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府、翁山蘇姬、8888與羅興亞人──緬甸近代政治歷史簡述

Yute Kern
到底花黑噴
22 min readFeb 10, 2021

--

#以下主題絕對過度簡化非常多東西,但我自己還是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初級的介紹給像我一樣原本對緬甸歷史非常不熟的人。如果有相關歷史專長的願意花時間指教請寄信至以下信箱:jamesk85228@gmail.com

0. 緬甸國家與歷史簡介

緬甸國旗,2010年啟用
緬甸簡介
緬甸民族分布圖

緬甸這個國家基本上是沿著伊洛瓦底江所成立的。西元九世紀,緬族沿著伊洛瓦底江進入現代的緬甸地區,並在1050年前後成立了蒲甘王國(Pagan Kingdom),讓緬族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上座部佛教(Theravada)逐漸在緬甸一帶稱霸。但蒲甘王國的統治在1301年,也因為蒙古人的擴張而不可倖免的陷落了。

圖為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流域圖

在蒙古人政權土崩瓦解之後,緬甸一代陸續出現過東吁王朝(Taungoo dynasty,16中葉至1752年),全盛時期曾經一路併吞到寮國、泰國,一度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國家。1740年前後,孟族成立的後勃固王朝在法國與英國的支援下,推翻東吁王朝。而在1752年,從上緬甸一帶興起的貢榜王朝擊敗了後勃固王朝,成為緬甸的最後一個王國。

東吁王朝疆域,1580
貢榜王朝疆域圖

時間快轉到19世紀,在印度已經建立了殖民地的英國開始往外擴張。並與貢榜王朝開戰。在1826、1852、1885年的三次英國緬甸戰爭中,擊敗了貢榜王朝,並將其整合至英國統治的英屬印度領土(British Raj)之中。

1. 二戰緬甸

1937年,儘管仍舊屬於英國的一部分,緬甸在編制上從印度獨立成為緬甸殖民地。有些人認為,這或許是英國為了不讓印度的各種改革影響到緬甸而為之的舉動。第一任的英屬緬甸總理是巴莫(Ba Maw),一個打從內心心底反對英國殖民,支持緬甸自決的律師。

第一任英屬緬甸總理巴莫

於此同時,緬甸對英國的殖民統治一天天更加反感。1938年,緬甸油田工人因為工資問題上街抗議。當時的英國工人在油田一天可以賺15緬元,而緬甸工人則只有1緬元。這些工人、農民與社會運動者從緬甸曼德勒徒步走了640公里到南方的首都仰光,並在仰光大金寺紮營抗爭。

英國處理的方式很直觀,就是鎮壓。1968年12月到1969年2月的打壓過程中,英國警方殺害了33人,並抓了許多人入獄。1968年12月20日,來自仰光大學(University of Rangoon)的學生領袖Bo Aung Kyaw遭到英國警方重傷,並在兩天後死亡,也成為緬甸獨立運動中最知名的受難者。

這場運動,日後被稱為1300運動(緬甸年曆對1939年的計算),也成為緬甸獨立運動中的第一槍。

Bo Aung Kyaw

與巴莫立場相近的是一位名為翁山(Aung San)的年輕人。他在大學期間表現出對政治強烈的興趣。曾經選上仰光大學學生會執委與校內刊物《孔雀之聲》主編。他與另外一位學生,後來是緬甸第一任總理吳努甚至曾因為在雜誌上刊載了一篇反英的文章,並拒絕透漏作者而遭到大學除名。兩人被開除的事情造成仰光大學學生罷課三個月,直到大學妥協並取消開除兩人的決議。

翁山在離開大學後,於1939年成為緬甸共產黨創黨總書記,但與緬甸共產黨理念不完全相合後,又創立了馬克思左派的緬甸革命黨。

翁山,被緬甸人視為建國國父。

在1939年,翁山將幾個學生組織和抗議團體重組成了自由聯盟(Freedom Bloc),目標是透過二戰的契機讓緬甸獨立。第一任的自由聯盟領導人就是才剛被推翻下台的巴莫。

翁山同時也向中共求援,這趟旅程的說法因人而異,但一些事實是差不多的。人家跟翁山說你要去上海,但翁山根本沒時間準備,隨便就跳上一艘挪威船隻來到中國廈門,試圖尋求共產黨的協助。到了當地才發現那裏早就被日本佔領了。在廈門遊蕩的翁山很快地被日本祕密警察發現,並建議他們乾脆找日本幫忙。當時的日本打著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有一部分的戰略目標就是在東南亞鼓吹民族自決,主張日本會幫忙趕走西方列強,然後在當地扶植親日的傀儡政權。

