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競賽與三島由紀夫的豐饒之海

--

圖片轉自@arakencloud

據說12月8日是2022年最後一次滿月,那天我在日本氣象專家荒木健太郎先生的推特上,看見了他分享的這張月亮地形圖。

我才猛然想起:啊 ,對喔,月球上有豐饒之海呢!!

三島由紀夫(1925-1970)最後的作品《豐饒之海》四部曲就是取自這個月球的拉丁地名「Mare Foecunditatis」的日文翻譯。(台灣翻成「豐海」)

雖然這些地形有「海」之名,但實際上是月球上的陰影,也就是較低的窪地。沒有水,當然也沒有海,光禿禿的陰影而已。

據說是一開始觀測時以為陰影處有海而得名。但後來證明沒有海之後也沒改掉,還四處為海,總覺得天文學家也有點惡作劇的壞心眼哪。

這樣諷刺與反差的形象,顯然引起了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的注意,變成了他自盡前最後一部長篇作品的名字。

《豐饒之海》四部曲並非一開始就直接整部出版,而是在日本新潮社發行的藝文雜誌《新潮》上陸續連載的長篇小說。連載時間分別是:

〈春雪〉:1965年9月號-1967年1月號
〈奔馬〉:1967年2月號-1968年8月號
〈曉寺〉:1968年9月號-1970年4月號
〈天人五衰〉:1970年7月號-1971年1月號

這個長篇連載跨越了1965年到1971年。

是時,人們開始嘗試登陸月球。登陸月球也並非一開始就載著生物體飛上去。在冷戰時期中美俄的太空競賽,一開始是由無人機率先嘗試登陸。

1966年2月3日,蘇聯的月球九號(Luna 9)完成了軟著陸,並且傳回第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首次確認了月球表面是堅硬的,可供人行走。

月球九號的第一張全景,圖片來自:http://mentallandscape.com/C_CatalogMoon.htm#Luna9

期間,兩國繼續砸大錢進行奔月競賽(Moon Race)。

月球15號,圖片轉自:https://moonregistry.forallmoonkind.org/apollo-10-crewed-lunar-orbit-3-2-2-2-4-2-2/

1969年,本來蘇俄早在7月13日就已發射了自動採樣的無人機月球15號( Luna 15),7月17日進入月球軌道,預計將與美國的阿波羅11號(Apollo 11)在同日(7月21日)登陸月球。這一天是美俄兩國奔月競賽最緊張的一刻。

不幸地,月球15號在那天下午15:51於月球表面的危海墜毀。

(墜毀在危險之海聽起來彷彿得到了某種神秘的印證或召喚……)

另一方面,阿波羅11號遲了三天,於7月16日從地球升空,在與月球15號同日的7月21日下午20:17抵達月球。三位太空人搭乘鷹號於月球的靜海降落。阿姆斯壯走出鷹號,踏上了月球。完成了第一次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

兩者同日登陸,命運卻大不相同。

圖片引自: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9%98%BF%E6%B3%A2%E7%BD%9711%E5%8F%B7

「人類幡然醒悟到月球的荒涼實景的時刻,肯定會比接觸到這部小說的荒涼結局來得更早吧!」

在新潮社1969年4月的《春雪》、《奔馬》的廣告傳單上,刊登的〈關於《豐饒之海》〉中,三島由紀夫預言了在他的小說完成之前,載人的太空梭將順利登上月球。

確實,他向眾人昭告這句話的同年七月,阿姆斯壯就以人類代表的形式登陸了月球。

三島在1970年給Donald Keene的信中,解釋《豐饒之海》的由來是:「暗示了月球空虛的謊言之海,並以強調宇宙的虛無感與豐饒的海洋的雙重印象為題」。同時,也有禪語的「時間如海」的意義在。

(不過,我目前查不到這個禪語的出處)

本來在第一部《春雪》裡只是配角的本多繁邦,在經歷友人清顯(原主角)的早逝後,苦苦追尋他的轉世,但最終不管經歷多久,都無法與之心意相通的空虛感。或許正是遠觀美麗但親近後卻空洞荒涼的月海所暗示的一切。

三島由紀夫這部一寫好就立刻出門起義、最後引起了三島事件的作品,根據他自己的解析,這四部曲同時也象徵著日本神魂的四部分:代表尊貴優雅女子的和魂、代表激烈行動力與男子氣魄的荒魂、具有奇異色彩的心理小說的奇魂,還有最後歸納所有事象並揭露一切的幸魂。

一般來說,神道教認為諸神的精神分成兩個面向,一個是仁慈和藹的和魂,另一個就是狂暴剛烈使人敬畏的荒魂。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正是象徵了大自然的豐饒與殘酷的雙面性。

不過,在和魂之下(也有人認為是並列)又分成兩種靈魂,一個是經由耕耘而收穫的奇魂,例如技術與知識層面上累積的成就;另一者就是因緣際會地直接賦予人奇蹟與收穫的幸魂。

雖然查到這裡,我忍不住覺得第三部《曉寺》跟奇魂的象徵意義好像關聯很弱啊?而且最後代表「幸魂」的《天人五衰》也並不帶來幸福或任何收穫。反而是揭曉了一切,讓追尋友人多年的本多陷入了自我懷疑與虛無。

說到這裡,我總莫名地想起那個「月亮好美=我愛你」的傳言。

愛作為一種追求。

以虛無的月海之名為題,是否正暗示了三島由紀夫那愛國主義的盡頭,甚至是在文學中追求日本精神的美與理想的盡頭所看見的虛無呢?或者,這番荒涼的景緻,對他來說雖不豐饒,卻是另一番寂寥之美呢?

可能只有三島本人才知道了。

↘↘↘ 登入Liker ID ✨ 多一個動作,更多鼓勵!✨ ↙↙↙

--

--

小雪・こゆき
再忙也要來本書

生於無雪之冬而慕雪。喜愛日文與錫蘭紅茶的好奇書蟲。翻譯練習/讀書心得/文具開箱/探索好玩事物,不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