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曜開花──韓國「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後記

NAN Chun
凡勢風景就變作──
Mar 15, 2021
金福童(1926-2019)、吉元玉 (1928-)阿嬤們的塑像。攝自2020。

2020年秋天,我造訪了位於首爾市麻浦區的「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它是以記憶、教育、倡議慰安婦議題為主軸的博物館,開館於2012年。類似主題的博物館可見臺灣的「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日本「 女たちの戦争と平和資料館(wam)」。

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2012年才開館,不過在此之前的90年代,已有小型博物館、史料館籌備委員會,以及始於1992年持續至今仍不懈的「水曜示威」等社會運動的奠基。

博物館的一般入場券約為臺幣75元,和阿嬤家票價差不多。票面上除了有博物館的LOGO外,還會留一片版面介紹參與抗爭運動的阿嬤。我拿到的票面是介紹姜徳景阿嬤。觀展時會使用導覽機,語音有英文、韓文、日文可供選擇。

入場券票面上的姜徳景阿嬤(1929–1997)。

館方建議的動線是由一樓走到地下室,再上二樓,最後回到一樓展示區。

首先會看到較具藝術性和象徵意義的展品,像是碎石路旁會有阿嬤們的臉孔,以及少女的意象。前往地下室的樓梯旁則是有幾幅阿嬤們的畫作。地下室則是一些紀錄片放映,以及模擬1930年代她們所生活的空間。往二樓的樓梯上則有刻有韓英日三語、描述受害者們心境的石磚。

展場照片,截圖自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網頁。

二樓則陳設運動史和阿嬤們的生平介紹,也有多部紀錄片可以看。觀展的過程中那些熱血沸騰的運動史,亦讓人不禁感慨,這些積極現身抗議的阿嬤們大多數已經凋零,她們至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堅持著:不論是每周三正午在日本大使館前的水曜示威,或和臺灣等地的慰安婦阿嬤們一同赴日抗議。有一面追慕牆紀錄了每個阿嬤的名字,來往的人獻花致意。除此之外,展覽空間還擺了「少女像」的雕塑作品,身著韓服的少女是聲援阿嬤們的重要象徵。「少女像」呈現的不只是一名坐在椅子上的少女,還有其旁邊的空椅子,代表那位置是留給你我一同記憶、行動。

水曜示威明信片,圖上也有少女像和阿嬤們。

在展館中,可見議題的研究者、倡議者們論述的用詞斟酌:由於慰安婦一詞美化了戰時招募、虐待性奴隸的暴行,故不直接使用慰安婦一詞,而是特別註記了「日本軍『慰安婦』」(일분군 ‘위안부’)其不只是為了與冷戰時的「美軍慰安婦」做出區隔,更強調了日本軍與慰安婦問題之間的關係,以及「慰安婦」一詞的荒謬、傷痕之處。而在史實上,日本軍慰安婦的議題確實被定位成性奴隸問題,但性奴隸一詞對任何一個經歷過的人來說,在在強調了折磨的回憶、也顯得被動無力。

所以,就像阿嬤家一樣,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親暱喚阿嬤(할머니)拉近了歷史與後世的距離;阿嬤們的積極現身,也是勇敢的象徵。

她們的聲音:用Herstory 拆換History

History를 Herstory로 바꾼 그녀들의 목소리

博物館著重於殖民地女性受害的問題,以女性的聲音主述,其觀點更是超越哥哥爸爸真偉大的國族想像。

性奴隸、性工作者的議題固然和政治密不可分。若將性暴力和國家民族以共同體的姿態連結在一起時,對於同個民族而言,好像更能夠同理,卻是把多面刃:一方面,是否有人基於「『我們的』妻子、媽媽、姊妹、女兒被殖民者『玷汙』」概念才感到悲憤呢?

另一方面,當「我們民族」擺脫了「殖民母國」的威脅,站到「美韓同盟」這一邊,性暴力和歧視又該如何作解?韓戰時的韓國政府以「促進美韓同盟、賺外匯」之名,管理著慰安所,讓貧困的女性替美軍從事性工作,同時又忽視性工作者的基本權利、還將她們視為性病來源……今日,政府罔顧了昔日性工作者的社會福利、韓國民眾針對美軍慰安婦的歧視等情形仍時有所聞。

最後看到場館內呈現越戰時韓國軍人屠殺、強暴當地村人的殘酷歷史,這場企劃展像一章外傳,仍緊扣著人權的主旋律:承上述,因為有了對國族的共同想像,所以人們會以國家、民族的角度來同情女性受暴的議題。然而,若受暴的女性是來自「敵國」,是否就不值得同情?

不是的,不是同情,而是同理、記憶、行動。呈現韓軍不光彩歷史的展覽點出另一個重要概念:任何形式的性暴力都不能被容許,尤其以國家為首的壓迫,更不該再發生。這場策展為各地遭受以政府為單位迫害的人們聲援。我想,少女像正守望著香港、新疆、泰國、緬甸……這些地方吧。

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其敘事的角度不以政治、經濟的利益作為第一考量,拿來替女性秤斤論兩的貞潔觀念亦被屏除。在這裡,慰安婦阿嬤們是我們的阿嬤、我們的夥伴,但不是「我們的」所有物──是行動的主體

展覽設計方面,我很喜歡其透過多元的媒材來傳遞知識和阿嬤們的精神、也不諱言苦痛。除了上述的展品、裝置藝術外,博物館內展出了阿嬤們的畫作,能有些藝術治療的效果、到訪人們也能藉此接收到阿嬤們的心境。點下這個連結可以到官網看阿嬤們的作品。

相關連結(韓文)

戰爭與女性人權博物館 전쟁과여성인권박물관

韓國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 한국정신대문제대책협의회

資料來源

박물관 연혁. 檢自:http://www.womenandwarmuseum.net/contents/general/general.asp?page_str_menu=0103관람안내. 檢自:http://www.womenandwarmuseum.net/contents/general/general.asp?page_str_menu=0201蔡亦寧(2018)。前進南韓、探索慰安婦》波士尼亞戰爭、南韓美軍慰安婦、緬甸羅興亞危機 近代戰爭中女性遭遇的性暴力。檢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432022?mode=whole蕭伶伃(2017)。當代慰安婦:用少女像,交換下一場戰爭?檢自: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427061魏嘉瑀、簡恒宇(2018)。我是朝鮮屄 The forgotten female victims of WWII專題報導。檢自:https://events.storm.mg/comfort-wom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