯上,白飯以泰國茉莉香米為最上乘,那股帶著點香蘭葉氣息的米香,交織著入口溫潤的椰香,與綠咖哩醬微甜微辣的椒香,總讓人不知不覺多添幾碗飯。即使是我自己在家做綠咖哩,也喜歡把椰漿煮得濃稠冒泡,用日式咖哩的配飯方式來品嘗。

不過對泰國人來說,吃綠咖哩不一定配飯,綠咖哩也並不濃稠。上課時不只一位老師強調:「我們吃綠咖哩喜歡配ขนมจีน!」綠咖哩是泰國中部、南部的料理,大家已經都知道綠咖哩名稱來自顏色,顏色又來自新鮮的綠朝天椒和綠鳥眼椒,有些人還會搗入辣椒葉讓綠色更顯亮麗,南部菜則時興加入薑黃添味。在過去,流行用牛肉來做綠咖哩,所以有個古名叫做「鳥眼椒牛肉湯」(แกงเนื้อพริกขี้หนู),現今則改用雞肉、豬肉、魚肉,還會加芹菜葉,就變得愈來愈像紅咖哩湯了。

別看綠咖哩色淺無害,泰文名字又叫做「綠色甜甜的湯」(แกงเขียวหวาน),其實綠咖哩的辣度突出,甚至比一般紅咖哩還要辣,所以泰國人喜歡配鹹的食物,像是炸魚、炸鹹蛋,或是老師強調的泰式米線「ขนมจีน」。再者,「แกง」雖然概念上指的是泰式咖哩,卻不必濃稠,反倒湯湯水水,像是拿來喝的綜合香料湯。也因為湯湯水水加上不低的辣度,泰國人更愛拿來配捲成一球一球的泰式米線了。

說起這ขนมจีน,又是另一個故事。我曾經誤會它的名稱跟中國移民有關(泰人稱中國移民為จีน)。上了泰國歷史學才知道,「ขนมจีน」其實是古孟族(มอญ)的語言,孟族語叫做「ขนอมจิ๊น」,有一說「ขนอม」指的是把米線捲起堆成小丘狀,「จิ๊น」是煮熟;又有一說「ขนอม」是孟語นำ้พริก的意思,另一說指的是用米泡水碾磨後的米粉所做成的米線,因為製作時得燒熱水,米漿過篩入熱水中瞬間煮熟成米線,然後馬上進入冷水定型,會發出「คุ๊ก」聲,孟語叫做「จิ๊น」。這麼一想,古代的東南亞食物,跟我們的米苔目很像啊?不過無論如何,類似的讀音在流傳幾百年之後,就變成現在泰人口中的「ขนมจีน」了。

綠咖哩米線哪裡吃?其實到處都吃得到,有專賣米線的店會有綠咖哩口味,一般餐廳也有米線作為主食選擇之一。不過อาจารย์จู๊講了一個很白爛的泰式笑話,她說,要吃綠咖哩米線,去廟裡就有了。尤其佛日的廟會,很多人會做這個去供奉和尚,而且以雞肉居多,因為一次要做幾十、幾百份,雞肉最便宜。「小時候我們去廟裡吃綠咖哩雞,看到只有湯沒有肉,我都說,啊,那是แกงเขียวหวานวิญญาณไก่!」全班頓時爆笑,因為「วิญญาณ」是靈魂,這綠咖哩雞只能吃到雞的靈體,看不到肉體啊⋯⋯。

吃ขนมจีน要配在地蔬菜才夠味。

言歸正傳,由於今日孟族多居住泰國南部,據說南部的ขนมจีน相當道地。我在帕岸島時,一天烈日午後在通沙拉覓食,無意間看到一家賣ขนมจีน的小店,馬上衝了進去點了份「ขนมจีนแกงเขียวหวาน」,這辣度讓我慶幸點了冰紅茶,大嬸看我狼狽得直冒汗,一邊笑一邊問我「อร่อยมั้ย」。

吃綠咖哩米線,綠茄、豆芽菜、長豆、小黃瓜與酸菜都是基本配菜,其他蔬菜則有在地變化,像南部的ยอดมันปู、中部的โหระพา,加了不同蔬菜就能創造出綠咖哩米線各式各樣的味道,泰國人的自由性展露無遺。

--

--

平子/Ping /ผิง
八百萬種食法

美食圈角落生物,社會學門徒。正在對泰國進行一個瞎子摸象的動作。Former Journalist. PhD candidate in Sociology. วารสารศาสตร์และนักเขียนในไต้หวัน นักศึกษาปริญญาเอกทางด้านสังคมศาสต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