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韓國,想想台灣:我們需要怎樣的公共電視台?

蕭瑜
戲說媒體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n 4, 2019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於今年(2019)三月播出後即引起台灣社會廣大的迴響,不只讓觀眾看到台灣電視劇的更多可能性,也讓製播此劇的公共電視台強勢地刷了一波存在感。而深受主流商業媒體亂象所苦的台灣民眾,也開始出現這樣的呼聲:「新聞台只有公視可以看!」、「公共電視台是唯一清流!」

在當前的台灣,民眾顯然對於公共電視台可以提供品質優良、題材多元的戲劇和公正客觀、富有深度的新聞寄予厚望,但公共電視台卻囿於體制設計上的先天不良,而始終難以擴大其社會影響力。對此,文化部於去年(2018)提出《公共媒體法》修正草案,嘗試讓公視走出制度的困局。

我們都知道,公共電視台是屬於全體人民的電視台,理想上,它必須不受任何政治或商業力量影響,而這也是此次修法的一大重點。對此,鄰近的韓國也有過一番掙扎,這個過程被拍成了《共犯者們》這部紀錄片。

《共犯者們》由韓國獨立媒體「打破新聞」製作,導演崔承浩曾是韓國公共電視台之一MBC的記者,透過訪問MBC、KBS的記者、製作人,並且鍥而不捨地追著曾經任職這兩家公共電視台的社長、副社長、報導局長等管理層人員,以兩個重大的新聞事件(開放美牛事件和世越號沉船事件)為主軸,揭露從前總統李明博到朴槿惠時代,青瓦台的勢力是如何控制著電視台,妨礙新聞自由,將媒體作為總統政治宣傳的工具、權力的籌碼。

MBC和KBS是韓國的兩家公共媒體,在韓國的電視產業中,與私營的SBS呈現三足鼎立之姿,曾經極富社會影響力。但隨著政權更替,政治的手伸進了本該不受影響的媒體,透過提拔親政權者進入管理階層和將異議者調職、停職或解僱,達到控制製播內容的效果,MBC和KBS因此不再受韓國社會信賴,收視大幅下滑。

為什麼政治的手可以伸進公共媒體,我們必須檢視韓國公共媒體背後的權力結構:

韓國電視台權力結構(參考黃意植論文製成)

韓國三大電視台中,SBS 是商業台,由財團控制,公共電視 KBS 由理事會管理、受政府指導,MBC 則最為特別,由廣電文化振興會持股七成,保守派勢力掌握的正修獎學會(朴正熙與其夫人陸修英為名)持股三成。廣電文化振興會的成員共有 9 位,由青瓦台(總統),執政黨與在野黨各推派 3 名組成。換言之,MBC 雖在名義上擺脫政府主導,改由獨立的公共機構指揮,實際上卻更易受政局牽動,因為一旦政黨輪替,MBC 的政治立場就極易受到影響而改變。

總體來說,總統握有最關鍵的主導權:KBS 由政府百分百所有,總統可直接任命社長;MBC 雖由放送文化振興會(FBC)主導,但總統和執政黨合起來席次過半,一樣掌握絕對提名優勢;只有私營的 SBS 長期由財閥把持,政局改變對領導高層的影響較小。

反觀台灣目前公視董事的選任機制,是由立法院推舉十一至十五名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公共電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會,而後由行政院提名董、監事候選人,提交審查委員會以四分之三以上之多數同意後,送請行政院院長聘任。

而根據現有草案,若《公共媒體法》通過,將取消現行由立法院推舉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審查委員會進行選任的作法,比照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選任方式,改由行政院院長提名,立法院直接行使同意權之方式。

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政治介入公共媒體之後產生的可怕結果。在台灣,該現象雖不若韓國嚴重,但台灣公共電視台自1997年成立以來,政治力試圖介入的消息就時有耳聞。這一次的修法,是否就能更有效避免政府干預?有待修法通過後,公民持續監督觀察。

參考資料:

黃意植(2015)。〈韓國的電視媒體控制〉,《新聞學研究》第一二二期p.1~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