翁山在得知日本的做法後,從中國廈門離開,來到當時仍然是大日本帝國的中繼點臺灣,接著去到東京。

翁山的和服照

1940的翁山在連絡上駐泰國的鈴木敬司後,一直待在日本,學習日本的西化文明,想學習納粹德國與日本建立一個一黨制的專制政權。他也給自己取了一個日本名字Omoda Monji(面田紋次)。1941年,翁山回到緬甸,並成立了「三十同志」,後來成為緬甸獨立軍(Burmese Independence Army, BIA)

日軍進攻緬甸的時間點是1942,BIA做的除了製造內亂外,很大一部分是協助日軍接收管理打下來的緬甸。1943年1月,日本宣布緬甸獨立,並且要求緬甸對盟軍宣戰。BIA也順勢改組成緬甸國軍(Burmese National Army,BNA)。

到了1944年,戰爭開始逐漸轉向後,翁山已經不信任日軍能夠打贏這場戰爭。他與緬甸共產黨、BNA以及緬甸革命黨等私下聚會,組成了「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並在盟軍進攻時倒戈加入英軍。1947年,緬族為首的緬甸政府與其他少數民族簽訂了彬龍協議(Panglong Agreement),並在同年英國簽署了緬甸獨立法案,緬甸聯邦也在1948年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緬甸聯邦(Union of Burma)國旗,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聯盟成立。儘管與中華民國國旗相似,中文文獻也有許多認為是因為國軍協助抗日等等。但實際上外文文獻認為這單純是巧合。翁山本人當初曾經幫助日本人多次擊敗中國軍隊,對中國戰俘也從來沒有手軟。緬甸是國際上在1949年後最先轉承認中共的政權之一,也在泰北孤軍被困住時屢次對他們發動進攻並譴責他們入侵國境。

翁山本人並沒有活著看到這一幕。在他身邊的另外一位同伴名為吳蘇,是1939年推翻巴莫成為新任總理的緬甸政治人物。吳蘇因為在以色列與日本人密謀而被逮捕,送到中非烏干達囚禁直到二戰結束。他比起翁山更加激進,在倫敦時也因為感覺翁山讓步太多而拒絕與英國簽字。想透過大選號召又大敗。因此在1947年,緬甸獨立前一年,翁山遭到吳蘇派人暗殺身亡。

吳蘇照片。他在緬甸獨立前一年因為暗殺翁山被判死刑,並在緬甸獨立後執行。

2. 1948–1962:緬甸聯邦、軍事政變與聯邦革命委員會

緬甸獨立後,國內的各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共產黨因為路線之爭,與中央政府持續抗爭。像是白旗共產黨的德欽丹東(Thakin Than Tun,因從不放棄武力抗爭而被緬甸政府視為非法。效法毛澤東的從鄉村包圍城市以及文化大革命。後來遭到部下殺害。),或是紅旗共產黨的德欽索(Thakin Soe)。

政權的不穩定導致的結果,是第一任總統,撣族領袖蘇瑞泰(Sao Shwe Thaik)退任後領導的撣族聯邦運動,希望緬甸聯邦政府更加鬆散、中央放權給地方政府。並且落實1947年憲法所寫,讓撣族可以選擇在獨立十年之後逐漸脫離聯邦。這一個運動在1962年導致三軍總參謀長奈溫(Ne Win)為首的軍事政變,總理(一開始的緬甸應該是總統總理的雙首長制)吳努下台,蘇瑞泰遭到逮捕並於獄中過世。緬甸聯邦也在走了14年後宣告終結,由聯邦革命委員會取而代之。

第一任緬甸總統,撣族的蘇瑞泰的孫子,薩望翁.雍維(Sawangwongse Yawnghwe),1972生於撣邦,後來逃難至泰國、加拿大。現居荷蘭。詳細介紹這裡走:https://www.tkgplus.com/artists/31-/biography/?fbclid=IwAR2OrQNju1l2x5-CGuN3t37QcgmCfmxFsuopLbmE1Tcmq2K1BJOuc4wk-Pc

關於聯邦革命委員會有幾個重點:

