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就是爛!怎樣才算好媒體?

張如嫻
戲說媒體
Published in
6 min readMay 31, 2019

近年來各類假消息不斷出現,某些電視業者播放不實訊息、神化政治人物,影響視聽大眾的權益。日前中華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開罰中天、中視、東森、TVBS等多家媒體業者,期望改正媒體亂象。而NCC也指出,電視新聞媒體為社會「第四權」,新聞報導及評論節目應善盡媒體社會責任,謹守媒體自律規範,依法製播新聞及節目。

中天電視台神化政治人物遭罰。(圖片來源:華視新聞網)

媒體社會責任是什麼?

在媒體研究中,社會責任論者指出,媒體不只要避免政府力量的干預,還要防範市場力量的不當干預。也就是說,媒體不只應該享有免於政府干預的自由,也應該擔負起某種社會責任,提供讀者/觀眾多元的資訊以及完整的報導,並確保人民接近/使用媒體的權利(right of access to the media)。

《波士頓環球報》揭發天主教神父性侵案

電影《驚爆焦點》改編自真實事件,描述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Spotlight》專欄一群不畏權威的記者不惜與教會體系對抗,努力追查真相,揭發天主教神父性侵兒童事件。

在當時的美國,教會是人們的信仰中心,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這則新聞明顯地會打擊教會權勢,對於教會與信徒來說都是不能接受的。然而,《Spotlight》團隊卻不惜代價深入追查,採訪了律師、受害者、神父等人,試圖納入多元聲音,最後發現波士頓大主教堂區就有249名神父與教士被公開指控涉入性侵案,倖存者共計超過1000人。而這一整年,波士頓環球報發表了近600則相關報導,揭露了整個教會體系的醜惡真相,重大醜聞也在世界各地陸續被揭開。

在劇中,新上任的主編馬蒂・拜倫(Matty Baron)曾在會議中說:

「The fact remains, a Boston priest abused 80 kids. 事實擺在眼前,一位波士頓神父性侵了80個孩子。

We have a lawyer who says he can prove Law knew about it. 而且有位律師聲稱他能證明大主教Law知情。

And we’ve written all of, uh, two stories in the last six month.而我們在過去六個月中只做了兩篇報導。

This strikes me as an essential story to a local paper. 我感覺這個故事對本地報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I think at the very least, we have to go through those documents. 我覺得我們至少應該查閱那些文件。」

李佛・薛伯(Isaac Liev Schreiber)在劇中飾演波士頓環球報主編馬蒂・拜倫(Matty Baron)。

對於教會的違法事實,Baron認為媒體應該追查真相,即便其它報社沒有報導,但基於社會責任,波士頓環球報不應該置之不理。因此他們決定走訴訟程序,要求法院解封相關文件。在整個社會都噤聲的情況下,報導團隊認為媒體更應扮演發聲者角色,積極揭露真相,即便這個真相會為社會帶來動盪與不安。

在《Spotlight》團隊追尋真相的過程中,美國發生911事件,使他們被迫暫停工作。

:「911過後,在這個教會與社會緊緊相嵌的地區,十分需要宗教的慰藉。報導如此重大的新聞宗教醜聞,難道不會傷害到民眾嗎?」

:「如果不報導,我們又該怎麼面對被傷害的民眾呢?」

扮演「第四權」、揭發不法事實、追求公共利益本應是媒體的職責,但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許多媒體似乎逐漸捨棄作為新聞媒體應盡的社會責任,不僅查證工作疏漏,更缺乏有深度報導。當媒體版面充斥著取自行車機錄器、網路文章的新聞及腥羶色內容,我們很容易忘卻媒體的角色與責任,也開始樂於接受這些人們口中所謂的「爛新聞」。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有許多人開始意識到新聞媒體的問題,然而,媒體在社會責任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驚爆焦點》這部電影即呈現了最寫實的新聞室日常,也是讓觀眾了解媒體社會責任如何實踐的最佳教材。

如同Baron告訴記者們: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大多數時間我們都是在黑暗中渾渾噩噩,突然間天亮了,人們卻開始互相指責,我不想對我來之前的事品頭論足,但我相信這個報導會為我們的讀者帶來直接和難以估量的影響。對我而言,這種報導正是我們做這一行的原因。」

《麻醉風暴2》新聞是無懼權威、對於真相永不妥協

台劇《麻醉風暴2》中,記者沈柔伊發現衛福部與藥廠有不法勾當,甚至為利益不惜犧牲人命,當沈柔伊決心揭開真相時,總編卻要他放手,不要與權威對抗。沈柔伊告訴總編:

「你想要妥協是你的事情,但就是因為有你們這種大人,用你們也搞不懂的現實問題來打壓我們,記者才會變成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

沈柔伊對新聞報導的堅持,正是媒體應該負擔的社會責任。媒體產業背後往往是龐大而複雜的金權結構,這使得媒體與權威(如財團、教會、政府體系)勾結的案例屢見不鮮,媒體儼然成為權威發聲的管道,難以善盡社會責任,為公共利益服務。

然而,在這樣的體系下,沈柔伊仍然堅守記者的原則,致力提供大眾更完整的資訊,揭露政府高層的違法事實,實為媒體社會責任的最佳展現。其實臺灣仍然有許多善盡社會責任的媒體,如公視、報導者、天下雜誌等,都會定期製作新聞專題,帶觀眾深入理解各種議題,並採多元觀點,讓讀者能看見各方的說法,在這看似黯淡的行業裡,點燃幾道光芒。

延伸閱讀:

精準剖開真相的盤根錯節——《驚爆焦點》

7個全球案例,帶你看調查報導的未來

報導者新聞專題

公視深度報導

調查報導@天下:最混亂的時代,最精彩的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