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冤相報 no.42】一場冤案形成一個教案:高中公民課的冤案實作

本期冤冤相報的主題,是一場高中的冤案實驗課。

最近陸續得知,從公民課、生物課到國文課,都有陳龍綺的蹤影。在許多老師的努力之下,冤案早已進入學生的課堂。

一場冤案形成一個教案,試想,一個教案可能種下多少種子、促成多少新芽?原來冤案救援其實可以這樣做! 受惠於這些教案與老師,2018年的最後一場校園巡講,我們獲邀到清水高中,並且決定採用不同的方式讓同學認識冤案。本已覺得此次嘗試相當新穎,沒想到同學們實際參與後的結果,更讓人耳目一新⋯⋯

不破梗,邀請大家繼續閱讀本期電子報,和我們一起走入高中校園談冤案。

高中生的冤案實作現場:
陳龍綺案不只是陳龍綺案

文|羅士翔

「如果我是高中生,由平冤工作人員站上講台連講兩小時平冤會務,我想應該不是一件太有趣的事情。於是,我們決定⋯⋯」

2018年12月28日,年末最後一天上班日,平冤協會來到新北市清水高中的教室,展開一場公民審判的模擬練習。這是平冤協會校園系列演講中,首度採用模擬法庭的方式,讓聽眾藉由「當一位審判者」的方式來認識冤案,以及冤案受害者。

2018年12月,平冤秘書處收到陳龍綺紀錄片《不排除判決書》導演施佑倫的訊息,內容是一本高中生物課的補充教材,才知道板橋高中的生物老師將陳龍綺DNA冤案平反歷程製作成生物課教案。受此啟發,劉佩瑋律師和林晏竹執行秘書決定拿龍綺的案例設計一個審判活動。一來,可以讓大家了解司法審判的流程,再者,也考慮到未來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施行,未來每個同學都可能是站在法庭上的審判者──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在了解龍綺平反歷程後,也能夠了解「冤案救援」的意義。 士翔:「所以你們是致(ㄔㄠ)敬(ㄒ一ˊ)生物老師嗎?」

佩瑋:「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是跟不是。」

晏竹提到他們把卷內的證人證詞、鑑定報告匿名並做簡化處理後,製作一份證據資料清單,讓同學們在看完陳龍綺有罪判決的新聞報導後,詳讀證據,分組討論,再提出他們的「判決結果」。

同學們對手上的證據清單展開討論。

由於刻意不先跟同學們介紹無罪推定原則,也不提供新的DNA鑑定報告,原本講師的「陽謀」是,同學們會傾向作出有罪結論,創造反差,沒想到判決結果卻讓人驚訝:多數同學認為,「黑仔」應該要判無罪,只有5個同學認定有罪。

有同學解釋,之所以會判無罪,是因為「除了DNA報告,沒有任何人說黑仔有參與」、「從DNA比對的數據中,其實根本無法判定黑仔到底是有還是沒有。」

多數同學判決陳龍綺無罪。

講師在聽完同學的審判結果,意見發表後,選擇不直接告訴同學新鑑定的出現,而是播放紀錄片,讓同學跟著紀錄片走入陳龍綺的人生。前一刻大夥還在歡樂討論,一場破案的法庭遊戲,下一刻,沒想到遊戲人物「黑仔」真人現身,真實的冤案人生就在眼前的銀幕發生,有淚有苦。不分本來判有罪還是無罪,同學們這時驚訝地發現,原來,黑仔因為一個不排除的鑑定報告要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原來,一個決定會影響一個家庭如此深遠。

老師本來的期待是要推廣法治教育,然而在這場具有實驗性質的課程中,晏竹看到的不只是同學們無罪推定的思考,更關鍵是讓同學學習整理資訊、分析資訊,然後做出判斷。大多數的同學是透過新聞報導來認識這些司法事件,而在這場課程中,讓同學實際接觸不同證人的陳述、DNA鑑定報告,然後做出裁判。與其是要讓同學理解法治觀念,不如說是讓同學練習做出判斷。而當同學們瞭解到要在有限證據與有限時間下,判斷有罪無罪,就可能會意識到「審判」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取自蘋果動新聞畫面。

我們的確是致敬了生物老師。

讀到板中生物老師的教材時,實在令人非常興奮,也才知道原來冤案救援不只是冤案救援,甚至可以走入高中生物課。這次的教案規劃,同學們一開始可能都以為這只是一個模擬法庭(一切都是假的,嚇不倒他們),結果播放了紀錄片,讓同學們認識到陳龍綺以及這場冤案的重量,然後也參與了龍綺的冤案人生。

在審判的挑戰與觀看紀錄片之後,頻道轉換到了龍綺的平反後人生──無辜者關懷行動的發起,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到,在對無辜者迎面而來的挑戰中不僅是司法,隨著那紙有罪判決而來的更有社會復歸、汙名等難以數盡的困難,無辜者關懷行動則是在有限中試圖提供最大的陪伴與協助,冤案有個開始,卻好像沒有盡頭。

走完一遭冤案人生後,同學們的分享大多是回到最初那場「審判遊戲」的反省:「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想要多認識和DNA有關的知識」、「在反覆的供述證據及科學的限制中,無罪推定很重要」。除了反省自身所學的不足,意識到看似最令人信賴的科學也會有解讀及技術上的限制,同學們也深刻感受到,一個決定對他人帶來的影響有多巨大。

