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田野隨筆】從老「琴人」看見「老」價值

陳懷萱(Huai-Hsuan Chen)
劇做老年練功房
9 min readDec 26, 2018

想要透過銀髮田野隨筆,跟大家分享自己對於一位80歲的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的側寫與觀察,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用人類學視野思考人的價值與「老派」的「體驗設計」。

尋找鋼琴作為「田野」的開始

在幾經考量之後,家裡決定買一台琴。一方面想讓接觸鋼琴好幾年但練琴只能借琴房所以三天捕魚五天曬網的小鴨免除奔波與時間限制的條件;另一方面很好奇當一台琴出現在生活日常空間,可以自由接觸鋼琴,對於學習與接觸這個樂器的小孩會有什麼影響。評估預算、家裡空間與環境,考量二手鋼琴市場價格混亂且體積較大,也因為我們不是鋼琴專業怕看不懂門道,所以有了買「大廠牌電鋼琴比較可靠也避免被騙」的心理。因為這個買電鋼琴的想法,除了搜尋亦假亦真的網路專業評析與推薦分享,我也四處向朋友打聽他們的經驗。

不過,之前鋼琴教室老師介紹了一位他們長期合作、高齡80多歲的調音師師傅,說我們在決定前,不妨去那邊看看他賣的二手鋼琴,也許有機會挖到寶。因為網路上看到的二手鋼琴討論的價位都超出我們預算,所以老實說,我在出發前心裡的想法還是「要堅定,一定不要腦波弱弱的就下手。」

陳師傅的「店」沒有招牌,我們約好時間,循著地址,找到了位在一棟舊公寓一樓的「店」。店裡的空間,說大也不太大,在白白的日光燈下,除了一台台排列不太整齊的直立式鋼琴,還散落琴弦內部的零件、舊報紙、跟琴有關的各種器材,室內空間的整體印象就是有種「老舊」的、不太像「店家」而比較像是「後台倉庫」的空間感。

頭髮賓白的陳師傅,從堆滿紙張與筆記本的辦公桌後走出來迎接我們。他聽了我們的描述後,知道我們要找「窄小的」直立式鋼琴。「店裡」目前看到的鋼琴都太大台,但他說目前有一台可能符合我們的需求,可以帶我們去看。

他帶我們出了「店」面,雖然已經80多歲了,但他的步伐穩健輕快,而且精神奕奕。我們往公寓的停車場走去,原來他的另一個鋼琴倉庫在裡面!陳師傅邊走邊說,這邊鋼琴送來他都整理過,跟他買琴可以放心,因為連調音修理服務都會處理到好,雖然他年紀已經很大,但他兒子以後會接手,所以不用擔心。他說自己其實很忙碌,因為常常要全台灣走透透去幫鋼琴調音。他笑說,尤其是大家會上網買二手鋼琴後,調音師反而更忙碌了。

鋼琴映照出的物質文化內涵會看到什麼?

我們看了琴,問過放置這台鋼琴前後需要留下的空間,雖然覺得應該可以,但需要回家再確認一次,所以就想說先留個訂金,決定後再付尾款。陳師傅在他的辦公室翻找出了一本筆記本請我們填寫聯絡資料,然後,他認真而嚴肅的說,「我沒有在收訂金的。」彷彿收訂金是一種對於他「個人品牌」的侮辱。

之前他曾經碰過外國朋友買琴,那位朋友也說,在台灣生活這麼久,沒有碰過不收訂金的。陳師傅說,雖然兒子一直提醒他,現在時代跟以前不一樣了,但他說這是他很堅持的事情--不收訂金,貨到調好音後付款。調琴賣琴超過一甲子,他都是這麼做的。

約定好再聯絡,我們道別後,我心裡一邊佩服這位高齡充滿活力的師傅,另一方面更好奇的是,為什麼他可以這麼堅持這麼有把握?他不怕被騙或是碰到奧客嗎?

而在這一個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消費空間」的地方,看著他辦公室裡一本本手抄筆記本與客戶資料卡片,「做生意」這件事的運作邏輯,包含記事習慣與紀錄存放的模式,似乎有著自己的(或是有別於數位時代社會)的某種秩序。

經濟活動背後的「老派」禮俗社會

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了某個現在逐漸不太容易被看見的農業社會特徵:在那樣的時代中,「做生意」這件事是靠著「互信互惠」,一種很古老的人的價值,來彰顯與體現彼此默會運作模式。有別於現代「法理社會」中互動複雜多元而產生的短暫工具性社會關係,在這樣的「禮俗社會」裡人際關係建立在共同價值之中而且通常是長期持久而且相對穩定的關係。

因為陳師傅調音行程滿檔,所以是隔了幾天才來家裡調音。他在約定的時間準時抵達,一手提著一個老舊的黑色工具包,一手則是一個小提袋,見到我就將手中的小提袋給我:「這是我們家鄉澎湖的干貝醬,剛好幾天前家人寄來一大箱,送給吃吃看!」我在台北生活這麼久,第一次碰到請人來家裡裝修還自備故鄉小禮物,讓我很不好意思,也很自然的想要回禮。

