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ilet (Resource: Pexels)

芬蘭建築觀察延伸(三)-什麼是性別友善廁所All gender restroom? 真的友善嗎?

Ting
出走吧! LA x AR設計師
8 min readJan 6, 2020

--

談談性別友善廁所設計

Toilet (Resource: Pexels)

此篇主題是延伸自芬蘭 Oodi 圖書館的觀察紀錄,因為在 Oodi圖書館中有一座位於地下一樓的性別友善廁所,這樣的廁所在國外可被稱為 All gender restroom 、Gender neutral restroom 或Unisex restroom(美);而這樣的空間,勾起了我對性別友善廁所設計的好奇與疑問,因此希望藉由本篇幫自己和大家解惑。

何謂性別友善廁所?

「性別友善廁所」意指無性別限制之廁所,此種廁所並不會以傳統性別作為標示,而是提供給無論女性、男性、中性或跨性別者都能使用之廁所,強調多元使用者的使用自由。

性別友善廁所的起源?

如果談起歷史,肯定令人頭疼,因此我將 Gensler Research Institute | Inclusive Design 的歷史圖做翻譯,並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中的資料,做出簡要的「廁所大事記 (下圖)」方便大家比對國內外廁所發展之進程,其中也驚喜的發現台灣第一個性別友善廁設立於2011年,後續各大校園如成功大學、台灣大學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等學校也紛紛跟進設立性別友善之廁所。

廁所大事記 — 參考自 Gensler Research Institute | Inclusive Design、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性別友善廁所設計手冊之研究 (Designed by Cai Ting)

性別友善廁所的優點?

Designing Inclusive and Gender-Neutral Restrooms一文有提及幾項性別友善廁所設立優點,條列如下:

1.使用者安全與健康議題: 跨性別使用者在使用一般廁所時常遭受騷擾與歧視,有部分的使用者表示因安全疑慮而減少如廁的次數,間接影響身體的健康。

2.對有特殊需求之使用者提供可使用之廁所: 性別友善廁所不單純僅讓中性或跨性別 (transgender)使用者受益,同時也讓有幼童的家長能自然的隨同進入廁所,不再擔心爸爸帶女兒或媽媽帶兒子要上廁所時所產生的困擾;此外,帶領長者如廁的成年人,也多了一個較不尷尬的選擇。

3.減少等候廁所的時間: 你是否也曾經在廁所前焦慮得排隊,但發現隔壁不同性別的廁所很空呢?由於性別友善廁所限制較少,因此在使用的彈性上比一般傳統性別廁所更高。

4.增加通用設計(Inclusive design): 增加無障礙空間與減少無障礙使用者之限制;除此之外, 還能夠增加親子廁所、無障礙廁所、照顧者廁所、 更衣間、尿布台等之設置。

5.教育層面: 藉由性別友善廁所之普及,教育民眾以及淡化性別的刻板印象。

性別友善廁所真的友善嗎?

在提倡性別友善議題之下,身為設計者也必須檢視這樣的設計是否也帶來了潛在的缺陷? 同時也需要去思考改善的方式。

依據臺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於 2017 年發放的性別友善廁所使用經驗問卷,可知使用者可能產生以下擔憂:

1.自在程度與隱私感受較低

2.空間安全性

3.使用性別友善廁所產生被「標籤化」之隱憂

從有限的網路資源中,發覺多數性別友善廁所在台灣所產生的問題,以我主觀的角度來看大多都源自於「設計不良」的結果,但成因多源自於台灣性別友善廁所(尤其是校園內),通常改建於一般廁所,因此容易造成空間限制與難以改善之問題,例如出入口大小限縮、空間狹小......等等,間接造成空間侷限而讓使用者感受上的不適與使用的不便。

性別友善廁所的設計?