  1. 在此之後,緬甸政府正式成為一個一黨制的社會主義國家。那個一黨,是奈溫成立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BSPP, Burma Socialist Programme Party),整個國家唯一合法的政黨。在對中政策上緬甸境內有多次的排華運動與打壓各地不服從的共產黨,中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也開始支持北方的白旗共產黨。
  2. 緬甸境內實施的是緬甸特色社會主義。原因是在綱領中談到緬甸走向社會主義之路,是一個融合社會主義與佛教的概念。與傳統共產黨的唯物論,無神教並不相同。
  3. 這點也很有趣。全世界多處的軍事獨裁基本上都是右翼為主,打壓共產黨勢力的。像是德國納粹或是西班牙內戰,或是中南美洲美國扶植的各個政權。但緬甸的軍事獨裁本身就是共產黨軍隊。BSPP政黨的起頭,奈溫當初就是反法西斯人民聯盟出來的。甚至在最一開始,翁山成立的「三十同志」組織中,奈溫就是那三十人當中的其中一個。而後來三十同志成為緬甸獨立軍,然後是緬甸國軍。
奈溫,1969
BSPP黨旗

1974年,緬甸再度通過新憲法,將權力從軍方轉交到人民大會手上。但人民大會依舊是奈溫領頭。憲法基本上也就只是確定BSPP與奈溫為國家唯一的領袖。一切都沒有太多的不同。

1981年,奈溫終於辭職下台。但接替他的仍舊是黨內的另外一名將軍。作為政黨領導人,實際上奈溫仍舊是掌握這個國家的各種實權。

而這一切,到1988年,有了第一次的曙光。

3. 8888抗爭

軍政府掌權與管制封鎖,讓緬甸在1962至1988年期間成為聯合國評價中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經濟困窘在1987年導致緬甸欠債無數。為了還債,BSPP的領袖奈溫想到一個奇葩的招數。

在當時流行的緬甸貨幣有許多種類,包括100元、75元、35元、25元、45元與90元。要還錢的話,跟人民拿不就好了。於是政府下令全面收回除了45與90元以外的所有貨幣。許多緬甸人一夕之間破產、全數的金錢都付之流水的都有。

而為什麼只留下45與90元,根據奈溫的說法,因為這兩個貨幣可以被9整除,因此這兩個數字是他的幸運數字。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像農場文,但這不是。這段出自Shelby Tucker在2001年撰寫的《緬甸:獨立後的詛咒》一書。

8888抗爭用旗幟,同時為全國民主聯盟黨旗。

8888運動取自於日期,是1988年的8月8日。但實際上在3月時就已經熱烈展開。許多存錢要讀書的學生發現學費都被國家搶走後,憤而上街。而警察打人、更多示威的循環就此展開,越來越多人不滿意這個國家的整體制度問題,越來越多人上街示威。到了七月,奈溫被迫辭去黨主席。但他指派的接班人是他的心腹大將。奈溫實際上仍舊沒有遠離實權。民眾也明白這件事情。

到了八月,學生預計在1988年8月8日舉行全國的示威抗爭。整個抗議行動達到了活動最高峰。全國超過兩百萬人上街,當中有一百萬人在仰光。不只學生,還包括老師、小孩、學者、佛教和尚乃至於商人,這是一個全國上下的革命。有人在街上蹲下來親吻軍人的鞋子,希望他們能夠加入抗爭。有人在街上圍起圈子保護警察。

1988年8月,8888運動現場的學生揮舞著緬甸國旗

事情很快就急轉直下。已經下台的奈溫一邊讓政府說他們會聆聽人民的聲音,一面下令,要軍隊對示威遊行開槍。

「軍隊要開槍的話,不用浪費時間對空鳴槍」,奈溫說。「一旦開槍,就是要直接射殺他們。」

緬甸民眾的反應,是扔武器、扔汽油彈、扔腳踏車。在一次的事件中,甚至燒了整座警察局,並將逃出來的四名警察當場分屍。軍方也不惶多讓。在8月10號進入了仰光總醫院,對照護傷者的醫師與護理師開槍,將其全數射殺。在整個的武裝衝突中,軍方統計死傷人數為95人,民間則統計超過上萬人。

在八月後段,緬甸示威遊行者看見了民主的曙光。緬甸國父翁山的女兒,翁山蘇姬以及退休的前軍方將官陳旺枝出現在螢光幕前。翁山在緬甸的地位本來就很高,他的女兒更是被各界視為民主的象徵。翁山蘇姬在公開說話中,希望抗議者能夠尋求非暴力手段進行抗爭。不要殺害軍人或是警方。同時也要求政府成立獨立機構以公正舉辦多黨制選舉。

