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課程田野筆記】社區風景:走出教室 看見在地老化的實踐與發展

陳懷萱(Huai-Hsuan Chen)
劇做老年練功房
6 min readJun 27, 2018

在永和社大開設「創造連結:老後人生補給站」來到第二學期,在經過這些時間的探索觀察後,昨天下午走出了校園,帶可以出席的社大的學生去永和民權公共托老中心暨銀髮俱樂部參訪。

事實上,從這學期開課前就一直想要安排同學去這裏看一看,一方面是因為永和民權托老中心是新北市推動長照2.0以來成績十分亮眼的日托模範生,另一方面我相信這裏的各種活動、課程與資源對雙和社區生活的大家來說會十分有幫助,同時可以蒐集田野資訊,讓自己對於長照2.0在地老化這個部分的實踐模式有更多田野資訊。因此,學期初我與中心的連主任聯繫確認可行性之後,在社大課程接近尾聲的這堂課,跟同學們一起走出校園教室來共學。

這個公辦民營的共同托老中心是由健順養護中心受託辦理,目前他們進駐5年,共收40位長輩,後面還有大概80人在排隊等待。健順作為安養機構的本院是在深坑,目前在台北市、新北市承接了機構日托等服務。分享的社工師欣宜很資深而且人很溫暖,下個月就要請育嬰假的她,算是一路看著這個空間關係因為長照2.0而發生戲劇性改變的園丁,她透過詳細的解說讓我們看到一個傳統養護機構如何從「機構」封閉特性的照顧技巧逐漸發展成為今日開放、豐富而多元發展的長照資源及公共托老中心。

欣宜說,「公共托老中心」這樣的名稱是新北市獨有的名稱。有別於安養院,托老中心比較像是托兒所的概念,他們為來這邊的長輩安排整日的活動,讓平日白天的生活可以更加充實,並且有個團體生活的去處。目前這個中心很幸運的同時有社工師與護理師;而在照顧人力上是一位照服員對6–8位長輩,職能治療師、物理復健師與營養師會定期來提供專業服務,協助的志工則有65人。

但她強調,晚上與假日的時間是長輩與家庭的共處時間。與安養院不同,托老中心的立場家庭的支援系統的概念。因為是以「維繫家庭關係」作為核心的思考模式,所以相對於安養院著重對於長輩「個人」的服務,托老中心著重的是家庭作為主體,扮演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媒介角色

透過這樣的介入模式,托老中心不只能夠讓長輩仍然享有同儕生活社交空間,維繫外界關係,同時對於改善家庭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有正面的作用

從心理層面來說,正因為人對於「家」與「托老中心」的照顧者會有不同的期待與行為,有時候在家是問題、會造成衝突或彼此壓力的面向(比如說長輩進食的壓力、活動力下降、孝順奉養的要求與期待等),在托老中心的團體生活中反而不是問題;同時,照顧者可以藉由托老中心獲得許多照顧技巧、各種資源資訊。當家庭、社區與托老中心能夠互相協助時,就能為長輩在地老化提供理想的生活模式。

這裏有健順養護中心本身機構經營運作照顧失能失智長輩的經驗,在空間的規劃與設計上導入了「在地懷舊」元素,讓照顧者可以透過觀察失去溝通表達能力或認知失調的失智長輩進入某個情境空間場合的行為,來看見長輩的心並採取相應的回應。與刻板印象中的機構照顧模式相較,在這裏因為空間融入生活感情境設計的各種巧思,因為重視也會利用團體人際互動的作用,加上搭配很豐富多樣的團體與個人課程規劃,保持彈性來因應長輩的心理需求,所以可以兼顧個人心理尊嚴自主,也難怪有長輩從開張過來「上學」後就喜歡上這邊的氣氛與團體文化,變成中心的資深成員。

在托老中心的活動是十分多元且活潑的,社工們很積極的開發各種方案課程,會透過日常對於長輩的觀察來發現長輩才能,為他們創造舞台,同時也會連結外界資源,利用社區附近環境與資源帶長輩「校外教學」 — 從超商與菜市場買菜到瓦磘溝音樂會,或是導入外部師資來豐富生活,我想這裏的確為長輩提供了一種活躍的社區生活感。而永和民權托老中心的服務也十分貼心,還有交通車接送讓可以自主行動「上下學」的長輩利用,也分擔了家屬交通接送的照顧工作。

除此之外,永和民權托老中心也是新北市推動失智照護政策很重要的據點,失智長輩可以報名參加這邊開設瑞智學堂,而家屬也有心靈SPA的舒壓支持團體;而更讓我覺得印象深刻的服務是開始建構互助家庭陪伴的連結,讓社區或在地失智長輩與其家屬可以用「家庭」為單位來跟其他同樣失智長輩與照顧者的家庭一起彼此陪伴分享經驗,甚至形成相互看照的體系。

過去曾經在一些場合聽過失智家屬們提出這樣的概念與想法,現在看到了機構資源的提供,我想會更有助於失智家庭形成自主互助團體,同時也看到都會裡的社區、家庭與托老中心形成在地安老網絡系統的發展現況。

然而,托老中心的欣宜以及連主任在跟社大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指出,目前政府在地老化的推動上,雖然已經在努力增加托老中心(政府推動一區一日照,五年內已經從個位數字成長到數十家),但像是這樣需要有足夠空間以及可以照顧老後身心需求來創造連結的模式,常常會受限於都會空間取得不易的問題。儘管在高雄已經有類似大同健康照護樂園這樣利用國小閒置空間的模式,但這樣的改變的背後涉及許多跨部會資源整合、環境設施、法令規範與地方共識等議題,如何創造一個符合地方社區文化與安老需求,又符合政府對於各項空間、長照服務、人才能力資格的環境,其實真的需要大家一起動起來,創造更多對話與關注,真的是無法單純靠政策或資源投入就會發生的。

永和民權公共托老中心所在的這棟大樓包括了新北市圖書館、托兒所、市民活動中心還有社區關懷據點,而中心也提供了一個開放空間作為「社區銀髮俱樂部」活動空間,不只在每週會開設健康促進活動/課程、定期播放電影,同時讓社區長輩在這棟大樓多了一個公共空間可以閱讀、交流、甚至使用復健器材。也是因為這棟大樓集結許多公共服務,所以對於社區長輩來說,是個有多元功能的活動空間。

我與學生們對於來現場學習並了解到公共托老中心可以發揮的功能,會覺得能夠在社區中有這樣的機構服務作為都會長輩的生活規劃與日常社交活動中心是很幸福的事情,同學們一起探索地方社區在地老化資源,是很有收穫的一個下午啊,也期許來參訪的同學們能夠作為社區資源傳播的種子,讓永和民權公共托老中心發展出的在地老化多元方案與想法能夠擴散出去,作為我們在社大課程「創造連結」的實踐!

--

--

劇做老年練功房
劇做老年練功房

Published in 劇做老年練功房

懷萱發展戲遊銀髮方法學的閱讀筆記與思考對話(文章同步發行與「百工裡的人類學家」FB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