同學於課程結束後分享。

這幾年,平冤與幾位國高中老師有所合作,台中女中團隊設計「福爾摩斯上法院」的選修課程,板橋高中則將陳龍綺的平冤經歷轉化為跨領域的課程主題,華江高中公民老師也帶領同學參與蘇炳坤案的法庭觀察。老師們將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帶進課堂中,從科學、邏輯推理帶著學生用新的方式參與冤案,讓冤案意識躍然紙上,讓人不禁又想起生物老師教案中的結語說道:「當我們的學生未來成為鑑識人員、成為法官、成為公民,如果他能夠想到所寫下的成果、所做的決定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一家人的一生而更謹慎時,這就是本教案最期待的教學目標。」

我想,新一代的高中老師們也為我們上了一堂課。

從「不排除判決書」發展探究與實作課程 板橋高中陳妙嫻老師 編著。

2018年12月28日 x 清水高中

意識到案件事實的複雜性以及冤案的可能性

文|蘇裕翔 中原大學

因為各種巧合(?),2018年12月28日下午,我跟著協會的劉律師和林執秘到新北市的清水高中演講。我個人還挺期待的,雖然基本上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因為我自己在高中時從來沒有聽過關於冤案的演講,所以我還蠻好奇現在的高中生對這場演講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他們聽過江國慶以外的冤案嗎?他們會覺得平冤的努力是值得的嗎?他們會認為冤案是一件應該被重視的事情嗎?還是他們一樣屬於那些一旦牽涉到冤案的可能性就對法院的信任無限提高的族群? 當日活動中的一大重點,是一個讓學生參與的活動:佩瑋跟晏竹將陳龍綺的案件改編成學習單給學生,學生得以當時的證據判斷,究竟能不能證明陳龍綺確實有犯罪。當然,學生事前不知道實際案件中的四個被告誰被判有罪誰被判無罪。如果依照我們的劇本,學生應該會先得出陳龍綺有罪的結論,這時劉律師才會再告訴學生們到底哪位被告是陳龍綺、協會為什麼選擇立案救援,而法院最終又是根據什麼改判他無罪。 讓我們感到意外跟驚豔的,大多數的學生在一開始就認為陳龍綺該被判無罪。 當我們進一步詢問無罪的理由,發現他們不僅沒有掉到律師所設計的陷阱裡,而且也能正確的判讀出DNA鑑定報告呈現出的訊息。顯然,高中生們並沒有傻傻地跟著我們的劇本走(反倒是期待他們會如此判斷的我們比較傻)。我相信這也代表,冤案這類議題對高中生而言不會太難或太過艱澀,同學們對於演講的專注程度、討論精細度或提問的深度跟大學生比起來毫不遜色(搞不好還比較優秀)。活動尾聲時,有一個學生問到:「我們怎麼知道這些案件真的是冤案?」,這更是命中了一個我目前為止還在尋找答案的大哉問。

總而言之,這次到高中去進行演講可以說是蠻成功的一次活動。不只是學生,我自己也有許多收獲,我甚至認為未來在對高中生演講時,不一定要選擇陳龍綺案這種有比較明確證據能證明是冤案的案件,一些較有爭議的案件也可以考慮做為演講的主題,增加讓學生思考跟討論素材。就算沒有辦法所有人得出一個一致的結論,只要能讓學生意識到案件事實的複雜性以及冤案的可能性,我相信就已經是一場成功的演講了。

冤冤相報歲末調查ING

你心目中的年度精選是哪幾期呢? 未來還希望看到哪些主題的文章?

快點下方圖片,告訴我們你的意見!

【林金貴案】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4034號刑事判決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閱讀全文

【江元慶專欄】
有多少人沒吸毒,卻被強制戒毒?

新北地院法官知道小庭鍥而不捨、努力為己翻案的故事後,決定以刑事補償每天最高的5000元額度,支付給他21萬元。沒有吸毒,卻被戒毒了42天的小庭終於笑了,但笑中有苦。

台灣冤獄平反協會即將邁入第7個年頭。 這些年以來,我們與冤案無辜者共同走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平冤日子。這些日子,有時酸澀、有時歡騰,有時悲離、有時欣狂,有時節奏鬱滯、有時卻轉瞬放晴──但我們知道,只要能夠繼續往前行,就是好日子。 讓這些日子被輕輕記下,讓這些日子成為我們珍惜2019年的力量。

邀請您,加入平冤的定期定額,和我們一起嚼食這些TIP Days!

2016年1月,剛入伍一個月的A男,因收假時尿液抽檢結果異常,而被認定吸食海洛因。A男解釋當時他被傳染感冒,曾服用多次止咳藥水,但因尿檢結果超出標準甚多,法院不採他的抗辯,裁定A男須觀察勒戒。A男後來自費進行基因檢驗,更在退伍後進行止咳藥水實驗,才知道自己「可待因代謝異常」,即便只喝了幾口止咳藥水,尿檢結果就會超標甚多。 在平冤的協助下,A男的案件在今年開始重新審理,近日法院更駁回觀察勒戒聲請的裁定,認定尿檢結果異常確實可能是止咳藥水加上基因異常所造成,還給A男清白。 類似案例或許不只這一椿,為了研究、確認現行實務所採取的標準是否需更新改正,我們正在蒐集相關案例。如果你也因為喝止咳藥水而被法院誤判成吸食海洛因,請與我們聯繫!

(以已定讞案件為主,若有任何問題,也可電話與我們聯繫)

平冤是為了含冤待援的無辜者而存在,而您的支持與力量,則是讓我們持續努力下去的基礎,也是對受冤者及其家屬莫大的協助!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eepur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