我知道翁山蘇姬的訴求聽起來非常的可笑。在翁山蘇姬最一開始的呼籲中,她其實只是個理想主義者。這一切都沒有錯。在此之前的翁山蘇姬刻意遠離政治。她在印度期間,與一個跑到不丹的英國學者結婚並育有二子。在這次的事件之前,儘管回國,她完全沒有參與政治。而她扮演的角色,實際上並非主導民主走向的人。她只是個運動者,只是個倡議者。1988年的她並不是同樣那年繼承總統的臺灣民主先生李登輝,她是個徹頭徹尾的政治新人,而她呼籲的,是理想的多黨制民主,以及她認為的和平解方。

1988年翁山蘇姬第一次對緬甸人民公開說話

1988年9月,全國公投詢問大家是否要舉行多黨制選舉。超過9成以上人民代表都認同應該要這麼做。

聯邦革命委員會答應,並且說會在一個月內舉行選舉。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來到新低,要求政府下台,並由新的更中立的政府舉行這次的選舉。軍隊與民眾之間的衝突不斷,軍隊在後期開始引誘民眾與之抗爭,並且因為武器差異,在每次的衝突中都輕鬆擊敗示威遊行者。

到了同個月的18號,整個8888示威遊行幾乎被清場完畢。同一時間,緬甸再度發生政變。原先奈溫放了黨內唯一文職的貌貌(Maung Maung)擔任總統,就是為了讓民眾產生認知困境。國家對人民開槍,但領導人看起來不是軍事強人,只是個弱不禁風的廢物。而在國家鎮壓完示威遊行者後,不需要這樣的領袖後,國防軍上將蘇貌(Saw Maung)發動政變,並成立國家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SLORC, State Law and Order Restoration Council)。也有許多人認為,這其實是奈溫在後頭牽線的。

在1988年末,如果原本有一絲對民主的希望,在這裡都被完全撲滅了。

1988年9月,緬甸軍隊朝手無寸鐵的人民進攻。

4. 緬甸特色的規範民主(Disciplined democracy),2008年修憲

在1988年的事件告一段落後,緬甸軍政府在1989年將國家名字中的Burma改成了Myanmar。實際上兩個詞指的都是Barma,緬族人。但在使用的正式程度上並不相同。而軍政府的改名或多或少是為了要去除之前英國統治的痕跡。但由於許多人對軍政府沒有獲得人民授權的不滿,如今仍舊有許多人使用Burma而非Myanmar來表達自己的國家,但基本上兩個詞都可以通用。

1990年,緬甸軍政府的確如他們所答應的,舉辦了第一次的多黨選舉。翁山蘇姬在1989年9月27日創辦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拿下超過80%的國會席次。軍政府因此下台,翁山蘇姬上台。

開玩笑的,怎麼可能呢?

翁山蘇姬,1990時代雜誌封面

軍政府對結果感到非常意外。我都給他們投票權了,為什麼反而都投給別人?左思右想之後的軍政府,決定取消這次投票結果,兩個月後,軍政府發布了1/90命令,解釋說聯合國與其他國家認同他們的統治的正當性。所以麻煩大家尊重我們的統治正當性。翁山蘇姬也因此遭到軟禁。在同年,翁山蘇姬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2007年,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SPDC,就是前述的SLORC)取消燃油補貼,油價上漲了60%到100%,連帶的生活各種費用都開始飛漲。造成了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會稱為番紅花是因為領導示威遊行者許多是身穿紅衣的和尚)。許多和尚在這個過程也遭到殺害。

2008年,為了實現SLORC在1988年成立的諾言,緬甸軍政府SPDC(就是SLORC本人)通過新憲法,規範關於未來民主化的各種措施。這個舉動是出自於SLORC第一任主席蘇貌所說:你必須要有嚴格規範,才可以享受民主。但在這份憲法中,做的卻是以下五件事:

  1. 確保軍隊在政府架構中佔有絕對核心位置
  2. 鞏固軍隊在國會中的地位
  3. 確保軍人能在未來不會遭到究責與追殺
  4. 阻止翁山蘇姬成為未來總統與副總統
  5. 確保軍對擁有對修憲的否決權