禮物對於人類學家有特殊意義

因為這份「禮物」關係,我突然意識到,陳師傅雖然是帶著為鋼琴調音並收取買賣交易款項的任務前來,但在我們家門口送上「來自他故鄉的禮物」這件事某種程度上轉變了他的身分。不管是他的家鄉或是他來到我們居住的家,因為有彼此「家」的空間作為媒介,所以他除了是位「調音師與老闆」,他的行為表現出的意涵,是位造訪家裡的「朋友」。

陳師傅從公事包拿出工具後,很熟練又輕巧的搬開琴版,一邊敲擊鍵盤,一邊聽著琴音來調整聲音。

為了讓他專心工作,之前放在心裡的疑問是等到他稍微休息的時候才問出口。他說,他做生意到現在沒有改變,就是現金交易但不收訂金,因為他的客人都是朋友介紹的。曾經他的兒子建議他要收訂金,但是他覺得如果收了訂金之後取消交易要退錢不知怎麼退會更麻煩。

從他的回應,我看到的禮俗社會某種「人情」運作的方式。在其中所謂的交易互惠行為,是以已經建立的「人際關係」為基礎作為「節點」,向外延伸擴張的概念。因為是以人情為基礎的互惠信任關係,所以降低了以「訂金」作為鞏固信任象徵的需要。

主客互動的田野心法:從調音師到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陳師傅的背影

在調音完成後,他靈活的蹲到鋼琴下方安裝防潮棒,一邊也說起他的工作受到大家信任的原因,在於跟日本師傅學調音的過程中,學到對工作態度的仔細、對服務的要求與體貼。但是想著陳師傅東奔西跑修琴「做生意」,我認為個人技術經驗是其次,更關鍵的是,在他服務的過程中,被服務對象也會感受到他對於工作態度的重視與互動「禮節」的拿捏—如何以對於「家的主人」活動節奏與空間秩序的尊重,化解「客人」到個人居家空間的壓力、如何從閒聊中擷取並發展可以跟「主人」連結的話題來自我揭露,讓主客的角色不再單一侷限在「買琴的消費者」與「賣琴的老闆/調音師」,而是可以彼此揭露分享想法的「友人」。

他小心翼翼的把琴板面放回原來的位置,為鋼琴鋪上了當初琴送來時附贈的布。他說,「從我這裡出去的鋼琴,我跟太太會一起去挑選放在鋼琴上方的裝飾布,一般制式送的是白色有洞洞的那種,但我們會特別想說比較適合這台鋼琴主人家風格的布,這塊布雖然貴一點,但比較雅緻。」

從鋼琴上米昂裝飾的布條以及月曆看見「做生意」的「意」

然後,他拿出一個大信封,裡面是一份2019年,印著歐洲風景的月曆。對於這份月曆,他說起來有自豪也體現出他對於琴拉起「人際關係」的上心。陳師傅從開始做生意,每年都會印月曆,現在很多客人每年也會跟他要月曆。本來想說量不多是不是就不印了,但他心裡想著客人都說他的月曆好用,字體大而且在日期旁邊可以記事,所以就還是印了一些,送完就沒有了。

他的補充說明,把鋼琴裝飾布與月曆,變成了一個個有意義、有人情味、能夠象徵他服務貼心的物件,跟著留在我們生活中,成為家裡日常風景的一部分,而那份心意,也會透過這些物件,提醒鋼琴使用者與家的主人,這段服務體驗的價值。

對於80歲仍然能夠行動自如、充滿活力而且十分靈巧的從事全國走透透的調琴工作,他說自己非常幸運,因為調琴工作本身就是他的興趣。他拜師日本調琴師傅,學到了許多對於調琴細節的堅持以及工作態度。而因為一架架的鋼琴以及調音的過程,他得以接觸並認識各式各樣的家庭,從各種鋼琴主人的世界裡,在家裡、在鋼琴教室裡的不同空間,窺看不同階級、文化、價值觀與品味實踐的方式,以及鋼琴之於人、至於家庭的意義。

而知道了我正在探索老後人生的多元樣貌,他也不吝分享自己除了保有工作的日常節奏,同時也還在學習,他與太太每週會一起上課,跟日本老師學唱卡啦OK;跟兒孫的感情聯繫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換句話說,是個擁有尊嚴自主的樂活長輩。更重要的事,因為他的健康狀況不錯,聽力仍然敏銳,操作調音的雙手靈活度也維持得很好,加上自己的專業服務一直是被需要的,也還能自食其力的謀生,所以他到這個歲數仍然是非常融入社會的狀態。

而也因為鋼琴的緣分所得到的各式各樣的「田野觀察」N種人的機會與養分,陳師傅告訴我,他覺得這個年紀的活力來源,是一種願意學習、不害怕改變自己想法的心態。於是,忽然明白了,學習成果是其次,重點是「學習」的心態這件事本身就會創造意義,使人「回春」或「老自在」。而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詭譎多變的世界,會發現田野就在自己身邊,更重要的是,學習之心也是打開對話與創造連結的起點,在選擇變與不變之間,看見自己的價值。

撰文者:陳懷萱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 永和社區大學「創造連結:展齡生活多元想像」課程講師)

本文同步刊登在百工裡的人類學家FB粉絲專頁

圖片引用:

Pixabay圖庫

https://a.rimg.com.tw/s1/2/19/09/21604762769673_260_m.jpg

--

--