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的原則和違反直覺的事情

Tracle 完成天使輪募資的過程

何洛 Ken Ho
創業筆記
7 min readMar 26, 2024

--

感謝活水影響力投資、天使投資人,相信 Tracle 在做的事情,並且願意參與在這段旅程當中。也希望透過這次的機會,和大家分享我們在這次募資過程中體現的原則和收穫。

一、募資過程我們相信的三個原則

以下三點是 Tracle 這一輪募資的過程中,我們相信的三個 First principles。

1. 進入到 Fund Raising Mode

如 Paul Graham 在 How to Raise Money 文中提到,募資將是一個非常令創辦人分心的過程,既要說服投資人、也要和他們談投資條件。如果無法全心全意募資,極有可能將募資時間拉得太長,造成募資過程或是公司營運的不順利。
這次 Tracle 的募資是我、Ben、Ray 三人全職進行的,前後歷時約 2.5 個月。方向、力量集中,才可以達到更高的槓桿。

2. 不用募資的公司最容易募到資

這是一個非常反直覺的事情。在 How to Start a Startup 中,Parker Conrad(Rippling 的創辦人) 分享了他過去某一次和 VC pitch 結束後,VC 跟他說你應該準備更多、更齊全的資料,因為你們不是 Twitter guy。Parker 分享,那次會議結束後,他最大的 insight 不是如何準備更齊全的資料,而是去思考怎麼變成一個 Twitter guy。

不需要募資的公司最容易獲得投資人的親睞。這點也是我認為在募資過程中最反直覺且重要的事情。

3. 募資過程的「風險洋蔥」

a16z 的創辦人 Marc Andreessen 重新定義了 Cash & Risk。Marc 認為創辦公司就像一個「風險洋蔥」,從一開始到擴大,都有不同的 risk(包含 founding team risk, customer risk, cost of good sold risk, growth risk….)。募資的過程就像把這些風險一層、一層地撥下來。如果創辦人能夠系統化敘述資金用途,包含之前募過 seed round、達到什麼里程碑,減少了哪些風險,下一輪預計會達到什麼里程碑、減少哪些風險。比起募到一筆錢,然後開始換新的辦公室、開始招人,Marc 認為這是更系統化思考募資的方式。

Tracle 也在這次募資的過程中,和投資人分享我們種子輪募資結束後,降低的 10大風險,以及未來要降低、挑戰的風險有哪些,以投資人的立場分享 Tracle 的推進。

二、病態式的投資會議流程

進入到 Fund Raising Mode 後,我們開始了不斷聯繫投資人、安排 meeting 的生活。這兩個半月的時間,我們總共和超過 200 位投資人 pitch(有一些是 group meeting)。

我們也了解,和投資人相處的過程,是決定投資意願的因素。因此在募資初期,我們就開始執行了有點病態的會議模式,過程中包含了許多細節、節點:

會議前,和投資人約會議的方式、要傳給投資人看過的資料、投資人到辦公室後負責開門、倒水的人、進到會議室後投資人要坐哪個位置;會議開始後,主要負責 pitch 的人、負責記錄會議內容和投資人回饋的人、過程要秀給投資人什麼資料;會議後負責幫投資人開門的人、會後傳給投資人的資料和 後續 catchup。

每次會議結束後,我們三個就會馬上開 10–15min 的會議,檢討會議中講得好,或是沒表達清楚的地方,作為下一次優化的方向,每一場會議都會這麼做。因此到募資的後期,我們分享的內容、流程和前期是完全不同的。

三、投資會議中展示什麼東西最有感?

和投資人交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建立雙方信任感。這次募資的過程,我們也發現展示以下幾點,投資人通常會對於創辦人、公司產生更大的信任感,並且激發更多交流。

1. Vision & Mission (Why & How)

在天使輪募資過程中,一場和 Taboola 副總裁俞寧寧老師的會議中,在我們 pitch 結束後,她說我們開宗明義應該要分享 Tracle 的 Vision、Mission 而不是直接開始介紹服務流程。前者的介紹順序可以把整個層次拉高、降維打擊;後者尺度較小,也容易陷於營運流程面的討論。

前陣子剛好也看到許多創業者討論這個議題(是否要在 pitch deck 中加入 Vision & Mission),我認為這是必須分享的。Vision、Mission 賦予了創業者在做的事情的 Why,那是最容易感動投資人的時刻。當然,往反面想,如果投資人連我們為什麼做都不想聽,他真的 care 我們在做什麼嗎?

2. Roadmap(What & Strategy)

募資前,我們重新聚焦了 Tracle 短、中長期的發展,並且繪製出了 4 Phases Tracle Roadmap。讓投資人可以以終為始地理解,Tracle 如何透過現有資源的累積,達到未來的延伸性。如果沒有 Roadmap,很容易陷於「現在」的討論,而對於一家成長型的公司來說,未來通常會比現在好上許多。

3. 產品/ 服務最大的 Traction

我們思考了整場 pitch 我們最想要和投資人傳達哪 1–3項亮眼的成績?讓投資人能夠產生興趣、開始延伸討論。 這一次 Tracle 在會議中和每一位投資人傳達的,就是 Tracle 快速的會員成長 和 高續訂率。

我們後來也在 meeting 的過程中加入了 demo LINE 會員系統、收取夥伴 APP 的環節。以 Tracle 的產品來說,雖然要解決的問題好懂、服務流程容易理解,但是光用說的很難讓投資人感受到。因此,我們設計了 「demo 一筆訂單服務旅程」的環節,讓投資人可以身歷其境感受 Tracle 服務的價值。

4. 已經加入的投資人

已經加入的投資人可以讓後面還在考慮的投資人更加安心、相信。千萬不要害羞展示目前已經有哪些投資人已經確定投資(甚至打款了)。

當然,信任感是雙向的,我們也會在會議過程、會議後,評估這位投資人是否是我們信任的。如果這個答案是否定的,那就算投資人願意投資,我們也會婉拒。

四、募資的心態

在剛開始啟動天使輪募資的前兩個禮拜,進度比我們設定的目標 delay 了一些。記得那週的某個晚上,和 Ben 一起吃飯時聊到這點,當下我也分享了焦慮、不安的心情,很擔心沒有辦法在時限內結束這一輪,回歸到公司繼續推進。那時候 Ben 和我講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他說:我們連怎麼幫投資人開門都想好了,我們會募不到嗎?

我才忽然意識到,我們是真的很投入在這個過程當中,而且甚至有點到偏執的程度。

五、募資是方法,不是結果

最後,感謝每一位相信、支持 Tracle 的投資人,在過程當中不斷給予 Tracle 資源、前進的動力。而這一輪加入的機構投資人,活水影響力投資,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於社會影響力的相信,並且以創業團隊的立場,完成這一次的投資案(他們負責 Tracle 案件的投資經理 Will,甚至還親自下海跟我們一起收垃圾 XD)。

在今年一月底完成募資後,公司也從 Fund Raising Mode 回歸到 Business Mode。也感謝募資過程中照顧公司營運的同事,讓這段時間公司可以穩定運作。

創業過程中最困難的絕對不是募資,我也不認為募資可以算在公司里程碑當中,募資只是讓我們可以去挑戰更困難里程碑的一個方法。經營一家公司最重要、也困難的,還是在內部,包含驗證 PMF、打造產品、成長 user、HR…,而透過投資人的加入,我們將有更大的機會完成 Tracle 的願景與使命。

--

--

何洛 Ken Ho
創業筆記

何洛 Ken Ho。Tracle Co-founder & CEO。寫寫工作、寫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