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在憲法中,先是規範了如果有人的丈夫或是小孩忠於外國勢力,就不可以競選正副總統(翁山蘇姬的丈夫與兩個兒子都是英國籍)。並且規範選舉可以選的席次只占國會的75%,剩下的25%席次保留給軍方。而國會大多數政黨可以選擇誰是總統。

但就算今天有哪個政黨拿下絕大多數席次好了,軍方在憲法中也寫得很明確。國防部長、邊境事務部長與內政部長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由軍方指派。意思是只要今天軍方宣稱有國安問題,從軍隊到警察,永遠都會忠於軍方。

修憲的部分,緬甸軍方規定修憲必須要有超過75%國會席次同意。而在軍隊永遠擁有最低的25%國會席次,這個數字要被打破可以說是難如登天。

在花了二十年做好一切準備後,緬甸軍方在2010年,開始讓國家再次投票選舉。

翁山蘇姬創辦的全國民主聯盟,因為痛恨軍政府的作為,直接宣布抵制這次選舉。並沒有參與投票。

選舉工作做得這麼多。因此可以想見,當今天開出來的票,有八成以上都投給了軍方的UDP政黨時,我們一點都不會感到意外。

2011年,軍方一步步讓步。翁山蘇姬遭到釋放,軍政府體制解散(軍隊影響力並沒有受太大影響),總理位置廢除。總統成為實質掌握權力的人。

2012年,全國民主聯盟參與了全國48名空缺國會議員的補選,並且拿下超過40席以上。到了2015年大選,全國民主聯盟在選舉中拿下了超過8成以上的投票率,直接確保成為國會最大黨。全國民主聯盟推舉的碇喬(Htin Kyaw)成為總統,但國家的實質領袖就成了現任緬甸外交部長、總統府事務部長以及國務資政翁山蘇姬。

5. 羅興亞人危機

在翁山蘇姬在任期間,最為人所詬病的大概是羅興亞人的事件。對許多人來說,在她主政期間的緬甸竟然可以冒出對人權如此的侵害,這簡直是不可想像的。實際上發生什麼事呢?我們就稍微來解釋一下。

先看上面兩張地圖。左圖中橘色的是緬甸全國。南方紅色的是若開邦(Rakhine State)。右邊是若開邦的地圖,在西北紅色區域以及兩個城市布帝洞鎮(Buthidaung)與貌奪鎮(Maungdaw)當中,羅興亞人與若開人的比例已經來到了94:6的懸殊差距。

歷史上來說,羅興亞人居住的地區是在18世紀遭到緬甸的王國貢榜王朝侵略的。為了逃離緬族的侵略,許多羅興亞人逃難到英屬印度之中,居住在孟加拉一帶。而在貢榜王朝遭到英國殖民後,因為英國需要許多人種植若開邦一代的土地,因此他們鼓勵孟加拉一帶的住民搬到若開邦去。許多羅興亞人也跟著回到他們心中的家鄉,在政治上,羅興亞人也更加認同東巴基斯坦,並且希望能夠與東巴基斯坦綁在一起。

但英國在切割地圖時直接於1937年把整個若開邦丟回去給緬甸。而緬甸在1948年獨立後,若開邦與北部的羅興亞人就跟著一起被加入緬甸聯邦當中。我們目前說的羅興亞人,除了當初被緬族人驅逐出去的穆斯林外,也有一些是在英國鼓勵移民的時候過去的穆斯林。究竟誰是真的當初的住民後代根本完全不可考。

對於緬甸政府來說,早在1947年的彬龍協議(就是那個確保緬甸是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時,緬甸政府視羅興亞人為英國殖民的象徵。因此超過一百萬人的羅興亞人完全不被當成是官方認可文化,完全被拒絕其公民權。

後續1982的公民法規範只有在1823年前設籍於緬甸的民族得以被承認是完整公民。而如果在1948年前進到緬甸的人,可以申請自然歸化,但必須附上強而有力的證明。

而在羅興亞人這邊,他們宣稱是跟著阿拉伯商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居住在此地的住民,但這個說法一直沒有辦法有絕對的證明。許多羅興亞人甚至連自己的身分文件都提交不出來(某種程度上,因為緬甸政府也不發行紙本證明,你到底要去哪裡生出這些東西)。讓緬甸政府根本無法信任他們到底是羅興亞人還是孟加拉非法移民。

