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劇《皮諾丘》 看台灣媒體困境
媒體記者在過去是一個很崇高的行業,以往別人聽到「新聞從業人員」無不肅然起敬,佩服其專業及能力。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記者這個行業,變成大眾訕笑的一種職業?
我們都知道媒體應該要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外,形成「第四權」,監督政府,將這個社會不公不義的事情都揭發出來。
媒體應該追求公平正義,尋找事實真相,不畏惡勢力,替弱勢發聲,但又是從何時開始,不得不向政府、財團,或是收視率低頭?
我們總說媒體爛,到底媒體爛在哪?存在哪些問題?
韓劇《皮諾丘》完整描繪出新聞媒體指認收視率的嗜血真實面。
「皮諾丘」是本劇虛構的病症,罹患此病,只要說謊就會不斷打嗝,直到說實話為止。本劇的女主角崔仁荷,也是皮諾丘的患者之一。
誠實的指證
這個故事的一開頭描述到消防官奇浩尚因火災殉職,卻因為在火災現場找不到遺體,而被記者宋車玉刻意製作成誤導群眾焦點的新聞。在媒體主導下,群眾將全部過錯歸咎於失蹤的父親,並在一名「皮諾丘」患者「誠實」的指證下,認定其失職且畏罪潛逃。
奇浩尚一家人受到輿論撻伐,媽媽最後受不了帶著小兒子奇河明跳河自殺,但奇河明卻幸運的被女主角崔仁荷的爺爺救活下來,並當成已過世的大兒子崔達布扶養,但諷刺的是仁荷的母親正是造成河明一家家破人亡的報導記者。
在台灣也有這樣的新聞亂象,新聞記者常常為了追求點閱率,搶快搶獨家,而產生各種新聞亂象。
近期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2018年9月燕子颱風襲擊大阪導致關西機場關閉,因游姓男大生在PTT表示中國大使館派車至關西機場接受困的中國公民,導致台灣媒體及人民將批評湧至大阪辦事處,以致大阪辦事處的蘇姓外交官自殺身亡。
這則新聞事後證實是假消息,而部分假消息的來源間接指向北京當局。游姓男大生在PTT報卦,各家媒體爭先恐後的報導此事件,並沒有做到事實查核,導致一條寶貴的人命因輿論壓力而消逝。
不輕易相信所見所聞
在這個資訊發達且傳遞快速的年代,我們很容易的就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以為那就是真相,殊不知那只是部份的事實,在全面了解事件之前,千萬不要隨便下定論。身為新聞工作者,應該為自己報導的內容負責,而觀眾也須學會自行判斷真假,因為媒體的報導,不一定全然為真,有時候新聞報導只會報導「你想看到的」。
「人們都以為皮諾丘只會說真話,人們也都以為記者是只會傳達事實的,可無論是皮諾丘還是記者都應該明白人們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所以他們應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他們應該謹慎更謹慎才對,他們錯就錯在他們並不懂得這一點,他們的輕率毀掉了一個家庭,所以當然應該讓他們負責任。」-崔達布
轉移焦點混淆視聽
劇中河明的父親到化學廢棄物工廠救災因而罹難,卻被媒體刻意歪曲報導成逃走。達布與仁荷以實習記者身分駐於警局,遇到了高中同學安燦秀,當警察的燦秀接獲民眾報案而親自到廢棄物處理廠巡邏,隨後兩小時發生火災,媒體卻歪曲報導「警察安燦秀失職而造成多人傷亡事件」。
上述兩件案子同樣是廢棄物工廠、火災爆炸造成傷亡以及在追查災害原因及意外事故負責人時,卻被媒體刻意反面報導,造成被害人及家屬受到傷害,其實背後有更大的勢力在操控媒體的報導方向。
在現實社會中有重大案件時,若背後牽扯的利害關係人很多,新聞台就會巧妙有其他新聞出來救火,讓人們轉移注意力。這時我們不妨想想,為什麼應該被關注的新聞巧妙地被「消失」,是否背後有更大的政商勢力在操控媒體報導的方向,企圖引導大眾的輿論。
莫忘初心
崔仁荷指控母親操作輿論導致奇河明一家悲劇的片段。
新聞應該要小心求證,就像14年前宋車玉記者自己說過的:
「新聞像是洋蔥,因為只要剝去一層名為真相的外皮,就可以看見另一個真相。就像剝去洋蔥皮一樣,通過不斷懷疑與取證之後,才能夠得到真正的事實。」
身為記者的宋車玉曾經也為理想也堅持過,只是那時候她選擇與商場會長妥協,換取之後能繼續播報更多新聞的機會,以實踐她對新聞的「理想」。
身為一名記者隨時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困境,「忍一時,往後還能在其他地方努力」,究竟該如何取捨,不被迷惑,又是一大難題。如果選擇全然報導真相,會因此得罪長官、企業、政府等,可能以後都不能在媒體界打滾,或在社會上立足。但如果說假話、偏頗報導,又會跟自己的良心過不去,該怎麼做決定,或是如何潤飾一則報導,不僅考驗記者的智慧,更是對真相的堅持。
媒體可以製作任何新聞,可是對於「錯新聞」或「假新聞」,觀眾還是可以選擇拒看,或是以自媒體的方式發聲,撼動媒體錯誤報導。
我們期許媒體說真話,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有媒體識讀的能力,對於腥羶色新聞,少看少碰少轉發,並適時地向NCC提出檢舉,才能翻轉現在的媒體困境!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