Toilet (Resource: Pexels)

根據國立台灣大學所發布之性別友善廁所設置準則,提出五個設計考量的重點:

1.完整隔間(隔間不互通)

2.廁所標示與清楚概念說明

3.明亮、友善、安全與彈性之設計

4.設計須重視隱私性與安全性(如:減少廁所門的上下縫隙)

5.集中式廁所、共用洗手區

性別友善廁所比一比?

身為一個使用者,我僅在台灣用過一次性別友善廁所,因為太急了,平日基本上完全不會使用!第二次的使用就在芬蘭的Oodi 圖書館,但這兩次的經驗讓我感受完全不同,其中最大的差異就來自於空間明亮度空間開放程度,但由於校園的廁所與公共圖書館的尺度設計考量本來就不同,因此我找了一些尺度較接近於台灣校園之性別友善廁所案例來做探討。

Hacker公司的性別友善廁所案例 (Source: https://www.hackerarchitects.com/notes/moving-the-needle-on-inclusive-restroom-design)

在Hacker公司的案例中可以看到雖然廁所空間沒有很大,但設計師用明亮的白色、橘色牆為基底,並搭配上白光照明,讓整體氛圍整潔舒適,空間似乎也變大了;分區方式則採用集中式廁所、共用洗手區的設計,讓使用機能做最有效之配置。同時,入口開口處設計則保持開放,無任何格柵或屏風阻隔,讓視覺通透性提高,感受上也更加安全。

Hacker公司的性別友善廁所案例 (Source: https://www.hackerarchitects.com/notes/moving-the-needle-on-inclusive-restroom-design)

廁所隔間的設計也遵守上述提過的完整隔間(隔間不互通),以及重視隱私性與安全性(如:減少廁所門的上下縫隙)的設計方式,藉此減低不同性別間使用上可能產生的干擾,並增加安全感。

台灣某校園內的性別友善廁所(內部禁止拍攝有點可惜) (Photo credit: Cai Ting)

從單一案例來看,相較之下這間(上圖)台灣某校內的性別友善廁所就比較封閉,雖然他在出入口處有設有霧面玻璃營造通透性,但整體入口和走道都還是比較狹窄的,因此在使用上必定會與不同性別的使用者近距離的擦肩而過;此外,內部燈光使用較昏暗的黃光,感受上使人不想多做停留。至於空間配置仍與一般單一性別廁所相似,優點是有增加完整隔間減少廁所門的上下縫隙的設計上下功夫。

從我的平日觀察中發現,男性使用者似乎高於女性使用者,這也讓身為女性的我更少有意願使用這間性別友善廁所。

回歸到Oodi 的性別友善廁所(下圖),使用上就完全沒有彆扭與尷尬,他的設計利用了空間的公共性,以較開放的入口的設計方式,讓不同的性別使用者能在開放的環境中自在的使用;空間配置也採用集中式廁所、共用洗手區的設計,在共用洗手區也可以看到設計者依照不同年齡使用者而設計了不同高度之洗手台尺度,非常貼心。

以我的親身經驗來說,我並不排斥使用這樣的性別友善廁所,對於設計手法的操作也十分欣賞。

Oodi 圖書館內的性別友善廁所 (Photo credit: Kai)

結語

雖然第一次在校園使用性別友善廁所時,真的覺得哪裡怪怪的,我仍支持台灣想要逐步將性別尊重引入校園的概念,並期待在今後,能夠持續檢討與改進。

「在改變與嘗試之外,做足事前工作與事後的評估改進,都是同等重要的。」

期待讓改變成為永續。

也謝謝你用心看到最後(資料整理了好久),也希望看過這篇文章後,能讓你從中獲取一點新的知識與看法~有任何想交流的想法也可以留言給我喔 :)或是拍手給我鼓勵 :)

p.s喜歡芬蘭觀察系列的你,也歡迎閱讀系列的文章 :)

--

--

Ting
出走吧! LA x AR設計師

台灣人,景觀系X建築系雙棲畢業生,賣肝奉獻給景觀設計,曾在芬蘭當交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