許多羅興亞人因此決定,既然政府不願意給我們身分。那我們就要追求獨立。從1960年代開始,各種游擊戰沒有停過。緬甸政府也曾經有過龍王行動,在奈溫統治下試圖消滅羅興亞人的聖戰組織。而1982年,羅興亞人團結組織(Rohingya Solidarity Organisation),一個意圖成立羅興亞人的國家,在緬甸眼中是個分裂主義的組織成立。讓原本就充滿衝突的地方更加激化。

羅興亞人團結組織圖案

在80至90年代,這個組織和其他的軍事組織合併,成為目前的羅興亞國家軍(Rohingya National Army),在某些人的說法中,這個組織可能受蓋達與塔利班的受訓,相關影片也有在網路上。

上述關於緬甸軍方的敘述,相信大家都看的出來長久以來主政的軍方非常地不喜歡事情失控。而羅興亞人同樣也無法接受在自己的家鄉被當成非法公民。雙方一觸即發得結果,是在2016至2017,在羅興亞人襲擊邊境警察哨,殺死9名警察與搶走彈藥後,緬甸政府與軍方展開對羅興亞人的大舉屠戮與強暴。超過至少上千人死亡,七十萬以上人口流離失所,許多村莊被毀以及更多暴行。

翁山蘇姬到底真實想法是什麼,基本上完全不可考。因為在緬甸當地,跟全西方對羅興亞人的關注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緬甸民眾一面倒的支持政府鎮壓那批「外來客」,任何對羅興亞人法外開恩的決定都是要冒著丟失民眾支持的可能性。翁山蘇姬面臨的是國內政治長期受軍事獨裁者掌權,要改革民主極為困難。手上雖然有大多數民眾支持,但在羅興亞人議題上要是要和談或是和平解決就可能斷送自己的將來。更別說犯下這些人權問題的多半是她無法操控的軍方人馬。

還記得嗎?國防部長、內政部長、邊境事務部長全都是軍方指派?

因此翁山蘇姬異常安靜。只說會遵守人權,並否認羅興亞人有遭受種族清洗。而許多人因此認為,她就是個雙重標準的人,不配領諾貝爾和平獎。或許每個人看法不同,但這件事情或許是更加複雜的。

順帶要一提的是,這不是佛教與伊斯蘭教的衝突。在緬甸裡有許多緬族人也信奉伊斯蘭教。這更是一個民族與歷史,加上帝國主義遺留的無解的困境。

如果你對於羅興亞人的處境感到同情(畢竟不是每個羅興亞人都是極端武裝份子,而七十萬人流離失所也是大規模的人權議題),也歡迎到以下一個孟加拉的人道組織網站看看,有沒有什麼我們可以幫忙的:

6. 再度政變

2020年,緬甸再次舉行大選。翁山蘇姬的全國民主聯盟仍舊是再度大勝。而在這之前或許就已經有一點奇怪的感覺了。2018年時任總統碇喬(Htin Kyaw)宣布因為健康因素請辭總統,而後兩年的代理總統就是原先第一副總統的軍方人馬敏瑞。而軍方安插人馬效率之好,碇喬在位時的第一與第二副總統全都是他們的人。

或許是嚐到甜頭,又或許最一開始碇喬的請辭就是軍方施壓的結果。在敏昂來率領下,軍方以這次選舉有舞弊為由,軟禁了翁山蘇姬,並讓敏瑞代理總統。

敏昂來,2021 02 01緬甸政變軍方領袖

究竟這次政變有沒有其他原因,或許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全國民主聯盟試圖通過法律,強制軍人65歲退休,來牽制現年64歲的敏昂來。除此之外,敏昂來在前述的羅興亞人危機中多次犯下各種戰爭罪行,或許也是因此而深怕被清算。

第三個可能的原因,是緬甸在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武漢市爆發的Covid-19疫情中收受了超過3億5千萬美元的幫助,而他們實在想要多拿一點去幹自己的事。可能的原因很多,但整個脈絡是接近的。緬甸軍方從獨立之後,從來沒有遠離過政權。一直都在政治最核心的位置。

南韓首爾市,民眾朝向緬甸大使館,聲援緬甸民主的運動。

Reference: (以下並非照般,而是文章大致骨架來源。細節有參考維基百科與其他網路資料。)

--

--

Yute Kern
到底花黑噴

台南人,大學畢業。喜歡隱隱發光的事物與人。聯絡信箱是jamesk85228@gmail.com,歡迎寫信給我跟我說你有多喜歡我寫的邦交國介紹計畫(欸),這樣我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